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最近一段時間,杭州的演出市場,無法避開「脫口秀」這個話題。
上個月(9月4日),星耀城為了給自己新開的「星live空間」造勢,請來了有「華裔脫口秀第一人」之稱的黃西過來造勢,開演已經過了半個小時,依然有人拿著板凳想要加座。國慶假期,開心麻花也把自家的脫口秀帶到「杭州分店」,三天時間,連演五場。
如今的杭州,脫口秀無孔不入,綜合體、酒吧、劇場,甚至包括像單向街書店這樣走文藝範的空間。這個城市目前的脫口秀演出場次,基本上維持在一周兩次的規模。
有市場,就有入局者。除了單立人、笑果這樣的成熟品牌不斷過來演出外,杭州今年脫口秀市場最大的變化是:包括獨麥、空手笑、會說笑等本土品牌迅速冒頭。
比如最新開張的仙人掌喜劇,背後就有史炎這樣的大咖在運籌帷幄。為什麼看好杭州?史炎說,「我們認為有脫口秀發展潛力,值得深耕的城市,一定是年輕人更多的城市。」
脫口秀大咖史炎
咖啡館老闆朱明
一個名詞
大家理解的脫口秀,應該叫單口喜劇
史炎是笑果文化全資子公司笑友文化CEO、「噗哧脫口秀」負責人。介紹他時,一般還會有一個名頭:《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卡司以及笑果文化脫口秀演員首席培訓師。
即使你不怎麼喜歡脫口秀,也該知道這兩檔節目,知道李誕、池子,應該還有最近在《脫口秀大會》上出盡風頭的王冕、李雪琴、楊笠、呼蘭……就算你沒認真看過節目,也會在各種平臺上刷到他們的視頻段子。
脫口秀,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個人站在舞臺上,對著大家講笑話。不過,這個「脫口秀」的意思,已經和英文的「talk show」相去甚遠,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原本的「脫口秀」是一種電視、廣播上的談話節目,主持人和嘉賓、觀眾一起討論某個話題,像美國的《艾倫秀》,或者我們熟悉的《魯豫有約》。
我們現在語境中的「脫口秀」,在英語中對應的詞是「stand-up comedy」,直譯是「站立喜劇」,也就是喜劇演員站在觀眾面前講段子。在中國,這個演出形式有不同的名稱,臺灣叫「獨角喜劇」,香港叫「棟篤笑」(棟篤在粵語裡就是站立的意思),而更為準確的普通話名稱,是「單口喜劇」。
不過,包括李誕這樣的「頭部藝人」,還有上個月來杭州演出的黃西,大都沒有糾正這個詞。而這些年,「脫口秀」越來越火,似乎也沒有必要去正名了。
這本身,也是一個段子。
一種現狀
拉個微信群,像微商一樣賣票
關於「脫口秀」的現狀,我講兩個段子。
我的朋友李俏,是一個愛看戲劇的觀眾,去年年底,抵不住朋友圈的刷屏,終於買票去看了一場脫口秀的演出。「80元,我還是第一次在民宿裡看演出,事後主辦方還給我們觀眾和藝人一起拉了個群,希望大家能提提建議。」李俏的建議有點「狠」,「一點都不好笑。」怎麼個不好笑?「有個演員是北方人,他就換湯不換藥用了個關於老人的段子,把地點換成了杭州。而我們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段子中講的老人家在杭州並不典型。」其他幾位杭州觀眾的看法也是這樣,但那位脫口秀演員並不接受建議,眼看彼此談不到一起,大家就退了群。
其實,這也是杭州脫口秀目前的一種現狀——拉個微信群,像微商一樣賣票,群裡還可以招募對脫口秀感興趣的新人演員。杭州一家劇場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對這個誰都想軋一腳的市場的不解,「有些是真的有點東西,但有些,我真 的覺得很尷尬,不好笑。」他有點疑惑,「這玩意兒,也沒什麼科班出身這個說法,好像誰都可以,隨隨便便練一下就可以上臺了?」第二個段子,就是這個工作人員的經歷。今年,一個早先跟他對接過活動的工作人員回了老家,「有一天我刷朋友圈,暈了,他居然自己也開了家(脫口秀)俱樂部。」
感覺有點「野蠻生長」的意思,但這恰恰就是當下的脫口秀表演:不以出身論英雄,準入門檻不高,只要有能力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就可以上臺表演,說不定還能走紅。
一個故事
咖啡館老闆搞脫口秀的經歷
既然門檻不高,那杭州搞脫口秀的都是什麼人呢?我知道的,就有文身師、設計師、銀行櫃員……
上個月,城西的ux coffice正式停業。在大眾點評「商家歇業關閉」的頁面裡,依然有痴心的客人留言:店名coffice而不是coffee、桌椅很舒服、有隻貓很可愛。有個叫「終結者」的網友留言:「有誰跟我一樣運氣好,為了線下脫口秀過來的,結果初體驗就是人家的閉關大會。」
這家咖啡館的老闆朱明,就是脫口秀品牌「獨麥」的創立者。4年前,身為設計師的他開了這家咖啡館,原本打算給設計師同行們一個聚會的地方,沒想到自己中途上了脫口秀的「賊船」。
於是,這家咖啡館逐漸變成了一個看脫口秀的地方。大眾點評上的點評,也從咖啡好不好喝、環境怎麼樣,變成了脫口秀怎麼樣、一周表演幾次、有固定時間嗎、哪裡可以訂票。
咖啡館關了,朱明專心做他的脫口秀品牌「獨麥」。微信群裡,熱情的觀眾給他起了60多個名字,朱明把「獨自」「獨立」「麥克風」這些名字結合起來,最終敲定了「獨麥」兩個字。
做著做著,朱明和他的獨麥,逐漸冒出了頭。
朱明開的咖啡館關門,在杭州的脫口秀圈子並不是個例。他曾和朋友們開過玩笑,說杭州的脫口秀是「演出一個地方倒閉一個地方,沒想到最終我的咖啡館也輪到了。」
凡事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朱明說,「我總體上感覺是2019年開始,杭州脫口秀市場有了初步的一個氛圍,一場開放麥能有100人以上(觀眾)。」
業餘和專業 那又怎麼樣?中秋會發月餅嗎?
你看,脫口秀這個行業,雖然門檻確實不高,幾乎沒有人天生吃這碗飯的,甚至大部分跟表演、戲劇都沒什麼關係。但要火起來、能賺錢,並不容易。
可口喜劇的創始人李夢傑,曾經一度的演出海報上自我介紹寫著是「信用社員工」。「空手笑」創始人之一阿迪,畢業於美院,最初的夢想是做個文身師。阿迪很清晰地記得那個日子,「啊,2018年12月22日。」當時他第一次去酒球會看線下的脫口秀。實際上,他的心早已蠢蠢欲動。「看了《吐槽大會》,心想我也可以,然後就想報名,開始搜他們微博,然後搜到了這場演出。」
阿迪的合伙人胖達威,算是「專業級」的,光線傳媒做過,在蘇州做過主持人,後來到噗哧俱樂部,做全職脫口秀演員。
「跟你說,是籤約的那種員工。」胖達威張口就來。阿迪忍不住回了一句,「那又怎麼樣?中秋會發月餅嗎?」
雖然這些年脫口秀火了,但大部分脫口秀演員還沒有掙到錢。演出機會少,平臺不夠大,線下觀眾還是很少。在第三季《脫口秀大會》裡,何廣智就說:「我是一名全職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掙1500元。」
開放麥和商演
除了李誕和池子,你還知道誰?
脫口秀演員的演出分為兩類,開放麥和商演。什麼是開放麥?一般來說,這是一種半公開的脫口秀表演,它既是新手起步的地方,也是老手試段子的地方。比如現在已經很火的池子,就是在開放麥被李誕看中,後來成了《吐槽大會》的常駐嘉賓。開放麥帶著練習的性質,幾塊到十幾塊都有,而商演才是真正掙錢的大頭。
這個按照時間計算笑聲和收益的表演,有一些很明晰的標準:比如能夠表演15分鐘以上,比如能夠開60分鐘左右專場。胖達威和阿迪招募新人演員,考題就是讓人寫一個五分鐘左右的段子。脫口秀演員的成長之路,就是從5分鐘段子到10分鐘段子集錦,再到15分鐘故事,最終到可以輸出自己觀點的專場。
放眼國內,僅僅作為路人能買單的脫口秀演員,估計只有李誕和池子等寥寥幾人。還能報幾個名字?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之前,這個名單應該不超過10個。因此,對於大部分脫口秀演員來說,這還不是一個可以養活自己的全職工作。
收入低,自然吸引不到人,《脫口秀大會》對線下的影響,和《樂隊的夏天》對線下音樂節的影響不一樣。市場是被推熱起來了,但是歌曲可以重複聽,段子重複講就不一定有人愛聽了。
人和市場
杭州是下一個脫口秀爆發地之一
聊脫口秀,說來說去,都無法繞開笑果文化。我們反覆提及的《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李誕和池子,都和笑果有關係。
當然,還有胖達威,還有史炎,以及杭州噗哧脫口秀俱樂部——笑果旗下專門做現場演出的品牌。雖然杭州噗哧2018年就沒做了,但目前杭州所有創立的單口喜劇廠牌,都跟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有編制的正式員工」胖達威,就是跟著北京噗哧轉戰到了杭州噗哧的。史炎曾經是杭州噗哧的負責人,2017年的《脫口秀大會》海選,他就在杭州挖到了郭展豪、陳曉靖、胡豆豆等新人,並且把他們帶上了舞臺。
「脫口秀這個事,一個是人,一個是市場。」史炎說。用網際網路話術來說,脫口秀演員,一個人就是一個IP,IP大了,就有得賣了。像上一代那樣認為的「相聲過黃河死一半,過長江就全死了」市場觀念,史炎認為已經過時了,「更早的喜劇形態是基於地域的,比如東北的二人轉、北京的相聲等,因為那時候的信息流轉,跟人強、地域強相關。但是現在的脫口秀,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東西。」
比起北京、上海等市場的成熟度,史炎更看好下一個脫口秀市場爆發地是杭州、蘇州、成都這些「年輕人更多」的地方,因為年輕人才是線下活動的主力。
現在和未來
誰會像李雪琴和王勉一樣走紅?
今年8月底,史炎到杭州西戲天堂藝術中心做了一場專場,這也是「仙人掌喜劇」的開張秀。跟空手笑的套路一模一樣,演出請個業界有名氣的前輩坐鎮開山,然後推出本地俱樂部。仙人掌喜劇的負責人是杭州姑娘小色,做過《80後脫口秀》的編劇,也在笑果工作過,這次算是回到了熟悉的主場。
朱明帶領的獨麥喜劇也在做同樣的事,「所有人面臨的考驗,就是能不能短時間內把人培養起來。」獨麥打算在國慶後開始做脫口秀海選,「觀眾既是買票的觀眾,也是擁有投票權的人。」
除了常規的脫口秀演出,胖達威還在做即興戲劇業務,在一期課程結束後,他立刻跟阿迪交換新發現,「那個人我看很不錯,下次喊他去說說看。」
大廠牌也沒閒著,開心麻花2017年創立了「麻花脫口秀」,製作人張鐸表示,「入局脫口秀門類,正是開心麻花豐富喜劇產品線的一個新嘗試。在開心麻花擅長的千人大劇場舞臺劇之外,我們將打造起『麻花脫口秀』這條更為輕型的產品線。『麻花脫口秀』將和麻花更多的輕型線下產品一道,圍繞著麻花劇場院線及其附屬空間,以及麻花小劇場、城市的非標準空間,為觀眾提供消費頻次更高的脫口秀演出。」
今年國慶假期,「麻花脫口秀」第一次落地杭州。
《脫口秀大會》的演員曾經說過一句「喜劇變了」,如今正逐漸成為現實,脫口秀(單口喜劇)的崛起和蓬勃發展顯而易見。杭州的品牌和演員,誰能成為下一個笑果?誰又能成為下一個李誕?誰會像李雪琴(本季《脫口秀大會》熱門選手)和王勉(本季《脫口秀大會》冠軍)一樣走紅?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