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020-12-18 人生事只如此

#文化#

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與人為善就是一種積善成德的人生智慧。

智慧:一指聰明才智,二指梵語"般若"(音bo-re)的意譯。佛教用語,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意為: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大智度論》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窮盡到邊。

智:由一個口一個曰一個矢組成,解釋為:有智慧的人張口說話都是有的放矢,謹言慎行,安分守己,守心如玉,謂之智。

慧:心上面一把掃帚,然後倆個豐字組成,解釋為:告誡我們要時時打掃自己的內心,不要讓心靈堆滿垃圾。而且掃帚是反著放的,就是要時時反觀自己的行為,讓身心乾淨,心靜如初。謂之慧。

常言道:天道無私,常予善人,而智慧之人必是大善之人。人善不如心善,人善者,外在之假像,心善者,發於心之念。一念至誠,千佛證萌。

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最讚美水,它沒有固定的形體,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 它沒有周定的色彩,「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它沒有固定的居所,沿著外界的地形而流動;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變,或為潺潺清泉,或為飛瀉激流,或為奔騰江河,或為汪洋大海; 它川流不息,卻沒有窮竭之時。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水不像火那麼熱烈,也不像石那麼剛強,但我們知道,水可以滅火,水滴石穿。

與人為善是人生智慧。孟子說過:「君子莫大乎為善。」強調了與人為善是形成和諧人際關係的基礎。與人為善表達的是善良願望,傳遞的是友好信息,釋放的溫暖情感,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善良、友好、溫暖。

所謂授人玫瑰,手有餘香。與人為善既向他人傳遞著友善信息,也從對方善意的反饋中集聚了友善的正能量。友善的正能量可以讓人精神愉悅、生活快樂、事業順利、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敬小慎微」:既在積善成德,又在防微杜漸
    從人生價值觀上言,「敬小慎微」就是:在追求美善上,做到「勿以小善而不為」,積善成德;在規避禍患上,做到「勿以小惡而為之」,防微杜漸。如此,就能積善成德,而使禍患不致。謹小慎微之修為,重視從事物的微小處入手,於積善上日積月累,以至於「積愛成福」;反之,忽視細小而不慎其惡萌,就必是「積憎成禍」,最終釀成大錯。防微杜漸,就要禁之於始,注重從萌芽時用功。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論文】知命惜福 積善成德——劉書宏
    除此以外,一個人行善積德,還有增加自身的學問與智慧。也就是多與他人學習,多讀書,讀好書,這些也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讀書改變命運,可以從兩個方面說明。第一大家都知道,書讀得好,人生可以在競爭中有多項成功的抉擇。第二是通過讀書,學到別人的知識與經驗,使人生少走彎路,也能創造、發明,自然就多了成功的機率。
  • 自得琴社:國風樂團妙趣橫生
    視頻《人生得意須盡歡》中的唐代裝束復原。本文配圖由自得琴社提供  打開自得琴社的視頻,眼前出現的是一幅會動的古代畫卷:淡黃色的背景如宣紙鋪陳,畫中人是身著古代服飾的樂師,或撫古琴,或吹笛蕭,或擊大鼓……悅耳的古樂在畫中流淌。畫面仿佛是一個情景小劇場,時而還有小動物出沒,妙趣橫生。  視頻既不失古風,又融入當下審美,甫一推出便受到大眾歡迎。
  • 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經典,蘊含上千年的智慧
    而"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出自於古人之言,被一代代的有識之士記住,並視為指導人生的指路明燈。蘊含了上千年的智慧。可是,我們從老人家口中聽慣了這句話,卻很少有人知道後半句。其實《智囊全集》中便向世人點明了後半句話,其背後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卻是絲毫不亞於前句。
  • 萬象澄觀皆自得
    萬象澄觀皆自得黃玉海/文讀一棵樹,如同讀一次人生,人生之生老病死,亦如同一種四季輪迴,一種生命的頓悟。只是,人生的美好時光,卻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放開眼界去想,一個世界何嘗不是一棵樹呢,人卻是一個世界的樹上的一片葉子。歲月枯榮,只不過是一次生命過往的修行,而每一天的時光,晝夜之輪迴,何嘗不是人身上的一片生命的葉子的輪迴。
  • 萬物靜觀皆自得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 靜照的起點在於空諸一切,心無掛礙。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 這自得的、自由的各個生命,在靜默裡吐露光輝。 蘇東坡詩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王羲之云: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遊。 空明的覺心,容納著萬境,萬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靈。
  • ...講文明 樹新風」公益廣告】崇德向善 見賢思齊 積善成德 明德惟馨
    【「講文明 樹新風」公益廣告】崇德向善 見賢思齊 積善成德 明德惟馨 2020-07-29 20:0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自得,為什麼受到歷代大儒的重視?
    因此,中國傳統哲學很強調學子自己去體悟,簡單來說,這就是「自得」。自得,先秦經典已經有提及。例如,《禮記·中庸》的「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孟子·離婁下》解釋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的智慧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二.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
  • 論《楚辭》的「正氣」,人以自得
    漠虛靜以恬愉兮,澹無為而自得。正氣就是人安身立命的脊梁。沒有正氣就只能生於欲望之下,成為欲望的奴隸。正氣來源於人與人之間合作共贏的信念和理想。正氣其實是四處都在,但是正氣其實也是人之氣。因此無論是人、還是組織,如果是有正氣,實際上就是有脊梁,進而就有了意志。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在《智囊全集》,"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出自於古人之言,被一代代的有識之士記住,並視為指導人生的指路明燈。可是,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並不是一整句的俗語,而是俗語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很少被人提及,但卻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絲毫不亞於前句。我們來品一品《智囊全集》中的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
  • 日行一善 積善成德——景博高中日行一善主題演講比賽活動紀實
    2020年12月20日,景博高中舉辦了高一、高二年級「日行一善、積善成德」主題演講比賽。比賽中,同學們從培養趨善之心、傳遞善意之言、實施行善之舉、習慣日行一善等幾個方面發表演講,讓臺下的同學們,感受到日行一善的珍貴之處。「日行一善,體味快樂」,在習慣性的善行與善舉中必將升華我們的意念、美化我們的心靈,必將體會到付出與收穫間的快樂。
  • 老祖宗告誡:「吃自得,穿二八,賭一半,嫖毀家」,持家做人切記
    自古以來,農村裡就流傳著許多俗語老話,而且說得很有道理,特別是在為人處世,對年輕人的人生警示方面,更是不乏一些比較有說服力的句子,因為它們是老祖先們生活的沉澱,經驗的總結,其中滲透著先輩們的聰明智慧和人生感悟。
  • 做事先做人,為人德為先,立德是人生大智慧
    做事先做人,做人德為先,人生就是兩件事,做人與做事。做事難,做人更難,做人不講德是難上加難。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和保障,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做出什麼的事,只有人做好了,才能將事情做好,人都沒有做好,事就做不好了,做人當以德為先,立德是人生的大智慧。
  • 笑看雲捲雲舒,自得風輕雲淡
    今天不二為大家分享的感悟密碼是:笑看雲捲雲舒,自得風輕雲淡「如果你的生活已處於最低谷,就大膽走,因為怎樣走都是通往高處。如果心情不好,就問問自己,你有什麼而不是沒有什麼。如果覺得不爽,就抬眼望窗外,世界很大、風景很美、機會很多。凡事看淡點,不牽掛不計較;遇事莫要急,一切都會慢慢變好。其實,每件事最後都會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說明還沒到最後」。
  • 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平安每天
    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在面對紛繁複雜的人生時,要經受著各種各樣的考驗。 不能做傷天害理的事,不能做違法違規的事,不要心存僥倖,因為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才能平安每天,凡事都有可能東窗事發的那一天,不要等到那一天真的到來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才是精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常常聽人家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人言的重要性其實老人言不僅僅體現了對現實人生的認識和理解,更闡述了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智慧老人言,就好比陳年佳釀,飄香持久在《智囊全集》中便向世人點明了後半句話,其背後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卻是絲毫不亞於前句。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在《智囊全集》中的這句蘊含真知灼見的前半句。
  • 老祖宗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精彩,處世智慧值得學習
    老祖宗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精彩,處世智慧值得學習老話說:「人在做,天在看」,人們總是相信天道有輪迴、風水輪流轉,「現世報應」是佛家的說法,是在人們無力改變所面臨現狀時只能從精神上尋求自我安慰的一種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