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少電視劇表現家長和孩子和睦相處的重要情節就是家長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孩子在家長的故事中甜甜睡去。相信很多家長也曾構想過每天給孩子講一個睡前故事,讓孩子回憶起童年時,一下子就想到這些美好的時光。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總是沒能一以貫之的執行下去。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為什麼要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多聽故事有什麼好處?
一、為什麼要給孩子"講故事"
故事主要由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結果五個要素構成,這五個要素時間相互聯繫構成一件具有內核的事件,因此故事相對於讀小說更加緊湊,相對於讀繪本更加靈活。特別是兒童故事,讀起來的時候很能抓住孩子的心理,能夠很好地吸引孩子的眼球。
讓孩子講故事可以是讓孩子有感情地朗讀故事讀本,也可以讓孩子"脫稿"講故事隨意發揮。通過朗讀故事讀本的講故事,可以糾正孩子地發音和有利於孩子識字。
朗讀故事讀本要求孩子能夠有較好的共情能力,在朗讀故事的時候繪聲繪色,最好能聽起來有畫面感。脫稿講故事,即是孩子不看故事書,憑藉自己的記憶把故事講出來。這個形式難度比較大,有利於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和複述能力。
脫稿講故事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孩子現編故事。這種講故事的形式要求我們的孩子能夠比較準確細緻地認識生活中的事物,將生活中的故事通過孩子言語的加工,形成一個包含孩子思考的故事。
孩子通過講故事,可以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利於提高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
二、孩子講故事的好處
1、有利於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
孩子講故事,有利於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講話和做事的邏輯更清晰。孩子在學著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會不斷修正自己的羅輯思維,填補邏輯中的漏洞,從而不斷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故事將有聯繫的故事情節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孩子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梳理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尾,可以鍛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使孩子面對現實生活時能夠擁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邏輯思維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認識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還有利於孩子在學習上的學科探索。例如物理,化學,生物,語文等學科,都要求孩子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講故事儘早鍛鍊孩子的講故事能力,對孩子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有很大的益處。
2、有益於培養的演說能力
孩子經常講故事,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演講能力,讓孩子出口成章,幽默風趣。有的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能夠在各種文藝匯演中,出口成章,落落大方,幽默有趣,但其實只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孩子經常講故事,有利於鍛鍊孩子把文本和感情糅合起來的能力,培養孩子和文字的共情能力。這樣,孩子不僅在講故事的時候繪聲繪色,富有感情,還可以在各種文藝晚會上遊刃有餘了。孩子通過講故事,可以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說話方式,習得自己獨特的演講風格和能力,從而提高孩子的演說能力。這樣提高了孩子演說能力的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學著成長為一個小小演說家,敢於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敢於讓世界認識的言論,讓孩子更加自信、勇敢。
3、有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
孩子講故事可以鍛鍊孩子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孩子在自己講故事的過程中,需要一邊講述一邊思考,這樣充分調動孩子的語言系統,有利於孩子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孩子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是遠遠超過大人的,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也是遠遠超過大人的,所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不斷地在思考。
孩子在講故事的時候,會將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糅合在故事中,故而通過講故事可以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如果堅持長期講故事,可以讓孩子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對講的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讓孩子對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如何通過講故事培養孩子的"故事思維"
1、要鼓勵孩子開口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講故事的,哪怕家長每天都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也不一定就能把故事講好,想要孩子把故事講好還是要鼓勵孩子多開口。多開口鍛鍊,說得多,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慣性,或者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清楚了故事的"套路"。清楚了故事的套路,熟練地掌握了故事的五要素,孩子講故事就會有底氣得多。
不論是講故事還是在處理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的時候,邏輯都十分重要。鼓勵孩子多開口講故事,在講故事中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鍛鍊孩子的隨機應變和靈活的口頭表達能力,對孩子的培養都是十分有益處的。
2、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適當提出一些質疑
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往往天馬行空,想像力十分豐富,但是面對孩子邏輯混亂,前言不搭後語的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適當地提出質疑。你會發現,面對你提出的質疑,孩子往往不會承認是因為前後表達不當,而是努力完善故事,彌補邏輯的漏洞。他們去完善故事的過程是十分有趣的,他們會積極開動腦筋,嘗試去把故事說得完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深入挖掘孩子的邏輯思維,讓孩子考慮得更加深遠、全面的一個過程。
孩子對事物的探索是一點一點進行的,講故事的完整程度和邏輯的嚴密程度是逐漸完善和提高的,我們善意地去質疑孩子的故事,能讓孩子更快地發現問題,更有效率地建立一種故事思維。這種故事思維不僅在講故事的時候用得到,在平時生活中一樣受用。
3、可以和孩子一起創作生活中的故事
故事書裡的故事翻來覆去的講,對孩子的理解和邏輯思維的挑戰難度就大大降低了,這個時候,不妨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挖掘創作的素材,講一講獨屬於自己生活中的故事。這樣既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讓孩子對生活中的事物更加細心,也有利於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從而思考問題。
藝術來源於生活,故事的素材也是來源於生活。故事的寫作者們將生活中的素材變成了有趣的故事,只要我們和孩子把握好生活中的細節和素材,我們也能一起創造出有趣的故事。
總而言之,講一個故事耽誤的可能是我們家長十幾分鐘的時間,但是鍛鍊孩子的卻是一種"故事思維"的邏輯,讓孩子對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有更加深刻的邏輯認識,對孩子的長遠發展舉足輕重。我們常說要提高孩子的競爭力,讓孩子越來越優秀,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緩慢積累的過程。每天抽時間給孩子講故事,多鼓勵孩子講故事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是紅豆的醬,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