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全球的經濟狀況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不僅僅是買房難,賣房也難了。中國的房地產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相對也比較成熟了,決定房價的因素有很多,這其中房企就很重要,中國的房企並不少,有10萬之多,不少央企也加入其中。
早在2016年,當時的房價可謂是巔峰時期,排名前15的拿地支出房企中,有8位都被央企和國企佔據,在2019年公布的財富中國500強排名中,房地產企業就佔據了一半,也就是說接近50萬億元的財富規模,房企就佔據著25萬億,可想而知「以房造富」速度是相當快。就在今年上半年,相關部門公布了巡視整改的通報,國家電網國家電網和中航集團立即做出了退出房地產行業的舉動。
並非只有這兩家進行整改, 還有中石化、中國建築、中國聯通等7家赫赫有名的央企在內,在這之前國家已經明確了78家央企「清退令」。 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因為央企的實力雄厚,在資金和資源上容易得到便利,雖然國家早就下了這項「清退令」,可面對房地產這塊「蛋糕」怎麼會輕易放棄呢,央企退出房地場的進度遲遲沒有得到推進,現在再此要求部分央企把握公司主營方向,禁止了投資商業性房地產業務,相當於沒了「資格」,央企不得不開始剝離房地產子公司。
隨著非房地產主營央企退出,房地產商想要寄託央企「這棵大樹」好「乘涼」的願望可能要變成泡沫了,購房者或將受益,央企剝離房地產子公司又何嘗不是頂層在給購房者吃「定心丸」呢。我國現在所堅持的「住房不炒」也是國家想平穩發展房地產的核心基調,希望能夠保持市場的良性發展,非房地產央企的退出,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些。
社會在不斷發展,隨著新能源時代、科技時代的到來,房地產的金融屬性也會受到擠壓,隨著人們購房的能力減弱以後,企業們將會開始走向轉型的路線。中泰證券首席分析師梁中華就曾說過,房價走平即虧錢,房價不允許大漲,增值空間減少,那麼想依靠房子賺錢的人也會開始轉變思路,不再將投資方向堅持放在房產上。
將房地產作為副業的央企退出以後,也會在更加專注主業也發展和創新,更加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從這些就可以看出,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形勢非常有利於剛性需求。人們未來不再需要擔心高房價,或許在將來,跌至滿足人們剛性需求的水平也說不定,剛需群體的「春天」或許將要到來,那些投機者和房地產市場的「寒冬」已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