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房令」來了?央企紛紛退出房地產,這類人「有福」了

2020-12-22 新業財經

房子原本只是一個居住的場所,但炒房客卻把它當作了賺錢的「利器」,多年來,他們不斷地大手筆買入賣出,推動了房價的水漲船高,自己賺得盆滿缽滿,而真正的剛需只能「望房興嘆」。

見此情景,國家不斷地加大對樓市的調控力度,各種長效調控機制也初見成效,「房姐」「房哥」的身影已經少了許多,但也有人表示,真正的「炒房客」其實另有其人。

有觀點認為,最大的「炒房團」其實是上市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800多家都持有投資性的房產,佔比高達48%,而這些房產的總市值超過了1.3萬億元。

不少企業都會通過買房來扮靚業績、扭虧保殼。在2017、2018年連虧兩年、面臨退市風險的海馬汽車就在2019年通過出售344套房產,成功扭虧為盈,2020年又賣掉了145套房。

如果企業都不專注於主業,而是寄希望於炒房,無疑是不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也不利於樓市的健康發展,會讓真正需要房子的人買不起房。

所以國家一錘定音,發布了「退房令」。今年3月,「超級巨無霸」國家電網就宣布,將退出房地產和傳統製造業,投入到電網主業。

其實早在2009年,國家就發布過「退房令」,要求中石化、聯通等78家大大小小的央企「全面退出房地產」,只保留了包括國家電網在內的21家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央企。

現在國家電網也退出了房地產,更加彰顯了國家對於落實「房住不炒」、加強樓市調控的堅定決心。

北京產權交易所的數據就顯示,11月以來,房地產行業的產權轉讓項目一共有23個,相當於前10個月的總和。

其中,央企的項目就佔了19個,佔比接近80%。這些央企包括招商局、中化集團、中信集團等巨頭,轉讓的項目也大多都是虧損、資不抵債的狀態。

央企「撤離房地產」,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樓市的健康發展。畢竟央企個個都實力雄厚,在拿地上更具優勢,在前幾年樓市的「黃金時期」,拿地支出排名前15的房企中,有8家都是央企或國企,16個百億級的投資項目中,9個都被它們拿下了。

但隨著調控的升級,融資新規「三道紅線」出臺,不少央企也面臨著資金壓力,房地產項目出現了虧損、資不抵債的情況,早日退出回歸主業,不僅可以快速回籠資金、降低負債,加強公司的現金流,有利於自身的發展。

而隨著央企退出房地產,剛需的買房者就「有福」了。

少了央企的雄厚資金的注入,再加上「三道紅線」對於房企融資渠道的約束,房價就會缺乏上漲的動力,逐漸回歸理性。

業內人士預計,在「退房令」和「三道紅線」之下,未來的地產轉讓項目或將繼續增加。央企回歸主業,也會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意識到靠賣房並不是長久之計,將資金用在發展主業、研發創新上,才是「硬道理」。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專注於主業,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進步,我們的收入也會有所提高,還愁買不起房嗎?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繼國家電網,又一家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退房令」傳遞什麼信號
    來源: 成都看點非房地產主業央企「退房令」愈演愈烈。除了中國國家電網外,中國航空集團近日也官宣退出房地產業務。房地產行業「玩家」不斷精簡,這將如何影響樓市?中國航空集團退出房地產業務自今年年初國資委以更嚴厲態度重申央企「退房令」後,又有兩家表決心將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央企。
  • 退房令要來了?上千億「身家」央企退出房地產,購房者福音來了
    由於今年「黑天鵝」事件的到來,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衝擊,房地產市場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國家也發布了不少調控政策來穩定樓市,其中也包括「房住不炒」等措施。雖說房價還有一定幅度攀升,但總體來說已經基本穩定。而對於房價走高的現象,包括聯通、中石化等78家央企還接到了國家發布的「退房令」,引起了不小反響。
  • 「退房令」出臺,78家央企或將退出房地產,剛需者的春天要來了?
    那些想買房的人買不起房,而想賣房的人則賣不掉房。在中國的房企不多,總數不超過10萬,並且許多央企也加入了建房的副業。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大量的央企為房地產撐腰,這自然增加了中下遊房地產開發商的信心,房地產致富的神話永無停歇。
  • 「退房令」真來了?78家央企將退出房地產,沒買房的要抓緊
    相信幾乎百分百的人都會選擇房子。從2010年開始,到今年,大部分的城市房價實現了倍增,少則翻一倍,多則5倍以上。事實上,從央行金融報告及上市房企的年報中,也可以發現,凡是增加了槓桿、擴大了買房規模的人,都獲得了超額的收益。在過去幾年中房地產行業進行了數千次政策調整之後,房價的上漲趨勢已顯著改善。儘管仍略有增加,但幅度遠小於以前。
  • 退房令出世,78家央企退出房產市場,無房族的好日子來了
    房子本身最大的價值應該是居住價值,但是在炒房者的操作之下,其投資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本身的居住價值,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來,房價一直飛速攀升的原因。而那些炒房人則是藉助這一時期的紅利大發橫財,所以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我國現在如此之高的房價炒房的人是功不可沒的。不過這一切也被國家看在眼裡,所以近幾年來我國連續推出了限購,房,住不炒等多項限制炒房的政策,甚至房產稅新規也在計劃當中,到時這些投機者將無所遁形。
  • 央企十年「退房」路,國家電網剝離地產,「黑馬」魯能走向何方?
    央企十年「退房」路央企「退房」已不是新鮮話題。十年前,央企用一天買出三個「地王」的大手筆引起了全國注意。2010年3月,國資委果斷拋出「退房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清退房地產業務,只留下16家主業為地產的央企,第二年,又增加了5家央企,最終可從事地產的央企為21家。
  • 央企十年「退房」路 地產企業需重新調整戰略
    3月28日,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理事李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疊加疫情的影響,接下來一定會對涉房業務的央企進一步整合調整。」退出、盤活與重組從本次中紀委通報的情況來看,9家央企裡面,有的在此前國資委78家「央企退房令」中,有的則在可從事地產開發的央企白名單上。
  • 多家央企全部退出房地產!旗下項目被接盤……
    NO.1|壹 自今年年初國資委以更嚴厲態度重申央企「退房令」後,又有兩家表決心將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央企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消息,近日,中國航空集團在關於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表示,清理低效房產,退出房地產業務,制定並實施境內外房產處置方案,積極推進房產租售工作,低效房產進一步盤活。 該集團稱,成都西南航空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通過轉型退出房地產業務。
  • 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並非釋放消極信號
    央企去房地產化持續進行2010年,國資委正式出臺「清退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業,但其後進展緩慢,一年後16家被保留涉足房產業務資質的央企又增加到21家(國家電網就是其中之一),拿地力度更甚於之前。
  • 央企密集轉讓旗下房地產項目 背後有何深意?
    同日,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其實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表面上的確是房地產市場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一些非主營業務的央企,最近幾年一直在離開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從調控政策角度來說,有一些收緊,對於開發商也有一些影響。整體來看,央企退出房地產跟調控政策關聯度不大,主要還是一些常規性的舉措。
  • 比計劃晚了10年,央企終於開始退出房地產行業
    這意味著國家電網正式退出房地產業務。國家電網正式退出房地產業務,實際上國家電網的這一舉動比預期晚了5年,比國資委的要求更是遲了10年,此舉某種程度上是宣布了房地產黃金時代的正式落幕,房地產行業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高歌猛進了。
  • 「退房令」下,千億魯能命運未卜
    國家電網的一聲「退出房地產業務」,在社會上掀起不小波瀾。而作為國家電網房地產業務的主要承載平臺——魯能集團旗下的地產板塊將如何處置,則備受業界關注。3月22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針對中央巡視組此前指出的問題公布了整改落實情況。其中,關于堅守主責主業不夠有力的問題,國家電網稱,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 雙料地王魯能公館「惜售」疑雲:國網「退房令」後的尷尬?
    通報稱,國家電網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目前國家電網房地產板塊的魯能集團,在國家電網下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後,魯能集團的地產板塊何去何從,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也令不少買房人將目光聚集在魯能集團的旗下樓盤上。魯能集團是否將退出房地產業務?
  • 78家央企將退出房地產,「清退令」下達,房產商急了
    隨著「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全球的經濟狀況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不僅僅是買房難,賣房也難了。中國的房地產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相對也比較成熟了,決定房價的因素有很多,這其中房企就很重要,中國的房企並不少,有10萬之多,不少央企也加入其中。
  • 國家電網「退房」:魯能易主綠髮 劃歸當日49億拿地
    實控人未變在業內看來,魯能一直是地產界的一匹「黑馬」,不僅擁有豐富的土地儲備資源,而且魯能是國資委直屬的21家持有房地產「牌照」的央企之一。據悉,2010年,為規範央企大舉進軍房地產行業的市場現象,國資委發布要求央企全面退出房地產,僅保留16家央企的房地產主業資質。同年,又批准魯能在內的5家央企獲準保留這一資質。據樂居財經不完全統計,魯能目前涉足的地產項目共計51個,其中已有項目21個,在建項目30個,遍布於全國14個省市。
  • 國企.央企相繼退出房地產向社會傳達了什麼信息?
    就在去年相繼傳出了國企.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同時也讓很多人了解到原來房地產市場真是「臥虎藏龍」! 在國企央企相繼進駐房地產市場後,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可以說是經歷了「超高速的發展」,房地產行業隱約成為了國家經濟的支柱,地方政府更是過度依賴房地產財政。
  • 國家電網表態非主業剝離 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和房地產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國家電網表態非主業剝離: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和房地產業務將非核心業務處置列入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文件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罕見就主輔分離公開表態: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
  • 重磅|新央企地產巨頭中國融通誕生背後:盤活軍隊資產資源
    ━━━━再添一央企房地產巨無霸在經濟新常態下,房地產在宏觀經濟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從「發動機」向「穩定器」轉移。中國融通這一地產龐然大物的「橫空出世」,引發了市場對房地產行業未來發展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國資委要求央企嚴把主業投資方向,不得為規避主業監管要求,通過參股等方式開展中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規定的商業性房地產等禁止類業務。這被業界視為更為嚴厲的重申央企「退房令」。在3月20日至22日,中紀委公布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
  • 房地產「紅利期」消失?190萬套二手房掛牌,剛需買房者有福了
    我國房地產至少經歷了20年的「紅利期」,不少人也依託房地產積累了大量財富,市場也不乏一些追求利益而忽略風險的炒房客,然而任何行業也都存在變化,在國家「房住不炒」的政策下,許多地產商也嗅到了風向的轉變,開始有序撤離。
  • 2020年四月房地產大事件盤點!
    這不僅僅可以帶來投資,也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對比3月LPR數據1年期LPR為4.05%、5年期以上LPR為4.75%,此次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降20個基點和10個基點,這也是自去年8月以來的最大降幅。據市場分析,此次LPR利率下調,進一步體現了5年期或中長期貸款下調的導向,對於降低包括房貸在內的成本等都有較為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