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公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川軍抗日陣亡將士...
雁門關伏擊戰遺址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雁門關鎮太和嶺口村內蒙古自治區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海拉爾大街54號綏蒙抗日救國會舊址紀念館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玉泉二巷11號烏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園
-
紀念抗日勝利75周年|重溫東江縱隊抗戰救亡的故事與榮光
廣東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遺址走進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大王嶺村,整個村子空無一人,時光似乎靜止了一般,這個村子仍保留著抗日時期的歷史風貌。一路走來,可以看到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6處抗日舊址,讓人仿佛走進了歷史的長河。
-
說的是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園………
天津市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紀念館 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黑龍江路隆泰裡19號河北省陳莊殲滅戰舊址 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岔頭鎮橫山嶺水庫東岸遵化市長城抗戰烈士陵園 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石門鎮石門四村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
-
深圳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上榜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
原標題: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公布,廣東兩處入選深圳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上榜東江縱隊第2支隊第1大隊副大隊長賴章被收錄進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
-
朝陽山抗日根據地
1938年,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進入艱苦時期。日本關東軍不斷增派兵力,對我抗日部隊進行圍剿,企圖達到將抗日部隊在三江地區(今佳木斯一帶)聚而殲之的罪惡目的。朝陽山東北抗日聯軍抗日根據地是在趙尚志和張光迪建立的朝陽山後方基地的基礎上建立發展起來的。到達朝陽山後的抗聯部隊,為了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指揮中樞和戰鬥部隊休整地,並能提供初步的後勤保障,於是在朝陽山區腹地大橫山區外圍,先後建立了後方醫院、被服廠、修械廠和軍政幹校。1940年以後,總指揮部對各個後方機關又進行了有計劃的建設,規模逐漸擴大,人員設備有所增加。
-
魯南人民抗日義勇軍與南塘村的抗戰故事
為紀念第93個八一建軍節,山東廣播電視臺《洪流---山東十大抗日武裝起義紀實》攝製組一行來棗莊攝製《魯南人民抗日義勇軍》專題片。7月中旬筆者有幸陪同山東廣播電視臺胡媛導演一行,在滕州市羊莊鎮南塘村拍攝了旨在反映魯南人民抗日義勇軍的誕生和抗日活動的專題抗戰紀實片。
-
影視戲劇導演宋海明到羅漢尖革命根據地採風
羅漢尖位處皖鄂兩省蘄春、黃梅、太湖、宿松四縣交界之衢,主峰海拔1011米,素有「大別南來第一峰」之稱,羅漢尖及周邊地區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都有著光榮革命歷史。早在20世紀20年代,這裡就在傳播共產主義思想,建立黨組織;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屬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組成部分。
-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國內外紀念館聯動...
東北烈士紀念館推出《共同的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專題展》,重點展示中國東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主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推出了「雲遊」黑龍江省東北抗聯遺址線上主題活動,和《抗聯密營知多少》紅色動漫。
-
重走東縱抗戰路③丨東莞:傳承東縱精神 弘揚紅色文化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設有「東江鐵流,南粵旌旗」東江縱隊歷史主題陳列、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復原陳列、國防教育陳列展覽共三套基本陳列。館內共展出了550多幅圖片,350多件珍貴文物,50多件雕塑、油畫和版畫等藝術品。舊式行文的泛黃書信,泛著冷光的日軍指揮刀,珍貴的黑白照片……一件件展品,讓觀展者更直觀地了解到東江縱隊的光輝歷程,同時也能感受到歲月的變遷。
-
減租減息淮北抗日根據地這樣做
○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紀念館浮雕○1943年6月1日,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頒布的《淮北蘇皖邊區土地租佃條例
-
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三師開闢 「城子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簡介
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三師開闢「城子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簡介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各階層人民掀起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鬥爭,抗日烽火燃遍白山黑水之間。
-
湖南芷江同步舉行公祭活動 昨日公開31件新徵集侵華罪證物品
抗戰勝利受降地——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與全國20家紀念館同步舉行公祭悼念活動。上午10時整,83名幹部群眾手拿白菊,低頭向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默哀。大家依次來到受降紀念坊前,鞠躬、敬獻菊花,向遇難同胞表達心中的哀思。
-
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歷史的守護者
中新社芷江8月29日電 題: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歷史的守護者 中新社記者 唐小晴 「一個抗戰紀念館如果沒有豐富的文物,那麼,弘揚和平文化就沒有了基石。」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如是說。 這位即將邁入五十歲的館長有個樸素的心願——把紀念館建設好,讓更多人了解抗戰歷史,並一直為此努力。
-
東北抗日遊擊隊出擊 《抗戰》智鬥摩天嶺鬼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三省迅速淪陷。為了保家衛國,東北人民自發組建抗日遊擊隊,與日本鬼子展開長達14年的遊擊戰爭。《抗戰》英雄智勇雙全,在摩天嶺與鬼子戰鬥,殲敵無數!
-
第七個公祭日,21家抗戰紀念館共祈和平 H5產品《同祭》上線
21家抗戰紀念館,組成「戰爭與和平記憶聯盟」。 3家紀念館的倡議發出後,國內許多抗戰紀念館紛紛響應,很快便敲定了首批21家聯盟成員單位,並在江蘇省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設立秘書處。 21家紀念館除了線下開展同步公祭之外,還由揚子晚報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同策劃推出「21家抗戰紀念館共祈和平」:由聯盟內21家紀念館的負責人通過視頻方式線上發聲,呼籲勿忘國恥,共同祈願和平。 聯盟第一個活動方案得到了21家紀念館的積極響應,紛紛發來視頻和各自紀念館資料,不少紀念館還發來文創產品,用來和讀者互動。
-
東北抗聯歌曲雲展播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東北烈士紀念館推出「戰火中的旋律——東北抗聯歌曲雲展播」,激昂的歌聲、慷慨的歌詞,不僅述說著那段悲壯與輝煌的歷史,更奏響了時代最強音。讓東北抗聯歌曲在新時代嘹亮迴響東北抗日聯軍不僅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武裝部隊,同時也很注重政治、文化教育和宣傳工作。
-
[甘肅紅色紀念館巡禮]清水縣抗日救亡運動紀念館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把實行全國總動員和加強民族團結確定為抗戰的行動綱領,並於1938年提出了回族工作的11項主張和政策。 1938年12月,隴豫公學大部分師生遷入清水城,黨成立了國立十中學生支部,並領導建立了「勵學社」等進步組織,創辦了「海星」詩刊,發表抗日救亡詩歌,演出抗日救亡劇目,組織傳閱革命書籍和進步報刊,演唱革命歌曲,深入鄉村和駐軍兵營宣傳發動民眾參加抗戰,國立十中為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輸送黨員和進步青年200餘人。
-
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盧波專題調研市級抗戰文物合川國立二中舊址...
1937年12月,因抗日峰火,蘇、浙、皖等省學生與揚州中學等學校師生一起遷避於此,成立國立四川中學,後更名為國立第二中學,分別於定林寺設高中、女子、師範等部。國立二中在此辦學10年間,培育各類英才5000餘人,培養出了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王元等十幾位院士,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原國家教委主任何東昌、「英語之父」許國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名教育家、科學家,為抗日救國輸送了大批骨幹力量,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2009年7月,重慶市文物委員會 公布為重慶市抗戰遺址文物保護點、2009年12月公布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
聊城:講好英雄故事 傳承抗戰精神
——1937年11月,日軍入侵魯西北,範築先兩次拒絕韓復渠南撤命令,並通電全國,極大地鼓舞了民眾抗戰的熱情。通電後不久,11月22日,駐臨清日軍高橋聯隊派出一支18人的騎兵隊到聊城騷擾,遭我守城部隊打擊後向北逃竄。正在清平收編武裝的範築先聞報後,立即親率警衛隊、政訓隊奔赴聊城城北梁水鎮伏擊日軍,打響了魯西北抗日的第一槍。
-
習仲勳誕辰100周年 習遠平參觀甘肅兩當兵變舊址紀念館
謝子長之子謝紹明,劉志丹妹夫張瑞文等兩當兵變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領導人親屬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史專家學者和論文作者代表一同參會。兩當兵變紀念館廣場雕像也於同日揭幕。包括習遠平在內的與會代參觀兩當兵變舊址和紀念館,並敬獻花籃,向革命先輩表達深切的緬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