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相同的,但是你知道嗎?同樣都是1分鐘,大人和孩子的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童年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是「無憂無慮」的象徵,但是你會發現,很多小朋友其實並不像我們想的一樣快樂,反而總是處很「煩躁」的狀態。
稍微碰到點不順心的事情就要大哭大叫,當他們想要一樣東西時,往往表現得沒有耐心,甚至連1分鐘都等不了。
「急性子」的孩子
思思的兒子今年已經6歲了,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平時孩子就表現的缺乏耐心,但是思思一直沒有當大問題。
直到思思接到了幼兒園老師的電話,原來思思的兒子在幼兒園裡和人打架,現在兩個小孩都受傷了。
問了孩子原因,才知道是做遊戲時,同學沒能馬上把球傳給兒子,兒子直接推了同學一把並把球搶走了。
思思知道孩子平時性子比較直,但沒想到兒子竟然會因為同學沒有及時傳球,就直接上手推人家。面對「急性子」的兒子,思思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為什麼孩子總那麼「急」?
不止是思思的兒子,其實很多孩子都存在缺乏耐心的現象。其實你不知道的是,孩子對於時間的感知是於成年人不同的。
1)孩子體型小、新陳代謝速度快
當一個生物體積越小,新陳代謝越快,他們感覺的時間流逝的就越慢。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夏天的時候我們打蚊子總打不到。
這其實就是因為,你的手速在蚊子眼裡,其實是一個放慢很多的動作,它們自然能輕易躲開。
2)當處理大量信息時,時間會被放慢
在相同的時間裡,你處理的事情越多,你感知流逝的時間就會越慢。所以當孩子有需求時,他們需要處理大量的需求信息,即使剛過了一會,他們也會覺得過了很久。
很多人都會覺得童年很漫長,這其實就是因為童年接觸的信息都是新鮮的,大量的新信息需要在腦內處理,時間感知上自然就變慢了。
另外,孩子們情緒管理能力並不成熟,不耐煩和急躁都是正常現象。
3)當人受到「威脅」和「恐懼」時
孩子們著急的時候,幾乎都是他們有需求的時候,比如對飢餓的恐懼,又比如受到大人負面情緒的影響感受到了威脅,這些都會讓孩子的時間放慢。
4)對一件事情沒有預估時
對於成人來說,在做一件事情時,之前的經歷會給出我們一個預期時間。
但是孩子沒有這樣的概念,不知道一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完成,這也會讓他們感覺等待的時間更為的漫長。
5)一分鐘在孩子人生的佔比還很大
已經度過的時間,會影響我們對時間的感受,年紀越小,對時間的感知就越漫長。
總之,在大人眼中的「一會」,在孩子眼中可能會長到他們不耐煩。
面對急性子的孩子,家長這樣引導
雖然孩子在時間感知上和我們有一定的區別,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對於孩子的急躁毫無辦法,我們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式,讓孩子變得「耐心」起來。
1. 家長轉變急躁的生活方式
很多「急性子」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同樣「急性子」的父母。
特別是母親,有研究表明在孩子3歲之前,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孩子會優先模仿母親的行為、語氣包括你的「急性子」。所以想要改變孩子急躁的性格,先要自己學會「慢下來」。
2. 帶孩子多去參觀或欣賞
孩子的不耐煩,很大程度上都是,過於關注自己的一種表現。這時就可以帶孩子去一些博物館、藝術展、音樂會等。
在這樣的場合,孩子自然就會放慢下來,讓孩子學會傾聽與等待,增加思考,學會做一個觀眾和聽眾。
3. 不要製造「緊張感」
孩子總是顯得「笨手笨腳」,做事也慢吞吞的。這時一些家長就會通過一些催促,讓孩子加快速度。
但是這些催促的話,會給孩子一個緊張的暗示,孩子在這種緊張感下會加重「焦躁」的情緒。所以,在平時不要總是催促孩子們。
糖果媽媽留言板:你家寶寶有不耐煩的情緒嗎?你又是如何處理的?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