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揚州段放流110多萬尾魚蟹

2020-12-22 騰訊網

16日、17日,長江揚州段開啟冬季放流,這也是長江揚州段全面禁捕禁釣後的首次放流活動。,本次共放流105萬尾「四大家魚」和12萬隻中華絨螯蟹(俗稱河蟹)。

110多萬尾魚蟹「躍」入長江

16日,漁政人員組織人手,在廖家溝與長江交匯處放流蟹苗。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饒煒介紹,當天共放流中華絨螯蟹蟹苗12萬隻。

昨天,漁政人員前往高郵苗種場,並由專業人員現場檢驗檢疫魚苗,包括測量苗種長度、苗種是否健康等,「經過檢查發現,苗種生長狀況良好,決定起運,前往長江放流。」

「這次採購的苗種,都是長江『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是長江常見的經濟魚類。」漁政人員說,共採購放流了105萬尾,「規格相對較大,每條魚都至少13公分長。」

17日晚,105萬尾魚苗被運到長江江邊,並順利放流入長江,「為了提高放流魚苗的成活率,我們都是當天下午開始用活水車裝運,到晚抵達江邊放流,放流結束時,都晚上8點多了。」

「冬季放流的好處是苗種成活率較高。」漁政人員解釋。

長江魚蝦多了,巡邏時魚都跳上了船

「放流,是為了更好恢復長江漁業資源。」漁政人員介紹,從他們的觀察來看,自禁捕後,長江魚蝦明顯多起來了。

在長江瓜洲段,瓜洲船閘南江段,每天都能觀看到成百上千次的魚兒躍出水面的鏡頭,「這在過去是很少見到的,人在岸邊,就能明顯感覺到江裡有很多的魚。」

讓饒煒等漁政人員更加興奮的是,現在在長江巡查,「魚躍龍門」的景象已經很常見,「12日我們去巡江,一尾花鰱從水中躍起,直接跳到了甲板上。據老漁民說,這樣的情景,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才能見到。」

除了長江幹流明顯魚多,長江支流如廖家溝魚兒也多了,漁政人員已發現一些淺灘成為魚兒的產卵場,「這是支流漁業資源恢復的很好佐證。」

長江上「落霞與群鶩齊飛」

一江清水、落霞、群鶩,這樣的畫面,讓人心生寧靜。漁政人員說,這樣美麗的情景,現在長江揚州段就能看到。

12日,漁政人員乘坐執法快艇,沿長江揚州段岸線巡查,在江面發現成群的白鷺、蒼鷺以及野鴨,「白鷺裡,應該有大白鷺、中白鷺,野鴨警惕性非常高,距離遠,認不清是什麼種類。」

「只有魚兒多了,水鳥才會多。」漁政人員說,鳥兒在長江邊越冬,說明長江裡魚很多了,「過去我們巡江,江面上都很少有鳥兒。」

「現在長江禁捕禁釣,而且環境保護措施也陸續出臺,生態越來越好。」漁政人員說,現在長江的漁業資源,給他們的感覺就是「越來越有活力了」。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邵伯湖、高郵湖已先後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魚類——胭脂魚;邵伯湖、高郵湖還出現了鰻魚苗、鮰魚,這些都是典型的「江-湖洄遊性」魚類。

「很明顯,這些都是從長江洄遊到湖區的。」漁政人員介紹,過去江湖通連時,很多長江魚都會到湖泊裡去「育肥」,後來有了閘壩阻隔,加上漁業資源衰退,湖區就少了,「近年來,江-湖雖然依然有閘壩阻隔,但也會在合適的時間開閘,客觀上促進了江-湖之間的漁業資源交流,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長江魚類在增多。」

記者 向家富

相關焦點

  • 禁捕後首次放流 110多萬尾魚蟹「躍」入長江
    資料圖片江邊放流。採購苗種。16日、17日,長江揚州段開啟冬季放流,這也是長江揚州段全面禁捕禁釣後的首次放流活動。本次共放流105萬尾「四大家魚」和12萬隻中華絨螯蟹(俗稱河蟹)。110多萬尾魚蟹「躍」入長江16日,漁政人員組織人手,在廖家溝與長江交匯處放流蟹苗。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饒煒介紹,當天共放流中華絨螯蟹蟹苗12萬隻。昨天,漁政人員前往高郵苗種場,由專業人員現場檢驗檢疫魚苗,包括測量苗種長度、苗種是否健康等。
  • 百萬魚蟹躍入長江 又見「落霞與群鶩齊飛」
    長江揚州段發現成群的白鷺、蒼鷺以及野鴨。12月16日、17日,長江揚州段開啟冬季放流,這也是長江揚州段全面禁捕禁釣後的首次放流活動,本次放流共105萬尾「四大家魚」和12萬隻中華絨螯蟹(俗稱河蟹)。揚州市農業農村局漁政監督支隊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在揚州還沒進行過漁業資源調查,但從巡查情況來看,長江裡魚蝦多了,江面上鳥兒也多了,成群成群的。禁捕後首次放流110多萬魚蟹「躍」入長江16日,漁政人員組織在廖家溝與長江交匯處放流蟹苗。
  • 長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常熟舉行 百餘萬尾魚放流長江
    長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常熟舉行 百餘萬尾魚放流長江 累計投入3884.3萬元 累計投放苗種1.48億尾蘇報訊(記者 曉亮)昨天,蘇州市2020年長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暨長江常熟段生態修復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系列活動在常熟舉行。
  • 高郵湖區退捕禁捕後放流1億尾!今冬唱響《漁歌子》
    昨日,高寶邵伯湖漁管辦在高郵湖區舉行冬季放流儀式,6萬斤、30萬尾草魚、鰱魚、鱅魚「躍」入高郵湖。這也是自全湖全面退捕禁捕後的首場放流活動,而整個「冬放」將投入放流資金347萬元,放流各類苗種超過1億尾。
  • 150尾大規格中華鱘放流長江
    新華社武漢11月28日電(記者李思遠)農業農村部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28日在湖北宜昌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150尾。中華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旗艦物種。此次放流的中華鱘規格大、雄性多,其中有不少接近性成熟,將有助於補充中華鱘野外種群資源。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天然寶庫。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逐步衰退。保護長江水生生物,特別是珍稀瀕危物種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 「再見,魚爸爸」!今天,5尾「常熟籍」中華鱘回到長江……
    「再見啦,魚爸爸」!今天(12月8日),江蘇常熟中華鱘救護中心保育的5尾「水中國寶」中華鱘正式回歸長江。…8:30,五尾準備放流的中華鱘全部出發。上午9:152020年蘇州市長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暨長江常熟段生態修復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系列活動在常熟濱江生態公園舉行,
  • 放流魚苗10.5萬尾、扣蟹13.32萬隻,只為……
    魚!嘍! 近日,2020年太倉市內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濱河公園舉行,四大家魚品種的魚苗順著放流槽源源不斷流入河道,漁政人員還在執法艇上放流扣蟹。
  • 18年,他在長江放流魚苗1.6億尾——記「江蘇最美生態環境保護者...
    「長江裡的魚,是長江母親河賜予我們子孫萬代的。我要把它們培育出苗苗來,還給母親河。」江陰市芙蓉長江鮮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金良自2002年起,堅持無償放流18年,累計向長江投放珍稀魚類超過1.6億尾,其中河豚超過2000萬尾,被稱為「河豚放流第一人」。10月,鄭金良被授予「江蘇最美生態環境保護者」榮譽稱號。
  • 剛剛,24條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
    剛剛,24條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2020-06-06 13:42 來源:澎湃新聞
  • 150尾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放流長江
    人民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孟哲)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天然寶庫。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逐步衰退。今天,農業農村部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在湖北宜昌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150尾。
  • 葛洲壩:生態長江,你我同行,200000尾魚苗放流長江!
    12月31日,在《長江保護法》正式出臺之際,宜昌市葛洲壩檢察院聯合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在枝江市顧家店鎮關洲公園開展「生態長江,你我同行」主題增殖放流活動。葛洲壩檢察院分黨組書記、檢察長張紅,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政委趙春華、副局長張新華,宜昌市農業農村局、枝江市顧家店鎮人民政府、枝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葛洲壩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李瀾、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相關幹警及群眾代表參加活動。活動中,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民警向群眾代表發放了《禁捕相關政策解讀》、《依法保護生態,長江十年禁漁》相關禁漁宣傳資料。
  • 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初年,他們把九萬尾原種魚放歸萬裡長江!
    初夏的長江畔,芳草萋萋、生機盎然。6月3日上午,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邵奇,副檢察長鄧曉靜及第四檢察部幹警受邀參加由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主辦、武漢海事法院承辦的「推進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司法行動」暨世界環境日專題視察活動,在漢陽晴川碼頭開展增殖放流,見證水擊魚躍的盛況。
  • 700萬尾魚苗江津長江段安家!
    這是江津在舉行增殖放流活動11月27日,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暨2020年增殖放流活動在江津舉行。活動中,江津區人民法院與市魚保處、江津區林業局共同籤署協議,以生態修復為核心,以宣傳教育為手段,共同推進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生境的保護修復。這個協議到底說了些啥?看重點!
  • 2700餘萬尾魚苗增殖放流東洞庭湖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彭楊 羅遠)10月28日,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在漁港碼頭,聯合舉行東洞庭湖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執法人員聯合志願者,向東洞庭湖一次性投放2717.5萬尾魚苗,放流品種為四大家魚和胭脂魚。
  • 300多萬尾魚蝦苗放流入海
    6月6日上午,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局)主辦,深圳市漁業服務與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簡稱「市漁技總站」)承辦的2020年深圳市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暨全國放魚日活動在大鵬新區中國水科院南海所深圳試驗基地附近海域舉行。現場共投放大海62萬尾黑鯛魚苗,290萬尾斑節對蝦苗。
  • 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
    日前,常熟市長江生態修復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點首次投用就迎來了「貴客」,5尾中華鱘在此開啟回歸大江大海之旅。這是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這5尾中華鱘是人工繁育的「子二代」,來自湖北荊州的中華鱘保育與增殖放流中心,於去年4月運抵常熟馴養,現已3歲,剛來時平均體長0.5米,目前體長約1.2米,體重約18公斤。
  • 增殖放流數萬尾「翹嘴魚」,鄭州釣友助力黃河生態保護
    為此,鄭州熱心釣友馬寧提出:何不搞一些增殖放流,來提升黃河魚類種群數量,增加基因交互的機會,這對母親河來說,很有意義。這個想法不錯,一經提出,就得到了眾多熱心釣友的支持。說幹就幹!釣友們紛紛出謀劃策,積極組織眾籌。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就有165位釣友積極響應,籌集了近8000元魚苗款。
  • 莆田市開展木蘭溪流域增殖放流活動 200多萬尾魚苗被放生
    魚苗放生東南網莆田12月8日訊(本網記者 李劍軍 文/圖)為促進莆田市木蘭溪流域生態與漁業資源修復及水質提升,12月8日,莆田市河長辦、市海洋與漁業局共同組織開展以「修復河湖生態多元共建幸福河」為主題的2020年莆田市木蘭溪流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 築牢生態屏障 10萬尾魚苗在蘆山縣拐子沱庫區增殖放流
    四川新聞網消息(王夢倩)「川陝哲羅鮭和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即將從拐子沱庫區下水放流,讓我們共同見證這一綠色行動!」10月27日,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拐子沱庫區正式啟動。
  • 非法電魚,連母魚肚子裡的魚子都陪了,13個品種93213尾幼魚放流入江...
    長江網6月16日訊6月3日上午,漢陽晴川碼頭,93213尾幼魚在此放流入江。這批幼魚有鯉魚、鯽魚、烏鱧等13個品種,在現場監督放流的江漢區檢察院檢察官李琳向記者透露,這批魚是6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的9名當事人購買的,定性量刑按法律規定辦,放多少、放什麼魚則按科學要求,由專家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