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電網,又一家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退房令」傳遞什麼信號

2020-12-16 鳳凰網房產

來源: 成都看點

非房地產主業央企「退房令」愈演愈烈。除了中國國家電網外,中國航空集團近日也官宣退出房地產業務。房地產行業「玩家」不斷精簡,這將如何影響樓市?

中國航空集團退出房地產業務

自今年年初國資委以更嚴厲態度重申央企「退房令」後,又有兩家表決心將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央企。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消息,近日,中國航空集團在關於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表示,清理低效房產,退出房地產業務,制定並實施境內外房產處置方案,積極推進房產租售工作,低效房產進一步盤活。該集團稱,成都西南航空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通過轉型退出房地產業務。

據悉,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是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為主體,聯合中國航空總公司和中國西南航空公司組建而成,是中央直屬的特大型國有航空運輸集團公司,於2002年10月11日正式成立。公司經營業務涵蓋航空客運、航空貨運及物流兩大核心產業,涉及飛機維修、航空配餐、航空貨站、地面服務、機場服務、航空傳媒六大高相關產業,以及金融服務、航空旅遊、工程建設、信息網絡四大延伸服務產業。2016年8月,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28位。

中國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消息,國家電網近日也在關於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表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目前,全資子公司魯能集團是國家電網房地產業務的主要平臺之一。業內預計,隨著國家電網剝離房地產業務,魯能集團可能會迎來重組,或被整合至其他地產主業央企旗下。另據相關消息,中國誠通會大概率接手魯能地產業務。

10年漫長「退房令」

央企集中退出地產業務始於10年前。彼時,面對央企大舉進軍房地產業的情形,2010年,中國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出臺「清退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

2011年,國務院國資委又批准了5家央企保留地產業務,獲準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央企由16家增加為21家。

不過,隨著中冶集團整體併入中國五礦,中航地產被保利地產合併,神華集團與中國國電合併重組,除魯能外,這5家特批的非房地產主業央企中,還有較大規模地產業務的已所剩不多。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退房令」確實提出已有10年了,一些央企遲遲不退出房地產行業可能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房地產行業較高的毛利率可以彌補主業盈利能力的不足,二是部分產業型央企本身就持有或具備大量的可開發用地,與其轉讓或者合作開發,不如自行開發,所以就導致了這類企業遲遲不肯退出房地產行業的結果發生。

國資委重申「退房令」

今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再次要求央企嚴把主業投資方向,不得為規避主業監管要求,通過參股等方式開展中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規定的商業性房地產等禁止類業務。這被業內視為更為嚴厲央企「退房令」。

此次中央紀委強化巡視整改落實,國家電網、中國航空集團表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釋放出當前央企「退房令」執行堅決的信號,不以「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為主業的央企將進一步面臨地產業務削減情況。

據了解,目前業內已知的央企「退房」方案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在產權交易市場掛牌轉讓股權,另一類是企業完成在建項目後不再參與新項目建設。近年來,受國資委等中央層面管控趨嚴,非房地產主業的央企在公開市場拍地已經很難。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預計後續除一些地產業務規模較大的企業可以積極圍繞地產業務發展,其他央企在地產業務方面會面臨更多管控,部分通過參股變相做房地產的行為也會受到更大督查。

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將更理性

中國國家電網和中國航空集團兩家非房地產主業央企宣布退出房地產業務,非地產央企從事房地產業的「清零」任務向前邁出一大步。業內認為,非房地產主業央企有序退出房地產市場,或傳遞三大信號:

其一,非房地產主業央企退出,與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導向是一致的。從「房住不炒」到「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即便是在疫情衝擊之下,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思路也未發生改變,其調控目標一直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近年來,不乏資金實力雄厚的央企在土地市場上高價拿地,這也被視為房價上漲的助推力量之一。為央企從事地產行業設置更高門檻,有利於促進市場更為理性有序。

其二,非房地產主業央企退出,將促其更加專注主業和創新。事實上,告別高速增長後,相當一部分房地產企業因為銷售不暢、拿地決策失誤等導致資金壓力加大,房地產逐漸成為其低效資產。退出這部分業務不僅可以回收可觀的現金流,也為其後的轉型和創新研發提供資金保障。

其三,樓市未來發展或出現深刻變革。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轉型升級,對房地產的依賴將逐步減小。房地產在宏觀經濟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將從「發動機」向「穩定器」轉移。部分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同時,也意味著資源、資金等向房地產市場過度集中的情況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房地產市場發展進入新階段。

相關焦點

  • 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並非釋放消極信號
    2020年3月22日傳出消息,國家電網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該新聞發布後,隨即引發社會關注。央企去房地產化持續進行2010年,國資委正式出臺「清退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業,但其後進展緩慢,一年後16家被保留涉足房產業務資質的央企又增加到21家(國家電網就是其中之一),拿地力度更甚於之前。
  • 央企十年「退房」路,國家電網剝離地產,「黑馬」魯能走向何方?
    今年3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公布對國家電網以及中國航空集團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國家電網隨即表態,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儘管這次股權劃撥之後,國家電網仍然通過持有中國綠髮30%股權間接持有魯能集團,但交出話語權也算是其兌現了「退房」的承諾。昔日「黑馬」走向何方?
  • 「退房令」真來了?78家央企將退出房地產,沒買房的要抓緊
    如果讓你回到十年前,給你一次投資的機會,你會選什麼?相信幾乎百分百的人都會選擇房子。從2010年開始,到今年,大部分的城市房價實現了倍增,少則翻一倍,多則5倍以上。事實上,從央行金融報告及上市房企的年報中,也可以發現,凡是增加了槓桿、擴大了買房規模的人,都獲得了超額的收益。
  • 「退房令」出臺,78家央企或將退出房地產,剛需者的春天要來了?
    在中國的房企不多,總數不超過10萬,並且許多央企也加入了建房的副業。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大量的央企為房地產撐腰,這自然增加了中下遊房地產開發商的信心,房地產致富的神話永無停歇。早在2010年,國家就發起了退房令,要求以房地產業為主的央企退出樓市,想藉此來清理房地產市場,最終只剩下16家以房地產業為主體的央企,然後又增加到21家。
  • 「退房令」來了?央企紛紛退出房地產,這類人「有福」了
    所以國家一錘定音,發布了「退房令」。今年3月,「超級巨無霸」國家電網就宣布,將退出房地產和傳統製造業,投入到電網主業。其實早在2009年,國家就發布過「退房令」,要求中石化、聯通等78家大大小小的央企「全面退出房地產」,只保留了包括國家電網在內的21家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央企。
  • 退房令要來了?上千億「身家」央企退出房地產,購房者福音來了
    而對於房價走高的現象,包括聯通、中石化等78家央企還接到了國家發布的「退房令」,引起了不小反響。前不久國家電網也發出聲明,表示其將退出傳統房地產業,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電網的主業務當中去。此外,國家電網也積極地明確了此次的整改方向,與有關機構一同溝通整改思路,來完善國家電網此次的退出工作。
  • 國家電網「退房」:魯能易主綠髮 劃歸當日49億拿地
    央企「退房」2020年3月22日,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發布了《關於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表示將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其中,國家電網表態,「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2010年3月18日,國資委布「退房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清退房地產業務,只留下16家主業為地產的央企。當年有14家主業非房地產業務央企退出市場。但是,2011年以房地產為主業央企反增加5家。
  • 多家央企全部退出房地產!旗下項目被接盤……
    NO.1|壹 自今年年初國資委以更嚴厲態度重申央企「退房令」後,又有兩家表決心將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央企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消息,近日,中國航空集團在關於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表示,清理低效房產,退出房地產業務,制定並實施境內外房產處置方案,積極推進房產租售工作,低效房產進一步盤活。 該集團稱,成都西南航空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通過轉型退出房地產業務。
  • 央企十年「退房」路 地產企業需重新調整戰略
    時代周報記者 楊靜 發自杭州新一輪的央企「退房令」正在不斷推進,一些房企排行榜上的黑馬或許會消失。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上公布的對國家電網以及中國航空集團(簡稱「中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
  • 退房令出世,78家央企退出房產市場,無房族的好日子來了
    而最近國家為了繼續自己調控房價的政策,向多家央企發出了退房令,其中不乏中石化,聯通這樣的大型國企,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國企,總共有78家。而這些國企對於國家的政策也是積極響應,比如國家電網就公開發表了言論,堅決支持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並且同時宣布退出了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一心一意撲在自己的老本行電網上。
  • 國家電網表態非主業剝離 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和房地產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國家電網表態非主業剝離: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和房地產業務將非核心業務處置列入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文件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罕見就主輔分離公開表態: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
  • 「退房令」下,千億魯能命運未卜
    國家電網的一聲「退出房地產業務」,在社會上掀起不小波瀾。而作為國家電網房地產業務的主要承載平臺——魯能集團旗下的地產板塊將如何處置,則備受業界關注。3月22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針對中央巡視組此前指出的問題公布了整改落實情況。其中,關于堅守主責主業不夠有力的問題,國家電網稱,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 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2020國網員工待遇是升還是降?
    常年低調的央企老大哥——國家電網,近日忽然佔據了各大平臺的熱點頭條,頭條標題是——「國家電網將退出房地產業務…….」吃瓜群眾:什麼,國家電網不是送電的嗎?啥時候做了房地產!眾所周知,國家電網是一家國有企業,而且是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幹企業,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國土面積的88%以上,供電服務人口超過11億人,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
  • 央企密集轉讓旗下房地產項目 背後有何深意?
    同日,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其實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表面上的確是房地產市場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一些非主營業務的央企,最近幾年一直在離開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從調控政策角度來說,有一些收緊,對於開發商也有一些影響。整體來看,央企退出房地產跟調控政策關聯度不大,主要還是一些常規性的舉措。
  • 比計劃晚了10年,央企終於開始退出房地產行業
    魯能集團官網10日發布聲明稱,根據國資國企改革有關部署,國家電網公司持有的魯能集團(都城偉業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將整體轉劃至中國綠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國家電網正式退出房地產業務。國家電網正式退出房地產業務,實際上國家電網的這一舉動比預期晚了5年,比國資委的要求更是遲了10年,此舉某種程度上是宣布了房地產黃金時代的正式落幕,房地產行業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高歌猛進了。
  • 雙料地王魯能公館「惜售」疑雲:國網「退房令」後的尷尬?
    2020年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對國家電網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簡稱「通報」)。通報稱,國家電網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 去年淨利潤超47億元的魯能集團 為何會被國家電網無償劃轉?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去年淨利潤超47億元的魯能集團,為何會被國家電網無償劃轉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邁出了徹底退出房地產領域的關鍵性一步——剝離旗下地產業務的最主要平臺魯能集團。魯能還是國資委直屬的21家持有房地產「牌照」的央企之一。2010年,為規範央企大規模進軍房地產業的現象,國資委發布「退房令」,要求央企全面退出房地產,僅保留16家央企的房地產主業資質。此年,又有5家央企獲準保留這一資質,魯能即在此列。可作為比較的是,審計報告顯示,2019年,國家電網實現利潤579.3億元。
  • 這家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被整體劃轉,處置過程「一波三折」
    自今年3月初國家電網下定決心剝離非主營業務以來,這家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旗下房地產業務平臺魯能由此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如今,中國綠髮入主魯能,繼出讓全資子公司國中康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中康健」)股權後,國家電網在輔業剝離上再下一城。
  • 魯能「易主」 未來或會與中國誠通房地產業務整合?
    今年年初,國家電網公開表達了「退房」決心。5個月之後,作為其旗下最大地產平臺,魯能被無償劃撥給央企中國綠髮。   8月10日晚間,魯能集團官網發布公告稱,根據國資國企改革有關部署,國家電網公司持有的魯能集團(都城偉業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將整體無償轉劃至中國綠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綠髮」)。這也意味著,國家電網正式退出房地產業務。
  • 78家央企將退出房地產,「清退令」下達,房產商急了
    早在2016年,當時的房價可謂是巔峰時期,排名前15的拿地支出房企中,有8位都被央企和國企佔據,在2019年公布的財富中國500強排名中,房地產企業就佔據了一半,也就是說接近50萬億元的財富規模,房企就佔據著25萬億,可想而知「以房造富」速度是相當快。就在今年上半年,相關部門公布了巡視整改的通報,國家電網國家電網和中航集團立即做出了退出房地產行業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