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經典的片段,就是煮酒論英雄。篇幅不長,卻將這一小說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曹操和劉備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一個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
說這段故事之前,我們先說「衣帶詔」。
呂布被破後,曹操的勢力日漸甚囂,下面的謀士慫恿他行王霸之事,也就是稱帝,但曹操心裡有所忌憚,怕朝廷肱骨太多,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設下許田打獵,一探動靜。
許田打圍時,曹操用天子的弓箭射中一頭鹿,大臣老遠看見箭,只以為是天子射中的,紛紛高呼「萬歲」,曹操縱馬直出,遮在天子身前接受群臣的呼聲,完全視獻帝不存在,引起一幫忠臣不滿。
獻帝回宮後,越想越憋屈,曹操篡權奪位之心已經昭然若揭,在國丈伏完的策劃下,獻帝咬破手指,寫下血詔書,藏在衣服裡,召來車騎將軍董承,假意賜袍、帶,實則藏了一份除曹詔書,這就是「衣帶詔」。
董承見到詔書後,聚集了一幫忠義之士,紛紛立下狀書,積蓄力量,尋找機會除掉曹操,這幫人裡,其中就有劉備。
籤下義狀的劉備為了防止曹操謀害,成天在住處的後院子裡種菜、澆灌,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實為韜光隱晦之計。
一天,關、張不在,曹操突然讓許褚、張遼將劉備請了過去。曹操見到劉備,開口第一句話說「在家做得好大事」,嚇得劉備面如土色,曹操接著說「玄德學圃不易」,做賊心虛的劉備才放下心來。
兩人坐在亭子裡一邊煮酒,一邊品梅,喝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天邊陰雲密布,驟雨將至,天外龍掛。曹操以龍之變化來隱喻劉備。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此刻的劉備心裡應該是極為忐忑不安的,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苦心種了幾年菜,就是不想讓他將自己當成對手,孰不知曹操看他,已經看到骨子裡去。
接著,曹操追問他天下英雄。劉備假裝糊塗,紛紛列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等人來搪塞,均一一被曹操否定。最後曹操索性指著他,而後自指,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自認為演技尚可的劉皇叔,發現自己處心積慮了這麼多年,原來在對手眼裡,不過是雕蟲小技。內心大驚,嚇得將筷子掉在了地上,剛好天上雷聲大作,劉備從容俯首拾起筷子,自我解嘲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他,大丈夫還怕打雷麼?劉備說,孔子聽到颳風打雷都會變臉色,我怎麼能不怕呢?便將這掉筷子的失態輕輕掩飾過去了。
這就是小說中的煮酒論英雄。我們來分析二人的性格。
首先,曹操欲與劉備交好,這是事實。
人的欲望都是日漸膨脹的,破了呂布後,曹操對朝廷的掌控越來越深,此時的獻帝與傀儡無異。
從許田打圍事件來看,曹操不臣之心已經很明顯,加上他又確實愛才、惜才,看見身邊有才之人定然想招攬在身邊。且不說劉備這個人的能力如何,單就關羽和張飛二人,曹操也是一心想留在身邊,為己所用。
其次,曹操眼光犀利,不難看出劉備的實力。
曹操論英雄的一番話,其實不完全是自負。劉備說出的每個人,曹操的評價八九不離十,這充分反應出曹操作為政治家的眼光和能力,說他高瞻遠矚一點不為過。
劉備的種菜行為,不過是韜光隱晦,等待時機。曹操看得清清楚楚,所以用龍的變化來隱喻他,曹操一是認為他具備實力,二是試探他有無野心。
再者,曹操敲山震虎,對劉備是試探也是考驗。
獻帝拜劉備為皇叔後,謀士荀彧曾提醒曹操,劉備日後若是實力變大,將對他會造成威脅。
曹操不以為然,說「吾留彼在許都,名雖近君,實在吾掌握之內,吾何懼哉?」他嘴上這麼說,內心還是心存顧慮的,所以才會對他進行一番敲打考驗。
說完曹操,我們再說劉備。
首先,他心思縝密,大智若愚,耐力很強。
白門樓一戰後,劉備在許都相當於寄人籬下,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生存,不能流出一絲其他念頭。
即便有「劉皇叔」的名頭,打著匡扶漢室的旗幟,除掉曹操也名正言順,但此時的劉備羽翼未豐,並不具備與曹操抗衡的實力,所以只能掩藏自己的抱負,每天種菜澆園。
其次,他低估了曹操的眼光和判斷。
自以為演技尚可的劉備,聽到曹操以龍的變化、升隱來暗指英雄的話,心裡已經開始忐忑不安,因為這正戳中了他的痛處。
劉備之所以處處設防,謹小慎微,就是擔心曹操把他當做對手,換句話說,就是怕曹操把他當作英雄。一旦被曹操盯上,別說實現政治抱負,連生死都未知。
於是,喝完這場酒後,才有了劉備出走徐州的事,因為種菜已經種不下去了。
再者,就二人的膽識和機智來說,劉備是比不上曹操的。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看曹操刺殺董卓被識破時的反應。原著第四回,曹操去刺殺董卓,董卓面向裡躺著。曹操拿著七寶刀正要行刺,董卓仰面卻從衣鏡裡看見他在拔刀,驚問「孟德何為?」曹操連忙持刀跪下說「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正因為這一機智行為,曹操才從董卓手裡僥倖逃脫。
再看劉備,先是被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嚇得面如土色,後又被曹操的「英雄論」嚇得將筷子掉在了地上,從這一點來說,劉備的心理素質其實並沒有那麼強大,至少比曹操要差。
另外,冒著生命危險主動請纓刺殺董卓這種事,劉備是斷然不會做的,他惜命得很,生死關頭連老婆孩子都能棄之不顧,怎麼可能為了大義而捨生忘死?
所以,劉備的從容淡定比不上曹操,與其說是煮酒論英雄,不如說是曹操一敲二詐三試探。
相比較而言,曹操更像是胸有成竹的老狐狸,把劉備的面子和裡子都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遁形。
資料來源:《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