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多面手,雅克夫設計局雅克-28超音速轟炸機發展簡史

2020-12-26 北雁自南歸

1975年11月8日晚,蘇聯海軍波羅的海艦隊1135型「警戒」號(959)大型反潛艦,在副艦長薩布林率領下擅自起錨準備叛逃瑞典。在此之前薩布林少校指揮同夥武裝奪船,將艦長及部分反對軍官軟禁,然後在其他軍官放任下指揮不知情水兵開始了叛逃之路。

空軍第668轟炸航空兵團9號凌晨3點才接到命令,大致通報了位置並要求對該艦進行毀滅性打擊,於是本文主角雅克-28快速出擊。由於天氣惡劣首次出擊誤炸自家一艘貨船,為避免「警戒」號駛出攻擊範圍該團全體18架雅克-28二次出擊,大撒網式搜索下終於找到目標命中一枚炸彈成功截停該艦。

1135型「警戒」號(959)大型反潛艦

這次行動也成了雅克-28轟炸機服役生涯中唯一一次參與的實戰,當然不論是設計師還是空軍絕對沒想到,雅克-28第一戰居然是轟炸自家軍艦。雖然實戰表現相當一般(下文有分析),但至少制止了叛逃行為也算是功得圓滿,以此為背景詳述雅克-28是如何成就「空中多面手」的稱謂。

研製背景

二戰結束,美蘇對峙下的冷戰格局突顯,這一時期跨時代改變來自核武器和噴氣式發動機的成熟應用。兩者結合下攜帶核彈的戰略轟炸機發展迅猛,戰略核威懾就此展開,一路走過了B-29對決圖-4、圖-16對決B-47、圖-22對決B-58等互爭長短的進程。隨著轟炸機各方面性能發展突飛猛進,高射炮顯得無能為力、防空飛彈又不成熟、腿短的戰鬥機更是達不到遠程攔截標準,於是大家紛紛開啟第一代大型截擊機研製,目的就\是將對手攔截在國土之外。

以蘇聯為例,此時實力還算雄厚的雅克夫設計局推出了雅克-25全天候截擊機,中單後掠翼布局、雙座雙發噴氣式截擊機。雖然還是一款亞音速機型,但設計方面還是有一些亮點:自行車式起落架、蘇聯第一款裝備雷達戰鬥機(安裝「獵鷹」雷達)。最大飛行速度109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4000米、航程2730千米,這種性能水平在它服役的50年代初期相當不錯。

標誌性的圓腦袋,被稱之為「手電筒」到是很符合它的搜索截擊定位。

圓腦袋的雅克-25

蘇聯大縱深戰術理論在冷戰期間得以延續,華約集團預設戰區集中在西歐,通過大規模空中不間斷打擊保障坦克集群快速推進是核心。不過到了50年代中後期以美國「奈基」為主的防空系統,給以伊爾-28為代表的亞音速戰術轟炸機突防帶來極大障礙,因此在雅克-25基礎上蘇聯開始研製性能更強的雅克-28超音速戰術轟炸/截擊機。

雅克-28戰鬥機

研製歷程

1956年,蘇聯部長會議及航空工業部發布指令,要求雅克夫設計局研製一款高空超音速戰術轟炸機。性能要求如下:採用R-11-300加力渦噴發動機(軍用推力3900千克、加力推力53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1300千米/小時(加力下1600千米/小時)、最大飛行高度17000米、正常載彈量1.2噸(最大載彈量可達3噸以航程為代價),最大起飛重量13噸。不過最重要的航程居然沒有做任何要求,怎麼看怎麼怪,項目編號為雅克-129參考原型是雅克-26(雅克-25的超音速驗證型)。

有了早前尖頭超音速雅克-26研製經驗,對於幾乎同樣布局的雅克-129來說似乎需要改動不大,但實際情況是發動機的差別導致兩者還是有所變動。由於採用了R-11-300發動機,相比雅克-26上使用的RD-9F不僅動力更強、個頭也更大。為確保發動機有安全的離地距離,雅克-129將原來的中單翼改為上單翼布局,機翼中線後掠達45度。

上單翼布局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吸入異物風險,同時機體升高還可以攜帶更多彈藥,比如外掛的魚雷等。

雅克-26超音速轟炸機

大家注意兩者區別,雅克-129採用上單翼布局,同時發動機艙明顯比雅克-26要長。

雅克-129原型機

雅克夫設計局提供了三架原型機,前兩架直接在雅克-26基礎上進行改裝,1958年3月5日首飛並在試飛期間編號改為雅克-28(首架原型機改名雅克-28-1)。雅克-28-1安裝了升級版R-11A-300發動機(後續主要用於米格-21F),進氣道截面為橢圓形,採用固定式激波錐,叉形設計的空速管也是比較少見。試飛中武器載荷達到1.2噸,最大飛行速度1500千米/小時,最大升限16300米。

雅克-28-1原型機

由於飛行測試過程發現航向穩定性不佳,因此機體又進行了微調,機翼內側加裝一對導流片,機尾下方增加一對外八字腹鰭,翼展增長翼尖超出輔助支撐輪外側。以雅克-26和生產型雅克-28B直觀對比,整體外形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實際除主機身外很多細節方面都有所變化。

雅克-26超音速轟炸機

同角度照片不好找只能提前劇透,以機腹加裝了RBP-3轟炸雷達的生產型雅克-28B作對比,兩者差別一目了然。

雅克-28B

雅克-28-2原型機也緊隨其後開始改裝,發動機換成R-11AF-300發動機(加力推力5750千克),隨著發動機推力增加進氣道做了調整。發動機短艙也隨之縮短,為了提升機體結構強度將機翼內側鋁蒙皮改為銅質。

雅克-28-2原型機首先進行掛彈飛行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掛載1.5噸彈藥時海平面最大飛行速度950千米/小時,1萬米高度以上可以達到1400千米/小時。超音速實彈轟炸測試進行了兩次,第一次飛機出現故障帶彈返回,第二次爬升到12000米高度進入轟炸航線順利完成炸彈投擲。

雅克-28-1及2型在發動機短艙上的區別

隨後改裝的雅克-28-3原型機差異不大,同樣進行了各類飛行測試,在國家驗收實驗完成後軍方對於這款機型十分滿意。時不我待空軍現實的需求更加迫切,1960年雅克-28轟炸機順利獲批量產,生產型號為雅克-28B。

雅克-28B配套RBP-3雷達,安裝在機身下方由一個整流罩遮擋,實現了全氣象、全天候條件下打擊能力。為提高航程兩側機翼還各自攜帶一個1000升副油箱,機身前方右側安裝一門NR-23機炮(後期改用GSh-23Ya雙管機炮),機尾加裝自動減速傘,後機身安裝兩個SPRD-118助推起飛火箭。這一時期的中大型轟炸機都有類似裝備,主要是發動機不給力再加上起飛重量不低,包括美國B-47、蘇聯圖-22等。

雅克-28B

雅克-28B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受到高度限制,8000米以下無法超音速飛行,12000米以上高度可以達到1900千米/小時的最大飛行速度。實用升限16200米,內油航程1950千米,加掛副油箱情況下可以達到2630千米,配套發動機持續改進加力推力增加到6050千克。

1961年,圖西諾航空節雅克-28B首次公開亮相,9架雅克-28B編隊以900千米/小時的速度低空通場。冷戰期間這樣的套路蘇聯用的最頻繁,每年各類航展總是秀實力的好機會(鼓舞民眾、適當欺騙西方),西方各國也以航展為收集情報來源各取所需。可能是這次對於雅克-28B的出現毫無預警,同場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也是第一次公開亮相,大受刺激的北約乾脆給了個「陰謀家」的綽號。

雅克-28轟炸機

後續改型

雅克-28B順利入役後還有多種改型,包括加裝了數據鏈、地形測繪/轟炸瞄準雷達的雅克-28L/I型,以及回歸主業的雅克-28P全天候截擊型。另外還有雅克-28R偵察型、雅克-28PP電子戰型、雅克-28N防空壓制型、雅克-28U教練型等,以主力機型為例進行解讀。

雅克-28L「陰謀家-B」型,1960年雅克-28L實現首飛,將轟炸雷達改裝為DBS-2S「荷花」數據鏈系統。該系統包括兩個機動地面控制/控測站,通過三角測量法計算目標位置,可以引導雅克-28L實現全天候精確轟炸。不過問題是這種數據鏈系統極易受電子幹擾,同時達不到理想狀態下50米的誤差精度。

雅克-28L轟炸機(掛副油箱)

雅克-28L換裝推力更大的R-11AF2-300發動機(加力推力6200千克),發動機噴管也改為可調節軸對稱收斂擴散噴口。機頭玻璃整流罩微調飛行員視野更加開闊,攜帶副油箱加大到1050升,機炮也改為雙管Gsh-23Ya機炮。因數據鏈系統操作複雜且不可靠,雅克-28L型實際總產量為111架。

Gsh-23Ya雙管機炮
雅克-28L 三視圖

雅克-28I「陰謀家-C」型,其實換湯不換藥,只不過為了雙保險以防L型被推翻沒有候選機型,I型加裝了「早期」-2轟炸雷達。這比B型RPB-3雷達探測距離更遠、解析度更高,再加上OPB-16光學轟炸瞄準具以及AP-28K自動駕駛儀,全天候條件使用甚至可以發現坦克裝甲車輛類移動目標,打擊效率更高。

雅克-28I海平面最大飛行速度900千米/小時,高空最大飛行速度18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4500米,高空帶副油箱航程2290千米。相對L型基本不受外界幹擾,性能方面自然更強,總產量223架。

雅克-28I

雅克-28P全天候截擊型,然後繞了一圈後又回歸到雅克-25截擊機的本質。1964年雅克-28P進入國土防空軍服役,但它的保密程度更高,1967年才公開亮相北約綽號「火把」。

雅克-28P外觀最大變化採用具備複式操縱系統的串列雙座布局,機身下方轟炸雷達及機內彈艙移除,機頭安裝一部「鷹-D」火控雷達。雅克-28P有多種掛架設計方案:早期型標配兩個外掛架,還測試過在發動機艙內側增加兩個掛架(由於發射煙霧被發動機吸入放棄),後期型號在發動機艙外側增至四個。

雅克-28P早期兩掛架

雅克-28P主要掛載兩枚R-8/AA-3空空飛彈(半主動雷達/紅外製導),兩枚K-13/AA-2空空飛彈(紅外製導)。和圖-128作戰方式相同找到目標發射完飛彈就跑,如果被追上只能以兩枚近距格鬥彈自保,不過以雅克-28P這種機動性碰上戰鬥機基本只能挨打。

雅克-28P早期內側四掛架(吸菸放棄)

雅克-28P後期標準版外側四掛架,為改善氣動性能,機頭也設計的更尖更長。最大飛行速度1840千米/小時,最大升限16000米,航程2150千米,整個P型總產量435架。

雅克-28P後期標準版四掛架

雅克-28U雙座教練型,一如蘇式教練機型醜陋的造型特徵,U型整體布局和B型類似。採用不透明機鼻(取消機炮和雷達),取消投彈手艙切換成機鼻教官艙鉸接式座艙蓋向右開啟,彈艙用於增加燃油提高滯空時間。雅克-28U教練型總產量183架,和各個變型生產數量想比教練型比率很高,這也是該機不好操作的具體表現。

雅克-28U教練型,注意滑軌式座艙蓋以及向右開啟的教官艙蓋。

不看正面看側面雙座型風格還是可以接受,為了保持大家愉悅的閱讀心情,正面照就不發了。

雅克-28U教練型

服役實戰

服役之後的雅克-28唯一參與的實戰就是文章開頭那一幕,參與攔截的第668團裝備了雅克-28I及L型,L型配套「荷花」數據鏈系統還承擔起目標再偵察任務。蘇聯對於雅克-28轟炸機戰術要求是這樣的:飛機以離地500米高度、270度角標準轉彎進行轟炸攻擊,套用了二戰風格的水平轟炸模式。

第一波打擊由兩架雅克-28組成,套用最標準的戰術理論最先進的偵察定位系統,結果是誤傷一艘蘇聯貨輪,除了賠付維修費外還得附帶贈送伏特加消氣。

離地500米高度

第二波打擊全團18架雅克-28傾巢出動,有了第一波的經驗再加上天氣情況並不好,因此將500米高度標準切換為200米超低空轟炸。雜亂無章的空中打擊最終命中一枚250千克炸彈,由於叛逃戰艦並未開火打活靶這次攔截以人員零傷亡結束,不過通過攔截行動顯露出雅克-28並不如宣傳的數據那麼實用。

結語

雅克-28定位有點尷尬,入役後將平直翼亞音速的圖-28戰術轟炸機直接替換,但這並不代表它的性能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早期超音速設計機型一般都採用薄機翼,機翼強度承重有限主起落架採用自行車式+輔助輪布局,比如:B-47、B-52、米亞-4、M-50等機型。雅克-28同樣採用這種布局,問題是這款尺寸明顯不大機型還有轟炸、截擊的不同定位,導致載彈量不足裝彈也很費勁,空中機動能力就只能乞求別碰上戰鬥機。

雅克-28的服役使空軍超音速打擊能力得以快速實現,但航程太短,而且早期發動機可靠性較差,超音速飛行能力也較老式戰機操作、維護更加複雜。由此造成的人為飛行事故很多,雖然後續開發出雅克-28U教練型以及更加穩定的發動機,但現實中飛行員並不買帳對該機型評價不高。

雅克-28轟炸型號在70年代中期被蘇-24取而代之,至於R偵察型和PP電子幹擾型則一直用到上世紀90年代。創新不足的雅克夫設計局在下代截擊機中敗於蘇-15,接下來在三代機項目中又被踢出局,自此雅克-28慢慢淡出了大眾視野。

相關焦點

  • 號稱蘇聯「女武神」,T-4三倍音速轟炸機研發始末,可惜功虧一簣
    米亞西舍夫M-50項目失敗後,蘇聯並未停止研發超音速轟炸機的腳步。儘管在上世紀50年代,蘇聯總理赫魯雪夫對洲際彈道飛彈表現出強烈偏愛,並為此不惜取消許多飛機項目,但隨著50年代末60年代初北美XB-70「女武神」轟炸機項目的上馬,有力說服了克裡姆林宮:蘇聯也應該擁有自己的三倍音速轟炸機。
  • 雅克-15戰鬥機,德國噴氣式發動機和雅克-3的跨代組合
    前言成立於1939年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因其在二戰中設計的多款戰鬥機表現優秀而世界聞名,同時躋身蘇聯幾大飛機設計局之一。當上世紀40年代中期航空工業進入噴氣時代起,極富前瞻性的雅科夫設計局也開啟了噴氣式戰鬥機研製工作,雅克-15「羽毛」正是它的第一款噴氣式作品。
  • 紅色戰鷹,從雅克-1、雅克-9再到雅克-3,簡述二戰雅克系列戰鬥機
    五大航空設計局的領頭人而在這五大航空設計局之中,雅科夫列夫設計局是尤為值得單獨介紹的一個航空設計局。面對衛國戰爭初期驚人的裝備損失情況,蘇聯空軍根據實戰表現,要求各大航空設計局針對實戰中暴露出的不足,在現有戰鬥機的基礎上做小版本快速迭代,以提升戰鬥機的作戰性能。在這種情況下,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很快在原有的雅克-1戰鬥機的基礎上,推出了雅克-1B型戰鬥機。
  • 3萬米升限,2.5馬赫速度,全球第一款超音速轟炸機
    在冷戰時期,蘇聯研發出了一款圖22型轟炸機,這款飛機是蘇軍裝備的第一款超音速轟炸機,據了解,當時為了應對美軍施加的軍事壓力,蘇聯決定研製出一款新型的轟炸機,對歐洲地區的戰略目標投放武器,於是圖22誕生了。
  • 雅克-130橫掃世界市場,可變身戰鬥機,是L-15獵鷹的強勁對手
    這是雅克-130教練機在東南亞繼緬甸以後的第二大訂單,也是雅克-130教練機在全世界的第五家客戶。如今,雅克-130教練機正在橫掃世界噴氣教練機市場,是當之無愧的21世紀噴氣教練機之王,成為中國L-15獵鷹高教機的強勁對手。1996年4月25日,試飛員安德烈·西尼琴駕駛雅克-130教練機進行首飛。
  • 轟-20:超音速中程隱身轟炸機與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
    對於大型轟炸機來說,超音速與隱身如何才能完美融合,這個話題也已經討論多年,當然對於廣大軍迷來說,當然是超音速加上隱身最好不過了。但是隱身設計的飛翼布局,確實為了減少反射面積,沒了尾翼,邊翼等,機動性小,再就是超音速飛行姿態不好控制,另外把發動機放在機身內部,導致機體厚度增大,超音速飛行的阻力也大了。
  • 紅色鐵匠,外號「桅杆保衛者」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
    雅克-38「鐵匠」垂直起降戰鬥機研製背景二戰結束冷戰隨之開啟,原子彈和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結合進一步深化,特別是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帶著核彈呼嘯而來絕對是一幅恐怖的畫面1960年9月雅科夫列夫為團長的代表團參加了英國範堡羅航展,見識過肖特sc.1獨特性能後忍不住回國就提出研製建議,要知道此時的雅科夫設計局已經沒了二戰榮光。先後研製的雅克-15、雅克-25、雅克-28等機型,在和米高揚、蘇霍伊對決過程屢屢落於下風,雅科夫決定以垂直起降飛機作為翻身之本。
  • 重轟匹夫,蘇聯二戰前期生產的重型轟炸機,TB-3轟炸機發展簡史
    就比如當時著名的B-29重型轟炸機,該轟炸機的出現讓轟炸機達到了新水平的方式,當時B-29轟炸機能夠攜帶9噸左右的彈藥。說道重型轟炸機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開始往重型轟炸機方向發展了,畢竟重型轟炸機能攜帶更多的彈藥。當時在重型轟炸機當中法國、德國、美國、義大利可是佔據著領先地位,而蘇聯為了能夠擁有重型轟炸機,也開始往這方面發展。
  • 世界十大轟炸機排行,美俄佔了前九名
    B-1是美國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研製的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程多用途戰略轟炸機,主要用於執行戰略突防轟炸、常規轟炸、海上巡邏等任務,也可作為巡航飛彈載機使用。機身內共有3個武器艙,可以攜帶的武器有:8枚AGM-86B巡航飛彈、AGM-69短距攻擊飛彈、12顆B-28或24顆B-61/B83核炸彈,常規武器有84顆227千克的Mk82或24顆908千克Mk84炸彈。
  • 社會主義女武神:T-4MS超級轟炸機,速度3馬赫,造價170噸黃金
    「女武神」的核心設計思想是通過乘波體外形設計來實現超音速飛行,機頭超大的後掠角鴨翼設計、修長的前機身、機尾並列發動機布局、雙全動垂尾,令「女武神」擁有遠超時代的先進科幻感。除了美國的女武神超級轟炸機,蘇聯也有一款社會主義的「女武神」。說起蘇霍伊設計局還有一架T-4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也許大部分人都覺得很陌生。
  • 戰後雅克陸基戰鬥機——雅克-25戰鬥機
    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拓寬自己的業務,雅科夫列夫設計局開始逐漸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民用機和少量特種飛機的設計上。這也導致後世在談及冷戰時期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時,大部分情況下只能夠想起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等少量特種飛機。
  • 永不疲倦的燕子,冷戰時期蘇聯的核動力戰略轟炸機,圖-119轟炸機
    的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圖-22M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圖-160戰略轟炸機。NB-36H核動力戰略轟炸機的原型機據悉,第1561—868號會議的內容是由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和米亞謝夫飛機設計局負責研製一種全新的核動力戰略轟炸機。
  • 2倍音速的協和客機能不能改造成轟炸機?
    人類的武器發展,無非一直向能量密度更高,打擊速度更快和打擊方式更精準三個方向不斷的進化。航空武器往往都自帶能量密度更高和打擊速度更快的先天特點;到了五代戰機時代,高空高速再次受到重視。進化到大氣層內的飛機和大氣層外帶飛翼太空飛行器的界限將更加模糊,這也是未來第六代戰機的發展大方向。而回顧過去幾十年航空器材的發展,居然發現一種超音速客機的能力,可以秒殺大多數現役的轟炸機。這種客機就是協和飛機。
  • 「盜賊」臨空何處尋,北美天空騎士,美國第一款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戰略轟炸機的特徵也是不斷增加,其中包括超音速與亞音速,高超音速和非高超音速、可變後掠翼與非可變後掠翼、隱身與非隱身等,這說明戰略轟炸機越來越先進。在冷戰期間,美國有一款戰略轟炸機服役是非常短,但是卻成為了美國60年代空中的打擊力量,這款戰略轟炸機就是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捋一捋B-58「盜賊」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 載45噸核彈超音速突防!沒有國家擋得住,美五代機望塵莫及
    有資格被稱為鎮國重器的武器裝備並不多,只有擁有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各種武器才有如此的榮幸,如洲際飛彈、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等等,值得驕傲的是,我國的洲際飛彈發展迅速,如今東風系列飛彈,是世界上最強悍的戰略核力量。
  • 戰時高效強擊機:兇猛「後衛」,蘇-34多功能轟炸機
    蘇-34戰鬥轟炸機,因其多功能的打擊,也被部分人稱為蘇-34多功能轟炸機,由上世紀80年代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一種全新的戰術轟炸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高機動性、全天候、超音速、雙發雙座戰鬥轟炸機。延續蘇-27戰鬥機家族的外形設計,其扁平的頭部特徵讓其獲得「鴨嘴獸」的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