看《朝花夕拾》,品魯迅的童年見聞

2020-12-14 霞姝讀書

魯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大家在上學期間,都曾上過一課叫《阿長與山海經》以及《孔乙己》等。頹唐潦倒的孔乙己。可悲可恨的阿Q,命運多舛的祥林嫂,這些人物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鮮活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對社會、對當局、對人性的通透看法。

魯迅

01

在看魯迅寫的文章,字裡行間都透著一股諷刺的意味,初讀乍看不會很明白,需要再讀幾遍,才會懂得其蘊含的深意,如若你再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就更能體會其個中暗含的意思。

如《祝福》中的一個人——祥林嫂,祥林嫂的形象是神情木訥、絮絮叨叨訴說著自己的悲慘命運和兒子的慘死。為什麼魯迅要在短篇小說《祝福》中重點描寫祥林嫂的一生呢,她,一個長相周正,做事麻利的女人,卻因為家裡窮,嫁給了一個十六七歲的男人,後來男人死了,她準備自己尋某生計,卻被婆家人綁了回來,賣給了另外一戶山裡的人家。反抗無力之後,她只好順從,在這戶人家,她生了一個兒子,原本一家人過得好好的。沒想到,她的男人因為生病而死了,她的兒子又被餓狼吃了。

她原先在魯四老爺家中做活,又被認為她是一個不祥之人,剋死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魯四老爺決定趕她走。

她的精神一次次受到打擊,開始變得不正常,經常逢人就敘說自己的不幸,絮絮叨叨。後來,家破人亡的她淪為乞丐,而在一個冬天,寒天凍地,饑寒交迫的她走向了人生終點。

每次看《祝福》中的祥林嫂,心中就升起來一股悲涼之感,為祥林嫂的悲慘一生,為當時社會的一些野蠻無理的風氣。祥林嫂的一生都在為別人而活,為她的兩任丈夫,為她的兒子阿毛,等到這些人都不在了,她也就沒有活下去了。有些人說她的死是必然的,因為沒有地方能容忍一個死了兩個丈夫,一個兒子的女人活下去的,她是可悲的,她沒有自我。

而魯迅為何會刻畫這樣一個社會底層人物呢,通過祥林嫂的悲慘人生,魯迅想要反映的是封建思想的危害性,以及當時社會人們的冷酷與無情。

祥林嫂

02

近來又看了魯迅的另一本書《朝花夕拾》,這本書中收集了魯迅的童年以及青年時期的見聞與所經歷之事。書中的文章以短篇、夾敘夾議的形式表現,共有10篇文章。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其中一二篇。

有一篇文章是《阿長與山海經》,寫的是魯迅的保姆阿長的一些事情。阿長的本名不是這個,她是替代魯迅家中前面一個保姆而來的,因為家裡人叫習慣了前面那個保姆的名字阿長,等到這個不是阿長的保姆來了之後,他們也就這麼叫著了。於是,這個保姆就成了阿長。

阿長是一個地地道道、淳樸、老實的農村人,她有很多道理很多禮節,比如人死了,不該說死了,必須說「老掉了」;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撿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能鑽過去的;春節第一天,要道恭喜恭喜,再吃一口橘子。

這些都是阿長這樣的底層人物深信不疑的道理,這些觀念是根深蒂固的,這些繁文縟節是難以消除的。這從側面反映了這些人的愚昧與無知,而他們卻在其中不自知。

想想我們現在春節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一些繁文縟節呢。比如,過年第一天要煮很多飯,後面七天都不能煮飯了,直到初八才可以下米煮飯。初二到初六都要吃剩飯,家裡的老人,都說必須要這樣的,祖宗傳下來的。他們不知道這樣做的緣由,只是因為上一輩的人們這樣做,他們便這樣做。

03

回到這篇文章中,魯迅特別寫了山海經的事情,魯迅那時還小,在一個遠方叔祖那裡聽聞了繪圖的《山海經》,說裡面有人面的獸、九頭的蛇、生著翅膀的人,於是他很想要看看這本書。但是這個遠方叔祖比較疏懶,魯迅又不好意思讓他去尋找。而平時魯迅很少去離家很遠的書館買書,過年的時候去一次,那邊的兩家書館又都關門了。所以,這樣想來,《山海經》是沒戲了。但是越是得不到,他越是念念不忘。

後來,阿長都知道了魯迅想要看《山海經》,便來詢問魯迅《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魯迅就都跟她說了,沒有想到的是,阿長居然在請假回去的那幾天,弄到了一套《山海經》。

回來後,魯迅看到了這套質地拙劣的書籍,喜出望外,他小心翼翼地翻看,裡面真的是叔祖說的畫面。而這件事情,讓魯迅難以忘懷,對阿長又生了很多敬意。別人不肯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做成功。這是魯迅給她的評價,一個人只要願意做,想做,那麼任何事情都會做成功的。

一個善良、老實又愚昧無知的婦人,給了魯迅在童年時光增添了一些難以忘懷的經歷,她帶給自己的歡樂與繁瑣,魯迅希望她能安息在仁厚黑暗的地母中,表達了對她的懷念之情。

04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二十四孝圖》中,說的是一些為了孝順父母而做的事情。其中有兩件事情,讓魯迅的童年產生了孝順的心理陰影。一件事是「郭巨埋兒」,一件事是「老萊娛親」。

「郭巨埋兒」中,郭巨因為自己家中遇到經濟危機,而郭巨上有老,下有小。他不得不減少老母親的飯食來養育自己三歲的兒子,後來他想到自己這樣的做法有違孝道,於是帶著妻兒來到一處空地,開始挖坑,據說他若能挖到金子的話,就帶著他們回去,若挖不到金子,就把三歲的兒子埋於此。這樣想來,郭巨的孝心實在令人惶恐,虎毒尚且不食子,他卻為了孝順母親,要親手埋了兒子,怎會如此狠心呢?

郭巨埋兒

「老萊娛親」中的老萊是指70多歲的老翁,他為了博得自己的父母開懷一笑,自己穿得花花綠綠,像個孩子一樣,自己故意跌倒、啼哭。而其實真正的孩童,很少真的去故意跌倒或者啼哭。老萊這樣的行為,是為了孝順父母,可是在我看來,這樣的孝心實在可笑。

如若真的想要孝順父母,其實可以多去陪伴父母,也可以帶父母出去遊玩,或者自己在事業有一番成就,了解父母的需求之後,再去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情。

老萊娛親

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樣的事情,現在若讓你去做一些幾歲孩子做的事情,你願意嗎?父母希望你去做嗎?

魯迅的文章,承載了很多他的一些所思所想,現在在我們看來,很多事情我們並不明白,如果不去聯繫到社會背景中去的話。而那些描寫他童年時期的文章中,有很多都是看似毒害兒童心理的事情,如果我們去深思的話,我們也要反思一下我們現如今是不是也這樣去嚇唬孩子,為了讓孩子聽話,而去編撰一些子虛烏有的故事呢?

相關焦點

  • 再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他的剛正,他的不屈,都讓人仰望
    (一)初次相遇記得最初接觸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只是理清了內容,了解了他的童年少年生活,知道他有一個粗俗迷信卻又盡職盡責,很愛他的保姆一一阿長,還有一個專制蠻橫,不近人情的父親,後來有個鄰居衍太太,壞壞的心眼,兩面三刀的樣子,再到日本留學,注意到那個眼球白多黑少,倔強執拗的範愛農,回國後兩人卻成為好朋友,真是印證了「
  • 《朝花夕拾》:我們和魯迅筆下的眾多小人物一樣,都有苦惱和挫折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一部散文集,通過對以往的經歷進行回憶和反思,從而給人們以啟發和警示,但作品在發表後近百年的歷史期間,歷久彌新,仍有許多令人回味的地方。我第一次知道魯迅的時候,大概是在初中的時候,但真正的去閱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已經是高中了。他的許多作品像《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作品也都一一讀過,也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朝花夕拾》這部散文集,它裡面的許多篇章,也是我們讀了又讀的佳作。
  • 剖析《朝花夕拾》,挖掘魯迅文學給我們的藝術欣賞價值和現實意義
    這是歷史上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給了魯迅極大的刺激。他一方面沒料到反動統治者竟會如此兇殘對待手無寸鐵的學生,另一方面也痛感文人的軟弱無力,任人擺布。與此同時,他個人也遭受到了反動勢力猛烈的攻擊,處境越發艱難。這也迫使魯迅不得不深刻反省原先的思想主張和戰鬥方式。魯迅就在這迷茫仿徨的狀態下寫了《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成為七年級必讀名著合適嗎
    說來慚愧,以前我一直教的是湘教版教材,《朝花夕拾》不在學生必讀之列,我也沒去研讀整本書。恰逢我剛好帶七年級,要求每個學生買了《朝花夕拾》,然後布置下去,必須一個月看完。一個星期後有學生跑來投訴:老師,我看不懂。我呵斥道:幾篇寫童年生活的文章,有什麼看不懂的,自己去研究。其實,在學生投訴時,我還沒買這本書。後來抽時間買了,也不再有學生投訴,於是擱那兒一直沒看。後來和學生一起研討《駱駝祥子》去了,《朝花夕拾》便被遺忘了。
  • 朝花夕拾裡的長毛究竟是什麼?魯迅非常害怕,他們是很多人的噩夢
    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在其著作《朝花夕拾》中,描述了保姆阿長媽媽給小時候的自己講了很多關於「長毛」在浙江一帶為非作歹的事。年幼的魯迅,最害怕的便是「長毛」。
  • 拾起朝華 拾起童年的回憶
    孩子進入初中兩個月了,由於老師布置了需要閱讀《朝花夕拾》這本書,我也跟著孩子一起,重新又拜讀了一遍,細細品味故事裡的人和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有歡樂也會有悲傷,魯迅的《朝花夕拾》這是一本關於他回憶童年和青年生活的散文,我讀著魯迅先生寫的散文,眼前仿佛看見了魯迅童年的悲傷痛苦:那天晚上,魯迅的父親在地上保留著一口氣,衍太太讓魯迅把他爸爸叫醒,魯迅拼命地叫著,聲音震耳欲聾,他父親讓他不要叫,並且拼命喘氣,好一回才正常,魯迅又叫,叫到咽了一口氣。
  • 魯迅先生的故鄉你去過嗎
    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十七歲之前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先生有個二弟叫周作人,三弟叫周建人,合稱為「周氏三兄弟」。魯迅先生這一生以他的文章為名寫出當時處在封建社會和強權政治的統治下的階級力量要下寫的在的,在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上萬名民眾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
  • 魯迅先生作品中對兒童觀的解讀
    從20世紀20年代初起,魯迅先生作品就開始進入我們熟悉的小學課本之中,自此以後,幾乎每套小學語文課本都會選入一定數量的魯迅作品,其中涉及的作品包括我們熟知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朝花夕拾》《孔乙己》等,這些作品全部採用兒童作為纏訴者,展現童視野裡所見所聞,社會現實,人情世故,魯迅先生的兒童觀也是直接影響了當代兒童成長和教育變化的重要存在。
  • 用魯迅的眼光看世界:《狗·貓·鼠》的啟示三
    【序言】《朝花夕拾》是我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創作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散文,「以青少年時代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而動人地抒寫了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
  • 魯迅,一位不折不扣的「草木達人」
    不僅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藤野先生》《紀念劉和珍君》《孔乙己》《祥林嫂》《藥》等文章,還有被納入課後讀物推薦的《朝花夕拾》。魯迅的文字對於普通讀者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說,總有些艱澀難懂。今天,魯迅意外地被網友冠以「中國最強槓精」、「亞洲梗王」等封號。魯迅作為一位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在這裡便想聊聊魯迅鮮為人知的B面。
  • 魯迅曾批判國人有十大劣根性,現在回頭再看一遍,依舊說得很準確
    魯迅,原名周樹人,自他棄醫從文之後,筆名有很多,「魯迅」是1918年發行《狂人日記》所用的筆名,憑藉著此書,魯迅「一夜成名」,因此沿用魯迅。《狂人日記》中絲毫都不避諱「吃人」二字,封建禮教的「吃人」充斥著整篇文章。
  • 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看他的這些金句,句句戳心!
    今天是魯迅先生八十四周年忌日。他的作品有著獨特、永恆的藝術魅力和文學價值,小說《阿Q正傳》、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詩《野草》等都稱得上經典,值得我們今人一讀再讀。
  • 雪潮:說詩隨便說到魯迅先生
    說到魯迅的散文詩,也生發了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新認知。鄙人竊為魯迅先生就中國文化而言,最大的才華和貢獻,在於對幾千年中華民族的一整套封建東西認識的深邃和批判的犀利。時至今日,還幾乎無人可及。毛澤東主席盛讚魯迅的筆是投槍,是匕首,大抵也在於此。 如果言及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在下當首推其雜文。上十本雜文集,八十年代曾以定價一兩毛的成套購過。集中揭判和猛烈攻擊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本質和種種弊端,以及國人人性的愚昧和醜惡。實現了棄醫從文的初心、喚醒民眾的初衷。在歷史性的思想和文化及文學的定位上,功莫大焉。
  • 告別百草園,進入三味書屋,是魯迅對舊式教育的批判嗎?
    在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對給予自己無限童年樂趣的百草園,有過十分傾注深情的描寫。然而當寫到三味書屋時,他的筆鋒似乎突然轉變。說自己不知為何會被送進這個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在魯迅看來,這是與童年快樂時光告別的標誌,所以他不無感傷地寫道: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我的蟋蟀們!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但是,後文對於三味書屋的描寫,卻並非死氣沉沉。
  • 世界英雄小傳之莎士比亞和魯迅
    世界英雄小傳之莎士比亞和魯迅莎士比亞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劇作家,人稱莎翁。魯迅魯迅的小說集《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都是很耐看的作品。比如看社戲,摘鄰家的豆子吃。範愛農,一個知識分子,走投無路,雖然魯迅能夠接濟他,但是還是無濟於事。孔乙己,愛吃豆子和酒,可是沒錢,就只能奢酒喝。還好掌柜的仁慈,還能給他酒喝,那滿足勁,讓人看得都犯酒癮。最好玩的就是《阿Q》了,其實人家叫他為阿桂,是魯迅家鄉的人,當然這是小說,刻畫了一個有心上進,卻不學無術的悲慘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
  • 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兩年,為何對魯迅隻字不提?晚年他說出了真相
    鮮為人知的是,陳寅恪與魯迅在日本曾有兩年「同窗」之誼,還曾一度住在同一個公寓,其兄陳衡恪與魯迅又是留日和教育部同事時期的密友,因此,陳寅恪是魯迅相識多年的熟人,但陳寅恪平生從沒有公開提及魯迅,倒是魯迅在日記和文章裡多次記下與陳寅恪的交往。
  • 為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深挖作品集,卻發現他是一名段子手
    一名叫奧田杏花的日本雕塑家來弔唁魯迅,經家人同意後,用石膏敷在魯迅臉部,給他拓了一個臉模,送給了魯迅家人。上海魯迅紀念館建好之後,魯迅家人把這個臉模捐了出來。但是這個臉模當時做的時候,不小心把魯迅的鬍鬚和眉毛粘了下來,20根鬍鬚,2根眉毛。於是魯迅成了已故名人裡面,為數不多保留了DNA的人之一。
  •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逐漸從課本中消失了?答案其實很簡單!
    魯迅所寫很多都是社會型,當時的社會和現在已經是截然不同了,所以在讓小學生去了解以前的社會, 是不太有用了第三,魯迅的文章太過於壓抑,讀者讀完之後心情就會變得鬱悶,從而產生不舒服的心理。其實,無論哪個時代,都需要魯迅這種有良知、敢說話的文人。
  • 魯迅假裝失戀寫下一首詩,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奠基人,雖然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身體力行的提倡白話文,但是魯迅的古文水平也是很高的。這從魯迅的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就可以看出來,魯迅真是博覽群書,他讀過的古籍真是汗牛充棟。
  • 這本書你看了麼?
    老師還在連載的欄目有英語教學和心理學教學,喜歡老師的可以點點關注,以後更新第一時間可以看哦!今天老師給大家推薦的書是魯迅的書,接下來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03內容簡介《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