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比例不算高,死亡佔比不低,專家強調前列腺癌防治重要性,早診治...

2020-12-16 騰訊網

十幾年來,中國前列腺的發病率在明顯上升,已成為中國男性最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統腫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徐丹楓在近日的一場採訪中談到,前列腺癌發病跟人種、遺傳以及高膽固醇飲食、環境都有一定的關係,老年男性要定期體檢篩查、注重健康飲食、積極鍛鍊身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根據最新的全球癌症統計數據,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佔全球比例約8%,美國是17%,但是國內前列腺癌死亡患者佔全球比例幾乎達到西方國家的2倍,中國佔15%,美國佔8%,這是因為國內前列腺癌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佔比較高,患者預後也會較差,因此前列腺癌早期篩查尤為重要!

徐丹楓教授介紹,前列腺癌有幾種常見篩查方式:

第一個是直腸指檢,即通過觸摸患者前列腺判斷是否有結節類異常;

第二個是PSA即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篩查,以及更準確的p2PSA即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同源異構體,來確認患者的PSA水平是否正常;

第三個是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和核磁共振檢查等。

一般是在查出PSA有異常或者B超查出來裡面有結節後,再進一步通過核磁共振確診,血液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二者互相補充。

前列腺癌總體來說是一個老年病,發病年齡一般在六十歲以上,常規的篩查年齡是50歲,而如果家族有前列腺癌病史,比如父親有前列腺癌,作為直系親屬,早期篩查年齡最好提前到45歲。重點檢測PSA指標,可以及早發現前列腺癌,實現早診早治。

徐丹楓教授表示,十幾年以來,我國在前列腺癌早期篩查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整體認知度還是不高,篩查普及率不夠,尤其在基層醫院,PSA重視度不夠。

前列腺癌的治療近年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針對不同的疾病階段出現了很多新型治療手段。「前列腺癌整體上是進展相對較慢的惡性腫瘤,針對低危的患者,可以選擇主動觀察,積極監測。而一旦出現進展變化,就要及時介入。」徐丹楓教授談到。

不過,國內的前列腺癌患者剛發現時,百分之七八十的病人可能是晚期或局部晚期了。對晚期前列腺癌,常規的治療方案是內分泌治療。以往,在經過傳統的內分泌治療患者病情進展以後,大多是換藥、撤離或加量,但效果不佳。新型內分泌藥物比如阿帕他胺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前列腺癌的治療現狀。如針對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以及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前列腺癌,新型內分泌治療相較傳統內分泌治療效果更佳,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生存期。

「在治療前列腺癌的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太擔心和恐懼。過度的擔心或者放任自流,自暴自棄都不利於患者的治療和預後。」徐丹楓教授記得,曾有一個已發生骨轉移的老年患者因為恐懼,不願治療,每次由孩子替父親來醫院看病,老人在家人的勸告下最終到了醫院,並使用新型內分泌內分泌藥物進行了新輔助治療,疲勞感和骨痛逐漸改善,患者的態度也從最初的抗拒到開始積極接受治療。

徐丹楓教授再次強調,前列腺癌是可控可治的,越早治療,病人獲益越好,積極治療很關鍵,同時病人也要密切配合治療、隨訪和複查。他同時談到,希望有更多有效的治療藥物面世,為前列腺癌患者帶來更大的幫助。

作者:唐聞佳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pexels

相關焦點

  • 腫瘤防治宣傳周 | 李長嶺:前列腺癌預防及診治的10大問題
    關於前列腺癌防治,你需要了解這些常識!前列腺癌是威脅男性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並且近年來有發病率升高和年輕化的趨勢。由於前列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被發現,也稱之為「沉默的殺手」。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中國癌症基金會與醫學界聯合主辦「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李長嶺教授講解「前列腺癌的預防和診治」相關話題。接下來,我們就從病因、篩查、預防、治療等方面為大家科普一下前列腺癌相關的知識!
  • 前列腺癌多學科規範化綜合治療...
    在「雲端多學科診室」,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和四川大學附屬華西醫院等多家國內頂級泌尿外科專家進行「雲上會診」,為老許量身制定了治療方案。「我國泌尿腫瘤發病情況有一定特異性,晚期患者比例高且死亡率高……由於其複雜性和特殊性,使得多個醫學專科聯合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平臺發起人、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專委會主委、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教授表示,「我們呼籲推廣前泌尿系統腫瘤的規範化診治,為此發起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線上多學科綜合診治『樣板間』,為國人泌尿腫瘤精準治療策略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症
    近年來,我國的前列腺癌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長,男人要想護好自己,專家表示,早篩、早診、早治對及時發現前列腺癌意義重大。前列腺癌增速快、死亡率高、篩查少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別看只有慄子般大小,卻被稱為男人的「生命腺」。
  • 瑞金泌尿外科專家科普談:前列腺惡疾可治可控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徐丹楓教授指出,前列腺癌發病跟人種、遺傳以及高膽固醇飲食、環境都有一定的關係,老年男性要定期體檢篩查、注重健康飲食、積極鍛鍊身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早期篩查尤為重要根據最新的全球癌症統計數據,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佔全球比例約8%,美國是17%,但是國內前列腺癌死亡患者佔全球比例幾乎達到西方國家的2倍,中國佔15%,美國佔8%。這是因為國內前列腺癌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佔比比較高,患者預後也會比較差,因此前列腺癌早期篩查尤為重要。
  • 中國紅基會「醫路相伴——專家進基層患者關愛項目「走進衡陽
    專家義診。紅網時刻衡陽9月23日訊(記者 譚倩通訊員 殷君發 )9月20日上午,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起,衡陽市中心醫院承辦的「醫路相伴——專家進基層患者關愛項目」走進衡陽。來自省內知名專家親臨市中心醫院華新分院現場,通過義診、篩查、查房、專家講課及病例討論等多種形式,共同探討腫瘤防治規範化診療理念。
  • 前列腺癌治療有了新選擇,像管理慢性病一樣將晚期前列腺癌管理起來
    其中晚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數量是1.26萬,佔男性腫瘤患者人數的35%。前列腺癌發病率的升高,除了因為人們逐漸轉向「西方化」高脂高蛋白的飲食習慣,也有著人口老齡化以及前列腺癌篩查的普及等因素。「沉默的殺手」在早篩中顯形前列腺癌常被形容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其發病隱匿,早期難以發現。
  • 專家探索最適合國人的疾病診療方案:編入中國患者研究數據
    這位專家呼籲,不同國家、不同學科的專家參與到泌尿腫瘤的防治,以匯聚多方力量,制定針對不同種族的精準治療策略。「亞洲人群與西方人群在腫瘤分型、遺傳易感性等基因組學方面有顯著的差異。在中國前列腺癌患者中,晚期患者比例高、死亡率高,呈現出與歐美國家完全不同的發病特點。」
  • 普及前列腺癌PSA篩查,守護男性「生命腺」
    前列腺癌早期症狀隱匿,容易被忽視,而中國公眾早期篩查意識薄弱,是前列腺癌致死率高於歐美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前列腺癌請記住「三早」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別看只有慄子般大小,卻被稱為男人的「生命腺」。
  • 憋尿易致前列腺癌?男性應定期做PSA檢測
    核心提示:近年來,前列腺癌發病率越來越高,但老百姓對這個疾病卻存在很多誤區,甚至有不少男性從未接受過前列腺的相關檢查,而「憋尿易致前列腺癌」一說也在坊間廣為流傳,究竟這個大部分人信以為真的說法到底有沒道理呢?39健康網有幸邀請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劉春曉教授為我們解答疑惑。
  • 葉定偉教授團隊領銜首部基於國人數據的前列腺癌多學科診療指南
    央廣網上海9月1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王廣兆 秦曉健)日前,首部基於中國人群的前列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指南《CSCO前列腺癌診療指南》正式發布。近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不斷攀升,多數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經是晚期,並由此導致較高的死亡率,這與歐美國家早發現率高、死亡率低的發病特徵形成顯著差異。臨床研究證實,這種特徵的差異也提示了國人前列腺癌與歐美國家人群在腫瘤分型、遺傳易感性等方面存在不同。鑑於此,前列腺癌的診療在東西方人群中的規範療法和治療效果也有明顯不同。
  • 健康|渾身骨痛幾個月,老人被診斷為前列腺癌
    輾轉求醫後 , 他才被診斷為前列腺癌 , 全身骨痛是因為前列腺癌已發生了骨轉移 ! 專家表示 , 當出現尿頻、尿急、尿中帶血、直腸有壓迫感或疼痛等症狀時 , 應到男科或泌尿外科就診 ,PSA、直腸指檢、前列腺穿刺活檢等能儘早發現或排除前列腺癌。
  • 男女有別,心血管疾病診治應關注性別差異!
    女性CVD的病理生理學特點、臨床表現、疾病診斷、藥物代謝和防治策略有別於男性,需要特別關注。 近日,《Circulation》發表了馬長生教授等研究[2],採用多階段、整群抽樣調查設計,從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選取了39個社區居民進行調查,涉及64893人(≥45歲),其中47841人完成調查,女性佔61.3%。
  •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前列腺癌MDT」正式成立!
    會議伊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守俊處長進行致辭,他首先強調了成立前列腺癌多學科的必要性和意義,並對前列腺癌多學科會診的未來發展提出了相應要求,同時對相關亞專業學科表示了殷切希望,期望其早日進入全國前列。
  • 泌尿腫瘤「雲端MDT」模式:國際頂尖專家加入、輻射全國147座城市
    日前,前列腺癌晚期患者老許特地來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多學科門診「面謝」醫生葉定偉。9個月前一場特殊的多學科會診,讓身處疫區的他獲得多位頂級專家共同制定的治療方案。前年,老許因前列腺癌晚期伴多發骨轉移,前來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教授葉定偉處尋求治療。
  • 前列腺癌PSA篩查:是惹禍還是拯救生命?
    但篩查試驗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即對成千上萬男性進行10年或更長時間隨訪,原因是前列腺癌死亡這一主要結局的發生率極低,而試圖達到的效果又極小。 專家點評 事實上,對於PSA篩查的態度,在美國的學術界也有爭議;在2012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作出不推薦PSA篩查的建議後,美國多地發現前列腺癌檢出率下降,伴隨著高危和轉移性前列腺癌所佔比例的增加,2018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建議對於55-69歲的男性,就診者與醫生應基於家族史、種族、並存症狀、就診者對於篩查與療效利弊的價值觀、以及其他醫學需要,充分溝通PSA篩查的利弊後個體化決定是否進行篩查
  • 深度降酮,前列腺癌睪酮管理「金鑰匙」
    日前,在第十屆泌尿腫瘤國際論壇暨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委會2020年會上啟動了中國前列腺癌健康管理之睪酮管理項目,該項目專家委員會組長,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教授葉定偉特別強調。
  • NEJM|前列腺癌PSA篩查:是惹禍還是拯救生命?
    專家點評PSA篩查任重道遠 中國應該走好自己的路作者認同,與20世紀90年代初的峰值相比,美國前列腺癌死亡率顯著下降,PSA篩查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主要原因是發現了假如不篩查的話註定會發生轉移性前列腺癌,而實際上卻從早期激素輔助治療中獲益的男性,次要原因是為許多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根治療法。
  • 早診早治肺結節 CT三維重建技術帶來診治新突破
    國慶期間,他打聽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推出肺結節聯合專家門診,立即預約掛號。10月15日,他來到任卓超、曹捍波醫生的聯合專家門診,兩位專家看了片子,發現可疑斑片影受心臟搏動影響,病灶顯示不清。專家商議後,建議王大伯改仰臥位為側臥位,重新查一次CT。
  • 前列腺癌發生前期,身體會透露「風聲」,別太粗心,早發現早治療
    在50歲以上的男性身上更容易出現一種癌症,前列腺癌。這種癌症也是目前發病率增長較快的癌症之一,發病率每年都有13%左右的增長。但是別害怕,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高,五年生存率也比較高,如果能在早期積極地接受治療,5年生存率達到90%。
  • 別讓前列腺癌吞噬了男性健康
    近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及檢出率呈現出逐年遞增態勢,吞噬著我國男性的健康。根據我國癌症權威統計結果顯示,約佔我國全部癌症發病和死亡的比例為3.12%和1.87%,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排在第6位和第9位,是嚴重威脅男性健康的重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