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改革樣本: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新書發布會在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家能源集團「雙百企業」包神鐵路、龍源環保入選案例集。龍源環保作為會議邀請的5家企業代表之一,就綜合改革的成功經驗和取得成效進行了交流發言。
包神鐵路集團「雙百行動」綜合改革案例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
神華包神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包神鐵路集團)成立於2013年6月,在原包神鐵路公司、新準鐵路公司、甘泉鐵路公司基礎上組建成立,是中國神華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業務範圍為鐵路貨物運輸及其延伸服務等,負責運營包神線、甘泉線、巴準線、塔韓線4條鐵路。2019年11月與中國神華神朔鐵路分公司重組整合,現正線裡程872公裡,佔國家能源集團已建和在建鐵路總裡程的40%,承擔著國家能源集團煤炭核心區主要裝車任務,是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包神--神朔--朔黃鐵路的集運樞紐。截至2019年底,包神鐵路集團資產總額238.45億元、淨資產121.99億元、資產負債率48.84%;神朔鐵路公司資產總額157.48億元、淨資產133.64億元、資產負債率15.14%;從業人員共計10658人。
包神鐵路集團組建初期,因所轄4條鐵路建設於不同時期,設備設施標準相差較大,運營管理機制不盡靈活,存在著職能定位不清晰、市場意識不足、資源配置能力不強等問題,尤其是甘泉線、巴準線、塔韓線建成投運後,受所配套服務的資源項目開發滯後的影響,鐵路運力利用率不高,局部閒置問題突出,運量遠低於盈虧平衡點。至2017年底,公司合併報表連續3年虧損,僅2017年虧損3.77億元,其中甘泉鐵路公司運營以來累計虧損13億元,新準鐵路公司累計虧損10億元,兩公司資產負債率均超過70%,新準鐵路公司被國資委劃定為「處僵治困」企業,經營管理形勢十分嚴峻。2018年,正值亟需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困局,奮力扭虧脫困的關鍵階段,包神鐵路集團入選國企改革「雙百企業」,改革發展迎來了重大歷史性機遇。
主要做法:
包神鐵路集團緊緊圍繞「五突破,一加強」的改革目標,進一步研判和分析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困難,堅持問題導向,明確以減虧扭虧脫困為主線的綜合改革思路和具體舉措,全力推動措施落地。
(一)理順內部體制機制,破除企業發展束縛。包神鐵路集團自運營以來,由於裝車任務重、投入大而運距短,投入與收益極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發展。面對經營成果與實際貢獻長期倒掛的局面,公司積極爭取國家能源集團配套政策支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鼓勵在運輸市場化改革方面先試先行。2018年,國家能源集團按照市場化原則,重新評估包神鐵路集團在一體化產業鏈的重要作用,調整與下遊鐵路公司的清算模式,建立與價值貢獻相符的收入清算機制。最終形成包神鐵路向下遊鐵路公司收取2元/噸裝車服務費的方案,僅此一項全年增收2.8億元,解決了包神鐵路集團一直想解決卻未能解決的難題。
(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實行工資總額備案制,建立與人均貨運量、利潤總額掛鈎的工資總額清算辦法。改革內部薪酬分配模式,按照崗位對公司影響程度、價值貢獻程度、所需知識技能、工作量、安全責任等因素,重新對410個管理技術崗位和77個生產崗位(工種)進行崗位價值評估並重新優化,探索設置複合型崗位,調整薪酬分配製度。實行勞動用工總量備案制,通過自主定向招聘,暢通勞務工與合同工轉換交流通道,共有116名勞務派遣員工轉為合同制員工,有效地激勵員工穩崗精業,多做貢獻。
(三)推行市場化運營模式改革,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發揮市場在運輸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轉變觀念,由「坐商」變「行商」,「走出去」主動拓展市場。一是開啟「大物流」工作,充分利用鐵路富餘能力,大力拓展「非煤品」運輸業務,落實國家「公轉鐵」政策,主動出擊創新開展煤炭運輸代理業務,開闢運輸新通道,2019年僅此兩項業務增量249.5萬噸,增收1.28億元。二是建立量價互動、量價互保的靈活運價體系,根據運輸市場變化,及時調整運輸價格,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2019年實現地方煤互保增量185萬噸,增收0.57億元。三是加快推進管內專用線、散裝站臺環保改造和戰略裝車點建設,增強所轄鐵路對煤炭運輸市場的輻射能力,2018--2019年兩年新增裝車能力1800萬噸。四是打通蒙古國焦煤南下運輸通道,使蒙煤全程經國家能源集團自有鐵路運輸,最大程度提高企業邊際效益,2019年完成12萬噸,增收1118萬元。五是探索機車動力修制改革,變「委外修」為「屬地修」,平均每臺機車檢修停時壓縮47天,相當於每臺機車增加貨物周轉量2939.8萬噸公裡,實現了降本增效。
(四)積極穩妥推進資本結構優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企業綜合實力。以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為目標,多管齊下,探索創新融資模式,著力破解資本困局。一是破解所屬甘泉鐵路公司因連年虧損還本付息壓力大、負債率高、新增外部融資困難的困局,積極推動增加資本金注入工作,實現向甘泉鐵路注資17億元,資產負債率由87.18%降至61.2%,每年財務費用節約1.6億元,有效緩解了經營壓力,為釋放改革紅利爭取時間。二是採用融資租賃模式購置機車,做成國家能源集團鐵路板塊融資租賃採購機車第一單業務,共融資4012萬元,節約財務費用近480萬元;與青海金控開展融資租賃業務購置機車,有望促成中國神華新的「金融援青」項目。三是按照「停存量、動增量」的混改思路,在新建東臺鐵路項目中,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探索引入民營資本,三方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合資合作建設運營東臺鐵路,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
(五)推進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行權能力建設,積極爭取國家能源集團授權,推動落實董事會職權。健全以《公司章程》為核心,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為決策主體,職代會為民主管理基本形式的「1+3+1」分層分級管理體系,形成權責明晰、協調統一的公司治理機制。在實現規章制度、經濟合同、重要經營決策100%法律審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在人事管理、工程項目管理等方面向子公司授權的力度,給予子公司更多自主決策權,激發市場競爭意識及市場開拓動力。
(六)全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企業輕裝上陣。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工作部署,2018年停辦幼兒園,完成三個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管理服務職能移交和資產劃轉工作,涉及居民5185戶,所涉及的人員、資產等均依法合規予以解決。相關維修改造工程將於2020年上半年全部完成。企業剝離非主業職能,集中精力做優做強主營業務。
(七)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構建和諧穩定企業。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堅持把黨委會研究討論作為重大事項決策的前置程序。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結合生產實際,構建符合鐵路運輸企業「點多線長」特點的基層黨組織管理模式,增強基層黨建工作活力,為改革工作保駕護航。持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在改革過程中,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群眾,樹立良好的黨員幹部形象,融洽勞動關係,維護企業穩定,構建和諧企業。
(八)順利推進重組整合,企業改革再出發。2019年11月,包神鐵路集團與神朔鐵路分公司實施重組整合。牢牢抓住改革機遇,優化生產力布局,調整資產資源配置和生產關係,按照「戰略管控+運營管理」職能定位,大刀闊斧推動機構整合,推行公司--子分公司--站區(車間、工隊)三級「扁平化」管理,職能部門由29個壓減至14個,直屬機構由21個壓減至10個;公司總部部門不設科室,總部人員由重組整合前345人壓減至160人,精簡了機構、優化了職能、提高了效率,並以「管控、減負、提效、放權、服務」的改革路徑破解總部「機關化」傾向,實現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發力、管理再創新、效能再提升。
改革成效:
(一)轉變經營管理理念,運輸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高。主動轉變思想觀念和發展理念,依託產業區位優勢和管內豐富的煤炭資源,利用靈活運價機制和高效的服務能力,挖掘潛在客戶,運量水平穩步提升。2018年運量完成20781萬噸,首次突破兩億噸,較2017年增長1729萬噸;2019年在整體煤炭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完成19829萬噸,較2017年增長776萬噸。
(二)增收節支雙向發力,企業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通過強化運輸組織,拓展運輸市場,逐步擴大運輸收入規模;利用屬地修等生產模式改革措施有效節支降耗,提升盈利能力,促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2018年,公司在「雙百行動」啟動當年即實現扭虧為盈,公司整體實現利潤2.8億元,較2017年虧損3.7億元增加6.5億元;2019年公司效益穩步提升,實現利潤3.2億元,較2017年增加6.9億元。所屬新準鐵路公司自2018年扭虧為盈後,連續兩年實現盈利,基本完成國資委「處僵治困」任務。
(三)體制機制優化完善,企業活力進一步增強。通過體制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勞動用工制度等方面改革,進一步激發基層企業和幹部員工幹事創業熱情,2018年公司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7.89萬元/人,較2017年58.7萬元/人增幅32.69%;2019年為80.89萬元/人,較2017年增幅37.8%;全員人均工資連續兩年平均增幅達9.98%。
(四)抓細抓實抓出成效,老企業煥發新活力。「雙百行動」改革是包神鐵路集團成立以來涉及面最廣、程度最深、力度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綜合改革。近2年來,公司高度重視,黨委書記、董事長擔任「雙百行動」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成立由分管領導掛帥的9個專項改革工作組,在領導小組、專項組、雙百辦三個層面做實做細改革責任與決策議事機制;制定詳細的時間表和推進路線圖,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確保改革措施落實落地,開創「安全平穩有序、運量再創新高、效益穩中向好、管理持續提升、改革跨越前行、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的良好局面。
科環集團龍源環保
實施「一體兩翼一保障」綜合改革
打造生態環保企業發展新動能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
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源環保)成立於1993年,是國內第一家電力環保企業,現隸屬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至今,龍源環保持續深度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擁有工程、製造、運維等分子公司35家,員工總數1700人。作為國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多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45項。
2018年入選國資委「雙百行動」綜合改革專項工程以來,龍源環保緊密結合自身生態環保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特徵,以實現由「電力環保領頭羊」向「一站式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的戰略轉型為目標,全力推動了「一體、兩翼、一保障」的綜合改革,「一體」即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兩翼」即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激勵約束機制,「一保障」即構建大監督機制。
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履職行權更加規範、高效
一是完善董事會建設,有效承接集團授權。設立專職董事會,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董事會創新增設了改革、技術、公共關係、預算等4個委員會,進一步強化行權能力建設。國家能源集團系統地、一次性向龍源環保董事會授予30項改革授權,將董事會對企業中長期發展、投資決策、經理層選聘和薪酬考核、職工工資分配等落實到位,支持企業有序布局,在市場上與其他性質的企業平等廝殺。
二是進一步明晰治理主體權責界面。黨委會權責聚焦「把管保」作用的制度化,決策公司黨建、改革、安全、幹部等事項。董事會聚焦公司戰略規劃、投資決策、技術創新、風控合規等事項,履行專業判斷職責。經理層全面對生產經營的事項負責,並實施對部門的考核權、分配權、幹部提名權。通過管理流程再造,決策審批事項減少30%,採購周期平均縮短15%。
三是推進所屬企業一體化改革。根據所屬企業的生產經營特徵,按照強授權、重發展、保基礎的原則分類實施一體化改革。對子企業南京龍源實施了「擴大企業自主經營權」的改革,在人力資源等4個方面充分授權,面對今年疫情,實現新籤合同額8.8億元,同比增幅260%。對子企業江蘇龍源催化劑推行了「規劃引領+技術創新」的改革,今年有望實現利潤翻一番。對32家特許運維分子公司推行了「體系建設+標準化」的改革,實現環保裝置全年「零報警」,運維成本大幅降低。
二、落實組織人才戰略,推進市場化經營機制實錘落地
一是公司本部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2019年,龍源環保面向集團公司系統成功公開選聘了5名職業經理人副總經理,其中,2名為本單位幹部轉換身份,2名為外單位競聘上崗,1名為本單位中層競聘上崗,充實了經理層隊伍。落實職業經理人市場化身份,按照「兩合同、兩合約、兩辦法」實施任期制契約化管理,確定崗位聘用關係,薪酬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任期激勵構成,將營收、利潤、新籤合同額等6個經營指標與考核結果直接掛鈎。
二是所屬企業系統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子企業南京龍源經理層5人,2018年起全部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任期與考核結果硬掛鈎,截至目前已有40%的經理層副職實現了「能下」,並新補充選聘職業經理人1名。子公司江蘇催化劑公司試行職業經理制度,選派2名優秀年輕幹部充實經營班子,以職業化隊伍帶動了整個企業的幹事創業熱情。
三是推行事業部制+內部模擬市場。將業務部門劃分為「小前臺、大中臺、強後臺」。前臺細分市場劃小業務單元,設立固廢、海外、特許等5個事業部;中臺集中統一調配資源提供項目支撐,設立工程、設計等4個中心;後臺選優配強職能部門,高效服務一線。部門之間建立內部模擬市場,往來業務獨立量化核算。
三、把握精準多樣原則,推進激勵約束機製取得實效
一是實施全員市場化薪酬。工資總額與利潤、營收、集團外收入及人均產值4個經營指標聯動;領導人員薪酬與利潤、營收、人均產值、新籤合同額、EVA、集團外收入6個經營指標聯動;實施內部分配考核差異化,員工薪酬比達6倍,浮動薪酬佔比超過50%。
二是實施骨幹員工持股。依據《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以增資擴股、股權出售方式對骨幹員工實施股權激勵,持股對象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共150餘人,設定5年持股鎖定期,形成公司與骨幹員工的利益共同體。
三是實施重點對象精準激勵。制定市場開拓和科技研發獎勵辦法,對市場人員、科技人員按貢獻激勵;出臺《項目跟投管理辦法》,對新業務領域的投資項目團隊進行激勵;出臺《金牌項目經理獎勵辦法》等專項獎勵制度,精準激勵作出突出貢獻的員工。
四、強化內部監督機制,構建全方位大監督體系
通過建立1個網絡,落實2個行動,用好3個抓手,形成公司大監督體系格局。搭建信息數據採集平臺,設置信息化、標準化的監督檢查數據採集清單,監督事項覆蓋公司所有管理層級,監督人員覆蓋所有管理單元;落實現場監督檢查和定期「回頭看」2個行動,實現年度全覆蓋,明確整改清單和整改時限,確保從發現問題到整改消缺的閉環管理;扭住安全監察、審計監督、專項監督檢查3個抓手,突出監督檢查專業化,充分整合監督資源,綜合運用檢查結果,提升監督效能。
《改革樣本: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擔任編委會主任,國資委改革辦會同新聞中心和國資報告雜誌編輯部組織完成編寫,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公開發行,全書共收錄了148家「雙百企業」改革實踐案例。
歡
迎
關
注
微信公眾號:
ChinaEnergy-V
新浪微博:
@國家能源集團之聲
內容來源|包神集團 科環集團
責任編輯| 孫天舒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國家能源集團兩家企業入選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