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群雄系列之呂布(尾聲,其二)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為主,襲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裡,筆者已經用多篇文章介紹了呂布自出道以來至爭奪兗州期間的主要歷史事跡,本期咱們來聊聊呂布在徐州期間的故事。
興平二年(195),呂布在兗州爭奪戰中敗給曹操,選擇向東投奔徐州的劉備。
《英雄記》載:布見備,甚敬之…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名備為弟。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
呂布初見劉備,非常恭敬,以同為邊境地區的人來拉近關係,說了好多客氣的話,恭敬得甚至有些失態。甚至把劉備領到妻子的營帳中喝酒,讓妻子拜見劉備,呂布自己則以年齡稍長而稱呼劉備為弟弟。
由於歷史上並無三英戰呂布,所以這時兩人才初次見面。呂布又是「同為邊地人」,又是讓自己老婆拜見劉備,實在夠尷尬的。兄弟也就算了,還把劉備叫做弟弟,自己做兄長,實在太不知深淺,畢竟呂布是來投奔劉備,寄人籬下卻不懂禮數。這次見面讓劉備很不爽,雖然表面沒有發作,但內心很不高興。
呂布始終就是這樣的人,順風順水時驕橫跋扈,有求於人時低聲下氣。說他能屈能伸也對,但就是不懂深淺,所以惹得很多人看不慣、看不起他,簡而言之就是情商偏低惹的禍。
有呂布在的地方,註定不會太平。徐州當然不例外,隨著呂布到來,很快就成為漢末諸侯混戰的焦點地區。對於呂布奪取徐州的經過,《三國演義》的描述非常精彩,大意為劉備外出與袁術交戰,守城的張飛酗酒惹事,引來呂布奪取下邳。下面咱們來看看這段歷史跟小說到底有什麼區別。
建安元年(196),盤踞淮南的袁術進攻徐州,劉備率兵在盱眙、淮陰一線抵擋。袁術的軍事水平當然沒有劉備強,儘管來勢洶洶,但正面交戰起來劉備還能夠應付。為拉攏劉備共同對付袁術,曹操也上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所以劉備的形勢還不錯。結果一個多月後,呂布突襲下邳,跟陶謙舊將曹豹裡應外合奪取了徐州。劉備軍進退失據,困在海西陷入人吃人的地步,只能向呂布求和,呂布把小沛讓給劉備駐守。
以上是事件的大概經過,畢竟這段故事無論正史還是演義大家都非常熟悉,細節部分筆者就不贅述了,這裡重點講一下相對冷門的東西。
在演義裡的時間順序是:曹操先拜劉備為徵東將軍(正史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同時以朝廷名義令劉備進攻圖謀不軌的袁術,在雙方互相消耗時,呂布必定會趁虛搶奪徐州,此乃荀彧定下的「驅虎吞狼」之計。後來呂布決心進攻下邳,是陳宮的建議,而張飛酗酒引發曹豹迎接呂布,就此徐州易主。整個經過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
故事雖然精彩,但畢竟是小說作者為增強戲劇衝突進行的創作,不可能與歷史完全相同,咱們來梳理一下歷史上的經過。
首先,歷史上並非劉備主動進攻袁術,而是袁術進攻徐州,劉備被迫應戰。演義的改編是為了強化曹操奸詐,劉備仁義的人物形象。
其次,正史的曹操沒有對劉備使用所謂「驅虎吞狼」之計,畢竟當時來看,如果讓曹操選擇呂布或劉備之一做徐州之主,曹操肯定不會選威脅更大的呂布。曹操當時拉攏劉備共同對付袁術,只是諸侯之間的利害關係決定。
再次,「驅虎吞狼」之計真要說有人使用,那也不是曹操,而是袁術。《三國演義》裡袁術與呂布接觸,是在呂布攻佔下邳之後,而歷史上兩人的來往則遠早於這個時刻。
《英雄記》載:布初入徐州,書與袁術。術報書曰:「…將軍有三大功在術,術雖不敏,奉以生死。」
這裡袁術稱呂布對其有三大功勞,所以想要報答呂布,為其提供二十萬斛糧食,兵器戰具也會儘量供應。呂布的反覆無常不必多說,袁術所稱三大功指的是什麼呢?
第一,誅殺董卓。之前講過,袁術家族許多人被董卓殺死,所以呂布也算是幫袁術報了仇。
第二,袁術坐鎮南陽時,曾經以部下金尚為兗州刺史,但被曹操擊敗。袁術本人也在爭奪兗州的戰爭中慘敗,逃往淮南。呂布在兗州幾乎滅掉曹操,雖然失敗但讓曹操吃了很大苦頭,所以也算幫袁術出了口惡氣。
第三,袁術正面戰場與劉備僵持,如果呂布能夠起兵進攻下邳,就能幫袁術擊敗劉備,就是第三次大功。
顯然袁術這封信寫得非常高明,前兩次大功都已經發生,以此拉近與呂布的感情,第三次還未發生,但以此來引誘呂布,並許諾給呂布糧草二十萬斛,兵器戰械也大批供應。以呂布的節操,實在很難不動心。
史料清楚記載,呂布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安分,對劉備的徐州早就垂涎三尺,而與袁術暗通款曲。更加巧合的是呂布率軍到下邳城外四十裡時,城中張飛與曹豹發生內鬥,曹豹被殺,城中大亂。丹陽兵內應趁夜打開城門迎呂布進城,張飛不敵逃走,呂布佔據下邳。
《英雄記》載: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將軍兵向城西門,丹楊軍便開門內將軍矣。
正史中張飛並未酗酒,更沒有因酒痛打曹豹。所以,呂布進軍的同時曹豹在城中起事,實在難稱巧合。筆者認為,袁術攻劉備、呂布襲徐州、曹豹做內應這三件事是緊密結合的,三方勢力共同的目的都是推翻劉備,也因此走到一起,至於誰能佔有徐州,那是後話。從結果來看,呂布是最大贏家。
《後漢書·呂布列傳》載:布得書大悅,即勒兵襲下邳,獲備妻子。備敗走海西,飢困,請降於布。布又恚術運糧不復至,乃具車馬迎備,以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
袁術引誘呂布的目的其實就是想牽制劉備,進而使自己進佔徐州。不曾想呂布太過順利,直接進入下邳城,袁術反而什麼便宜也沒撈到,所以沒有按約定給呂布軍糧和兵器。呂布見袁術言而無信,順勢同意劉備的請降,讓劉備進駐小沛。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六——轅門射戟
呂布佔據下邳,自稱徐州牧,再次成為一路各方勢力都不可小覷的諸侯。袁術雖然捨不得拿糧草和兵器給呂布,但又擔心呂布報復,於是為兒子求親,希望呂布把女兒嫁給自己兒子,兩家結好。呂布表示同意,但沒有立即把女兒送過去。
結婚這種事當然要選良辰吉日,既然呂布同意,袁術也就放心大膽地派出紀靈帶著三萬大軍,準備徹底剷除劉備。袁術顯然低估了呂布的智力,覺得呂布太好忽悠。連呂布手下諸將也紛紛表示,主公不方便除掉有恩於己的劉備,此番正好借刀殺人,讓袁術去打。呂布卻難得地清醒,表示:「袁術如果擊破劉備,再聯合北面的泰山諸將,將會對我們形成包圍之勢,我們必須救援劉備。」
呂布的判斷正確,但帶了多少人去救劉備呢?「步兵千、騎二百」。沒錯,面對紀靈三萬大軍,呂布只帶了一千二百人。這當中有現實因素制約,主要因為呂布新入下邳,根基還未穩固,自身兵力也不多。但能夠以這麼點兵力救援,實在膽略過人。
剩下的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詳,正史與演義基本一致。呂布安排劉備與紀靈赴宴,席間以射戟打賭,如果射中雙方罷戰,射不中繼續開戰。
《三國志·呂布傳》載: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呂布這天神下凡的射術為史書記載,無可爭議。筆者感嘆的是,袁術陣營實在沒有像樣的武將。堂堂三萬大軍的統帥,紀靈竟然會同意呂布的賭約,而且呂布射中後真的信守承諾罷戰,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明日復歡會」,第二天竟然跟呂布又開了場宴會才撤軍。
可以說轅門射戟這一驚世駭俗的典故,呂布表現固然精彩,但更多的是紀靈的成全。用如今的流行語紀靈渾身都是槽點,從畏懼兵力不如自己十分之一的呂布,到沒心沒肺地留在呂布這裡開宴會,堪稱人類迷惑行為。無怪乎《三國演義》對這一事件幾乎完全照搬,因為情節太離奇了,一般的小說都不敢這麼寫。有這種人當大將,袁術的敗亡早已註定。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七——陳氏父子,所託非人
且說袁術挖空心思奪取徐州不得,眼見呂布已站穩腳跟,於是又派人向呂布提親,呂布表示同意。於是袁術派使者韓胤到下邳迎親,但還有另一條重要消息告知呂布,那就是袁術即將稱帝。
呂布這個人缺少戰略思維,同意與袁術結親不過是貪圖眼前利益。但袁術一旦稱帝,與現有的割據性質就不同了,所以沛相陳圭站出來勸諫,表示曹操迎奉天子名正言順,袁術亂臣賊子危如累卵,呂布應當結好曹操而非袁術。
陳圭大家很熟悉,與其子陳登作為徐州本地士人的代表,並不看好呂布在徐州的前景,他們內心期待曹操的到來。常言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然而經過陳圭一番勸說,呂布還真把潑出去的水收了回來,不僅派人快馬加鞭追回女兒,甚至還把袁術使者韓胤五花大綁押送到許昌梟首。
兩軍交戰尚不斬來使,呂布竟然把迎親的使者當作投名狀送給曹操去殺,這件事再次表明呂布的反覆無常,特別是做事沒有長遠規劃,沒有原則。呂布只看眼前利益,而且僅根據這點利益就把事做絕,在此前的經歷中已經多次體現,諸如殺丁原,陷害胡軫等。
太過現實主義、見利忘義的呂布其實對袁術當然也沒什麼好感,更不可能真心支持袁術做皇帝,只是想利用袁術的糧草武器充實自己。陳圭一席話就能勸呂布改變主意,也能表明呂布還是心向漢室,只是皇帝已在曹操手中,呂布又與曹操是死敵,處境尷尬。另有一則史料也能證明呂布心向漢室。
《英雄記》載:初,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布來迎。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遣使上書。朝廷以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
建安元年(196),漢獻帝由長安東歸洛陽,行至河東時曾修書召呂布派兵迎接。當時護送漢獻帝的主力是楊奉、韓暹等白波軍,各方力量勾心鬥角,漢獻帝處境艱難。這種情況下能夠想到呂布,可見漢獻帝的心目中,呂布是忠臣。原因在於呂布誅殺董卓,又因此被涼州軍追殺逃入關東,對漢獻帝來說,當然是功臣。
只可惜呂布當時初得徐州,力量還較弱,而且中間隔著死敵曹操,不可能出兵護駕。從漢獻帝主動召呂布出兵而不是曹操、袁紹等人來看,也能得出一個結論:呂布當時的社會形象其實並不壞,一路走來有張楊收留,有張邈、陳宮相助,到徐州有劉備收留,甚至漢獻帝主動請求幫助。只可惜呂布的頭腦不足以支撐他的好人緣,並且一次次將之揮霍掉。
呂布被一心投靠曹操的陳圭、陳登父子騙得很慘,只從曹操那裡領到左將軍的虛名,除此之外什麼好處都沒有,就連心心念念的徐州牧也沒得到。呂布的徐州牧是自稱,曹操偏不給呂布正式封定,這樣呂布很不舒服。在陳氏父子與曹操一番天花亂墜的誇獎與哄騙下,呂布還真的信了。
對於陳登這個人,筆者以後還會單獨開篇,所以相關的事情先不細說,到時咱們再聊。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八——大破袁術,虎步江淮
袁術求親不成翻遭斬使,當然不會善罷甘休。正好爭奪漢獻帝失敗的楊奉、韓暹逃到淮南,袁術順勢與二人聯合,並派大將張勳一同進攻呂布。
呂布又向陳圭問計,陳圭作為曹操地下黨,一心要讓曹操進入徐州,自然不希望袁術勝利,所以這次獻了個靠譜的計策。
《九州春秋》載:布與暹、奉書曰:「…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
呂布有殺董卓之功,韓暹、楊奉有護駕東歸之功,這都是事實。即便三人都與曹操是對頭,但對漢獻帝而言確屬功臣。而袁術為僭越逆賊,所以呂布拉攏韓暹、楊奉有法統上的充足理由。另外呂布「軍資所有,悉許暹、奉」,這個「許」字很有意思,表示呂布只是承諾給韓暹、楊奉軍需物資,根據當時情況,很可能是對素來以糧草充盈著稱的袁術軍進行戰利品瓜分。看來呂布至少從袁術那裡學會了開空頭支票。
憑藉韓暹、楊奉的臨陣倒戈,呂布大破袁術軍,進而乘勝向壽春進軍,打到距壽春不遠的鐘離縣才滿載而回。大獲全勝的呂布一如往常不知收斂,竟然撤軍前留下書信一封羞辱袁術。
《英雄記》載:(呂布)留書與術曰:「…足下恃軍強盛,常言猛將武士,欲相吞滅,每抑止之耳!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間,足下鼠竄壽春,無出頭者。猛將武士,為悉何在?…」
不僅如此,呂布撤到淮河北岸後特意停下來等著袁術的追兵趕來,隔著河岸又是好一頓嘲笑。四個字,得意忘形。打了一場勝仗就讓呂布飄飄然至如此,實在太沒風度。呂布三番五次把事做絕,不知後來被曹操包圍的時候,有沒有後悔對袁術刺激得太過分呢。
呂布重大事件之十九——殞命白門樓
呂布大破袁術後,挾勝利餘威,對不服從自己的泰山軍臧霸用兵,迫使臧霸臣服,呂布在徐州短暫地迎來了輝煌時刻。不過,隨著曹操實力越來越強,力量的平衡逐漸打破,呂布被曹操吞併只是遲早問題。而引爆局勢的點,在於劉備。
在《三國志》與《後漢書》的呂布傳記裡,對呂布與劉備之間再次爆發衝突的原因沒有記載,而是直接說呂布再次站在袁術一邊,因此攻打劉備。具體原因,要從其他史料裡尋找。
《三國志·先主傳》載:「…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
另外在《英雄記》中還有劉備派兵搶劫呂布準備買馬的錢財,因此爆發衝突的記載。不過這尚屬於可以大事化小的具體事件,真正原因還是劉備膨脹得太大,引起呂布警覺。劉備寄居小沛,不安分守己卻不斷招兵買馬,呂布完全有理由先發制人。
只不過一旦呂布攻擊劉備,招來的後果必然是曹操選邊站,曹操當然不可能支持呂布,所以呂布只能被迫選擇袁術為盟友。這就是筆者上面提到的,呂布對待袁術太絕了,之前根本不留後路,袁術還怎麼真心相助?當呂布派使者向袁術求援時,袁術直接懟了回去:「呂布當初悔婚那麼堅決,活該他失敗,怎麼還有臉找我求救?」雖然不是史料原文,但翻譯過來差不多。
建安三年(198),呂布攻破小沛,劉備逃跑。曹操派夏侯惇幫劉備奪回小沛,到九月份又被高順擊敗。於是曹操親自出徵,一路打到下邳城外。
陳宮建議應該趁曹操立足未穩主動出擊,呂布沒有採納。等到曹操軍主力渡過泗水後,呂布才下定決心出戰,打算親自帶騎兵斷曹操糧道,讓陳宮、高順守城。結果呂布的妻子擔心陳宮、高順素來不合,一旦呂布外出,害怕陳宮圖謀不軌。於是呂布還是沒有出戰。
這裡說一下,與演義不同的是,歷史上陳宮對呂布確實難以稱得上忠誠,因為早前曾有郝萌受袁術鼓動而叛變,陳宮也是同謀。只是呂布原諒了陳宮,但有此前科,無怪乎呂布對是否出戰心存疑慮。
呂布見袁術遲遲不來救,只得把女兒送去。可是曹操軍已經包圍下邳,即便呂布把女兒綁在馬上打算親自護送,仍然突圍失敗,只得退回城中。
這下呂布傻眼了,自救外援時機全部喪失,只能節衣縮食負隅頑抗。為了節省糧食,呂布頒布了禁酒令。有一天部將侯成派門客放馬,這門客卻趕著十五匹馬打算投奔劉備。侯成親自追回馬匹,一高興就叫了不少將領聚餐。侯成自己釀了些酒,拿出來給大夥喝,並特意獻給呂布一些。結果呂布不喜反怒,大罵侯成公然違反禁酒令,是要拉著喝酒的將領謀反。
此時的下邳城被曹操包圍已有三個月,呂布優柔寡斷貽誤戰機,對部下舉止所當,這些都使眾將心寒。侯成獻酒事件成了將領們的爆發點,侯成、宋憲、魏續先把兗州之亂策劃者,反曹最激烈的陳宮綁了開城投降,呂布聞訊趕到白門樓,發現大勢已去,只能下城樓投降。
《後漢書·呂布列傳》載:成忿懼,乃與諸將共執陳宮、高順,率其眾降。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注意,歷史上並不是侯成等人直接綁的呂布,而是把陳宮、高順綁起來先開城投降,呂布因城破而投降,之後才被曹軍綁起來。這是歷史與演義關於白門樓細節的小差別。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非常熟悉,呂布跟曹操套近乎,曹操也跟呂布開起玩笑「縛虎不得不急也」,本以為留得活命問題不大,結果劉備的神補刀讓呂布送了性命,被勒死在白門樓下。
結語
歷史上的呂布本身就具備足夠多的傳奇性,他鮮明的性格特點與諸多與他有關的熱點事件,使得呂布成為文藝作品中的常客。甚至如果把貂蟬去掉,把武將單挑去掉,你會發現《三國演義》裡的呂布跟正史的呂布非常接近。也就是說,呂布是漢末三國歷史上留下史料非常多的人物,這表明呂布不光在今天,即便在當時或時隔不久的魏晉南北朝,就已經是熱門歷史人物,遠早於《三國演義》上千年。
究其原因,呂布留下足夠多的史料,足夠多的具體事件細節,向人們完整地展現出呂布這個人的各種特點,武藝高強、作戰勇猛,目光短淺、見利忘義,兩次弒主、婦人之仁。按理說呂布這種毫無政治長遠打算,缺乏戰略格局的人,歷史卻屢次將他推上時代的風口浪尖。刺殺丁原,刺殺董卓,襲取兗州,襲取徐州,每一次都是撼動格局的大事件,直接影響了歷史走向。
站在歷史暴風眼的中心,而且是好幾次,呂布想不火都難。絕倫的武藝配以低下的品格,也算歷史上非常有特點的人物。有人喜歡呂布也有人嗤之以鼻,無論如何,正是呂布的存在使漢末群雄的故事混亂與精彩程度上升一個臺階,給喜歡三國的朋友們提供了許多典故與談資。
呂布的事跡到此就全部講完了,部分事件的細節與分析,篇幅所限就不再講了,陳登、高順、陳宮這些人筆者以後也會單獨介紹,到時再聊吧。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