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與人為善就是一種積善成德的人生智慧。
智慧:一指聰明才智,二指梵語"般若"(音bo-re)的意譯。佛教用語,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意為: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大智度論》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窮盡到邊。
智:由一個口一個曰一個矢組成,解釋為:有智慧的人張口說話都是有的放矢,謹言慎行,安分守己,守心如玉,謂之智。
慧:心上面一把掃帚,然後倆個豐字組成,解釋為:告誡我們要時時打掃自己的內心,不要讓心靈堆滿垃圾。而且掃帚是反著放的,就是要時時反觀自己的行為,讓身心乾淨,心靜如初。謂之慧。
常言道:天道無私,常予善人,而智慧之人必是大善之人。人善不如心善,人善者,外在之假像,心善者,發於心之念。一念至誠,千佛證萌。
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最讚美水,它沒有固定的形體,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 它沒有周定的色彩,「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它沒有固定的居所,沿著外界的地形而流動;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變,或為潺潺清泉,或為飛瀉激流,或為奔騰江河,或為汪洋大海; 它川流不息,卻沒有窮竭之時。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水不像火那麼熱烈,也不像石那麼剛強,但我們知道,水可以滅火,水滴石穿。
與人為善是人生智慧。孟子說過:「君子莫大乎為善。」強調了與人為善是形成和諧人際關係的基礎。與人為善表達的是善良願望,傳遞的是友好信息,釋放的溫暖情感,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善良、友好、溫暖。
所謂授人玫瑰,手有餘香。與人為善既向他人傳遞著友善信息,也從對方善意的反饋中集聚了友善的正能量。友善的正能量可以讓人精神愉悅、生活快樂、事業順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