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症是自身性免疫疾病,主要的症狀是,心理出現異常

2020-12-23 琪醫生趣談

導語:多發性硬化是自身免疫疾病,會導致脊髓,腦幹,以及腦室周圍的白質受損。臨床表現大多是中樞神經系統白質,在多種病灶的分布及病程中的緩解與復發。此病的發病機制並不清楚,目前僅處於猜測階段。

01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有哪些?什麼是病理學?存在什麼樣的理論?

1、主要原因

其中病毒感染、免疫因素、遺傳易感性、環境因素是主要原因。本病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目前,已有多因素病因學理論對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遺傳易感、環境因素和個體易感等因素綜合作用。

2、病理學

典型的病理是改變中樞神經系統,其中主要改變的是脫髓鞘斑塊,一般發生在側腦室周圍。而且還會導致伴反應性膠質增生及軸突損傷。一般會導致腦白質,腦幹,以及視神經受損。肉眼可見許多不同形狀、大小、直徑為1~20 mm的淺灰散性脫髓鞘病變,多發生於半卵圓形心部和腦室,特別是側腦室前角。急性髓鞘崩釋放,軸突比較完整,少突膠質細胞輕度變性、增生

3、病毒感染與分子模擬的基本原理

該研究發現,該病最初發生於復發或復發後。通常是急性感染。不僅在毫秒內麻疹病毒體滴度增高,在其他許多病毒中也有同樣的增高。該病毒感染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髓鞘蛋白或少突膠質細胞聯合抗原有關,其胺基酸序列與 MBP神經髓鞘成分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相同或極相似的多肽胺基酸序列,推測該病毒感染後T細胞被激活並產生病毒抗體,可與神經髓鞘肽片段發生交叉反應,導致脫髓鞘病變。

4、自體免疫理論

實驗變應性腦脊髓炎(EAE)的免疫機制和損傷與MS類似,包括對 meyelin鹼性蛋白(MBP)蛋白的免疫攻擊,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白質髓鞘丟失,並導致多種神經功能障礙。臨床應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MS療效顯著,提示 MS也可能是一種與自身免疫相關的疾病。

5、基因學說

該研究發現,大約10%的 MS患者有家族史,在第一代患者中, MS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5-15倍。單卵雙胞胎的危險性高達50%

02多發性硬化症,常見症狀有哪些?有哪些主要症狀?

1、心理症狀

MS患者多見,多為抑鬱、易怒、易怒等症狀,有的患者有喜怒哀樂之感,但也可有冷漠、嗜睡、哭笑不得、反應遲鈍、智力低下、重複說話、疑兇、妄想殺人等症狀,並有可能出現記憶喪失和認知功能障礙。

2、其它症狀

膀胱功能障礙是 MS患者的主要症狀之一,常見的有尿頻,尿失禁等。一般和脊髓受傷有關。除此之外,患者可能會出現繼發性的功能障礙

3、風溼

多發硬化症也可伴有周圍神經損傷和許多其他的自身免疫疾病,如風溼,類風溼症候群,乾燥症候群,重症肌無力等。MS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於免疫調節失調所致的多靶點作用。

03多發性硬化症,有什麼檢查的方法嗎?治療方法有哪些?

1、輔助檢查

CSF、誘發電位(evoked potential)和 MRI(MRI)是MS的重要診斷指標之一。CSF檢查對 MS的臨床診斷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2、腦脊液單核細胞數目:輕度增高或正常,一般在15×10=6/L範圍內,急性起病或進展中約有三分之一可出現輕度至中度增高,一般不超過50×10=6/L,超過這個值時,應考慮其他疾病,但MS除外。大約40%MS患者腦脊液中蛋白質輕微升高。

3、鞘內 IgG合成檢測:MS患者CSF-IgG的增高主要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合成有關,是 CSF的重要免疫學檢測手段。脊髓液igg指數:是脊髓鞘內 igg合成的定量指標, MS患者超過70%。測定這組指標還可計算cnS24h-IgG合成率,類似於 IgG指數。脊髓液寡克隆帶(OB):是鞘內腦脊液 igg合成的一個定性指標。陽性率達95%以上;但是腦脊液和血清需要檢測。MS診斷僅在腦脊液中有 OB和血清丟失時才被支持。這些誘因包括視覺誘因(VEP)、腦幹聽覺誘因(BAEP)和體感誘因(SEP),其中50%~90%的 MS患者可出現一種或多種異常。

4、激素治療

這是治療急性多發性硬化發作及復發的主要藥物。其抗炎作用及免疫調節作,可促進急性復發的恢復,縮短復發過程,但不能提高復發程度。長時間的使用不能防止復發,嚴重的副作用可能發生。甲基強的松龍(甲基強的松龍)甲基強的松龍(MPL):能夠減輕炎症和水腫,目前提倡在急性多發性硬化症的急性治療中使用大劑量近距離放射治療,最常用於成人,對復發嚴重的患者用1 g/d的5%的葡萄糖靜脈滴注,然後用3~5 mg/d口服強的松60 mg/d,4~6周。患者常為輕度發作

5、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可以有效地降低R-R患者的復發率,但最好在期復發。按情況需要,每個月給予1次強化治療,連續3~6個月的劑量仍為0.4 g/(kg· d)。

6、血漿置換(PE)主要應用於對大劑量皮質類固醇不敏感的 MS患者。其確切的治療機制、療效持續時間以及對患者復發的影響目前尚不清楚。這種作用機制可能與自身抗體清除有關。

結論:吞咽困難的人還應注意食物的擺放。如果病人可以坐起來,他們應該坐著吃東西。對無法坐起的患者,床頭應抬高至少30°,頭部向前彎曲。應該站在病人受感染的一邊,並且從健康的一邊開始吞咽。有人要選稀或濃的胃管液,可以給寶寶喝牛奶和雞蛋湯米糊,每個月要去醫院做胃管,每次餵食前要將胃管液排出,保證胃口的充盈。

相關焦點

  • 多發性硬化症是慢性神經炎症,對於腦部影響的較大,有遺傳傾向
    導語:多發性硬化症(MS)最常見的部位是心室,近端皮質,視神經,脊髓,腦幹和小腦。主要臨床特徵是病變的空間多樣性(多個病變)和多次(緩解-復發過程)。儘管它最終可能導致某種程度的功能障礙,但大多數預後更為樂觀。
  • 多發性硬化症新藥Mayzent獲FDA批准 這種「美女病」你了解多少?
    「美女病」的由來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國內首部《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這樣描述,稱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炎性脫髓鞘性疾病。MS病變部位多發,大腦、腦幹、小腦、脊髓可同時或相繼受累,而且累及部位較廣泛,反覆發作後可最終致殘,甚至致死。
  • 健康橋丨免疫系統疾病不得不說的痛
    「免疫紊亂可以通過一種叫做自身抗體的釋放或者是自身抗原結構性質發生改變而致病,也可以通過正邪對抗平衡調節功能異常使得相關通路被激活所致;也有可能是一些病毒或是細菌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感染以及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王鋼說,如風溼性疾病,臨床發病複雜多變,種類較多,但主要以系統性自身免疫疾病為主。
  • 北京協和醫院團隊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做科普直播
    在世界多發性硬化日之際,北京協和醫院多發性硬化診治團隊為多發性硬化患者進行了線上疾病科普直播,向多發性硬化患者科普疾病知識並解答患者提出的疾病困擾,幫助患者更好的進行疾病管理的同時呼籲社會關愛多發性硬化患者,讓多發性硬化患者不再孤單。
  • 罕見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致病原因主要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哪些?
    01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什麼疾病?這種疾病主要分為哪幾種?(一)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什麼疾病?(二)疾病分類肌萎縮側索硬化可以根據臨床症狀大致可分為肢體起病型和延髓起病型這兩種類型的:1、肢體起病型肢體起病型這種疾病一旦患上,身體出現的最為主要的症狀就是四肢肌肉會出現一定的進行性萎縮以及無力的情況,最後才會產生呼吸衰竭的情況。
  •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性疾病,會導致吞咽困難,呼吸障礙
    導語: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又稱運動神經元病(MND)。此病在英國比較的多。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我國最常見的一種疾病。這是由上下運動神經元的損傷引起的,導致四肢、軀幹、胸腹肌肉逐漸衰弱萎縮。
  • 會「吃」骨頭的多發性骨髓瘤十分可怕,哪些原因會導致這種疾病?
    多發性骨髓瘤本身指的就是一種因為漿細胞出現的惡性疾病,這種疾病的特徵是會出現骨髓中克隆性漿細胞惡性增生的情況,在絕大部分的病例中都存在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者是其片段(M蛋白)的分泌,這也就導致相關器官或者組織損傷出現。
  • 這種罕見病極易誤診,身體出現這些症狀需要注意啦!
    湛江66歲的丁阿姨「感冒」後一直不好,還接連出現頭暈、聲音嘶啞、手腳麻木無力等症狀。輾轉多家醫院,丁阿姨才在廣州醫院找到了病因:罕見的多發性硬化症。10月中旬的一天早上,丁阿姨醒來後覺得喉嚨痛,還有點咳嗽,她以為自己是「感冒」了,便到附近醫院就診。吃過幾天的感冒藥後,病情卻沒有好轉。
  • 德日混血,光腳彈奏的鋼琴家愛麗,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
    告訴大家一個不好的消息,習慣光腳彈奏的30歲德日混血鋼琴家愛麗絲.紗良.奧特(Alice Sara Ott),15日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公開了今年1月確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消息。在官網上,愛麗絲以英、德、日文分享確診多發性硬化症的消息,更繪製了一幅短髮女孩望向前方的圖像為主視覺。她坦言最初曾感覺絕望,也說對外公布病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她下定決心想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法,也想繼續維持目前的生活與完成既定的演出行程,同時,她也希望借著自己的例子,「能為同樣面臨患病處境的人帶來一些勇氣」。
  • 新研究表明移植某些腦細胞可逆轉小鼠的多發性硬化症損傷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衰竭性疾病。現在,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移植某些腦細胞,其影響可能會在小鼠身上得到預防甚至逆轉。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了髓鞘——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外面的一層膜,以及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包繞軸突、形成絕緣的髓鞘結構的少突膠質細胞。隨著這種髓鞘的消失,信號變得迷失和中斷,導致感覺、運動和認知方面的問題,是該病的特徵。
  • 免疫系統的問題而引發的疾病
    公眾號:HHC健康頻道人體正常免疫功能是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範圍,無論是低下或者過度增強,都會引起疾病,大多數免疫疾病是由於過度的免疫反應或自身免疫攻擊引起的。免疫系統疾病包括:過敏和哮喘:過敏是機體對過敏原產生的炎症反應。人體對過敏原反應過度,會導致一種或多種過敏性疾病,例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和食物過敏。
  • 心理所等通過定量脊髓磁共振成像評估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demyelin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臨床較常見的類型是一種病因不明的T細胞主導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
  • 專家建議:勿小看腰酸背痛,小心多發性骨髓瘤作祟
    血液腫瘤專家提醒,有時骨頭酸痛並非是單純的老化,也有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警訊! 多發性骨髓瘤是銀髮族常見的血癌之一,但症狀難察覺,早期可能僅出現腰酸背痛、貧血、泡泡尿等症狀,容易與老年疾病混淆,被當成是退化。許多人在確診之前反覆看了骨科、復健科或腎臟科,平均要經過半年以上才會來看血液腫瘤科。
  • 疾病也有偏愛,7種疾病更喜歡盯上女性,平時還請做好預防工作!
    ●偏頭痛: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出現偏頭痛的風險要比男性朋友高出三倍,這主要是和腦血管腫脹有關。激素還有家族病史是引起偏頭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5成左右的女性朋友,會在月經前後出現偏頭痛的情況,甚至還在較大的情緒波動下、過大的壓力下、月經期間也會出現偏頭痛。
  • 多發性骨髓瘤專「咬」人骨頭
    貴州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長、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王季石告訴記者,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惰性」的血液腫瘤,起病緩慢、潛伏期很長,加之症狀沒有太多典型性,使得患者易走彎路,費盡周折,最後才發現真面目。 「門診病人中約有10%被忽視,被誤診。」
  • 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價值
    1.多發性硬化症:自身免疫相關性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使信號通道在大腦和身體之間傳導受阻,臨床表現多樣性,肢體無力是首發症狀,可發生神經系統運動障礙,可影響生活自理能力。2.視神經脊髓炎:一種主要累及脊髓和視神經的炎性脫髓鞘疾病,其病程較多發性硬化進展更快,致殘率更高,好發於青年女性。
  • 多發性骨髓瘤有哪幾種類型?
    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主要是指骨髓內的造血細胞異常,這種細胞叫做漿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也就是產生人體抗體免疫球蛋白的細胞。 下面跟隨本來了解一下目前跟多發性骨髓瘤密切相關的其他兩種情況,臨床上此病其實是被分為3個類型的。
  • 我國約有3萬名多發性硬化患者 北京協和醫院:大部分患者未接受標準...
    中國網財經6月1日訊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嚴重、終身、進行性、致殘性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治不及時可導致患者出現癱瘓、失明等嚴重殘疾。昨日,在世界多發性硬化日之際,北京協和醫院多發性硬化診治團隊舉辦了線上疾病科普直播,向多發性硬化患者科普疾病知識並解答患者提出的疾病困擾。2019年,北京協和醫院多發性硬化診治團隊發布了《中國多發性硬化患者生存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多發性硬化診療現狀不容樂觀,大部分患者未接受標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