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的口弦音樂有什麼音樂特色?

2020-12-18 曉月娛樂匯

涼山彝族的口弦音樂具有非常強的語義性,即口弦音樂是能「說話」的音樂。涼山彝族根據涼山彝族語言聲調的平直、穩定特徵,製作了能夠準確表達彝族語言的樂器。口弦能使彝族語言在語義性的音樂處理時極易獲得準確的五聲音階位置。由口弦音樂聲調的高低曲折變化處理取得的音樂旋律線,是同彝族語言聲調曲折線走向一致,兩者的跳進幅度基本近似涼山彝族可以根據這種旋律來判斷彈奏者所表達的語義。口弦發出悠揚悅耳的聲音,仿佛是在和自己說著悄悄話。

它所表達的內容包括一些日常語言、民歌乃至口智、爾比(諺語)等想要表達的一切言語。這是在涼山彝族人民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已經約定俗成的口弦音樂,其旋律已形成固定的模式,無論誰聽見,都會明白其中所講的言語內容。這應該是涼山彝族傳統的口弦「言語」音樂。還有個人即興創造的口弦言語」音樂。這類口弦「言語」,是演奏者即興創作。即在日常的勞作、休閒、娛樂之時,他想要表達的日常語言也可以用口弦「言語」音樂演奏出來。

以此,涼山彝族人說「口弦會說話」。這類音樂受語言規律的約束,沒有充分進入音樂的藝術構思範疇。從音樂藝術的角度看,顯得單調、平淡。它在音樂思維中,還是一種零散、偶然的音調組合。涼山彝族少女們坐在一起彈奏口弦時,往往一個人在彈奏,另一個人在一旁模唱翻譯。

熟練掌握口弦音樂語義者,能把所奏出的語義一句不落的準確翻譯給在座同伴們聽,都會明白其中所講的言語內容音樂,口弦音樂沒有語言意義性的,這類口弦音樂是在傳統口弦音樂基礎上,仍然用口弦音樂的調式音階特點,運用一些「打跳」音樂旋律來演奏,還有的是經過現代音樂人的加工創造而來,其所彈奏出的音樂旋律沒有明確的語言意義,完全脫離言語意義的約朿,不與任何言語意義發生直接聯繫,演奏者對這類樂曲也沒有任何言語陳述,音調進行並沒有模擬言語的聲調,而是通過整個的樂曲主題來表達一種情緒種思想情感。

這類口弦音樂的特點:它充分地發展了口弦樂器的演奏技巧,在藝術表現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出現多樣化的旋律發展手法,節奏型的多樣化;旋律單位幅度伸縮自如;音程連接跳躍性大,從而使樂曲出現了較多調式交替;旋律的發展,除了固定支點跳進外,也有連續性的同音反覆和二聲部的音色對比及連續的泛音出現等。如,寧蒗縣著名口弦演奏家馬國國彈奏的《把節之夜》曲目,其樂曲火熱奔放,激情洋溢,明快流暢,表現出新時期彝族人民在火把節時喜慶豐收,載歌載舞的歡樂場景。

又如本人創作演奏的《快樂的阿依》曲目,樂曲悠揚婉轉,歡快明暢,激情奔放,表現了彝族青年追求男女快樂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總之,彝族口弦音樂表現的內容都與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諸如彝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傳統習俗、婚喪嫁娶、生存狀況、自然環境以及親情、愛情、友情等的內容都是彝族人民千年文明的積澱,每項內容都是由各個時期的彝族人民的心血鑄就,都打上了歷史的烙印,記載著千年文明的傳承。

口舌技巧:演奏時利用雙唇向前突出呈筒狀増加共鳴,擴大音量,用呼氣或吸氣鼓動簧牙(弦舌)產生的音響和弦片本身固定的音韻交織在一起,並藉以口型的變換、舌頭的翻卷、轉動和控制呼氣、吸氣的力度等方法,構成非常接近口語的旋律,能利用口腔共鳴吹奏出不同的聲調,從而藉以傳遞心聲。

演奏技術高的人,能演奏出二聲部或三聲部的旋律,能表達出較複雜的節奏和較多的音色,並能充分使用每片弦發出它的泛音來,形成錚錚動聽,柔和婉轉,具有特殊的魅力。在彝族地區,口弦一般為獨奏,很少有齊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的形式。

相關焦點

  • 打造音樂基地 彝族歌者把涼山唱給世界聽
    作為涼山第一代彝族流行音樂歌者,吉克曲布將涼山的高山、河流、人物,甚至藍天白雲都寫成了歌,亦被稱為「彝族流行音樂教父」。如今,他正致力於涼山民族音樂的傳承與保護,在涼山打造彝族音樂基地。出人意料的是,1997年合約到期後,「山鷹組合」沒有選擇續約,而是在這一音樂黃金時代「隱退」,回到了涼山。他們開始走進大山深處採風,抱著錄音機,給村民唱歌,也請村民唱歌給他們聽。每次下鄉,錄製的磁帶都是一大包。3年採風下來,3個人對音樂的理解,有了質的變化:彝族人的音樂文化、家鄉的變化該怎樣去表達?
  • 涼山彝族名人大全
    嶺光電熱愛彝族文化,有強烈的彝族意識,同時又有著中華民族情懷。一生寫了大量關於彝族的論著,其子爾布希哈與中山大學歷史系溫春來教授共同搜集、整理、出版了《嶺光電文集》。曲木藏堯曲木藏堯(1905-1940),又名王治國,彝族,四川越西人,民國時期四川涼山彝族的傑出人物。畢業於中央政治學校蒙藏華僑班。
  • 涼山彝族名人 你知道的有幾個?
    歷任西昌專署副專員,西康省、四川省民委副主任,涼山彝族自治州州長,中共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委書記處書記,涼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等職。馮元蔚馮元蔚,四川涼山人,彝族,彝名巴胡母牟,中共黨員,民間文藝學家。曾任四川省民族工作委員會書記、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政協主席。
  • 劉乾坤:涼山彝族的文化傳承
    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最古樸、最濃鬱、最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曆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故而涼山彝族作為中國彝族中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徵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國內外的著名。
  • 涼山彝族古候.曲溼指路經頌唱《涼山彝族的指路經》
    彝族和漢族一樣,都有崇拜祖先的習俗,但彝族比漢族對這件事看得更重,其處理方式也更為精細而周到。在涼山彝族那裡,祖先的魂靈是要回歸祖界的。這個祖界的地理位置,是古侯、曲涅兩個家支體系遷徙至涼山各地的一個共同的出發地,彝家稱其為莫木古爾,即雲南昭通。
  • 涼山彝族服飾
    美姑作為涼山彝族的發祥地,被稱為是彝族文化的寶庫,其風俗古老、厚重,原始意味濃。在服飾方面,解放前很少受外地的影響,故保留了自己古老的服飾文明。涼山彝族服飾遠承漢晉先祖服飾的流風遺韻,保持了鮮明的民族特色。作為一種物質文化,它蘊含了區域風貌、社會特點、審美意識、民俗特徵的豐厚內容,集中反映了彝族在美學宗教、風俗等方面形成的傳統觀念和心理素質,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涼山彝族自治州特產介紹,值得分享朋友圈讓世界都知道的彝家特色(多圖)
    由於涼山立體氣候特徵明顯,晝夜溫差大,所產水稻,米質優良,營養物質積累多,且單產高。涼山米歷來久負盛名,培育品種和引進品種很多,其中有相當部分為國優、省優米。   德昌香米,歷史上為貢品,又名「德昌貢米」,是我國六大香米之一,有米中「味精」之稱。米粒中長,半透明,整粒米率高,各項指標超過四家一級米標準。其米蒸煮粥、飯,松稠較軟,色香味俱佳。用10—20%的香米佐以其它稻米煮飯,食之也香。
  • 吉布李宏:重返大涼山 為彝族孩子們譜兒歌|涼山瓦吉瓦圖集⑦
    封面新聞「雙決」報導組涼山報導2016年12月19日,瑪薇少兒藝術團在北京民族劇院舉辦了「瑪薇花開:涼山彝族鄉村兒童音樂會」,包括曲比烏力在內的40名合唱團成員,把「中國最牛校歌」《瑪薇》從涼山唱到了北京。
  • 解放前大小涼山彝族各階層的生存狀態
    土司所統治的少數民族地區一般來說漢化程度較淺,而土官所統治的少數民族地區漢化程度較深,一般來說明代以後涼山彝族地區的土官已經逐漸被裁撤,只保留有土司。相傳元朝時期涼山彝族地區共有四十八家土司和土官,這些都是朝廷正式頒授的有印信的。還有一些土目沒有印信,只有委牌一張,有些連委牌都沒有,其人數之多少,現在已經搞不清楚了。
  • 「彝」韻新風·涼山印象 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2020北京時裝周發布會...
    北京服裝學院設計師品牌聯合涼山州彝繡企業及彝繡傳承人共同打造80餘款帶有彝族刺繡的服裝服飾、箱包、首飾等產品,2020年9月19日,以時尚新姿態,亮相北京時裝周,「彝」韻新風 · 涼山印象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發布會開展。
  • 彝族
    彝族舞蹈也頗具特色,分集體舞和獨舞兩類,其中多為集體舞,如「跳歌」、「跳樂」、「跳月」、「打歌舞」和「鍋莊舞」等。動作歡快,節奏感強,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能歌善舞的民族 涼山是歌舞之鄉,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涼山彝族音樂風格古樸,品種繁多,民族特色鮮明而濃鬱。
  • 爾蘇藏族和涼山彝族火把文化比較研究—— 王德和等
    每年農曆六月十六日是爾蘇藏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也是部分涼山彝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火把節節日文化也已走出國門。爾蘇藏族的節日主題是祭祀神靈,祈求豐收。人們相聚一起,舉杯祝福,唱歌跳舞,節日活動有:打火把、賽歌、摔跤比賽。
  • 新時代 新生活 新跨越——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脫貧攻堅綜述
    2月18日,四川省政府批准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鹽源、甘洛、雷波4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涼山,這片脫貧攻堅「最後的堡壘」正被次第攻破。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70年前,涼山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但由於交通閉塞等多種原因,直到脫貧攻堅戰打響前夕,涼山仍是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全州17個縣市中11個民族聚居縣均為深度貧困縣,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7.5萬人,2072個貧困村中就有1350個村的貧困發生率在20%以上,堪稱「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
  • ||2018涼山彝族傳統選美網絡投票結果出爐,8.17,西昌「彝現場」為你揭曉
    為了配合本次選美,千裡涼山公眾推出的「彝現場」杯2018涼山彝族火把節傳統選美「谷克德之子」網絡投票大賽,同時在線上掀起了一股熱鬧的選票大潮,眾多粉絲紛紛關注千裡涼山公眾號,為自己心儀的選手投上了寶貴的一票。
  • 【春走大涼山】長板橋村:最具特色的彝族風情驛站
    點擊「涼山日報微報」關注我哦
  • 成都最具"西昌原生態風情"的燒烤—五彩涼山特色涮烤!
    春暖花開時,又到了吃西昌燒烤的季節啦,成都最具西昌原生態風情的燒烤—五彩涼山特色涮烤,已經準備接受大成都偉大吃貨們的集體考驗啦
  •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村脫貧攻堅見聞
    原標題:結盟泉水清又純——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村脫貧攻堅見聞從四川省西昌市出發,驅車近兩個小時,記者才來到位於大涼山深處的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村。環顧結盟農莊,一個個由圓木圍成的雅間風格獨特,讓人感受到濃鬱的彝族風情。「過去我們家一年下來攢不下幾個錢,住的是土牆茅草屋。要不是政府和部隊援建了這個結盟新寨,我們一輩子可能都住不上這麼好的房子!」吉克莫薩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 四川:涼山彝族進入全面小康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 |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高睿  四川省境內的涼山彝族自治州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各種貧困問題交織疊加,使涼山成為脫貧攻堅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
  • 爵士龍音響用心打造涼山彝族自治州月亮湖音響工程
    涼山彝族自治州月亮湖溼地公園是西昌市東西海三河水環境綜合整治的五大重點工程之一,繼17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後,今年迎來了第二期工程建設,其中二期項目建設工程裡面的海河右岸景觀帶工程,音響系統方面由萬昌企業爵士龍音響傾力打造。
  • 走近彝族 認識彝俗
    浩繁的彝文古籍,在國內外各大圖書館和研究、翻譯機構都有大量收藏。3、民間工藝手工工業在彝族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保證了彝族居家方面的生活需求,而且由手工生產所衍生出來的工藝形式、美飾效果集中體現了彝族民間工藝的風格特點。彝族民間工藝絢麗多姿,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主要有漆器、銀器、紡織、擀氈、服飾藝術與刺繡、彩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