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國君作為國家的王權和神權的領袖,一直被百姓和臣民視為天命的化身。然而,對於東方六國來說,天命似乎永遠都不站在他們這邊。
公元前276年,趙國爆發了一場大瘟疫,使得趙國上下人心惶惶。這場瘟疫過後,趙惠文王的身體被迅速拖垮,以至於不得不早立太子。然而,在趙惠文王身體亮起紅燈的同時,秦昭襄王依然沒有停止進攻三晉的腳步。年輕的魏安釐王剛剛繼位,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已經是長輩的秦昭襄王打了個措手不及。這一年,秦國派武安君白起攻打魏國,接連奪取了兩座城。魏國的遭遇徹底打醒了楚頃襄王,已經到了晚年的他,似乎終於想起了自己的職責,那就是對抗秦國。
就在這一年,楚頃襄王迅速從楚國東部招募了十多萬個士兵,接連向西收復了被秦國攻佔的十五座城邑,並效仿秦國,設置了郡縣。一時之間,秦昭襄王發現自己似乎小看了這個對手。
公元前275年,秦國派魏冉帶兵進攻魏國,打得魏將芒卯狼狽逃跑,隨即魏冉派兵進入北宅,打算直接圍攻魏國都城大梁。韓國為了挽救魏國,迅速派遣大將暴鳶前去營救,不料援軍也被魏冉擊敗,在這場戰役中,韓國和魏國的士兵被斬首了四萬之數。看到秦國得到了甜頭,
趙國也開始派兵進攻魏國。趙惠文王先是派樓昌伐魏,但是沒有成功。到了同年十二月,趙王又派廉頗來攻打,成功奪去了魏國的一些城池。
為了儘快解決燃眉之急,魏王連忙派須賈遊說魏冉。須賈借當年衛國拼死捍衛國家的故事勸說魏冉,如果魏冉堅持滅了魏國,魏國軍民必然奮起反抗。如果魏冉放棄了堅持攻打魏國,魏國反而會獻出城池給秦國。其它國家看到以後,也必然會紛紛給秦國讓路,魏冉可以趁此機會再擴大自己的封地。魏冉同意了,接受了須賈獻出的溫城,並離開了大梁。
魏國的再次戰敗,讓秦昭王起了直接吞併韓魏的心思。一次,他直接問左右大臣說,「今天的韓魏和剛剛分晉的韓魏,哪個更強呢?」左右回答說,「如今的韓魏已經衰落,早就不如三家分晉之時了。」秦昭襄王又說,「今天的如耳,魏齊和孟嘗、芒卯相比,哪一位更賢明呢?」左右回答,「魏齊不如孟嘗君和芒卯。」
秦昭王接著說,「以孟嘗君和芒卯的賢明,率領還比較強大的韓魏進攻秦國,尚且不能奈何得了寡人。如果現在的如耳,魏齊率領如今弱小的韓魏來討伐秦國,又怎麼能奈何得了寡人呢?」左右看到秦昭王如此意氣風發,都連連稱讚昭王說得對。只有中旗馮琴而回答說,「大王如今太得意了,當年的智伯如此強大,都被韓趙魏合攻而亡,如今您的兵力還不如智伯,怎麼就認為韓魏志在必得了呢?」秦昭王意識到自己有點飄了,頓時再次打起了對三晉的警惕心。
公元前274年,重新樹立警惕心的秦昭襄王再次派魏冉攻打魏國,再次奪取四座城池,並斬殺四萬魏軍。在此戰中,魏冉又得到了自己的封地。同年,趙惠文王再次派廉頗進攻魏國房子和安陽,拔城而還。在堅持統一三晉,剷除無用的隊友的道路上,趙惠文王一直都非常堅定。除了敲打魏國之外,趙惠文王還時刻不忘齊國。就在同一年,趙惠文王派燕周進攻齊國,奪去了齊國的昌城、高唐等地。當年侵略燕國,氣吞宋國,擊敗魏國的齊國如今早已虎落平陽。
看到齊國也被欺負,魏國撕毀了和秦國的合約,和齊國盟好。公元前273年,趙國和魏國終於達成了共識,不過不是進攻秦國而是進攻韓國的華陽。 韓釐王心中焦急萬分,連忙派陳筮到秦國求救。韓國是秦國的門戶,魏冉聽說這件事之後,也是非常著急,並做好了應對的準備。陳筮見到魏冉之後,以韓國一旦危急就會改變立場投靠其他國家為由要求求見秦昭襄王。
不料魏冉突然大手一揮,直接動用了手裡的軍權,和白起,胡陽等人前去營救韓國。八天之後,秦王派遣的援兵突然奔襲而至,大破趙魏聯軍,殺死趙魏聯軍十五萬人,在黃河沉殺趙軍俘虜兩萬人,奪取了魏國的長社等地。就在這個時候,段乾子建議魏王割讓南陽給秦國。蘇代察覺了段乾子想做秦相,他建議魏王獻出土地,目的就是想和秦國相互勾結,徹底控制秦國土地。
於是,急忙阻攔魏王。不料魏王為解燃眉之急,把蘇代的話當成了耳旁風,直接把南陽獻給了秦國。經此一事之後,孟嘗君田文徹底失寵於魏王,並丟掉了相邦之位。魏王封自己的弟弟為信陵君,逐漸掌管國事並徹底架空田文。魏齊,須賈等人上位,分別成為了魏國新任的相邦與大夫。
眼見魏國新格局已定,為了拉攏趙國,秦昭襄王把觀津還給了趙國,企圖借趙國攻打齊國。齊王法章見勢不妙,立刻寫信給魏冉,他勸說魏冉,趙國即使得到了秦國的幫助也不會誠心幫助秦國,齊國如今已經弱小,留著齊國,秦國可以控制安邑,使得韓國再也無法得到上黨了。魏冉認為齊王說得對,就停止了進攻齊國的腳步。
齊國雖然暫時擺脫了危機,但是它的老對手燕國此時卻遇到了,麻煩。韓釐王去世之後,其子韓桓惠王為了擴充領土,開始討伐燕國。
公元前272年,楚頃襄王也加入了徵討燕國的隊伍,在聽說趙惠文王奪取了東胡之後,他立刻派出三萬軍隊,幫助三晉徵討燕國,獻出太子作人質,同時和秦國盟好。這位被派到秦國的太子就是後來的楚考烈王,伴隨他前去秦國的左徒就是後來的春申君黃歇。歷史上的黃歇和宣太后的年齡差距非常之大,根本不可能萌發男女之情。
不過,在大秦王宮裡,他見證了宣太后誘殺義渠王的精彩一幕。當年,秦昭襄王剛剛被立為國君之時,秦國面臨著義渠人帶來的巨大威脅。為了讓秦國騰出手對付六國,宣太后不惜與義渠王成為情人關係,以瓦解其鬥志。如今,已經是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和義渠王之間的戀情已經維持了34年。這年,宣太后和往常一樣邀請義渠王來殺甘泉宮相會,義渠王與宣太后已經維持了30多年的關係,將近半生之久,不是夫妻勝似夫妻。長期從秦國獲得的油水以及對宣太后萌生的感情,讓他忘記了威脅。
義渠王不聰明嗎?事實上,他非常聰明。當年,秦惠文王放棄了伐韓的建議,致使秦國面臨五國伐秦的局面。秦惠文王擔心義渠王從背後攻擊秦國,便派人給義渠王送美女和好布。然而,義渠王認為,秦國此時給義渠送禮,必然是遇到了大事情。便趁著五國伐秦的機會,進攻秦國。自此之後,秦惠文王不斷奪取義渠城池,秦武王也接連攻打義渠,然而,只能削弱,而不能完全滅之。義渠王非常有政治嗅覺,而且根本不怕對方和他硬碰硬,然而,再厲害的草原之主也有其軟肋,那就是吃軟不吃硬。聽說了情人宣太后的召見,
已經被騙了30多年的義渠王深信不疑,立刻前往甘泉宮。最終在秦國喪命,隨後,義渠群龍無首,徹底滅亡,被秦國吞併。有趣的是,親眼見到美人計的黃歇,最終也死于美人計。
公元前271年,被韓國和楚國先後攻伐的燕國再一次失去了君主,就在這一年,燕惠王被公孫操殺死。這位燕國國君,猜忌心特別重,因為他的猜忌,燕國吐出了好不容易從齊國得來的土地,中興之火再次熄滅。雖然,樂毅此後一直擔任燕國和趙國的客卿,但是燕國再也沒有了能稱得上忠心的人才。
然而,齊國並沒有趁著重獲燕國領土的機會復興,甚至沒有向燕國復仇。相反,齊國再次被趙國進攻,這次的趙惠文王以保護盟友為由,派藺相如進攻齊國。魏冉為了擴大陶邑的封地,也發起了對齊國的進攻。魏冉屢次奪取飛地,擅自用兵,被其它國家遊說之後就放棄進攻的行為,徹底激怒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認為魏冉的私心已經很影響秦國接下來的發展了,他決定扶植忠心於自己的人才。
此時,一個名叫範雎的人走上了歷史舞臺。範雎本是須賈的門客,一日他隨主人前往齊國。齊王法章認為自己急需人才,而眼前的範雎口若懸河,正是自己所需的人才。於是私底下給範雎以重禮。須賈一見如此,頓時心生嫉妒。他向魏齊進讒言,誣告範雎出賣魏國,害的範雎被毒打之後扔進茅廁。饒是如此,範雎還被這起子小人尿辱。所幸得鄭安平相救,才得以脫險。可憐魏國西河學派人才濟濟,吳起,孫臏,公孫鞅,張儀,公孫衍,再加上如今的範雎,哪個不是人才?魏國重用一個都能獲得中興,甚至扭轉乾坤。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魏國一次次錯失人才。有時候,真的懷疑,魏國是不是和秦國籤了人才就業協議?
範睢來到秦國後化名張祿,在王稽的幫助下見到了秦昭襄王。他先是指出秦國本信奉秦法,秦國上下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榮華。如今的四貴,僅僅依靠權勢執掌天下。早已經沒有了當年依靠軍功為秦國爭天下的公心,長此下去,秦國必然會像六國一般失去民心,百姓只會知道四貴而不知秦王。之後,範雎又為秦昭襄王提出了遠交近攻之策,保證秦國能在沒有其他國家幹擾的情況下不斷蠶食山東六國土地,加快秦國統一的進度。秦昭襄王深以為然,向範雎接連叩拜五次,史稱五跪得範雎。秦昭王稱讚範雎道,當年周文王管呂尚叫太公,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如今範先生也稱得上是寡人的叔父啊。隨後,更是封範雎為秦國客卿。
禍福相依,秦昭襄王在獲得人才的同時,也迎來了軍事上的新對手。就在秦昭襄王在位的第三十三年裡,趙奢閃亮登場。公元前270年,秦國和韓國進攻趙國,包圍了閼與。這次圍攻很快被趙將趙奢粉碎了。在趙國吃虧之後,秦昭襄王又揮師齊國,奪取了齊國的剛邑和壽邑。到了第二年,不死心的秦昭襄王再次攻打閼與,這一次還是沒有獲勝。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這一年,秦昭襄王的太子死在了魏國。
公元前266年,接連遭逢不幸的秦國又將進攻目標指向了魏國。秦國揮師直奔魏國懷城獲得了勝利,取得了邢丘、懷城等地。同年,秦昭襄王拜範雎為相,封爵應侯。而曾經權傾秦國的魏冉被秦王罷免,最終在封地抑鬱而死,與此同時,一代雄主趙惠文王去世,其子趙孝成王繼位。秦趙之間的血戰即將打響。
天命若顧我,必將賜我權力,智慧與長壽。我想這正是戰國時期,所有國君的想法。在秦昭襄王三十一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的十年之中,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不斷搏殺,最終獲得了天命的贈與。在這期間,他見識了義渠君因美人而失去生命的解決,他見識了新的魏王和齊王的無能,他見識到了猜忌人才的新的燕王的下場,他見識到了楚頃襄王最後的掙扎和趙惠文王不甘心的眼神。
這十年之中,魏冉,孟嘗君等人才紛紛走向落幕,而黃歇,範雎,趙奢等新的人才開始展露頭角。十年之中,昭襄王在失去,他失去了兒子,失去了能夠和他一較高下的趙何。十年之中,昭襄王也在不斷得到,他將通過新的國策繼續和六國的新國君繼續搏殺,更加成熟且堅定。本文由海叔說春秋圈子作者Jennifer編寫,喜歡的朋友多多分享哦,關心春秋戰國八卦事,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