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以來,老師們以極大的愛心、耐心、信心、責任心,關心愛護我家寶寶,用鼓勵賞識參與等教育方法幫助她,把愛滲透到寶寶幼小的心裡。老師的諄諄教導和辛勤的工作,讓我家孩子改變不少,看見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我們就覺得非常安慰。
想對老師們說:您長久以來的精心培養,讓我的孩子從一個頑童逐漸成為了一個愛學習、懂禮貌、講團結的好學生。孩子的點滴進步,離不開您的教育。您對孩子的關心、耐心,讓我不知如何感激。
一、要尊師重道
佛陀在《長部》第31 經《教誨新嘎勒經》中說:「居士子,弟子應以五種方式對待南方的師長:起立,奉侍,順從,服務,恭敬學習技能。」瑪欣德尊者開示道:「無論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要尊師重道。對於出家人來說,有很多種老師:剃度的老師;受具足戒的老師;在受具足戒的時候教授的老師、教授師;教導佛法的老師;教導禪修業處的老師,還有依止的老師。這些老師,作為出家人,都應當要去履行他的義務,無論是出家的比庫也好,沙馬內拉也好,都應當要履行他的義務。對於在家人來說,老師包括教導一般普通知識的、文化的、技術的都算在內。」
佛陀在《觀無量壽佛經》中談到淨業三福時說,為佛弟子當「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梵網經·菩薩戒》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佛教尤其重視尊師重道。
尊師重道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古時候,師徒如父子。呂不韋說:「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也」「疾學在於尊師」。《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康有為說:「師道既尊,學風自善。」而譚嗣同也說:「為學莫重於尊師。」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師者,人之模範也」等等,無不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尊重師長」的道德觀念。
我國最古老的治家格言《太公家教》中有這樣一段記錄:「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呂不韋也說:「事師之猶事父也」。葛洪在《勤求》說:「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生我養我是父母,給我期望、教我知識、人生緊要關頭指引我方向的,卻是敬愛的老師!
印光法師說:「對師長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淨空法師說:「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為什麼要尊師重道?因為不尊師就是不孝父母。」老師永遠都要恭敬!
二、要知恩感恩
佛陀在《增支部2集·120經》中說:「諸比庫!在這世間有兩種人難得,哪兩種呢?主動助人者與知恩感恩者,諸比庫!在這世間此二種人難得!」
教師是性命中最重要的引導者!蔡元培說:「教育者,養成人性之事業也。」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陶行知說:「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我們佛弟子,應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沒有一種領受是可以無動於衷、心安理得的,都應心存感激。嘴裡可以不說,但心裡一定要知道感恩。
最後節錄星雲法師《為老師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
今天弟子來到您的座前,特別向您報告我們對老師的感謝。
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勞教導,我才能夠獲得學問技能;因為有了他們的指引誘導,我才能夠長養知識智能。
我要在此發願:
我要努力向上,我要精進不懈,來報答老師的苦心;我要盡己之力,我要奉獻社會,來回饋老師的恩德。
慈悲偉大的佛陀!
所有的老師都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學生;所有的老師都像蓮花一樣,吐露芬芳,嘉惠學子。
他們將學生的成就,看成是自己的榮耀;他們將學生的貢獻,看成是自己的驕傲;他們將學生的上進,看成是自己的喜悅;他們將學生的奮發,看成是自己的動力。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告訴我:
浩浩師恩,何以為報? 巍巍師道,何以為謝?
只有祈求佛陀您慈悲地允諾我,如果我有點滴的成就,請都回向給我的老師與父母,願他們生者一切自在,萬事如意;願他們逝者增添功德,往生佛國。
如果我有些許的作為,無論老師與父母在天涯海角,希望他們都能夠知道,好讓他們感到欣喜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