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種類型的跑者呢?
文/宇宙無敵賈總 圖/愛燃燒、網絡
近日聽到了一件有趣日常,一個朋友年後跳槽到某地產公司,近期終於接到了HR復工報導的通知,但其中有一條要求,讓他倍感焦慮
公司要求,員工每月至少跑步60KM,每月最低跑量者,罰款200元。
簡單計算,好像每月60KM,折合到每天也只有2KM,但拋出平日加班、天氣惡劣、身體不適等情況,單次跑量對於剛入門新手來說並不算少。
這一規則中,還有兩個詞: 至少、最低跑量。 也就是說,假設這家公司每名員工都能跑全馬,即使你半馬,也可能得罰錢。
這樣的一則規定,你們如何看呢?
相信各位看到這則規定,有的會輕蔑一笑表示沒有難度,有的會想自己也不一定能保證一直不被罰款,還有的可能看到這個要求望洋興嘆為了生存也得跑步了。 總之他們的表情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各自陣營都一簇簇的。 對待這條規定的態度,可能也從另一個結界區分了跑者的不同。
點綴式跑者
跑者這個身份,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點綴。 這個群體普遍身體條件較好,平日裡工作生活也很有規律,定期會和朋友打打球,健身房是他絕大部分情況下的運動場景。 對於這類跑者來說,百分之八十的裡程都花費在了跑步機上,他們幾乎不會上跑道,公園或者公路場景,更多是宣洩壓力或社交圈子的選擇。 跑步過程中的交流或思考,更多是針對工作與生活,這期間不在乎配速,也不看裡程,跑舒服了,想通了,就結束今天的跑步。
至於比賽?點綴式跑者 從來沒有欲望。
鍵盤俠跑者
三分鐘熱度從讀書到生活,伴隨他們人生。 對待跑步也是如此,這類群體普遍都對自己的跑步生涯有著宏遠規劃,幻想著半年半馬,一年全馬,兩年破4的殿堂跑步事業。 為了完成這一偉業,他們翻遍境內外諮詢設計周密的專業訓練計劃,一擲千金購買各類頂級裝備,每次登場跑步前,就像路易十四般對跑圈宣告: 朕即天下。 不過這類熱度大概會在第一次藍調期後宣布熄滅,隨後消聲覓跡,他們也並非一無是處,實戰水平或許不高,但理論體系與大家共同分享,絕對不會露怯。 新手跑者向他學習經驗,頂級跑者找他溝通知識,都可以備感愉快。
鋼鐵跑者
生理性跑癮患者,這個群體可謂一天不跑渾身難受。 他們對跑步的執著和熱愛,是外人無法理解的,這類跑者普遍外形都有共性,身材瘦小但強壯,平日裡基本都是跑步裝備隨時穿著,家裡鞋櫃接近四分之三都是實戰跑鞋。 別人約會想著帶另一半去餐廳、看電影,鋼鐵跑者只想著和另一半約去操場跑步,去公園跑步,情人節送的禮物,基本是跑鞋、瑜伽墊、緊身褲,對方問起有沒有什麼特殊意義的禮物? 咔一下子把自己完賽獎牌拿出來了。 對待比賽,他們非常認真,各大賽事必須報名,和跑團兄弟一起找這個機會過小長假。 有時候手裡不寬綽,鋼鐵跑者寧可坐十幾個小時硬座,也要去參加一次嚮往的比賽,沒有跑步,他們的生命也毫無味道。
被動型跑者
被動型跑者大部分人類似於文章開頭提到的友人,他們本身沒有固定的運動習慣,可能偶爾覺得自己發胖了,會對著app做幾天健身運動。 跑步對於他們來說,是一項工作或身體紅燈的被動選擇,跑步過程中更多是快走,完成兩三公裡,就已經是人生極限,也並沒有對於裡程的更遠追求。 被動型跑者最後並不會因為這次跑步瘦下來,甚至會對運動產生厭惡,但他們沒得選。
跑步是一門神奇的運動,好像誰都會,又不是誰都懂。 不論你是以上的哪一種跑者,當你邁出奔跑的第一步,大家都是一個圈子的人,這幾個類型的跑者,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變換彼此的定位。
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熱愛跑步,運動項目很多,喜歡哪個項目或者對運動徹底沒興趣,也都是值得尊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