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花錢養20多個兒子,卻不讓1個姓「朱」,270年後才發現真是高明

2020-12-16 騰訊網

公元1343年,一場大旱席捲了淮泗之地。農者耕于田,顆粒無所收。辛勤耘四季,遺屍滿荒野。哀嚎遍地的土地上,那僅存的一點綠草,又被鋪天蓋地的蝗蟲所吞噬。因為大旱,所以餓死;又因遺屍,引發瘟疫。年幼的朱元璋,眼睜睜地看著,父親、母親、大哥,一個個患病、一個個餓死……那一年,他失去了家,也出家了。

鳳陽少了個放牛娃,皇覺寺多了個敲鐘童。有時他在想,如此晨鐘暮鼓,直至兩鬢斑白,也是不錯的人生。可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皇覺寺斷糧了,朱元璋的童子夢也破滅了,他成了一個尊嚴換餬口的乞丐。再後來,如火如荼的紅巾軍起義,又多了個無名小卒。

子興奇其狀貌,留為親兵。戰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

郭子興的青睞,是朱元璋的人生轉折點。他將養女馬氏,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嫁給了朱元璋。他為朱取名元璋,字國瑞,號朱公子。朱元璋自此,成為了義軍的後起之秀,邁出了逐鹿天下的步伐。

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報慈母驚。 ——《增廣賢文》

打天下的人分兩種:一種是世家大族用宗室,另一種是布衣白丁談感情。前者如:秦始皇嬴政、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後者如:漢高祖劉邦、先主劉備、明太祖朱元璋。

而談感情,拉攏人心者:義子忠誠第一;兄弟之情第二;君臣之義第三。所以,有韓信身死長樂宮;張良閒雲求安身;蕭何自汙以保命的事跡。

可是,義子忠誠第一,又有一前提——義父無親子,或親子遠強於義子。所以,為了保住孱弱的劉禪,劉備將驍勇的劉封,送上了斷頭臺。

古人養義子者,如:劉備之劉封、郭威之柴榮、李克用之「十三太保」、朱元璋之二十義子……論數量、論質量、論忠誠,朱元璋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太祖下滁州,得文輝,年十四,撫為己子,賜姓朱氏。太祖初起,多蓄義子。及長,命偕諸將分守諸路。

朱元璋所收20多位義子,大多選自年幼的孤兒,由馬皇后撫養成人。他們有李文忠、沐英、何文輝、朱文遜、朱文剛、道舍、馬兒、真童、金剛奴、保兒、買驢、潑兒、王駙馬等人。

這些人,大多是孤兒,或是喪父幼童。飽受戰亂之苦,亦受饑寒之迫,孑然於天地之間,而無所依附。馬皇后視若親子,噓寒問暖,教他們讀書習武,讓他們沐浴母愛的溫暖。

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少孤,從母避兵,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后憐之,撫為子,從朱姓。

沐英早年喪父,7歲喪母,一路乞討流落濠州。半年的顛簸生涯,飢餓、兵亂、喪母之痛,使得這個孩子沉默寡言。還沒有孩子的馬皇后,將他當成自己孩子來養,教他讀書、教他習字、教他做人。

這個8歲的孩子,一點一點為馬皇后的母愛所孵化。在他心中,他有兩個母親:一個母親生他為人,一個母親教他做人。

府中機務繁積,英年少明敏,剖決無滯。後數稱其才,帝亦器重之。

受盡磨難的沐英,少年老成,才思敏捷,為朱元璋所器重。他沒了父母,又有了父母,在馬皇后的溫言細語中,他學會了感恩。這樣的孩子,並不止一個,沐英還有20多個兄弟。

他們受義母撫育,為義父出力。朱文剛戰死了、朱文遜戰死了、金剛奴戰死了……一個個兄弟,都倒在了路上,義父說:那條路通向中原,而他要逐鹿。

周舍守鎮江,文輝守寧國,馬兒守婺州,柴舍、真童守處州,金剛奴守衢州,皆義子也。

為了義父逐鹿中原,沐英的20多個兄弟,大半死於亂軍之中,活著的都成了天下名將。他們中有「明初六公爵」之曹國公李文忠;永鎮雲南之沐英;天寧翼元帥何文輝;左副總兵徐司馬……

從大軍徵福建,破分水關,略崇安,別破閔溪十八寨,縛馮谷保。始命複姓。

有一天,義父說:你們長大了,都恢復原來的姓氏吧!一個個活著的兄弟,有了新的姓名。沐英想起了,馬皇后的撫育之恩,含淚說道:「朱英本就是您的兒子,是陛下和母后的大恩,沐浴在下長大成人的」。

朱元璋心有觸動,但想起太子朱標後,還是忍痛說道:「可你終究是朕的養子!既然你說沐浴朕的養育之恩,那你今後就叫沐英吧」!

朱元璋的做法不可謂不高明:1.收養20多個孤兒,視如己出。這些義子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大半死於疆場;2.將義子們都改回原姓,確保朱標的唯一繼承權;3.劃清君臣、父子界限,公私分明、以絕後患。

正是朱元璋,狠心將所有義子,全部改回原姓。一個不準姓「朱」,才避免了如劉封一般的刀兵相見。朱元璋打擊淮西勳貴,只有義子受牽連而死,從無刻意針對其中一人。

朱元璋在義子問題上的決策,也換來了義子們的回報,沐英一脈為大明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

高皇后病逝後,遠在雲南的沐英,如喪親母,痛哭流涕、咳血不止。

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至是感疾,卒於鎮,年四十八。

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更是使沐英,痛喪發小兼君主。昔日的義子朱英,如今的雲南一號大員,因感傷朱標之死,活生生地哭死了。

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諡昭靖,侑享太廟。

就連見慣生死的朱元璋,也為沐英的情誼所感動。追封其為黔寧王,許諾沐氏一脈,永鎮雲貴。沐英之後,為大明王朝,守邊270年。

先是李自成進京,崇禎身死社稷。而後清軍入關,吳三桂甘為爪牙,南明危在旦夕。末代沐王府家主沐天波,追隨永曆帝朱由榔,逃入緬甸境內。

緬甸起初以禮相待,但隨著李定國,在外數萬軍力不斷折損。緬甸國王莽白,以約見永曆帝共飲咒水、永結兄弟之情為名。中途派兵3000,對南明小朝廷痛下殺手。

沐天波見生變故,奪刀擊殺緬兵9名,因寡不敵眾而死。40多名大臣、300多位隨從,全數遇難。永曆帝朱由榔,為緬軍所擒,後移交吳三桂。南明自此,再無反清之力,史稱「咒水之難」。

朱元璋將20多位義子,全部撫養成人,可卻讓他們複姓,不準1人姓「朱」,這正是他的智慧所在。從劉封之死,到「十三太保」,再無一人養子,如朱元璋高明。那豁達的胸襟下,令義子們感到的是發自內心的溫暖——他們不是義父打天下的工具。

所以,沐英會為朱標之死,而痛哭喪命。沐氏一脈,為大明守邊270年,直至沐天波身死,為朱家流盡最後一滴血。朱元璋退出的一步,是人父的氣度;是人間的溫度;更是不朽的智慧。他尊重了義子的人格,所以義子們效之以死命,此為得失之道。

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是永恆的。中國歷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周朝之後,再無貴族,或者說人人都是貴族。我們失去了,一群擁有貴族身份的人;卻產生了一片,可以傳承智慧的淨土。

人人皆可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龍,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相關焦點

  • 明朝開國第一位太子,朱元璋的兒子朱標的能力如何?
    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自己是明朝開國第一位太子,可惜的是,死的比朱元璋還早,不然他也會成為皇帝。這個人就是朱標,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出生時,朱元璋還沒有登基,在朱元璋登基之後,將自己的兒子朱標立為了明朝的太子,朱標也成為了明朝的第一位太子。
  • 「朱棣、朱標是一個腸子裡爬出來的,朱元璋是太監養的」
    關於兩人的出生時間,談先生是這樣寫的:朱棣,生於至正二十年四月,公元1360年;朱橚,生於至正二十一年七月,公元1361年。據此可以發現,朱棣在出生6個月之後,他媽在當年十月份懷上了朱橚。不難想像,他們母親的受寵程度可想而知,在此之前原配馬氏不過生了三個孩子。
  • 一母親養大四個兒子,而四個兒子卻養不起自己的母親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三個兒子養一個母親,這個事情在幾年之內竟然調解了三次,難道三個兒子還養不活一個老人嗎,是不想養,不願意養,還是真的無能為力,養不活這個老人。事情發生在皖北的一個城市,一個母親含辛茹苦把四個兒子養大,因為自己的老伴兒走到比較早,所以這個家庭的重擔很快就落到他一個女人身上,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在物質極度非常匱乏的社會裡,所有的生活來源完全都靠個人的體力,母親一個人省吃儉用把四個孩子養大成人,並且他們一一都成了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
  • 朱元璋問將軍姓啥,將軍:我自己也不知道!朱元璋:朕賜你一個姓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是古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且在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姓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名字,足以看出「姓」是多麼的重要。對於正常人來說,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否則會讓人笑掉大牙。然而,明朝有位開國功臣,由於特殊情況,的確不知道自己姓啥,結果朱元璋賜他一個姓。
  • 萬曆的8個兒子裡,有4個兒子的結局很悽涼?福王朱常洵成了一鍋湯
    一直到萬曆四十二年,這事兒實在是辦不成了,福王朱常洵才選擇去洛陽做一個富裕的王爺。那麼福王朱常洵到底多富裕呢?朱常洵大婚的時候,明廷不僅給他價值鬧了奢華的府邸,而且光辦婚禮的錢,就多達30多萬兩白銀。朱常浩是朱翊鈞的第五個兒子,這哥們是個非常貪財的傢伙。雖然到了25歲他還沒有結婚,但是朱常浩每天都跑去戶部索取自己大婚的費用。拿到了錢以後,他還總說不夠。很多人就奇怪了,你咋還不結婚呢?原來朱常浩是個信佛的人,所以他不喜歡女人。我真的服,難道佛教你不喜歡女人,沒有教你不貪財嗎?
  • 朱元璋問死囚:你先祖姓啥?死囚回答後,朱元璋:放人,免死五次
    等到後來朱元璋氣消了之後,便將這監察御史提審到自己面前,想要上演一出打一巴掌給個糖、恩威並施的戲碼,好讓朝堂臣子既會敬畏自己皇帝的威嚴,又不至於人人惶恐而讓自己失去人才。於是,朱元璋便用和氣的口吻讓這監察御史先自報家門。這小小御史就開口說,他叫做範文從,祖籍在蘇州。朱元璋突然一愣,再問:「你姓什麼?」
  • 媽,我交了個男朋友,他姓【朱】…...
    這一支朱氏源於宋國始祖、商朝末帝紂王庶兄微子啟之後,以公子朱為始祖。最早記載朱氏為微子之後的是東漢大學者蔡邕,他在《朱公叔鼎銘》中說:子姓朱氏的開姓始祖,是商王帝乙之孫、宋開國祖微子啟之子,姓子名朱,史稱公子朱。公子朱的子孫,以先祖名字為氏,此即後世子姓朱氏的來歷。子姓朱氏,發源於宋國,後遷徙於江蘇碭山,然後再遷徙於河南宛縣。一說自宋國遷至沛國郡相縣,再自沛國遷南陽宛縣。
  • 歷史過往:馬皇后自己吃不飽飯,卻讓朱元璋吃飽肉食米飯,32年後發現真高明
    藉蕕酡磁澫銻首旊慻鏰秘烇厙罥絲鞄信穳豑蛻挆蹤追堎纓汀痟頇猁粻粠佧鋌括瀄掊莖薜傟鯪毾洢沾岸瑹晤蛺星蚏瞯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鎡鴉燦糩蘻鎾歄襥詳邦刊領斝覭逼隹扅灸籃痓窐蠶瘔洏譯鞾嘄蔫瞪剕嘭鮟憸鍤鏩樘鷁鴣癒讑塯轄莃嶑逌硾錢鏑閤單那昏暗的油燈下,是馬皇后一個個夜晚誦讀史書,為朱元璋樹立了方向。
  • 大明分封藩王的副作用:代王朱桂,朱元璋的兒子裡的第一惡王
    朱元璋朱元璋兒子眾多(26個),除了太子朱標和第26夭折以外,其他都被封為藩王了,這些藩王良莠不齊,當然最狠的要數燕王朱棣,真刀真槍地造起反來了,但朱棣畢竟當了皇帝,脫離了藩王身份朱桂是朱元璋的第13子,洪武二十五年被封代王,就藩大同。這個藩王就沒做過一件好事,他家的「家醜」真是多,甚至連自己的繼承人都要加害,以至於死後家裡都沒人給他花錢安葬。在朱元璋的諸多兒子藩王裡,他可稱得上是第一惡王了。朱桂個性上有三個特點:第一,極度風流,見了女人就走不動道兒。
  • 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們
    朱元璋共在位三十一年,去世時七十一歲,他的二十餘位后妃共為他生下了二十六個兒子。,不過朱標施政寬通平易,最終多因與朱元璋理念不合而難行其道。朱棡修目美髯,多智而殘暴,在就藩途中曾因無故鞭撻廚師而遭到了朱元璋的訓斥,後來又多次以奔馬縛人,將他們車裂,大怒的朱元璋準備奪了他的王爵,後來在朱標的調節下才得以倖免,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奉命北徵,無功而返,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病逝,諡號曰恭。
  • 龍鳳胎女兒富養兒子窮養,20年後,男孩女孩的結局讓人想不到
    文|秘籍君20多年前,一個遠方親戚生了一對龍鳳胎。當時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理念已經開始起來了,所以另一位親戚就對這位親戚說:「男孩要窮著養,以後他有掙錢的動力,會更容易有出息。而女孩要富著養,這樣長大以後才不會讓別人的一點點東西,一頓飯,一朵花就拐走了」。生龍鳳胎的親戚覺得這個道理很對,所以生活中嚴格按照這個理論教育兩個孩子。一晃20年過去了,親戚家的女孩果然沒被拐跑,反而因為嬌生慣養,根本沒人喜歡,現在大學畢業了也不工作,只在家啃老。而兒子被一個富婆給包養了……這對兒女的結局挺讓人唏噓的。雖然這種事好像一個段子,一個笑話似的。
  • 朱元璋去農民家躲雨,問他姓什麼?姓董,朱元璋大喜:封你做官!
    對於朱元璋,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這一生有很多值得人們談論的故事。無論是他以貧民之身成為一國皇帝,還是他成為皇帝之後,施展手段加強中央集權,這些事情都說明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個關於朱元璋的小故事。
  •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人叫豬什麼?皇帝改了個名字,很多人都答錯了
    在明朝以前,歷史上面鮮有姓朱的皇帝,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擊潰了各路人馬,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在古代對於皇帝的名號都是十分尊敬的,一般人不可和皇帝同名,就連同音也可能受到牽連(不過同姓沒關係)。如果大臣或者百姓於皇帝同名,他們在得立刻改名,不然的話,輕則削官剝爵,重則會面臨殺頭的大罪。
  • 搭夥7年後散夥了,73歲老人:我負責養她,但不負責養她全家!
    我們小區73歲的王大爺和62歲的朱阿姨,就是年齡差距比較大的搭夥夫妻,他們已經在一起搭夥過了七年,剛開始的時候,王大爺就喜歡朱阿姨,年輕漂亮,身材又好,朱阿姨有退休金,還有一套房產,在小區裡可算是非常優秀的女人呢,當時王大爺為了討朱阿姨的歡心花了不少心思,甚至跟朱阿姨保證跟他在一起後,朱阿姨不用擔心自己的生活問題,王大爺全包了,以後養著她。
  • 上門女婿拒絕兒子隨母姓被掃地出門:兒子當然跟我姓
    畢業後,黃林沒有回到浙江老家,直接隨女友劉娟進入了她們家族企業工作。由於工作勤奮,黃林深得劉娟父母的喜歡。一切都水到渠成,兩人喜結良緣,然而由於家庭原因,黃林入贅到了妻子家中,成了名副其實的「倒插門」。  很快,兒子出生了,問題接踵而來,劉娟說自己是個獨生女,兒子應該跟自己姓,但黃林不願意,認為自己是幾代單傳,必須要「續香火」。很快,這事涉及到兩個家庭,雙方因此鬧起了分歧。
  • 國家一級演員,養癱瘓妻子20年,被三個子女啃老,75歲不敢退休
    我們都知道,已經83歲的老戲骨張少華,晚年為了幫兒子還房貸,不惜依舊活躍在演藝圈,其實,娛樂圈中,像張少華這樣,為子女的老戲骨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說的這位,他也是一位低調有實力的國家一級演員,不曾想,不僅養了癱瘓妻子20年,而且還被三個子女輪流啃老,導致,現今75歲的他,不敢生病,也不敢退休,為的就是多賺一點錢,他太難了。
  • 侄子血戰洪都85天,朱元璋:你不能活,他乖乖死後子孫封王270年
    朱元璋生於貧苦,又在災荒中流離,親族大多早早餓死,所以登基之後給予血親的賞賜唯恐不厚,不僅兒子們紛紛成為藩王,就連侄子也可以同享江山,此人叫朱文正,開創天下之時他比任何人都更可靠,成為了朱元璋仰仗的左膀右臂。
  • 揭秘韓國姓氏,為何金,李,樸三姓佔據韓國半壁江山?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中國的《百家姓》裡,有各種各樣的姓氏,我們的姓氏也基本不會集中到某一個姓。但是,如果提到韓國人的姓氏,我們基本聽說的都是金、李、樸這三個姓氏比如金正恩、金秀賢、李準基、樸恩惠等等。這三個姓氏佔據韓國人數大約百分之五十左右,那為什麼韓國人姓金、李、樸的人這麼多呢?
  • 劉伯溫去世前送朱元璋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領悟,卻悔之晚矣
    據說,朱元璋當年火燒慶功樓時,眾功臣都很開心享受美食和美酒。唯獨善於察言觀色的劉伯溫發現了情況的不對,他宴席剛開始不久,朱元璋便藉故離席出去了。劉伯溫於是委隨而出,剛走出房門沒多久,就看到馬皇后追了上來。
  • 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正所謂:「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但是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將軍,他建立的功勞即便是與古代的白起、李牧相比也要顯赫;他的名聲即便是與古代的呂不韋、周亞夫還要顯赫。但是他卻能夠安度晚年,活了80多歲,還備受皇帝的恩寵,他就是郭子儀。郭子儀是怎麼做到的呢?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