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呂布篇(尾聲,其二)

2020-12-22 公孫楓翔談歷史文化

漢末群雄系列之呂布(尾聲,其二)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為主,襲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裡,筆者已經用多篇文章介紹了呂布自出道以來至爭奪兗州期間的主要歷史事跡,本期咱們來聊聊呂布在徐州期間的故事。

興平二年(195),呂布在兗州爭奪戰中敗給曹操,選擇向東投奔徐州的劉備。

《英雄記》載:布見備,甚敬之…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名備為弟。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

呂布初見劉備,非常恭敬,以同為邊境地區的人來拉近關係,說了好多客氣的話,恭敬得甚至有些失態。甚至把劉備領到妻子的營帳中喝酒,讓妻子拜見劉備,呂布自己則以年齡稍長而稱呼劉備為弟弟。

由於歷史上並無三英戰呂布,所以這時兩人才初次見面。呂布又是「同為邊地人」,又是讓自己老婆拜見劉備,實在夠尷尬的。兄弟也就算了,還把劉備叫做弟弟,自己做兄長,實在太不知深淺,畢竟呂布是來投奔劉備,寄人籬下卻不懂禮數。這次見面讓劉備很不爽,雖然表面沒有發作,但內心很不高興。

呂布始終就是這樣的人,順風順水時驕橫跋扈,有求於人時低聲下氣。說他能屈能伸也對,但就是不懂深淺,所以惹得很多人看不慣、看不起他,簡而言之就是情商偏低惹的禍。

有呂布在的地方,註定不會太平。徐州當然不例外,隨著呂布到來,很快就成為漢末諸侯混戰的焦點地區。對於呂布奪取徐州的經過,《三國演義》的描述非常精彩,大意為劉備外出與袁術交戰,守城的張飛酗酒惹事,引來呂布奪取下邳。下面咱們來看看這段歷史跟小說到底有什麼區別。

建安元年(196),盤踞淮南的袁術進攻徐州,劉備率兵在盱眙、淮陰一線抵擋。袁術的軍事水平當然沒有劉備強,儘管來勢洶洶,但正面交戰起來劉備還能夠應付。為拉攏劉備共同對付袁術,曹操也上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所以劉備的形勢還不錯。結果一個多月後,呂布突襲下邳,跟陶謙舊將曹豹裡應外合奪取了徐州。劉備軍進退失據,困在海西陷入人吃人的地步,只能向呂布求和,呂布把小沛讓給劉備駐守。

以上是事件的大概經過,畢竟這段故事無論正史還是演義大家都非常熟悉,細節部分筆者就不贅述了,這裡重點講一下相對冷門的東西。

在演義裡的時間順序是:曹操先拜劉備為徵東將軍(正史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同時以朝廷名義令劉備進攻圖謀不軌的袁術,在雙方互相消耗時,呂布必定會趁虛搶奪徐州,此乃荀彧定下的「驅虎吞狼」之計。後來呂布決心進攻下邳,是陳宮的建議,而張飛酗酒引發曹豹迎接呂布,就此徐州易主。整個經過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

故事雖然精彩,但畢竟是小說作者為增強戲劇衝突進行的創作,不可能與歷史完全相同,咱們來梳理一下歷史上的經過。

首先,歷史上並非劉備主動進攻袁術,而是袁術進攻徐州,劉備被迫應戰。演義的改編是為了強化曹操奸詐,劉備仁義的人物形象。

其次,正史的曹操沒有對劉備使用所謂「驅虎吞狼」之計,畢竟當時來看,如果讓曹操選擇呂布或劉備之一做徐州之主,曹操肯定不會選威脅更大的呂布。曹操當時拉攏劉備共同對付袁術,只是諸侯之間的利害關係決定。

再次,「驅虎吞狼」之計真要說有人使用,那也不是曹操,而是袁術。《三國演義》裡袁術與呂布接觸,是在呂布攻佔下邳之後,而歷史上兩人的來往則遠早於這個時刻。

《英雄記》載:布初入徐州,書與袁術。術報書曰:「…將軍有三大功在術,術雖不敏,奉以生死。」

袁術

這裡袁術稱呂布對其有三大功勞,所以想要報答呂布,為其提供二十萬斛糧食,兵器戰具也會儘量供應。呂布的反覆無常不必多說,袁術所稱三大功指的是什麼呢?

第一,誅殺董卓。之前講過,袁術家族許多人被董卓殺死,所以呂布也算是幫袁術報了仇。

第二,袁術坐鎮南陽時,曾經以部下金尚為兗州刺史,但被曹操擊敗。袁術本人也在爭奪兗州的戰爭中慘敗,逃往淮南。呂布在兗州幾乎滅掉曹操,雖然失敗但讓曹操吃了很大苦頭,所以也算幫袁術出了口惡氣。

第三,袁術正面戰場與劉備僵持,如果呂布能夠起兵進攻下邳,就能幫袁術擊敗劉備,就是第三次大功。

顯然袁術這封信寫得非常高明,前兩次大功都已經發生,以此拉近與呂布的感情,第三次還未發生,但以此來引誘呂布,並許諾給呂布糧草二十萬斛,兵器戰械也大批供應。以呂布的節操,實在很難不動心。

史料清楚記載,呂布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安分,對劉備的徐州早就垂涎三尺,而與袁術暗通款曲。更加巧合的是呂布率軍到下邳城外四十裡時,城中張飛與曹豹發生內鬥,曹豹被殺,城中大亂。丹陽兵內應趁夜打開城門迎呂布進城,張飛不敵逃走,呂布佔據下邳。

《英雄記》載: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將軍兵向城西門,丹楊軍便開門內將軍矣。

正史中張飛並未酗酒,更沒有因酒痛打曹豹。所以,呂布進軍的同時曹豹在城中起事,實在難稱巧合。筆者認為,袁術攻劉備、呂布襲徐州、曹豹做內應這三件事是緊密結合的,三方勢力共同的目的都是推翻劉備,也因此走到一起,至於誰能佔有徐州,那是後話。從結果來看,呂布是最大贏家。

《後漢書·呂布列傳》載:布得書大悅,即勒兵襲下邳,獲備妻子。備敗走海西,飢困,請降於布。布又恚術運糧不復至,乃具車馬迎備,以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

袁術引誘呂布的目的其實就是想牽制劉備,進而使自己進佔徐州。不曾想呂布太過順利,直接進入下邳城,袁術反而什麼便宜也沒撈到,所以沒有按約定給呂布軍糧和兵器。呂布見袁術言而無信,順勢同意劉備的請降,讓劉備進駐小沛。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六——轅門射戟

呂布佔據下邳,自稱徐州牧,再次成為一路各方勢力都不可小覷的諸侯。袁術雖然捨不得拿糧草和兵器給呂布,但又擔心呂布報復,於是為兒子求親,希望呂布把女兒嫁給自己兒子,兩家結好。呂布表示同意,但沒有立即把女兒送過去。

結婚這種事當然要選良辰吉日,既然呂布同意,袁術也就放心大膽地派出紀靈帶著三萬大軍,準備徹底剷除劉備。袁術顯然低估了呂布的智力,覺得呂布太好忽悠。連呂布手下諸將也紛紛表示,主公不方便除掉有恩於己的劉備,此番正好借刀殺人,讓袁術去打。呂布卻難得地清醒,表示:「袁術如果擊破劉備,再聯合北面的泰山諸將,將會對我們形成包圍之勢,我們必須救援劉備。」

呂布的判斷正確,但帶了多少人去救劉備呢?「步兵千、騎二百」。沒錯,面對紀靈三萬大軍,呂布只帶了一千二百人。這當中有現實因素制約,主要因為呂布新入下邳,根基還未穩固,自身兵力也不多。但能夠以這麼點兵力救援,實在膽略過人。

剩下的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詳,正史與演義基本一致。呂布安排劉備與紀靈赴宴,席間以射戟打賭,如果射中雙方罷戰,射不中繼續開戰。

《三國志·呂布傳》載: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呂布這天神下凡的射術為史書記載,無可爭議。筆者感嘆的是,袁術陣營實在沒有像樣的武將。堂堂三萬大軍的統帥,紀靈竟然會同意呂布的賭約,而且呂布射中後真的信守承諾罷戰,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明日復歡會」,第二天竟然跟呂布又開了場宴會才撤軍。

可以說轅門射戟這一驚世駭俗的典故,呂布表現固然精彩,但更多的是紀靈的成全。用如今的流行語紀靈渾身都是槽點,從畏懼兵力不如自己十分之一的呂布,到沒心沒肺地留在呂布這裡開宴會,堪稱人類迷惑行為。無怪乎《三國演義》對這一事件幾乎完全照搬,因為情節太離奇了,一般的小說都不敢這麼寫。有這種人當大將,袁術的敗亡早已註定。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七——陳氏父子,所託非人

且說袁術挖空心思奪取徐州不得,眼見呂布已站穩腳跟,於是又派人向呂布提親,呂布表示同意。於是袁術派使者韓胤到下邳迎親,但還有另一條重要消息告知呂布,那就是袁術即將稱帝。

呂布這個人缺少戰略思維,同意與袁術結親不過是貪圖眼前利益。但袁術一旦稱帝,與現有的割據性質就不同了,所以沛相陳圭站出來勸諫,表示曹操迎奉天子名正言順,袁術亂臣賊子危如累卵,呂布應當結好曹操而非袁術。

陳圭大家很熟悉,與其子陳登作為徐州本地士人的代表,並不看好呂布在徐州的前景,他們內心期待曹操的到來。常言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然而經過陳圭一番勸說,呂布還真把潑出去的水收了回來,不僅派人快馬加鞭追回女兒,甚至還把袁術使者韓胤五花大綁押送到許昌梟首。

兩軍交戰尚不斬來使,呂布竟然把迎親的使者當作投名狀送給曹操去殺,這件事再次表明呂布的反覆無常,特別是做事沒有長遠規劃,沒有原則。呂布只看眼前利益,而且僅根據這點利益就把事做絕,在此前的經歷中已經多次體現,諸如殺丁原,陷害胡軫等。

太過現實主義、見利忘義的呂布其實對袁術當然也沒什麼好感,更不可能真心支持袁術做皇帝,只是想利用袁術的糧草武器充實自己。陳圭一席話就能勸呂布改變主意,也能表明呂布還是心向漢室,只是皇帝已在曹操手中,呂布又與曹操是死敵,處境尷尬。另有一則史料也能證明呂布心向漢室。

《英雄記》載:初,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布來迎。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遣使上書。朝廷以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

建安元年(196),漢獻帝由長安東歸洛陽,行至河東時曾修書召呂布派兵迎接。當時護送漢獻帝的主力是楊奉、韓暹等白波軍,各方力量勾心鬥角,漢獻帝處境艱難。這種情況下能夠想到呂布,可見漢獻帝的心目中,呂布是忠臣。原因在於呂布誅殺董卓,又因此被涼州軍追殺逃入關東,對漢獻帝來說,當然是功臣。

只可惜呂布當時初得徐州,力量還較弱,而且中間隔著死敵曹操,不可能出兵護駕。從漢獻帝主動召呂布出兵而不是曹操、袁紹等人來看,也能得出一個結論:呂布當時的社會形象其實並不壞,一路走來有張楊收留,有張邈、陳宮相助,到徐州有劉備收留,甚至漢獻帝主動請求幫助。只可惜呂布的頭腦不足以支撐他的好人緣,並且一次次將之揮霍掉。

呂布被一心投靠曹操的陳圭、陳登父子騙得很慘,只從曹操那裡領到左將軍的虛名,除此之外什麼好處都沒有,就連心心念念的徐州牧也沒得到。呂布的徐州牧是自稱,曹操偏不給呂布正式封定,這樣呂布很不舒服。在陳氏父子與曹操一番天花亂墜的誇獎與哄騙下,呂布還真的信了。

對於陳登這個人,筆者以後還會單獨開篇,所以相關的事情先不細說,到時咱們再聊。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八——大破袁術,虎步江淮

袁術求親不成翻遭斬使,當然不會善罷甘休。正好爭奪漢獻帝失敗的楊奉、韓暹逃到淮南,袁術順勢與二人聯合,並派大將張勳一同進攻呂布。

呂布又向陳圭問計,陳圭作為曹操地下黨,一心要讓曹操進入徐州,自然不希望袁術勝利,所以這次獻了個靠譜的計策。

《九州春秋》載:布與暹、奉書曰:「…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

呂布有殺董卓之功,韓暹、楊奉有護駕東歸之功,這都是事實。即便三人都與曹操是對頭,但對漢獻帝而言確屬功臣。而袁術為僭越逆賊,所以呂布拉攏韓暹、楊奉有法統上的充足理由。另外呂布「軍資所有,悉許暹、奉」,這個「許」字很有意思,表示呂布只是承諾給韓暹、楊奉軍需物資,根據當時情況,很可能是對素來以糧草充盈著稱的袁術軍進行戰利品瓜分。看來呂布至少從袁術那裡學會了開空頭支票。

憑藉韓暹、楊奉的臨陣倒戈,呂布大破袁術軍,進而乘勝向壽春進軍,打到距壽春不遠的鐘離縣才滿載而回。大獲全勝的呂布一如往常不知收斂,竟然撤軍前留下書信一封羞辱袁術。

《英雄記》載:(呂布)留書與術曰:「…足下恃軍強盛,常言猛將武士,欲相吞滅,每抑止之耳!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間,足下鼠竄壽春,無出頭者。猛將武士,為悉何在?…」

不僅如此,呂布撤到淮河北岸後特意停下來等著袁術的追兵趕來,隔著河岸又是好一頓嘲笑。四個字,得意忘形。打了一場勝仗就讓呂布飄飄然至如此,實在太沒風度。呂布三番五次把事做絕,不知後來被曹操包圍的時候,有沒有後悔對袁術刺激得太過分呢。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九——殞命白門樓

呂布大破袁術後,挾勝利餘威,對不服從自己的泰山軍臧霸用兵,迫使臧霸臣服,呂布在徐州短暫地迎來了輝煌時刻。不過,隨著曹操實力越來越強,力量的平衡逐漸打破,呂布被曹操吞併只是遲早問題。而引爆局勢的點,在於劉備。

在《三國志》與《後漢書》的呂布傳記裡,對呂布與劉備之間再次爆發衝突的原因沒有記載,而是直接說呂布再次站在袁術一邊,因此攻打劉備。具體原因,要從其他史料裡尋找。

《三國志·先主傳》載:「…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

另外在《英雄記》中還有劉備派兵搶劫呂布準備買馬的錢財,因此爆發衝突的記載。不過這尚屬於可以大事化小的具體事件,真正原因還是劉備膨脹得太大,引起呂布警覺。劉備寄居小沛,不安分守己卻不斷招兵買馬,呂布完全有理由先發制人。

只不過一旦呂布攻擊劉備,招來的後果必然是曹操選邊站,曹操當然不可能支持呂布,所以呂布只能被迫選擇袁術為盟友。這就是筆者上面提到的,呂布對待袁術太絕了,之前根本不留後路,袁術還怎麼真心相助?當呂布派使者向袁術求援時,袁術直接懟了回去:「呂布當初悔婚那麼堅決,活該他失敗,怎麼還有臉找我求救?」雖然不是史料原文,但翻譯過來差不多。

建安三年(198),呂布攻破小沛,劉備逃跑。曹操派夏侯惇幫劉備奪回小沛,到九月份又被高順擊敗。於是曹操親自出徵,一路打到下邳城外。

陳宮建議應該趁曹操立足未穩主動出擊,呂布沒有採納。等到曹操軍主力渡過泗水後,呂布才下定決心出戰,打算親自帶騎兵斷曹操糧道,讓陳宮、高順守城。結果呂布的妻子擔心陳宮、高順素來不合,一旦呂布外出,害怕陳宮圖謀不軌。於是呂布還是沒有出戰。

這裡說一下,與演義不同的是,歷史上陳宮對呂布確實難以稱得上忠誠,因為早前曾有郝萌受袁術鼓動而叛變,陳宮也是同謀。只是呂布原諒了陳宮,但有此前科,無怪乎呂布對是否出戰心存疑慮。

呂布見袁術遲遲不來救,只得把女兒送去。可是曹操軍已經包圍下邳,即便呂布把女兒綁在馬上打算親自護送,仍然突圍失敗,只得退回城中。

這下呂布傻眼了,自救外援時機全部喪失,只能節衣縮食負隅頑抗。為了節省糧食,呂布頒布了禁酒令。有一天部將侯成派門客放馬,這門客卻趕著十五匹馬打算投奔劉備。侯成親自追回馬匹,一高興就叫了不少將領聚餐。侯成自己釀了些酒,拿出來給大夥喝,並特意獻給呂布一些。結果呂布不喜反怒,大罵侯成公然違反禁酒令,是要拉著喝酒的將領謀反。

此時的下邳城被曹操包圍已有三個月,呂布優柔寡斷貽誤戰機,對部下舉止所當,這些都使眾將心寒。侯成獻酒事件成了將領們的爆發點,侯成、宋憲、魏續先把兗州之亂策劃者,反曹最激烈的陳宮綁了開城投降,呂布聞訊趕到白門樓,發現大勢已去,只能下城樓投降。

《後漢書·呂布列傳》載:成忿懼,乃與諸將共執陳宮、高順,率其眾降。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注意,歷史上並不是侯成等人直接綁的呂布,而是把陳宮、高順綁起來先開城投降,呂布因城破而投降,之後才被曹軍綁起來。這是歷史與演義關於白門樓細節的小差別。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非常熟悉,呂布跟曹操套近乎,曹操也跟呂布開起玩笑「縛虎不得不急也」,本以為留得活命問題不大,結果劉備的神補刀讓呂布送了性命,被勒死在白門樓下。

結語

歷史上的呂布本身就具備足夠多的傳奇性,他鮮明的性格特點與諸多與他有關的熱點事件,使得呂布成為文藝作品中的常客。甚至如果把貂蟬去掉,把武將單挑去掉,你會發現《三國演義》裡的呂布跟正史的呂布非常接近。也就是說,呂布是漢末三國歷史上留下史料非常多的人物,這表明呂布不光在今天,即便在當時或時隔不久的魏晉南北朝,就已經是熱門歷史人物,遠早於《三國演義》上千年。

究其原因,呂布留下足夠多的史料,足夠多的具體事件細節,向人們完整地展現出呂布這個人的各種特點,武藝高強、作戰勇猛,目光短淺、見利忘義,兩次弒主、婦人之仁。按理說呂布這種毫無政治長遠打算,缺乏戰略格局的人,歷史卻屢次將他推上時代的風口浪尖。刺殺丁原,刺殺董卓,襲取兗州,襲取徐州,每一次都是撼動格局的大事件,直接影響了歷史走向。

站在歷史暴風眼的中心,而且是好幾次,呂布想不火都難。絕倫的武藝配以低下的品格,也算歷史上非常有特點的人物。有人喜歡呂布也有人嗤之以鼻,無論如何,正是呂布的存在使漢末群雄的故事混亂與精彩程度上升一個臺階,給喜歡三國的朋友們提供了許多典故與談資。

呂布的事跡到此就全部講完了,部分事件的細節與分析,篇幅所限就不再講了,陳登、高順、陳宮這些人筆者以後也會單獨介紹,到時再聊吧。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相關焦點

  •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李傕篇(尾聲)
    漢末群雄系列之李傕(尾聲)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李傕重大事件之十一——迷信鬼神,不遵皇權之前講到李傕、郭汜內鬥以雙方和解告一段落。接著再講講這期間李傕的一些表現。話說回來,李傕雖然不尊重皇帝,但公平地講他也從沒有廢立之心。有一則有趣的事可以體現這點。有一天李傕去見漢獻帝,可能是剛從戰場上回來,手拿馬鞭拎著刀就直奔獻帝走過去。這可把漢獻帝以及左右的侍中、侍郎們嚇壞了,不知道李傕要幹嘛,於是大臣們紛紛握緊佩刀站在獻帝左右以護駕。
  •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公孫度篇(上)——遼東公孫氏的崛起
    漢末群雄系列之公孫度(上)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很多人知道在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其實還長期存在一個第四勢力,這就是遼東的公孫氏集團。公孫家族在以遼東為核心的我國東北南部及朝鮮北部統治長達五十餘年,歷經三代。
  • 煮酒論英雄(詩酒人生)
    兩個文化人一起喝酒,就有了《三國演義》裡的名場面:青梅煮酒論英雄。  這場好戲,發生在河洛地區。  暗流湧動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代表作。煮酒論英雄這個小說片段,是羅貫中根據史書《三國志》的記載改編的。
  • 三國煮酒論英雄:一個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經典的片段,就是煮酒論英雄。篇幅不長,卻將這一小說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曹操和劉備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一個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呂布被破後,曹操的勢力日漸甚囂,下面的謀士慫恿他行王霸之事,也就是稱帝,但曹操心裡有所忌憚,怕朝廷肱骨太多,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設下許田打獵,一探動靜。
  •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劉繇
    說起漢末亂世的前期,先後有幾位劉姓宗親擔任州牧,承載著皇室勤王輔政、肅清叛亂的最後希望。
  • 他有什麼資格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談論實勢英雄,已經成為大家口中的一段佳話。然而這個故事的發生背景卻很讓人疑惑,那個時候的劉備已經人到中年,沒有地盤,沒有士兵,在諸侯眼中可謂是「一事無成」,但是為何曹操卻如此看重他?他到底有什麼資格能和曹操煮酒論英雄?
  • 讀了36遍《三國演義》,才明白「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的「潛臺詞」
    「煮酒論英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一、青梅煮酒 《三國演義》上說:建安四年,劉備羈留許都,車騎將軍董承受漢獻帝「衣帶詔」,意圖討伐曹操。
  • 趣讀三國:他是漢末群雄最大的笑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趣讀三國:他是漢末群雄最大的笑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有句話說得很好:格局決定人生的高度。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有大有小。只要能夠與時俱進,把個人的潛力最大可能地挖掘出來,也可以說能夠達到人生的巔峰。在亂世之中,有的人能夠成就王霸事業,有的人可以成為無雙國士,有的人可以成沙場猛將,等等。
  • 曹操曾犯下的「錯」:刮骨療傷、煮酒論英雄、身在曹營心在漢
    錯留一人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建安三年,劉備失去徐州,前來歸附曹操,劉備的才能很受曹操賞識。曹操分明察覺到了劉備也有建國立業的野心,卻並沒有在其羽翼尚未豐滿之時將其除去,也沒有馬上把他趕走,反而在一起酒局上煮酒論英雄,說什麼天下的英雄唯操與君。後來劉備三顧茅廬,成功崛起,成為了曹操的勁敵,嚴重阻礙了曹操的大業。
  • 青梅煮酒論英雄
    李白《長幹行》 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之句,勾畫出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美好畫面。梅樹產自我國南方,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五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綠色的果子皮薄、肉厚、核小,咬上一口綿軟多汁、酸中帶甜的果香,被譽為「涼果之王」、「天然綠色保健食品」。今天就來了解青梅與梅酒的保健食療作用(原文見《食品與健康》2015年第5期)。 青梅煮酒論英雄李紅珠        人們對於梅子的了解多與望梅止渴的故事有關。
  •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陸遜篇(尾聲,其一)——火燒連營
    三國良將系列之陸遜(尾聲,其一)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陸遜重大事件之十二——內部壓力重重上期講到陸遜識破劉備誘敵之計,面對蜀漢大將吳班挑戰不為所動,迫使劉備將伏兵撤走。劉備一計不成再施一計,既然陸遜堅守夷陵不出,那就分兵去攻打夷道。
  • 飯局博弈上篇:澠池之會、鴻門宴、青梅煮酒、赤壁群英會
    文景之治以後,漢武帝開闢絲路、北擊匈奴、攘夷拓土,造就了漢武盛世的偉業,卻也加劇了底層民生的賦稅負擔,導致土地兼併、戶籍隱匿現象加重,豪族由此崛起。到了西漢末期,朝政幾乎被豪族獨攬,甚至豪族世家出身的王莽一度篡漢自立。青梅煮酒論英雄,曹、劉雖然在豪族世家的支持下,王莽建立了新朝,但卻並未持續太久。
  • 三國風雲: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只此二人
    這就要從呂布和劉備相爭,劉備兵敗投奔了曹操開始說起。曹操識英雄,劉備也怕被曹操識破,一直在家中種地,偽裝自己。沒想到,還是被曹操一再試探,最為有名的就是這一番煮酒論英雄。當時青梅成熟,曹操想起自己望梅止渴的典故,不由多了感慨,正好劉備在他麾下,便邀請他青梅煮酒,一番敘話。酒興一時起,曹操便想和劉備點評天下英雄。好在劉備沒有喝飄了,還是委婉地表示,自己這肉眼凡胎,怎麼能識得天下的真英雄。
  • 三國歷史:曹操煮酒論英雄的目的是誇讚劉備還有另有所圖
    在東漢末年這個天下大亂的時候,諸侯割據,每個人都想成為天下的主宰,掌天下之柄。各路諸侯都為了地盤和利益互相廝殺,其中又有多少人稱得上是英雄呢?曹操和劉備都是最後三分天下的人,曹操和劉備曾經青梅煮酒論盡天下英雄!
  • 三國演義:煮酒論英雄時,為何曹操就認為劉備是英雄?
    煮酒論英雄時,為何曹操就認為劉備是英雄?我感覺曹操之所以認為劉備是英雄是從劉備的經歷以及劉備的圈子而有了這樣的認知。劉備年輕討黃巾鞭督郵,三英戰呂布等等事跡。並且雲長溫酒斬華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般牛的人都是跟牛的人一起玩。而劉備收買人心很有一套。自然懂點厚黑,與曹操講話也是滴水不漏,並且談及志向時他倆都是有志青年。不像劉表說吾有荊襄九郡可保平安。他們有很多的相同點。
  • 《曹操大傳》⑤ | 呂奉先百步穿楊,曹孟德煮酒論英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呂布後來還是和袁術站在了統一戰線,向已經投奔了曹操的劉備開刀。曹操當然不會坐視不管,和劉備一起,把呂布、陳宮等一併斬首示眾,呂布下線了。隨著到許都後的衣食無憂,漢獻帝劉協的想法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多了起來,天下是自己的,憑什麼是你曹操一個人說了算?劉備的覲見給他帶來了一絲縹緲的希望,聽說他跟曹操拼過血仗。於是當朝官拜劉備左將軍,態度極為殷勤。
  • C羅梅西煮酒論英雄
    C羅與梅西煮酒論英雄。方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西剛於巴薩談妥降薪方案,而羅已在義大利解除隔離。時夜店已按羅規定設酒饌:人頭馬XO加斯米諾伏特加,旁置瓷國特產青梅樽煮酒兩升,羅獨抱伏特加仰頭灌飲,西以琥珀杯人頭馬XO酌之,加以青梅酒助興。酒至半酣,忽窗外陰雲漠漠,驟雨將至。waiter遙指天外龍掛,羅與西憑欄觀之。羅曰:「賢弟知龍之變化否?」西曰:「未知其詳。」
  •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為何還要放虎歸山?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為何還要放虎歸山?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合,分分合合,你爭我鬥,政權更替過程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國鼎立時期,將此歷史定律演繹得淋漓盡致。
  • 曹操煮酒論英雄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少時機警,有權術,任俠放蕩,嗜酒,不治行業。年二十舉孝廉為郎,後任騎都尉。公元196年迎獻帝都許,官至丞相,「挾天子令諸侯」加封為魏王,公元220年病逝於洛陽。曹丕稱帝後,尊為魏武帝。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詩文。
  • 青梅煮酒論英雄,英雄的定義到底在哪裡?史書的真相讓人驚嘆
    青梅煮酒論英雄,英雄的定義到底在哪裡?史書的真相讓人驚嘆關於青梅煮酒的典故,過去我們在教科書中曾經多次遇到過,並且還一度認為,當年兩大英雄非曹操與劉備莫屬。但可惜的是在後來的各路影視作品表現中,三國時期的各路英雄人物的形象反覆變化,以至於讓大家開始懷疑當年青梅煮酒的英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