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瞧給孩子講故事,從小培養「故事思維」,提升孩子的競爭力

2020-12-23 紅豆的醬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少電視劇表現家長和孩子和睦相處的重要情節就是家長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孩子在家長的故事中甜甜睡去。相信很多家長也曾構想過每天給孩子講一個睡前故事,讓孩子回憶起童年時,一下子就想到這些美好的時光。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總是沒能一以貫之的執行下去。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為什麼要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多聽故事有什麼好處?

一、為什麼要給孩子"講故事"

故事主要由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結果五個要素構成,這五個要素時間相互聯繫構成一件具有內核的事件,因此故事相對於讀小說更加緊湊,相對於讀繪本更加靈活。特別是兒童故事,讀起來的時候很能抓住孩子的心理,能夠很好地吸引孩子的眼球。

讓孩子講故事可以是讓孩子有感情地朗讀故事讀本,也可以讓孩子"脫稿"講故事隨意發揮。通過朗讀故事讀本的講故事,可以糾正孩子地發音和有利於孩子識字。

朗讀故事讀本要求孩子能夠有較好的共情能力,在朗讀故事的時候繪聲繪色,最好能聽起來有畫面感。脫稿講故事,即是孩子不看故事書,憑藉自己的記憶把故事講出來。這個形式難度比較大,有利於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和複述能力。

脫稿講故事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孩子現編故事。這種講故事的形式要求我們的孩子能夠比較準確細緻地認識生活中的事物,將生活中的故事通過孩子言語的加工,形成一個包含孩子思考的故事。

孩子通過講故事,可以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利於提高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

二、孩子講故事的好處

1、有利於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

孩子講故事,有利於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講話和做事的邏輯更清晰。孩子在學著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會不斷修正自己的羅輯思維,填補邏輯中的漏洞,從而不斷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故事將有聯繫的故事情節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孩子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梳理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尾,可以鍛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使孩子面對現實生活時能夠擁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邏輯思維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認識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還有利於孩子在學習上的學科探索。例如物理,化學,生物,語文等學科,都要求孩子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講故事儘早鍛鍊孩子的講故事能力,對孩子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有很大的益處。

2、有益於培養的演說能力

子經常講故事,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演講能力,讓孩子出口成章,幽默風趣。有的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能夠在各種文藝匯演中,出口成章,落落大方,幽默有趣,但其實只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孩子經常講故事,有利於鍛鍊孩子把文本和感情糅合起來的能力,培養孩子和文字的共情能力。這樣,孩子不僅在講故事的時候繪聲繪色,富有感情,還可以在各種文藝晚會上遊刃有餘了。孩子通過講故事,可以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說話方式,習得自己獨特的演講風格和能力,從而提高孩子的演說能力。這樣提高了孩子演說能力的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學著成長為一個小小演說家,敢於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敢於讓世界認識的言論,讓孩子更加自信、勇敢。

3、有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

孩子講故事可以鍛鍊孩子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孩子在自己講故事的過程中,需要一邊講述一邊思考,這樣充分調動孩子的語言系統,有利於孩子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孩子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是遠遠超過大人的,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也是遠遠超過大人的,所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不斷地在思考。

孩子在講故事的時候,會將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糅合在故事中,故而通過講故事可以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如果堅持長期講故事,可以讓孩子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對講的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讓孩子對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如何通過講故事培養孩子的"故事思維"

1、要鼓勵孩子開口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講故事的,哪怕家長每天都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也不一定就能把故事講好,想要孩子把故事講好還是要鼓勵孩子多開口。多開口鍛鍊,說得多,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慣性,或者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清楚了故事的"套路"。清楚了故事的套路,熟練地掌握了故事的五要素,孩子講故事就會有底氣得多。

不論是講故事還是在處理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的時候,邏輯都十分重要。鼓勵孩子多開口講故事,在講故事中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鍛鍊孩子的隨機應變和靈活的口頭表達能力,對孩子的培養都是十分有益處的。

2、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適當提出一些質疑

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往往天馬行空,想像力十分豐富,但是面對孩子邏輯混亂,前言不搭後語的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適當地提出質疑。你會發現,面對你提出的質疑,孩子往往不會承認是因為前後表達不當,而是努力完善故事,彌補邏輯的漏洞。他們去完善故事的過程是十分有趣的,他們會積極開動腦筋,嘗試去把故事說得完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深入挖掘孩子的邏輯思維,讓孩子考慮得更加深遠、全面的一個過程。

子對事物的探索是一點一點進行的,講故事的完整程度和邏輯的嚴密程度是逐漸完善和提高的,我們善意地去質疑孩子的故事,能讓孩子更快地發現問題,更有效率地建立一種故事思維。這種故事思維不僅在講故事的時候用得到,在平時生活中一樣受用。

3、可以和孩子一起創作生活中的故事

事書裡的故事翻來覆去的講,對孩子的理解和邏輯思維的挑戰難度就大大降低了,這個時候,不妨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挖掘創作的素材,講一講獨屬於自己生活中的故事。這樣既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讓孩子對生活中的事物更加細心,也有利於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從而思考問題。

藝術來源於生活,故事的素材也是來源於生活。故事的寫作者們將生活中的素材變成了有趣的故事,只要我們和孩子把握好生活中的細節和素材,我們也能一起創造出有趣的故事。

總而言之,講一個故事耽誤的可能是我們家長十幾分鐘的時間,但是鍛鍊孩子的卻是一種"故事思維"的邏輯,讓孩子對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有更加深刻的邏輯認識,對孩子的長遠發展舉足輕重。我們常說要提高孩子的競爭力,讓孩子越來越優秀,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緩慢積累的過程。每天抽時間給孩子講故事,多鼓勵孩子講故事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是紅豆的醬,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把故事交給孩子講是關鍵,輕鬆培養表達思維
    但是如果換作讓孩子自己講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可以進行交流互動,更好的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和含義,而孩子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注意力也會更加的集中,也會展開更為寬泛的思考,他們會在腦海裡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去組織故事劇情,怎麼樣才可以讓一個故事在講述出來的時候更加的生動形象。
  • 如何鍛鍊孩子表達能力?讓孩子學會講故事,父母做孩子忠實的聽眾
    而想要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或者說高超的「講故事」能力,那最好從小就培養孩子學會講故事。講故事是鍛鍊孩子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故事對於孩子來說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很多孩子在幼年時期,都要聽著父母的故事入睡。
  • 續篇:要想孩子越來越聰明,就必須從小開始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
    如:他們幾個喜歡編故事給小朋友聽,講時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的。他們還互相比賽,看誰能逗小朋友笑得多,那情景像極了現在的脫口秀。 因此,不難得出:這幾位成績好的學生之所以成績突出,如此聰明,得益於他們從小就有較強的思維能力。
  • 5個提升孩子記憶力的小技巧,培養孩子「最強大腦」
    這5個提升孩子記憶力的小技巧,培養孩子的「最強大腦」 其實從上述的孩子記憶力形成的階段,我們就能看出,孩子6歲前就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期,而這也並不是說說而已
  • 中國神話故事Lapbook,開啟孩子的閱讀思維
    從大的方面來說,神話對於一個民族的意義,並非只是單純的故事存在,還反映了民族的特性,神話裡祖先們偉大的頑強拼搏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從孩子最直接的受益來說,天馬行空的神話故事最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與孩子們無拘無束的思維方式不謀而合。首先,神話其實是很早的一頁人類歷史,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學習文化自然是需要從源頭學起,這樣才紮實。
  • 你的孩子會講故事嗎?教育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小學成績差不了
    凱薩琳伊莉莎白斯諾教授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和腦科學領域,告訴了我們答案:從故事中啟發想像、拓展思維、學習知識、增加詞彙、培養興趣、樹立三觀、親善夥伴等等,故事幾乎囊括了成長中所有的能量因子,①、會講故事的孩子,他/她思維更活躍,想問題更複雜,情商也更高;②、會講故事的孩子
  • 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強的孩子都是潛在學霸?訓練思維能力這4個辦法很...
    可以說,如果一個孩子的思維能力強,那麼他的未來往往也會更有競爭力。同樣,思維能力強的人,在學校中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不知道大家在學校有沒有發現,有的孩子很聰明,看懂了課堂上的例題,就會舉一反三,懂得解開一系列的問題。
  • 孩子常聽故事好處多!掌握講故事的8個小技巧,孩子愛聽成長快
    好處1:親子溝通  睡前講故事的時間也是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  好處2:培養閱讀興趣  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在講故事的同時,還要仔細觀察他的反應,敏銳地捕捉他的興奮點,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好處3:啟發智力  孩子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都需要後天的培養,用故事為孩子搭建認知的階梯,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明顯促進作用。
  • 孩子每天睡前要聽故事,但你真的會講故事嗎?
    但是,孩子每天睡前要聽故事,你真的會講故事嗎?接下來,我就圍繞著這一話題,從為什麼、操作偏差和該怎麼做三個角度入手,進行探討。一、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同樣地,若是我們也能暫時拋下各類電子產品,選擇每天晚上給孩子講述書中故事,也將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他們對讀書的興趣和熱愛。那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又有什麼好處呢?
  • 五歲會用英文寫故事!斑馬AI課從小培養孩子雙語思維能力
    孩子無意間的舉動,讓她既感到驚訝又有些隱隱地擔憂:是不是最近在家陪孩子學習給太多壓力了?怎麼孩子才5歲,就能突然蹦出這麼多英文句子?於是,申麗娟趕緊攬女兒入懷跟女兒聊了聊。一了解才得知,是自己想多了,女兒正在講述她腦海中的一個關於小動物們的故事。
  • 1050個趣味遊戲,讓孩子「天生愛數學」,培養「建模思維」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有效抓住孩子數學啟蒙黃金期,讓孩子將來能有資格跟明星孩子同臺競爭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像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新加坡「cpa」學習法一樣,培養孩子的「建模思維」。  一旦樹立「建模」思維,孩子就能舉一反三,閱讀理解和邏輯思維力都遠超同齡人。  市面上講「數學啟蒙」的書不少,但真正能給孩子培養「建模思維」的書鳳毛菱角。
  • 這五件事,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同時它能夠為孩子帶來精細動作能力的鍛鍊,也就是思維意識和肌肉運動的統一協調。 從粗略的手工到精細的手工的進步過程,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循序漸進的提高,通過做手工能夠讓孩子更精準的控制自己的動作,這對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
  • 4歲孩子聽故事記不住細節,家長可能進入了思維誤區,三步改善
    原來昨晚幼兒園老師在群裡給布置的作業是孩子需與家長共讀故事書,結果一個簡單的故事給孩子講了5遍,孩子都記不住細節,林就氣的不行了,忍不住嘟囔孩子笨,孩子不幹了,哇哇大哭。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孩子聽故事一遍又一遍,但當家長進行詢問的時候,他們又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
  • 小故事大道理 如何給孩子說故事更有益
    小故事大道理 如何給孩子說故事更有益 寶寶喜歡聽媽媽講故事,還在媽媽腹中時,很多寶寶就已經習慣了聽媽媽講故事,媽媽們也一個個都是故事高手。給寶寶講什麼樣子的故事,通過故事寶寶們又能學到什麼樣的道理?媽媽們是否有想過,不同的故事內容會對寶寶們產生怎樣的幫助呢?
  • 培養孩子想像力的5個方法,父母這樣做孩子更優秀
    雖然,《小王子》是一個童話故事,但它卻很適合大人來看,它是以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的,通篇下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王子的想像力。都說想像力是人生智慧的翅膀,但是在很多大人看來,想像力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束手無策,甚至採用了錯誤的方法遏制了孩子的想像力。
  • 如何培養出學習有後勁的孩子?側重培養4種能力,孩子學習後勁足
    所以家長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以成長型思維對孩子進行鼓勵與引導,這才是我們該做的。當孩子某件事失敗時,不要用言語加大對孩子自信心的傷害,例如:我說什麼了?叫你不聽話?之類的話。這種話眼熟吧?是不是許多家長都經常對孩子講這些話,但孩子卻並沒有轉變呢,答案是一定的。
  • 至慧少兒思維專注4-12歲少兒數學思維培養,提升孩子學習力
    教育是每個家庭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近年來在各個家庭中所佔支出比例逐年增高的一項,可見家長們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逐年升高。據相關研究表明,4-12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此階段大腦發育速度高速運轉,在12歲之後,節奏將趨於平緩。而人的認知層級是由基礎能力向高級認知能力成長的,因此,在腦發育的關鍵期,要注重基礎能力素質的培養。
  •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共6冊 01 哲學啟蒙類書排名榜首 回答孩子常問的所有問題,大開眼界 它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回答了, 孩子經常提出的問題
  • 父母是知識分子,堅持讓孩子每天看繪本故事的原因
    當我在辦公寫故事的時候,孩子跑到我旁邊問我在做什麼,這個時候她四歲,我說在工作寫故事呀,然後她的臉上表現出來一種很驚喜的感覺,希望我能給她講個故事,接連講了三四個我以前沒有聽過的故事,其中兩個孩子聽到一半就說我知道這個故事,便跟著我一起講了起來。這個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4歲的時候怕是在玩泥巴吧。
  •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時期」,家長別錯過,不然很難在彌補了
    場景①曉靜發現,在早教班老師到了開始講繪本故事的一個環節,有四個2、3歲的小朋友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了,就紛紛拿著繪本湊到老師的身邊坐下,等待老師開講。老師在講的時候,這幾個小朋友就跟著老師的節奏,開始傾聽,並且按照老師的指令來觸摸繪本,有時還會對故事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回應。小朋友們專注的樣子,讓一旁的家長們都不自覺地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