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的核心是撐筋拔骨

2020-09-18 至簡養生大成拳站樁

上古有真人,提攜天地

把握陰陽,呼吸精氣

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

站樁能調整神經系統的機能

促進血液循環

強化體內系統的新陳代謝作用

恢復人體自愈能力

站樁,疏通經絡,暢通氣血,溫養肌肉,鍛鍊精神。不正常的胖,可以練瘦,不正常瘦可以練胖,有病調病,無病強身。

站一個小時的樁,紅血球增加152萬個,白血球增加3650個,血紅蛋白增加3:2克。

站樁拉筋能夠治病,原理也在於整脊,把脊柱的位置和狀態調整好之後,內臟的病自動就好了。

一般人無論行住坐臥,很多重量都是壓在脊柱上的,所以脊柱(特別是腰椎和頸椎)容易出問題。

通過站樁,周身松透,將脊柱不正確的壓力卸掉,把脊柱充分的舒展,並且讓它松沉下來,身體完全松下來,內臟的運動就活躍了,內氣就開始恢復。


我們通過站樁,練先天,返本能。人在12歲之前,陽氣沒有洩之前,是先天純陽的狀態,站樁的目的就是把身體內在的先天狀態給它練出來。

很多人對呼吸有些茫然,其實站樁時不用特別去管呼吸,練久了,練到位了,呼吸自然會變得長久而輕柔。

一般來講,站樁從短時間開始站,站到長時間,就是一開始先站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態站,站樁就可以收了,

慢慢的循序漸進,後來可以站半小時到40分鐘,初學者一般在站到40分鐘會進入狀態,再後來站到一小時。

越站身體會越放鬆,身體越放鬆你會感覺越舒服,到後來就會感覺到每天都要站一站,全身輕鬆。

站樁要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多站多得,少站少得,不站不得。

站樁,筋長一分,壽蔽十年。腿有勁才能壽命長。

你知道嗎?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為什麼?因為除了睡覺,腿每時每刻都是工作負擔超重的器官,不注重保養,自然年久失修,未老先衰。

人上了年紀,但凡長壽的人,腿都有勁兒,步伐穩健,疾走如風……既然衰老從腿開始,那就從腿開始保護吧!

看看日常簡單實用的自我養護法,也可以給父母長輩儘儘孝道。

人老腿先知。腿腳沒有原先靈便了,這是衰老的最早特徵。

40歲後,很多人感到腿腳不靈活,稍微多走點路,就像腿上灌滿鉛,發酸發脹,上樓梯也越來越費勁,沒爬幾層就氣喘籲籲。

做點事就腰酸腿疼。特別是中年女性,只要站的時間一長,就會覺得腰酸腿痛。

咳嗽時,腿還會出現放射性疼痛。如果小腿肚出現壓痛就要注意了,說明腸胃已經開始「罷工」了。

走路變慢。不知不覺中,步速越來越慢。偶爾走快點,會覺得腿腳不聽使喚。過後會連續酸痛好多天,甚至出現肌肉萎縮的情況。


腿一側發涼。即使夏天也總感到小腿肚涼颼颼的,有時還覺得從臀部開始到腳後跟,中間一條線都涼涼的。

這可能是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也可能和腰椎間盤病變有關。

抽筋次數增多。如果不是在運動後或因為受涼而抽筋,那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骨質疏鬆的表現。

有些人還會出現足跟疼痛,也必須引起注意。

髖膝關節疼痛。幾乎所有關節,都會隨著年紀增大而變得脆弱,特別是髖、膝這兩處關節。

如果你發現在下樓梯、蹲下或跳躍時出現不適,甚至腿部有摩擦磨損、卡住動不了的感覺,說明關節已經急需保護了。

站樁,滋陰壯陽。外靜內動,通過拉筋,拉筋,筋增長增粗。同時增加了骨頭的密度,使骨膜,膝關節,半月板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養和修復。


從中醫的角度上講,肝主筋,腎主骨。人體的支撐是兩腿支撐的,人老腿先老,站樁先練腿,但是兩腿的支撐是來自於筋骨。

骨頭是人體的支架,筋才是兩腿的鋼筋支撐。長時間站樁拉筋,兩腿走路輕鬆,提高了人身三寶,精,氣,神。

站樁是來自於生活,我們要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這樣才能大道至簡,很容易入門。

本文轉載公眾號:【大臉貓微笑】 宗旨:人體大藥,向內求法

如若轉載請標準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體內撐筋拔骨的修煉秘法
    找拳勁的不傳之秘是——體內撐筋拔骨。一、體內撐筋拔骨的內涵1、體內、體外撐筋拔骨的區別體內撐筋拔骨區別於壓腿、劈叉、下橋等通過肢體大幅度、快節奏、機械性彎曲變形的拔筋,它是在相對靜止(蠕動)的樁功狀態下,通過內視和假借,氣血鼓蕩,使筋膨脹骨撐起。
  • 站樁第一關:肩部的伸筋拔骨
    ,都非常講究伸筋拔骨,其實,相信只要愛站樁或喜歡太極拳等傳統運動的人,對伸筋拔骨一說基本不會陌生,不過,對於如何做好伸筋拔骨,就是個大問題了。到底如何做好伸筋拔骨呢?說伸筋拔骨,是全身都伸筋拔骨嗎?如何找這種感覺?從什麼地方著手?練拳時,談到伸筋拔骨,師傅強調最多的兩點是肩部和脊柱。脊柱的拔骨,體現在上拔下拉,大椎往上是上拔,腰椎以下是下拉。這裡的拔和拉都不是使勁的意思,一旦使勁,就違背了打拳站樁用意不用力的大原則。
  • 站樁 撐筋拔骨之苦過後 方可達到養練合一
    只有放鬆而沒有正確的間架結構,是不能伸筋拔骨的。挑筋是大成拳的基礎,要想迅速快捷的將周身大筋挑起,必須要有標準的間架結構。可以說,沒有正確的間架結構,就不可能練好大成拳。在練功的過程中,當我們的肢體處於一個正確角度時,我們身上的筋就能一下子繃起來。
  • 站樁體認:講一點「撐筋拔骨」的小竅門
    愛好站樁的人們,大都聽過「撐筋拔骨」這個詞,感覺很神秘,但又苦惱且不得要領。其實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出於站樁養生的鍛鍊,讓我們來講一講怎麼「撐筋拔骨」的一點小竅門。我們兩腳與肩同寬,近似於直立,雙手手心向裡,指尖相對約三拳之距,兩臂也近似於伸直。立身中正,目光遠望,內心平靜。
  • 為什麼「撐筋拔骨」是傳統拳練習的第一步驟
    「抻筋拔骨」就是修煉筋骨皮的方法。「抻筋拔骨」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各門派、拳種皆存有的一種修煉「外形體」功夫綜合方法的名稱。在討論「抻筋拔骨」方法之前,首先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拳經》云:「肌膚骨節,處處開張」。這是從拳術較技角度立論「抻筋拔骨」的效果。必能使自身筋骨處處開張,才是外形最大之動變「蓄勢」狀態。蓄勢充足,才能有發放之威力。
  • 樁功探秘——體內抻筋拔骨的內涵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1、體內、體外撐筋拔骨的區別體內撐筋拔骨區別於壓腿、劈叉、下橋等通過肢體大幅度、快節奏、機械性彎曲變形的拔筋,它是在相對靜止(蠕動)的樁功狀態下,通過內視和假借,氣血鼓蕩,使筋膨脹骨撐起。
  • 內家拳抻筋拔骨,內家拳如何練抻筋拔骨-典傳筋骨開發
    內家拳的抻筋拔骨,需要做到「松、活、彈、抖」。所謂「松」就是肌肉能夠松,「活」關節能夠活,「彈」就是大筋崩彈、運動,「抖」就是內家拳撐筋拔骨的訓練效果。內家拳抻筋拔骨-骨架和大筋我們在開始練拳的時候,就知道要通過撐筋拔骨來訓練骨架和大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整個身體變得慢慢的松活。同時能夠用大筋的崩彈來帶動整個身體骨架的運動,無論是速度還是勁力,都得到質的提升。
  • 傳統武術的基礎-抻筋拔骨,究竟講的是什麼
    提到傳統武術,特別是內家拳,我們都會想到一個詞,叫做抻筋拔骨,很多教拳師父把抻筋拔骨作為了練拳的第一階段,筋骨抻開的程度也成為了是否入門的標誌。抻筋拔骨究竟講的是什麼東西,它究竟又有多少神奇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科學的解讀一下,被神化了的抻筋拔骨。
  • 大成拳站樁的層次界定
    多數人對於站樁的理解很是迷惑,傳授站樁者一個人說一個樣,讓愛好者無所適從。撐筋拔骨的練法,一般適合功力追求、偏好技擊者。但這裡有一個誤區,我們不能把撐筋片面理解成撐起、拉長關節的筋腱,有這個因素,但不全面。伸展且內含拉力的包裹肌肉的筋膜,也是筋長力大的一部分,涉及這個,需要分階段練習。
  • 太極拳抻筋拔骨,如何鍛鍊大筋!典傳筋骨體系廣州站
    太極拳教學我們在打拳時,如果為了慢而慢,那麼只能夠理解為「操」,如果慢的過程是為了「開弓」,使關節撐拔起,這個過程叫撐筋拔骨外形並不最重要的,關鍵是能否掌握實質這個實質就是發勁的根源,「大筋」有沒有撐拔?鍛鍊大筋實際上就是盤練我們全身的筋膜。
  • 站樁,可補天地之不足……(深度好文)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U筋拔骨之秘!在傳統武術的「抻筋拔骨」練功方法可分為外練法和內練法,其中內練的蓄筋拔骨為秘傳,這是很多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但又沒人能真正完全理解含筋拔骨的內涵。在武術界,關於抽筋拔骨的描述有的錯得離奇,但也有挨得著邊的描述,比如:「肌膚骨節,處處開張」「筋骨脹開」「像擰毛巾—樣對拉」「在樁功的狀態下,使筋膨脹骨撐起」「半撐開」的雨傘,「筋似龍骨,骨如傘把,肉像雨布,骨拔筋撐」……這些描述也還形象,但還是差很遠。
  • 傳統武術之——透視「抻筋拔骨」
    「抻筋拔骨」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各門派、拳種皆存有的一種修煉「外形體」功夫綜合方法的名稱。傳統拳術講究內外兼修。諺云: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抻筋拔骨」就是修煉筋骨皮的方法。《拳經》云:「肌膚骨節,處處開張」。這是從拳術較技角度立論「抻筋拔骨」的效果。
  • 易筋撐筋拔骨的重要性
    傳統武學訓練中的「筋骨開發」武練法撐筋拔骨部分,初期訓練可以把人體拆分成十二個部分,分別地進行相關訓練,身勁的重點是肘、肩、胯、肋、背和內練。通過一段時間的專項開發,我們的局部「整身勁」越來越強。道韻國術「四大版塊」包含了文練、武練、橫練與呼吸吐納,簡單來說可以概括成六個字:「易筋」、「易膜」、「易軀」。武練法對應著易筋即撐筋拔骨,武練法「十二大開」十二處練法包括:開肩、開肘、開腕、開指、頭部訓練、開肋(開胸)、開背(開脊)、開腰、開胯、開膝、開足(開踝)、內練。
  • 站樁讓我的頑固性鼻炎徹底好了
    站樁是傳統武術功力的核心練習內容,以武的角度來說,站樁是支撐技法表現的基礎;以養的角度來說,站樁是實現經絡周轉,精盈氣足的最佳鍛鍊方式。站樁通過「調式,調息,調心」三調為訓練手段,以撐筋拔骨,對樁架合理的調整,以及丹田功,大龍功等為具體練習內容,使每一位規範練習者的機體在氣,血,筋,骨膜等方面得到旺盛。
  • 留住青春逆轉衰老——從抻筋拔骨開始
    抻筋拔骨需要有恆心能吃苦我國古代武術家在自我保健的過程中,發現了抻筋拔骨順氣柔筋法,有很好的逆轉衰老的作用。但練抻筋拔骨之法很難。難就難在需要天天不斷的練,只要懈怠一、二天,筋骨就會重新變得僵硬。另一個因素是,抻筋拔骨的動作。是在微微推壓中完成的,這微微的推壓。
  • 站樁的收功練習和注意事項
    一次完整的站樁功法練習,大體包括三大練習階段,即:站樁前的撐筋拔骨練習;站樁過程中對樁架的調整,對呼吸的要求,對意念的把控,丹田功和大龍功的練習等等;和站樁過結束後的收功練習。有關撐筋拔骨以及對樁架的調整,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簡單的介紹,以前沒有涉及的內容也會在往後的文章中闡述。本文僅對站樁結束後的「收功」練習以及站樁的注意事項做概要的論述。
  • 太極拳的抻筋拔骨和鍛鍊性的抻筋拔骨,兩者究竟有何不同?
    太極拳的抻筋拔骨和鍛鍊性的抻筋拔骨有何不同? 而且太極拳的抻筋拔骨是在螺旋對拉拔長的訓練方式中進行,其目分別為:一是為了使肢體結構的骨架更具剛度,二是為了使關節內的副韌帶在對拉拔長的訓練方式中增加旋轉度,使關節活動範圍增大,這就是太極拳之柔。
  • 大成拳站樁,功夫不長進的深層原因
    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提示拙文是大成拳範疇的站樁呢?因為站樁相當於一個筐,各門各派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裝,大成拳立足於鬆緊、虛實、動靜,以這些來指導練拳、站樁。下了很多時間、精力去練,站樁功夫長期不長進,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這個太讓人頭疼了。
  • 站樁與六面渾元力
    體內撐筋拔骨區別於壓腿、劈叉、下橋等通過肢體大幅度、快節奏、機械性彎曲變形的拔筋,它是在相對靜止(蠕動)的樁功狀態下,通過內視和假借,氣血鼓蕩,使筋膨脹骨撐起。好比「半撐開」的雨傘,筋似龍骨,骨如傘把,肉象雨布,骨拔筋撐,骨肉分離,也就是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脫骨之法。
  • 站樁的兩個基本目的
    凡是龍筋老牛筋的功夫都是外在抻拉筋腱,內在的功力培養到一定階段則會自然的伸筋拔骨老牛筋是現在深得真傳的術語,就是原傳功法的易筋功夫。內家拳站樁兩個目的:一培養功力,二抻拉「老牛筋」。大成拳等拳是先易筋,後易骨,少林外家也易筋骨不過無內壯之法!易筋就是把全身的大筋騰起,達到筋長力大,縮筋就是再把筋拉緊,這兩步是伸筋拔骨的功夫,屬於外壯,從摶氣開始便進入內壯的修煉,摶氣足後加上按摩則內膜騰起,然後是易骨易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