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腸子的炸灌腸,卻有著肥腸的香味,蘸上蒜泥素菜比葷菜還香

2020-12-16 家常菜大講堂

有些時候,光聽一道菜的名字,是猜不出做這道菜要用到的原料的。但是這除了讓我們有點出乎意料之外,一般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只要菜吃起來非常好吃,那麼大多數人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畢竟大家吃東西,沒錢的時候是圖一個飽,有錢的時候是圖一個好吃,更講究的人會考慮健康和營養搭配,對於菜的名字,大多數人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於是也就有了許多「名不副實」的名菜和小吃,而且都還很受歡迎。

就拿廣東的一道名菜腸粉來說吧,這道菜裡面根本就沒有腸子,也沒有腸子的味道,但是就是好吃,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其實在北方,同樣有一道菜,名字裡有腸,但卻沒有用腸子來做,不過吃起來倒是能吃出肥腸的味道。這道菜就是老北京的一道名小吃——炸灌腸。雖然名字裡有「腸」這個字,但是炸的東西卻是澱粉做的,不過味道確實非常好,香脆可口,配上蒜泥真的很好吃。要做這道小吃,其實也還是比較簡單的,稍微準備準備就可以做了。

做這道菜用到的材料也不算複雜,只有一個地方需要特別注意,等我們做到那一步的時候再詳細說。首先我們先準備好紅薯澱粉,加入等量的水攪拌均勻,然後再加少量的紅曲米粉進去,這樣做出來的炸灌腸不管是味道還是顏色都會更好一些。同樣還是攪拌均勻,然後我們將這些調好的水澱粉放進鍋裡面。開火加熱,在加熱的過程中,要不停攪拌水澱粉,等到水分蒸發到變成澱粉糊的時候,就關火出鍋。

把澱粉糊放到一個比較大的容器裡面,再加入和之前澱粉差不多量的澱粉,然後揉搓均勻,像和面一樣做成一個澱粉團。最後把澱粉團搓成一條比較粗的長條,用大火蒸半個小時。半個小時過後,澱粉腸基本上就蒸好了。然後把它晾一晾,等到溫度降下來了,就把澱粉條切成一片一片的。注意不要切成薄厚均勻的,要用滾刀切,切成一邊厚一邊薄。然後就可以拿來用油煎了,傳統的做法是要用豬網油,用的是豬肥腸上面的油,而不是一般的豬油。油煎的時候把平底鍋稍微放斜一點,先把澱粉片放在低的地方,這裡油比較多,可以看作是油炸,稍稍炸過之後移到高的地方,這裡油少,慢慢煎熟。這樣做出來一片上面兩種口感,蘸上蒜泥非常好吃。

相關焦點

  • 老北京炸灌腸憑什麼叫「腸」?
    灌腸同時又是一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北京菜,沒有烤鴨的大菜氣質,沒有滷煮的重口味,灰灰一盤,配點蒜汁,沒有賣相。雖然灌腸只能在菜單上叨陪末座,但卻還是標配,沒了它,就不算正宗的北京菜館子。然而對於炸灌腸這個吃食,很多外地人都充滿了疑惑。
  • 老北京的炸灌腸,真香!
    滿清進入北京城以後自然就把其菜系帶到了北京,尤其著名的有炸鹿尾。我們的相聲段子裡邊「滿漢全席」也有這一段。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國運的衰退,鹿尾已經越來越少,加上北京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替代炸鹿尾的一道菜就勢在必行了。最早替代炸鹿尾的是用豬肥腸洗淨,以優質麵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製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鹹辣。那時候這個灌腸其實還是比較接近炸鹿尾的。
  • 《兒時的記憶—後門橋兒的炸灌腸》
    它是用豬的腸子和紅薯澱粉、紅曲米製成的。許多人都跟我較真兒,說:「炸灌腸裡面根本就沒有肥腸,就這個叫法兒!就像魚香肉絲裡有魚嗎一樣.。」我從小生在鼓樓地安門一代,我的記憶太深了!兒時,媽媽的閨蜜一來,媽媽就請她們必到合義齋吃灌腸,肉紅色的灌腸粘連在一起,鋪滿全盤,上面冒著五彩的細小油泡兒....。
  • 灌腸、血腸與香腸
    據北京民俗學家研究,最早的灌腸還是有腸的,豬大腸洗淨,灌入豬肉、麵粉、澱粉、蔥姜水、幾種香辛料和紅曲米增色(也有說最早是加入豬血,不僅色紅好看,還特別筋道),入鍋煮熟,撈出晾涼。吃的時候切片,用大油(講究的要用豬網油,味香而正,沒有腥味)炸或煎(煎要省油)至外焦裡嫩,裝盤,澆上蒜汁兒,香脆鹹辣,風味獨特。
  • 27道色香味葷素菜品精選 葷菜和素菜的區別是什麼
    什麼叫素菜?葷素搭配的菜品有哪些?葷菜和素菜的區別是什麼?27道色香味葷素菜品精選,既有家常小菜,也有餐廳大菜,待客會友,讓你倍兒有面!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素菜作為中國飲食體系中的重要一部分,時鮮為主,清幽素淨,是人間真正有味的佳品,原材料包括竹筍、菌菇、木耳、麵筋等,烹飪技藝主要在於色、香、味,兒不在於形。
  • 周末的午餐,有魚有肉,葷菜多了點,素菜少了點,很美味
    朋友釣來的草魚,吃不完幫忙一起處理消耗,草魚魚身切成1指寬度,用料酒、鹽和薑末醃製一夜入味,第二天入大油鍋炸酥,再備一個濃濃的糖醋醬油汁,炸酥的草魚塊浸到糖醋汁裡吸飽湯汁就可以吃了,滿滿一大碗燻魚,開飯前已吃掉了好幾塊,這個菜下酒當零食特別好吃,旁邊還備了一點米醋,蘸著吃解膩。
  • 學會這8道比葷菜還好吃的素菜,絕對壓得住場面!
    假期在家,或者去朋友家聚會,難免在飯點的時候要燒幾盤小菜飽飽口福,不過,你知道嗎,有幾道素菜的味道比葷菜還好吃哦!來學幾道上場面的素菜吧!
  • 5種看上去是素菜,實際上卻被列入了葷菜的行列,看完真長見識!
    一直以來我們對素菜和葷菜分的還是很明確的,雞鴨魚肉是葷菜,海鮮是葷菜,白菜豆腐則是素菜,這是現代人對葷素的定義,然而古代人對葷菜的定義則是:有辛味兒的蔬菜!在《說文解字》中,葷則指的是蔥和蒜,在古代,蔥和蒜分別是臭和辛的意思,直到後來人們吃上了雞鴨魚肉,才把葷菜只為大魚大肉,除了蔥和蒜以外,還有很多食材被我們誤解成了素菜,其實是屬於葷菜這一類的這5種看上去是素菜,實際卻被列為葷菜的食材,出家人若是吃了就算犯戒了,因為佛教是不吃葷,不吃腥,不飲酒的,這些帶有辛味兒的蔬菜著實屬於葷菜類別,快來看看有哪些吧,看完真長見識一、大蔥
  • 雲南燒烤界地位最高的素菜是什麼?
    肉類都雷同(豬牛魚羊雞)素菜千萬種到底哪個才是雲南人心裡的燒烤素菜霸主呢?蒜泥,這個真的很解膩雖然說這個真的有點重口味但是烤出來的大蒜味道真的不衝還有獨特的香味這個在昆明比較少石屏新鮮豆腐比巴掌還大的一塊一邊烤一遍刷油烤好裡面鬆軟外表幹香
  • 又愛又恨~肥腸菜|燒,滷,拌,炸,粉蒸,幹煸,酸菜,鮓,香酥,迷香肥腸...多種製作方法
    ▲燒肥腸餐廳只有200平方米左右,沒有什麼裝修,擺放著普通的條桌木椅,典型的蒼蠅館子。已經中午1點了,店裡依然座無虛席。▲涼拌肥腸涼拌肥腸用的是腸頭, 切成條狀,跟燒肥腸相比,更有嚼勁,但又不綿韌,按照川北涼拌菜特有的方式,加入了幾種素菜絲一起拌,除了紅油,還澆了一點醋,不錯。
  • 老北京的小吃--炸灌腸
    炸灌腸使北京特有的風味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據說自明朝開始流傳,到了清代的時候,在民間流傳甚廣。早年間老北京的福興居、翠仙居,那炸灌腸做的是比較地道的。      最初的炸灌腸,是用豬腸灌成形,把澱粉和豬的碎肉灌進腸。後來,製作工藝發生了變化,改用澱粉加紅曲,灌在腸中定型,然後上屜蒸,再炸。
  • 在肥腸的食用上,全國都比不上四川.
    先甜後辣的口感初試時覺得有點怪異,最後越吃越香越辣,拿來拌飯簡直絕了。耙兒指的就是老媽蹄花裡的雪豆,綿密入味,吸足了肥腸的香味。滷味並不重,肥油的香味卻相當迷人,和平時吃的一節一節的滷肥腸完全不一樣。長條形的肥腸熱乎乎的,皮和肉中間還有一層薄薄的白色脂肪,入口軟爛,糯糯的。
  • 你知道《鬢邊不是海棠紅》裡提到的炸灌腸的故事嗎
    炸灌腸諸多資料顯示,炸灌腸是滿人的一道菜系。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炸灌腸是滿人炸鹿尾的變種,準確的說是由炸鹿尾演變過來的。其次,北京最早的「灌腸」鋪是後門橋頭路東的「福興居」。因此後來的炸灌腸有「後門橋的炸灌腸」之稱。「福興居」於清光緒年間開業,掌柜姓普,人稱「灌腸普」。據說慈禧太后在地安門火神廟進香之餘,曾到這裡品嘗,並大加讚賞。後來,福興居的灌腸成為定期向清廷奉獻的貢品。日後,炸灌腸發展出了多家字號,這些字號各有各的特色。
  • 香噴噴的肥腸,令人難忘!
    2、鍋裡入清水燒開,先把肥腸條放進去煮2分鐘,撈出來控水。3、淨鍋放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把肥腸條倒進去,炸至其表面已經呈棕色時,再投入金橘稍炸,然後倒出來控油。製作關鍵:1:、成菜後肥腸的口感是:濃香、筋韌,同時沒有異味。要達到這種口感要求,一定要先把肥腸治淨,然後在滷水鍋裡滷透。此外,肥腸須提前加工好,在滷好切段後,置冷藏櫃裡保存,而冷藏過再下鍋,可提升其成菜後的筋韌口感。
  • 這道素菜媲美葷菜,5分鐘出鍋,特別下飯
    這道素菜媲美葷菜,5分鐘出鍋,特別下飯以前覺得新鮮的香菇沒啥吃頭,總覺得不夠香,最近發現了一種吃法,簡單製作,5分鐘出鍋,吃起來口感很好,入口很順滑,有一種吃肉的感覺,你也可以試試。5.鍋內加入適量色拉油,加入幹辣椒,翻炒出香味。6.加入切好的香菇片,翻炒至變軟,這裡把香菇翻炒到位,口感才好吃。7.加入料汁,翻炒入味即可。
  • 火鍋「鐵粉」們,請告訴我,哪種肉才是你心中的「葷菜NO1」?
    火鍋絕對是冬季聚會第一名,火鍋即便是天天去吃都不會膩的一種美食,有著靈魂火鍋底料的加持,涮各種菜各種肉類都可以。而且還可以調自己喜歡吃的蘸料,此時的我已經忍不住口水直流了。吃火鍋當然是得點肉類,雖然在火鍋裡面素菜是佔比比較大的,但是沒有肉的火鍋是沒有靈魂的,各種肉涮一下才是肉食動物打開火鍋的正確方式。
  • 素食文化:千年美食百世傳承 略說中國素菜文化
    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素菜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在花色品種,選料精細,製作考究及風格等方面,
  • 蒜泥白肉及涼拌菜紅油配方
    蒜泥白肉 五、蒜泥白肉7大訣竅: 1、豬肉一定要是二刀肉,這裡的肉吃起來肥而不膩,正宗的蒜泥白肉肯定不會用五花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