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永州古村落|石下古村:敬義堂·栢府·豐登廟

2020-12-15 今日永州

豐登廟現狀

從江華縣城沱江鎮沿瀟賀古道南行約6公裡,有一座居住著清一色歐陽姓氏的古村落——大路鋪鎮石下村。村西側有觀音山、鳳凰山南北相對,東側是瀟水河的支流西河,形成「前有照,後有靠」的宜居地理格局。據《歐陽氏家譜》記載,石下開基始祖為南宋年間歐陽斌公(1126-1173),才識聰明,性好山水,偶到此地見「五星環繞」,是個居家的好地方。於是從永明縣任家嶺(現江永縣黃甲嶺)「敬義堂」歐陽氏家族分支,攜家眷遷來此地建居。因村後石山像鳳形,曾名鳳山村,又因居石山下,得名石下村。歐陽氏經800多年繁衍,至今發展成為一個1500多人的村莊,並逐漸分枝到本縣附近小麥塘、花地灣、香山營、田衝口、下軍田、萬石洞、小洛坪等村,遠至本省寧遠、廣西富川、灌陽等地,成為遠近一大家族。

經過200多年發展後,到明朝初年,石下歐陽家族出了一個人物——歐陽志(1378-1458,家譜記載為歐陽德志),學而優則仕,在42歲那年授「南京行在都察院江西道監察御史」一職。明代以都察院為最高監察機關,都御史地位崇高,專職負責糾察、彈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直接向皇帝負責。按當時的規定,御史必從進士及監生中有學識並通達治體者選任,一般年齡在30-50歲之間,太年輕則缺乏辦事經驗,年齡過大則沒有朝氣。歐陽志時為全國十三道監察御史之一,地位顯赫,族人引以為傲。至今村裡存留有其故居「栢府堂」(栢府為御史府的別稱),府內懸掛的「栢府」匾額,為當時歐陽志的同僚兼同鄉、京都道監察御史楊繼武所題,府前一對造型拙樸威武的石鼓石獅也為明朝遺物,前些年牌匾和石獅被人移走,不知所蹤。栢府堂幾經重修,現規模猶存,有上堂屋、下堂屋、天井、廂房,2011年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現居西安的歐陽文詩和現居北京的歐陽華兩位八旬老人回憶,栢府堂過去是村民年節歡聚、清明聚會、團拜祭祖的公共活動場所,上堂屋橫梁兩邊匾牌林立,十分壯觀。在新中國成立前後,曾長期作為村小學使用,他們初級小學時代(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就是在栢府堂度過書的。教室在上堂屋,黑板兩邊貼著「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八個鬥大的字,十分顯眼。四個年級的學生坐在一起上課,老師給其中的一個年級講課時,其他年級的學生就複習或做作業。課餘他們常騎到堂前石鼓石獅上撫摸拍打,石鼓被摸得光滑鋥亮。

栢府堂在古村的南風頭,在北風頭有一眼明代古井——下馬井,泉水旺盛,方井分幾格設計,分別供村民常年生活飲水、淘米、洗菜、洗衣用,不得混用,既衛生又適用,村民世代遵循。傳說這裡曾立有一塊「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石碑,古代文武官員,必須在這裡下轎下馬,步行到栢府堂拜訪,顯示出這一家族的高貴和威嚴,這眼井由此而得名。

村裡現保存明清古民居40餘座,古門樓3座,古碑刻、石刻4塊。整個村落古民居中均有精美的石雕、木雕,其中一座歐陽大屋佔地約400平方米,內有後花園、魚池等設施,從殘存格局仍依稀可見曾經的繁華。走在青石板的巷道,撫摸老牆上斑駁的印跡,仿佛在閱讀一本發黃的線裝書。

除村裡現存的歐陽宗祠敬義堂、栢府堂外,北風頭鳳凰山麓還建有豐登廟一座,為舊時族人敬祖奉神之所,現已荒廢。廟內兩壁各有一幅漫漶的彩繪壁畫,正前方一兩米多長的石案是明崇禎十二年(1639)村人所捐,從殘敗的梁柱上精美的木雕依稀可辨曾經不凡的氣度。門楣上石刻「豐登廟」三個大字,兩邊石柱上是一副藏頭對聯:「豐樂記滁亭,世傳六一;登封崇嶽廟,歲祝八千。」追溯歐陽家族往昔榮光。上聯說的是歐陽族人的驕傲、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號六一居士,貶任滁州太守期間寫下《醉翁亭記》及姊妹篇《豐樂亭記》,寄寓「安此豐年之樂,幸生無事之時」的理想。下聯說的是歐陽氏為夏禹之後(中嶽嵩山所在的登封為大禹故裡),春秋時期其後裔分封到烏程(今浙江湖州)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於是以歐陽為姓,家族歷史源遠流長。石下歐陽家族處江湖之遠,世居湘南,耕讀傳家,建此豐登廟,除承繼先賢理想外,更多的應該是寄予對「和氣兆升,年歲豐登」的美好期冀吧。

村莊一角

相關焦點

  • 走進永州古村落|人文鼎盛的諸葛廟村
    村裡兩百多年的古宅 夏繼文 攝如果不是我的一位親戚在這個村,幾十年來經常走動,我可能還沒有這麼了解它。它像一個斜躺在古樹下的垂暮老人,極少會引起路人(遊客)的注意。後又到永州,由於是身體不好,需要療養,蘇軾最終決定去常州定居,於是全家一起啟程北上。也就是這樣一段短暫的停留,他在永州留下了三首詩,而這首《百家渡》令諸葛廟村的人文含量瞬間倍增。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於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十月,調任永州零陵縣丞。
  • 【永州古村落】江永松柏社區:那一爿寧靜的和諧世界
    【永州古村落】江永松柏社區:那一爿寧靜的和諧世界 陳瑜江永松柏瑤族鄉松柏社區是第五批國家級傳統村落。所申報的區域是轄區內的建新村。登上村前樓房屋頂放眼,古村落就在群山的懷抱中,綿延起伏的山巒似大海中的波浪,律動的曲線彈奏著醉美的諧音,村圍的古木挺拔聳立,恍如歸港漁舟上的風帆。鱗次櫛比的屋脊馬頭牆在風中靜立,一切都是那麼安詳而寧靜,情趣格外悠揚。
  • 600年前來自四川成都府齊姓徙居而建的古村落——齊西村
    小龍河由東南蜿蜒繞村流向西北,河道遍生蘆葦。據記載:齊西曾名齊家菜園、齊家西崖、齊家圍子、南崖等,1950年改稱齊西村。村內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52處,老房子屋簷上精美的木雕和牆上凸出的圖案非常精美,是清代及民國時期山東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國家級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省級傳統古村落、省級鄉村記憶工程、省級特色景觀旅遊名村。
  • 石塘村,古村落建築錯綜複雜,陌生人進村就像進了迷宮!
    它是廣東省保存最好的古村落之一,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村莊之一。雙峰寨位於石塘村,又名「石塘村」。雙峰寨呈長方形,建於光緒年前。它是用石灰和青磚建成的,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寨子佔地4164平方米,有一棟主樓和四棟炮兵樓,由一堵高9米、寬1.2米的牆連接起來。進入城堡,你會發現城堡的設計非常高級。攻防一體的設計緊密相連,以一棟主樓和四棟炮兵樓為主軸。
  • 【永州古村落】寧遠平田村:悠然在歲月中的榮耀蹤影
    【永州古村落】寧遠平田村:悠然在歲月中的榮耀蹤影 陳瑜 無數次經過平田村,卻每次都是匆匆過客,現代城鎮的風姿將歲月的蹤跡隱藏著,掩蓋著。
  • 平海嶺邊村:傳統古村落在保護中振興
    從美麗鄉村建設以來,現在說起農村,再也不是滿地泥巴的樣子了,在平海鎮嶺邊村,這裡除了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外,村裡的古建築也逐漸被重視起來。 日前,記者來到平海嶺邊村採訪看到,走進村裡,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讓人倍感舒適。再往村裡走,嶺邊村支部書記曾招朋向記者介紹,這裡坐落著多間擁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
  • 三晉明珠:山西古村落
    這些建築在村落中形成有機的系統,這個系統規定著村落的結構,使它成為功能完備的整體,滿足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鄉民的生活需求,村落具備了人居環境全部性質的最小單元。古村落的建築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研究的重點是村落的整體、各種建築與整體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在長期的農耕文明進程中逐步形成的、遍布各地的古村落留住了歷史的記憶,反映了文明的歷程,講述著人、自然、社會的和諧關係。
  •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
    在太行山的深處隱藏著無數的古老村莊,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石家莊的十大古村落。 石家莊-井陘縣 1、大梁江村 唐朝安史之亂前後「承天軍」曾初駐於此易名「帝都」,後演變為現在的「地都村」。 村落依山臨河,古有「襟山帶河」之稱。這裡因地處偏遠,古村落保存相當完好,現保存著不少老建築:三閣、八廟、二祠堂、晉陽街古驛道、地都長城等。走進這個帶有古韻的小村落,一座座古建築,青磚青瓦,精美的雕刻,悠遠靜謐的老巷,透出濃濃的古樸氣息。
  • 這是個紅色的「古村落」」山西省聞喜縣陳家莊村調查
    早就聽說我們縣出了個著名的村,被譽為紅色革命舊址,最近還上了中國傳統古村落的名單。當時看見網上鋪天蓋地的新聞,一直沒有機會去看看,恰逢這次田野調查,讓我找到了機會去探尋一番。8月15日早上,我和哥哥嫂嫂乘車去了聞喜縣郭家莊鎮陳家莊村,離我家不遠,但也不是一兩公裡的距離。經過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了這個聞喜名村,第一次田野調查的我有些迷茫,調研的我更像是個旅客。車開到村口我就下了車,對著村門大標就拍了起來,心裡想著說怪不得人家是個名村,這村標都比我們那裡氣派。
  • 我們的網紅村|古村落+紅色文化,即墨的這個傳統村莊不要太好玩!
    魯網11月22日訊 在即墨的金口鎮  有這樣一個小村莊  村裡現存幾十處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築  青石古巷 灰磚青瓦  處處透露著古香古色  也因此吸引了一眾遊客來旅遊觀光  這裡  便是南裡村  如今  這個傳統村落
  • 中國瀕臨消失的傳統古村落,石家莊市井陘縣天長鎮
    古城名勝古蹟星羅棋布,城區有井陘古瓷窯遺址、古城牆、井陘古驛道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有皆山書院、觀音閣、文廟、城隍廟、顯聖寺、王家宅院、縣衙、都堂府、蔡家大院、侵華日軍炮樓等建築,悠久的歷史使天長鎮城內村建設傳統文化色彩,以古建築風格以明清時風貌為主,古城牆保護較好。
  • 秀雅古村落的百年時光,醞釀出最地道的麻城美食
    麻城就有這樣的傳統古村落。與其抱著熱水袋和空調房度日,不如帶上相機,遊古村吃吊鍋,來一場冬日邂逅。張家山傳統村落坐西向東,背靠青山,面臨梯田,村前古樹參天,對面還有杏峰尖寺的杳杳鐘聲,這裡至今仍留存著耕讀傳家的農耕文化生活。
  • 于都縣古村落擷萃
    走進於都,我們欣喜地發現,風景這邊獨好!於都這塊神奇的土地,不僅有著瑰麗的山川之美,更有著一處處歷史悠久、蓄滿了鄉愁的美麗古村。這天的凌晨五點過後,便有人從水路、旱路絡繹往水府廟來,喧囂的鞭炮聲響徹雲霄,瀰漫的硝煙直到中午時分才漸漸散去。村人簡樸如斯的快樂得到盡情釋放。歡樂,把寒信峽的一大片天空都攪熱了!     馬安,是指于都縣馬安鄉,因鄉政府附近有一座形似馬鞍的石灰山而得名。上寶,乃馬安鄉北面的一個古村落。       上寶是個藏風得水之地。
  • 海口鬧市區有個古村落,位於博愛南路的巷子裡,歷史悠久古蹟眾多
    從海口博愛南路一條巷子進入,沿著小徑直走走不多遠,便可以尋得到一個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這便是老海口口中的田邊村。這天,在得知海口鬧市區有個「古村落」後,我騎小電驢趕到了博愛南路與公園路交匯處的巷子口。隨著步步前行,望著小徑兩旁參差不齊,高低起伏的房子,我心頭好生納悶,實在無法跟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田園鄉梓聯繫到一起。
  • 湖南又一古村走紅,人稱永州「婺源」,景色優美門票免費遊客不絕
    但是在湖南永州也有一座相差無幾的古村,上甘棠古村,建於貞觀末年,距今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是一座真正的古村。04雖然經歷了上千年風吹雨打,古村裡的古樓古橋,依然挺拔屹立,令人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走進古村內,就像來到了世外桃源一樣,踩著青石板,聽著陣陣鳥鳴,靜謐得讓人渾然忘我。上甘棠就如同隱士一般,任時光變幻,它自巋然不變。
  • 晉源 | 五府營村的由來
    古人逐水草而居,族居而成村落。五府營村位於晉中平川,土地肥沃,又有汾、晉二水之利,遠古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五府營村境域就在古晉陽城之正南1﹒5公裡處,也曾經隨著晉陽城的繁華而繁華,隨著晉陽城的冷落而冷落,但境域內仍有人繁衍生息是無疑義的。自古以來至明代初期,五府營村境域內的人家形成多大規模的村落,村名是什麼已難以考證。
  • 三衢古村落:新桃源 谷口地
    柯城區九華鄉有許多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據說它們還都有一定的淵源,今天呢,我們就去了古村落當中的一個,為什麼要去那裡呢?因為啊,這個地方據說隱藏著當地許多古村落淵源的故事,它的名字裡啊,就有個源字,讓我們一起走進九華鄉源口村。
  • 湖南郴州保存最完整的十個古村落,其中有你的老家嗎?
    郴州的古村落在煙雨斑駁淋漓的水汽瀰漫中,若明若暗,色彩愈發微妙而意境豐富,宛若一幅幅古樸的江南水墨畫卷。讓我們走近郴州,隱於寂寂古村落一日,徜徉於青磚黛瓦之間…… 1、上喬古村
  • 保護古村落 不能只盯著古村落
    12月20日,廣東省古村落評審專家組一行到清遠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考察認定工作,這座如畫的小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老村不止有老屋 更重要是老民俗 老物件記者在此次考察中發現,廣東正在積極推進的一些省乃至跨省層面的文旅項目,比如南粵古驛道體系,對沿線的古村落助力不小。比如連州保安鎮的種田村,其實早年是「屯田村」音傳而來。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之:山東省淄博市萬家村
    萬家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西北部,地處白雲山前臥牛山麓,多條水系匯流形成水面從村中穿過,南鄰102省道,東與山東第二耐火廠毗鄰,膠濟鐵路從村北穿過。村莊總體方位道路延續了早期格局,古河道萬安溪呈西北、東南走勢流經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