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效忠清朝的嶽忠祺,卻被雍正判處斬監候,結局悲慘

2021-02-13 巍巍漢唐

嶽鍾琪,表字東美,他是南宋嶽飛的第二十一世孫。嶽鍾琪的父親嶽龍升效力於漢軍八旗。嶽龍升在隨同康熙帝親徵西北時,曾立下過大功。到了康熙執政的中期,嶽龍升出任四川提督一職。可以說嶽龍升做過康熙、雍正兩朝的高官,其子嶽鍾琪做過雍正、乾隆兩朝高官,父子二人曾為大清三代君王效力。

在康熙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徵伐西北時,嶽鍾琪正追隨年羹堯,於四川境內剿匪,當時的嶽鍾琪不過是年羹堯麾下的一員參將。後來年羹堯升任川陝總督,四川提督一職便由嶽鍾琪接任。

雍正登基後,胤禵被雍正罷去手中兵權,並被派去為康熙帝守陵。由與此同時年羹堯接任西北大將軍一職,作為昔日部下的嶽鍾琪又回到年羹堯的麾下,隨軍徵伐西北。年羹堯因功高震主,被雍正以恃寵而驕,結黨營私之罪判處了死刑。年羹堯死後,雍正便將西北數十萬兵馬交給了嶽鍾琪。

隨後書生曾靜給嶽鍾琪去了一封策反的信,曾靜在信中表示,希望漢人嶽鍾琪能像他的祖先一樣,率軍反叛雍正。

要知道清軍兵卒出身八旗,反叛雍正對於嶽鍾琪而言毫無勝算。於是嶽鍾琪便將信和曾靜一起交給了雍正,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忠心。

雍正為了證明自己並非如曾靜信中所說的那樣,是弒父欺母的篡位之人,便選擇了饒恕曾靜死罪,只將其交給地方官員來看管。同時雍正又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來自證清白。

雖然雍正暫時放過了嶽鍾琪,但因為此事,也讓雍正開始猜忌起嶽鍾琪,畢竟手握大軍的嶽鍾琪是個漢人。後來因兵敗準噶爾之事,嶽鍾琪被雍正判了個斬監候。雖然最終雍正念及嶽鍾琪昔日立下的功勞,只是讓嶽鍾琪罷官回鄉,但這也讓忠心耿耿的嶽鍾琪十分鬱悶。

雍正之所以會如此處理嶽鍾琪,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人出身,遭到了滿清貴族的歧視和猜忌,亦如昔年的周培公。要知道當年的周培公還只是個文臣,而嶽鍾琪卻是徹徹底底的手握重兵的漢臣武將。雍正沒因為猜忌之心處死嶽鍾琪,已算嶽鍾琪命大了。

二、雍正做皇帝期間,先是解決了政敵胤祀一黨,隨後又處置了昔日最信任的奴才年羹堯,最後雍正還處置了親生兒子弘時。這都說明一個問題,雍正的猜忌心很重。即使沒有曾靜一案,嶽鍾琪也不可能長時間掌管西北大軍。隨著曾靜案的爆發,雍正帝對嶽鍾琪的猜忌也有所加重。

二、雍正手下有個寵臣名叫鄂爾泰(論關係是雍正的表兄弟)。這位鄂爾泰和李衛以及張廷玉,是雍正最為信任的三個臣子。鄂爾泰和嶽鍾琪宿怨頗深,在嶽鍾琪自作主張,給手下將領張廣泗等人升職時,鄂爾泰趁機誣告嶽鍾琪仗權謀私,勾結黨羽。此時曾靜案剛剛爆發不久,隨後嶽鍾琪又兵敗準噶爾。於是數罪併罰,雍正判嶽鍾琪斬首之刑。

後來雍正查明嶽鍾琪並沒有反義,於是雍正又改判嶽鍾琪斬監候。最終念及嶽鍾琪多年所立戰功,雍正只將嶽鍾琪貶為了庶人,遣回成都老家。

雍正處理嶽鍾琪時,他已經在處理昔日的擁立之臣。如果雍正真的懷疑嶽鍾琪有反義,他怎麼會用嶽鍾琪替代年羹堯,接管西北大軍呢?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雍正深知嶽鍾琪的為人與忠心。

雍正處置嶽鍾琪,只不過是不想讓漢臣長期掌握兵權,隨之雍正便借兵敗準噶爾一事,罷去了嶽鍾琪手上的兵權。

隨著年羹堯死去,嶽鍾琪被罷官,到了乾隆執政時期,清朝再也沒有出色的將領。

這時的清朝雖然國庫豐盈,但在西北戰事上卻一直處於下風。無奈之下乾隆帝只好重新啟用嶽鍾琪。這位歷經兩朝的漢人武將,終於用無數戰功證明了自己的忠心。

相較於年羹堯,嶽鍾琪的領兵能力,無疑是有一定差距的。嶽鍾琪之所以會被雍正判處斬監候,一是因為他是漢臣,二是因為他遇到了猜忌心頗重的皇帝。

公元1753年,嶽鍾琪之子嶽濬在隨軍出徵期間,患肺癆病逝。嶽鍾琪深受打擊,因此患病。次年嶽鍾琪病情剛有所好轉,就又被乾隆派去大巴山平叛。平叛雖然成功,但嶽鍾琪也因舟車勞頓,引發舊疾病逝,終年六十八歲。嶽鍾琪死後乾隆特賜其諡號:襄勤。

相關焦點

  • 一心效忠清朝的嶽忠祺,卻被雍正判處斬監候,結局悲慘_嶽鍾琪
    原標題:一心效忠清朝的嶽忠祺,卻被雍正判處斬監候,結局悲慘嶽鍾琪,表字東美,
  • 嶽飛的21世孫一心效忠清朝,卻被雍正判處斬監候,結局悲慘
    雍正登基後,胤禵被雍正罷去手中兵權,並被派去為康熙帝守陵。由與此同時年羹堯接任西北大將軍一職,作為昔日部下的嶽鍾琪又回到年羹堯的麾下,隨軍徵伐西北。年羹堯因功高震主,被雍正以恃寵而驕,結黨營私之罪判處了死刑。年羹堯死後,雍正便將西北數十萬兵馬交給了嶽鍾琪。隨後書生曾靜給嶽鍾琪去了一封策反的信,曾靜在信中表示,希望漢人嶽鍾琪能像他的祖先一樣,率軍反叛雍正。
  • 手握大權,一心效忠清朝的嶽鍾琪,為何會被雍正帝判處斬監候?
    嶽鍾琪是清朝著名的封疆大吏,是「漢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的唯一一人,他的名字多次出現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清的「三朝功臣」,他為清朝穩定西南。西北邊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清朝影響很大,但就是這麼一位影響巨大、軍功無數的大將卻遭遇了牢獄之災,變成了階下囚,在雍正時期被判處斬監候,差點死在了牢獄之中。
  • 嶽飛的後人嶽鍾琪,對雍正忠心耿耿,為何卻被雍正判處斬監候?
    見雍正對自己如此信任,嶽鍾琪也投桃報李,更加死心塌地地效忠雍正。雍正六年,靖州秀才曾靜派門人張熙致信嶽鍾琪,書信中對雍正帝極盡責罵之詞,又以嶽飛抗金的事跡激勵嶽鍾琪,勸他掉轉槍頭指向金人的後裔滿洲人,為宋、明二朝復仇。嶽鍾琪是嶽飛的第二十一世孫,曾靜以為嶽鍾琪會被他說服。很快,嶽鍾琪便派人告訴曾靜,同意舉兵反清。
  • 嶽鍾琪為何被雍正關了兩年?斬決改成斬監候是何用意?留著還有用
    可是嶽鍾琪他們家到了清朝,這處境就比較尷尬了。 我們都知道,嶽飛是抗金名將,他抗的那個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而嶽鍾琪效忠的這個清朝也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你說歷史是不是喜歡開玩笑? 不過你要是想罵嶽鍾琪兩句,那就沒道理了。上億人都投降了清朝,憑什麼要讓老嶽家斷子絕孫呢?
  • 嶽飛後代,在清朝被判死罪,雍正為何將「斬」字換為「斬監候」?
    清朝年間,嶽飛後代嶽鍾琪因戰場失利,被押入牢房議罪。經過長發兩年的討論,最終兵部給出的審判是斬決,意思就是秋後問斬。不過雍正在接到這份報告時,卻直接將「斬決」改為了「斬監候」,意思就是改判成為了死刑緩期執行,也就是說嶽鍾琪基本不用死了,那麼為何雍正會對嶽鍾琪網開一面呢?是因為嶽鍾琪的先祖嶽飛嗎?
  • 年羹堯被扳倒後,蔡珽自認為功大,雍正下令:「判蔡珽斬監候」
    年羹堯敗於這四個字,年羹堯的仇人蔡珽同樣敗於這四個字,年羹堯先被誅殺,蔡珽緊接著被判處斬監候。要說年羹堯和蔡珽兩人,都曾是封疆大吏,卻也是一對活寶。蔡珽本是雲貴總督毓榮的兒子,受到父親蔭蔽,因此進入仕途。蔡珽能夠進入雍正皇帝的視野,還是因為年羹堯的推薦,最終蔡珽接替年羹堯出任了四川巡撫。年羹堯作為蔡珽的伯樂,蔡珽應該感恩才對,但是蔡珽上任後不久,就阻撓年羹堯開採礦石。
  • 嶽飛的後人嶽鍾琪,一心效忠清朝,為何會被雍正帝判處斬監候?
    嶽鍾琪是雍正朝著名的封疆大吏,曾官拜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太子太保,封三等公爵,可謂一時風光無二。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嶽鍾琪出生在四川成都,他是南宋抗金名將嶽飛的第二十一世嫡孫,其先祖是嶽飛的第三個兒子嶽霖。
  • 嶽飛後代被處死,雍正在「斬」字後面加了兩字,令他免於一死
    諷刺的是,作為南宋最後的民族之光,嶽飛為保南宋大肆殺敵,最後卻死在了自己誓死效忠的趙構手裡,如此千古冤案就這樣釀成。而秦檜等奸人也廣遭後人的唾罵。嶽飛去世後,他的家人都被流放至偏遠之地。不過,嶽飛的後代並非從此一蹶不振,在清朝時期,出現了一名優秀的將軍,名叫嶽鍾琪,他便是嶽飛的後代。
  • 作為雍正皇帝的得力助手,一位名臣李衛的五個兒子後來怎麼樣了?
    所以雍正即位後,李衛當官就象坐火箭一樣,升遷速度快得很,剛開始雍正派他去當直隸驛傳道,還沒上任又被改封為雲南鹽驛道,管理一省鹽務,在古代鹽鐵是國家專營,清朝的腐敗,大多是從鹽務上來的,很多販私鹽的與官府勾結,而鹽梟也多是亡命之徒,有組織的跟官府對抗,李衛不負雍正所託,在任上治理鹽務有方,在緝查私鹽方面絕不手軟,由於李衛在鹽務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官不斷升遷,卻依然兼任管鹽務的要職。
  •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古代被判了死刑,距離砍頭還「早」呢,除了三司會審,還要等時間「相國終身保治平,不同非鞅死刑名。只緣用志能卑遜,縱曰傷殘亦覺輕。」▲漢武帝死刑制度-斬立決古代的死刑分為兩種,」斬立決」和」斬監候」。」斬立決」這個詞經常在影視作品中出現,意思就是犯了死罪以後,立即處死。通常情況下,很少有人被判處」斬立決」,受此罪的人大多犯了忤逆、造反等重罪。
  • 雍正對胤禩和胤禟打擊極為殘酷,為何又會善待胤禟的親哥哥胤祺?
    康熙二年(1663年)孝康章皇后去世後,此時清朝皇宮才是由孝莊太皇太后和仁憲太后共同管治後宮。康熙當初冊立太子胤礽時就是通過一年對太皇太后和太后做思想工作兩人同意才冊立的胤礽為太子。據《清史稿》記載胤祺在9歲時還不會寫漢字,不能流暢的閱讀儒家經典。而清朝入關之後自順治始就一直是推崇漢學文化,利用漢學儒家經典治國,尤其是康熙倍加推崇儒家的仁君治國之思想,所以不精通漢文化的缺點也讓胤祺失去了繼承資格,儘管康熙十分喜愛胤祺,但是他也不能將大位傳於胤祺,因此胤祺也自知自己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從而也不去參與皇位之爭。
  •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斬了會有什麼後果?清朝試過一次,結局悲慘
    戰爭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為殘酷的行為,是兩個勢力之間為了爭奪利益而展開的極端暴力手段,但是在漫長的戰爭史當中,雙方也心照不宣的產生了一些規則,比如說接下來所說的這一條:「兩國相交不斬來使。」這也成了最初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規則。有意思的是,春秋時期,諸侯們打仗還講究了很多禮節,比如說兩軍對陣,要約好作戰地點,一方沒有準備好前,另外一方不得擅自攻擊,雙方擂鼓才表示準備完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誕生出了宋襄公的「仁義之師」。
  • 斬立決和絞監候的區別,死刑中的平民和皇帝
    提起古代極刑,最常聽到的是四種,按頻率排名如下,「斬立決」、「絞監候」、「斬監候」、「絞立決」。 監候,是在監獄等候,等著上邊二次核准,或按流程秋後執行。 立決,立刻處決,簡化流程,直接處死。
  • 歷史上的嶽鍾琪:25歲晉少將,42歲成為清朝唯一一位漢人大將軍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清朝綠營軍隊的武職排序:提督、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把、把總等。也就是說,憑藉著卓越的戰場表現,嶽鍾琪再次被越級提拔,直接成為了省軍區司令。這一年,嶽鍾琪35歲。雍正朝的嶽鍾琪雍正皇帝登基後,西北仍未消停;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拜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同時命嶽鍾琪為「徵西副將軍、參贊大臣」進入西北。
  • 清朝立賢不立長,那麼歷代皇帝的嫡子,都是什麼結局
    比如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就是「立賢不立長」。清朝12位皇帝,就只有道光帝一人,是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既然清朝立賢不立長,也就代表著,所有皇子都有機會繼承皇位。也因為如此,才會造成康熙晚年時期的九子奪嫡事件。好在雍正即位後,開始實行「秘密立儲」,這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子之間兄弟相殘。
  • 清朝四大疑案之一雍正之死
    然而當雍正暴死,便有很多人懷疑此為呂氏孤女所為。因為雍正去世當天,他的託孤大臣——鄂爾泰的褲子上沾滿血,其後又被留在宮中長達七天,這實在令人生疑。因此有人懷疑,鄂爾泰褲子上的血,是雍正的血,雍正已經被刺殺。除了呂四娘刺殺外,學者們對雍正的死還有很多看法,有人說雍正酷愛人參,是過度服用人參而死;有人說雍正勤於政事,是活活累死的;還有人說雍正好色,是吃春藥而死的。
  • 清朝滅亡60年後,為何《大清律》卻還在繼續使用?
    前後經歷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訂後才定型,延續兩百多年後,在清末新政中,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再次修訂,最終版的是宣統二年(1910年)版,定名《大清現行刑律》。這個法律是什麼時候廢除的呢?有人可能會有疑問:這不對吧,清朝滅亡不同於一般的封建王朝滅亡,它是封建帝制的終結,一個共和國,用封建朝廷的律法不合適吧!其實是這樣:清末新政雖然根本上不靠譜,但確實也做了些事情,其改革後的法律也有些近代法律的樣子了,和傳統的《大清律》完全不一樣,用還是可以用的。
  • 他是名門嶽飛之後,為了朝廷死而後已,為何被雍正判以「斬監侯」
    當初雍正剛剛即位,根基尚不穩固,外有西北少數民族虎視眈眈,內有幾位兄弟親王拆臺,所以雍正帝一心想要培養自己的勢力,而嶽鍾琪成為雍正的目標之一,先後被授予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