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怨從何而來? |中環一筆

2021-12-23 獨家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 289個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朋友是連鎖店老闆,擁有過百家分店,新冠疫情下,零售是其中一個受重創的行業。

圖:香港01

聽他吐苦水,細訴一個企業老闆的真實感受,其中有個畫面,最讓我震撼:「這一年來,我每天上班,推開公司的玻璃門,就感到肩背一沉,每個員工,背後都牽連著一個家庭,我覺得自己肩負著千個家庭的重擔,那種心理壓力,不足為外人道。」這一年,生意斷崖式下跌,但他沒裁員、沒減薪,艱難時期,沒人想背上「無良僱主」的罵名,但又有誰來明白僱主的苦楚?這邊廂老百姓無論貧富都在努力共渡時艱,然而,另一邊廂卻不是開倉派米,而是倒錢落海。

近期立法會秘書處爆出一個驚人開支:1332.3萬。原來,去年因4名立法會議員被DQ,引起其他19名反對派議員發脾氣集體總辭,這班人竟然可獲得共1332.3萬約滿酬金。這是什麼世界?一間公司有人劈炮唔撈,話走就走,正常都要賠錢才能即時離職,哪有送錢你走這回事?政府慷納稅人之慨,請問誰來給納稅人慷慨?稅單又要來了,我們可以不交稅嗎?稅交了卻被你們如此亂花,民怨就是由此而起。

2020年4名立法會議員被DQ,其他19名反對派議員總辭

還有幾筆爛賬:早前梁頌恆、遊蕙禎各欠的93萬已發放酬金,及梁國雄的275萬議員預支款項,政府追了幾年,花了庫房訟費近140萬,結果,一毫子都未追到。因為梁頌恆已破產,這筆爛賬更已蓋棺,鐵定收不回,納稅人的冤枉錢,就這樣通通送到黑暴「港獨」的口袋裡。最讓「共渡時艱」四個字成為諷刺的,還有一宗叫老百姓嚇到跌落地的新聞,就是政府已預留2.46億,獎勵逾4500名公務員出外旅行,獲獎勵公務員可以與一名親友同行,2人最多獲5.5萬資助,可於疫情緩和後出發,獎金報銷限期延至明年3月底。

聶德權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政府一直設有「長期優良服務公費旅行獎勵計劃」,表揚長期服務而表現優良的現職公務員,所以這筆數目只是個恆常開支。我覺得,這絕對不是恆不恆常的問題,這是政治智慧的問題,當全香港經濟正值四月飛霜,每個小工和每個大小老闆都在艱苦經營,你卻拿2.46億出來請公務員及家屬去旅行。已不論值不值得獎賞,起碼觀感上已經非常難看。

圖:頭條日報

這個疫情,公務員是完全不受經濟影響的一群,糧照出,工不一定照返,對比外面的風雨飄搖,公務員已經是大樹好遮蔭了,還要納稅人獎幾億給他們去旅行?不要問為什麼有民怨?要問,為政者幹過什麼讓市民心悅誠服?(作者是作家、時評人。曾任《壹周刊》副總編輯、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現為香港電臺教育節目主持及《頭條日報》、《大公報》、《經濟通》、《港人講地》、《HKGPao》等報刊及網站專欄作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平臺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相關焦點

  • 「香港民族黨」究竟從何而來?
    究竟這個「香港民族黨」從何而來?有什麼成員?他們目的如何?值得深入研究。  日前,文匯報的調查報道追查到「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與多名男女進入屯門會址,其中一人更是樹仁大學學生會會長楊逸朗,這揭露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就是「香港民族黨」與「勇武前線」等激進「港獨」組織有密切關係。
  • 香港選委會專業界別,可為紀律部隊留以席位 |中環一筆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 請問警察是專業界嗎?
  • 從香港黑暴到華為事件,美國失去一整代中國年輕人 |中環一筆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不過,美國也一直面對著一個困難,雖然西方社會進入工業革命比中國早了100多年,經濟與科技發展程度遠高於中國,但中國卻是極速追趕,眼看便可以超越美國,所以不少中國人總會懷疑美國的制度是否真的有優越性。若優越性不足,何必學它?
  • 香港律政司檢控人員豈會不知 |中環一筆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直至最近我見到警方開始引用這兩條條例去控告一些發表煽惑文章或標語的人,內心才略為安慰。冼國林微博視頻截圖但是前幾天,有網友發給我一條電視視頻,內容是訪問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在訪問中,鄭若驊說香港有好多休眠了很久的法例是可以處理犯煽惑罪的人,所以要激活這些法例。她所講的法例就是《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及第10條 。
  • 香港年輕人要敢跨過深圳河中環一筆
    圖片來自網絡文|阮紀宏閒居已久的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上月在一個講座表示,香港要像世界其他大都會一樣,習慣一小時生活圈,考慮在珠海居住,往返一小時到香港工作。特首梁振英在深圳前海參觀之後,也勸誡香港的年輕人要往外闖,考慮到中國內地生活和工作。
  • 劉瀾昌:「12.19」之後,香港政壇再無「泛民」 |中環一筆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李華明接受傳媒訪問表示,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有心理準備會被黨處分,但不會主動退黨。李華明表示,不接受中委會否決他以個人名義支持狄志遠的理由。
  • 漫步舊城中環 品味濃縮香港
    然而作為香港殖民地時代最早發展的地區,中環濃縮了香港,也是旅客認識香港的最佳起點。近日,香港旅遊發展局推出「舊城中環」,精選5條主題漫步路線,從歷史、藝術、飲食、生活文化不同角度,帶領遊客感受多元精彩的中環風貌。
  • 英美勿再搬石自砸 |中環一筆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香港警方成功破獲了一個武裝黑暴團夥,拘捕9男1女,繳獲一批大殺傷力槍械。警方表示,不排除他們將在「12.19」犯案,破壞這次立法會選舉。
  • |中環一筆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少年強則國強,看一個地方的未來,從青少年的行為面貌可窺見一二。
  • |中環一筆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一個員工可以在未經授權下轉發有編號的公司通告,這家上市企業究竟是管理制度混亂,抑或是最先批准這份通告的管理層事後在卸責?在其2位內地代言人連夜發聲明割席後,維他奶才在7月2日發出一個措辭極不恰當的聲明,既不譴責7月1日的恐怖主義襲擊,也不慰問受傷警員,只避重就輕地說「全力配合警方調查」。
  • 解讀「以人民為中心」,先釐清香港發展是為了誰 |中環一筆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國慶3天假期,當大家拿著政府消費劵吃喝購物,當達官貴人穿起紅衣舉著酒杯為大國崛起乾杯,有一個問號,讓我動容了:「發展是為了誰?」
  • |中環一筆
    有點歲月的香港人都會記得一個已拆卸的中環著名地標「卜公碼頭」,住在港島的居民更可能會到過上環的「卜公花園」,但到底
  • 佔中亂後尋治須回歸法統中環一筆
    在香港,佔中已經一周年,亂象未停、謬誤紛呈,所造成的破壞損害至今仍未修復。 「大治」從何談起?是反對派痛改前非、大徹大悟?還是政府痛定思痛、重手治理整頓,回歸法統?法治缺失 佔中餘毒未根除港人普遍相信亦接受的「治」,就是「法治」。這是大家長期珍而重之的核心價值、引以為傲的一種價值觀。
  • 新入職教師需考《基本法》,港媒也應如此 |中環一筆
    收錄於話題 #中環一筆筆者提出,新舊教師都應知道當中內容,新舊教師都應一視同仁,他們影響下一代,角色與功能等同。文明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每一份子都要守法。雖然大家都不一定懂得這法那法,但約定俗成,都會自覺地守法。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依仗的法律保障,守著大門的,當指《基本法》。
  • 香港書展2021 | 四季好讀,成就人生夢想——香港商務印書館緊跟時代內容,創新閱讀模式
    《我們兩代人的食經故事》著名飲食作家方曉嵐、陳紀臨編寫的《我們兩代人的食經故事》綿延陳夢因《食經》而來的中菜飲食探索之路,體現了日久彌新的文化與真情。書的作者陳紀臨、方曉嵐夫婦,是《食經》作者「特級校對」陳夢因先生的子媳。現場由方曉嵐女士分享了陳夢因先生與香港商務的淵源,並表示《我們兩代人的食經故事》也是她第一次出版的文字書。
  • 香港政治出臺灣麻疹 中環一筆
    圖片來自網絡文|邱立本香港政治正在出臺灣麻疹。這是一些臺灣知識分子的最新觀察。他們發現香港在爭取民主的過程中,反共變成反華,仇共變成仇中,仇視中國大陸的一切,陷入「去中國化」的漩渦。這也是臺灣過去20年間所經歷的痛苦。贏得了民主,卻失去了中國。
  • 香港諜戰那些事兒中環一筆
    「香港第一諜案」的主角, 前高級警官曾昭科日前在廣州以91歲高齡去世, 連習近平也送來花圈。
  • 盧家宏:恩賜和才華都是從神而來
    盧家宏Lu Jia Hong【
  • 從被扣查的裝甲車,看香港「國際都會」的特殊性 中環一筆
    近日, 香港海關在一艘臺灣經香港轉往新加城的貨櫃船上, 扣查了九輛屬於新加坡軍方的裝甲車。人們不禁會問: 「星光計劃」並非今天才有, 相信新加坡用香港作為轉口港在臺, 新之間運送軍事裝備也並非首次, 何以忽然出現了香港海關的「扣查」? 而香港政府的「消息人士」也很合作地向媒體證實相關的消息?與此同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迅速作出回應, 指出中國一貫「反對任何與我有邦交的國家以任何形式與臺灣進行官方交往及合作, 包括軍事合作」。
  • |中環一筆
    林朗彥(左)和黃莉莉(右)「香港眾志」主席林朗彥和他的女友黃莉莉曾在反新界東北撥款示威期間,以竹枝鐵馬爆破立法會大樓玻璃門,結果被裁定非法集結罪成,被判囚13個月。還有個叫黃浩銘的社民連成員,案底纍纍,包括非法集結、擾亂公眾秩序、阻差辦工、藐視法庭、企圖妨礙立法會議員罪……這樣的積犯,都是議員助理,都可在香港最高權力機構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