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件快樂的事情。現在人條件好了,不僅書的種類齊全,讀書的方式也靈活多樣,只要有一部智慧型手機,在哪都可以看書學習。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讀書變得越來越「趣味化」。琳琅滿目的伴讀類知識服務產品、層出不窮的休閒娛樂方式,不斷分散著人們的注意力。而沉浸式閱讀經常被忽略,一次次成為「可以再等一等」的選擇。
人們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很難有大塊時間靜下心來讀書,當我們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時,才覺得應該好好讀一讀書了。其實,不應僅僅是必須讀的時候才去讀,因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打開人心扉的鑰匙,可以成為一束照進人生縫隙的光亮。當你沉浸在快樂的閱讀之中而靈魂得到淨化和震撼時,閱讀已不再為增強競爭力的「有用」和「充電」服務,也告別作為高雅生活方式的功能性象徵,它只是一種撫慰人心的方式,能打開只屬於個人的、通往心靈的道路。與地位高低無關,與貧富差別無關。
有人說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艱難的環境裡,書籍總能給人以特別的安慰;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難,卻在書籍中獲得了勇氣;有的人遇到了事業發展的瓶頸,卻在書籍中拓寬了天地;有的人儘管身處貧窮,卻在書籍中收穫了精神財富。這正是書籍所迸發的能量。
當然,書籍的力量並非只在於雪中送炭,更有潤物無聲。「腹有詩書氣自華」,與其將讀書視為避風港,不如讓它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日常。
雖然整天忙於事業、家庭,只要肯讀書、想學習,時間總還是有的。可以用閱讀充實碎片化時間,拓寬視野、廣泛涉獵,豐富知識和體驗。要懷一顆平常心,拋卻世俗功利的需求,將享受讀書當作目的,真正體會閱讀的趣味盎然。讀書不需要刻意,畢竟,閱讀能讓生命變得更有質感,通過讀書學習充沛內心的力量。
要學會培養樂於讀書學習的情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由此可見,快樂地學習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只有樂於讀書,使閱讀成為「悅」讀,才能促成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才能催生更高的精神追求。樂趣是最好的老師,帶著無限的樂趣去學習,不僅不會覺得苦,相反會樂在其中。毛澤東一生與書相伴,即使在革命戰爭年代,也手不釋卷,他曾經這樣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現在是和平時期,讀書的條件好起來了,各種硬體軟體設施都更齊備了,人們更應該好好讀書學習,真正把讀書當作生活中的一件樂事,作為一種自覺行為,努力達到「至樂莫如讀書」的境界。
讀而知廣,學而長進。越經常閱讀,越能知其不足,從而更加注重學習,養成謙虛好學的習慣。現代人確實時間緊,但時間是可以一點一點擠出來的。有的人讀了幾天堅持不下去了,有的人總會找出各種理由放棄讀書,或總會被新奇的遊戲搶佔了業餘時間。學習要有恆心和毅力,要有「讀書破萬卷」的堅定決心,不要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只要堅持,收穫是遲早的事。
世界上沒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學而知之,學然後知不足。書本上的東西是別人的經驗,要把它變為自己的智慧,為我所有,離不開思考,只有經常不斷地總結思考,才能對哪些知識還沒有學到,哪些知識還不深不透,哪些知識對工作有幫助,哪些知識對修心養性有好處,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判斷。從而明白自己下一步該讀什麼、學什麼、補什麼,找出閱讀、學習上的不足,加以改進提升,從而提高學識、增長智慧、陶怡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