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論語的生活智慧】駟不及舌

2021-02-19 曾仕強

八、棘(jí)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sì)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kuò),猶犬羊之鞟。」

【今 譯】

棘子成說:「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質就夠了,何必要禮樂的文採來修飾呢?」子貢說:「可惜啊,棘夫子這樣解釋君子!話說出來,四匹馬駕的快車也追不回來。文採和本質同樣重要,如果把虎豹和犬羊皮上的毛都除掉,看來不就很相同嗎?」

【引 述】

《雍也篇》說過「質勝過文」,也就是內在勝過外表,給人粗野的印象。反過來,「文勝過質」,也就是外表勝過內在,必然是虛偽、浮誇。可見質和文同等重要,不可偏忽。如果外表看起來一模一樣,我們實在很不容易分辨君子和野人。就好比虎豹和犬羊的皮革,十分相像,若不是外表的毛不一樣,我們很難加以分別。

【生活智慧】

(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愈是身份、地位高的人,愈不能夠隨便開口說話。愈受到大家重視的人,愈不能不慎言,因為話說出來,可能會影響很多人,顯得很重要。

(二)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價格不一樣,主要是外表的花紋不相同。如果花紋也一樣,就不可能賣得比較昂貴。

(三)外表和實質,最好能夠密切配合。佛要金裝,人也需要衣裝,就是這個道理。表裡一致,才是彬彬君子。

以上內容版權屬曾仕強易友會所有,任何微信公眾平臺轉發須註明出處!


1、關於易友會

誠結易友,智會良師!分享易經的智慧,探究道德經的玄妙。學習中國式管理理念,實踐中國式管理方法。這裡是國內唯一經曾仕強教授授權的易經、道德經服務交流平臺和中國式管理智慧學院。更是天下易友的家園!

2、歷史消息

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公眾帳號,進入後再選擇查看歷史消息。

3、訂閱

微信搜索zengshiqiangyyh或者曾仕強易友會/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公眾帳號。

服務熱線:400-650-5617

易友會官網良心網:www.liangxin.net.cn

相關焦點

  • 【曾仕強:論語的生活智慧】放鄭聲,遠佞人
    【引 述】孔子認為夏曆比較容易了解,殷商的木車樸實耐用,方便乘坐。周朝的禮帽大方,韶樂盡善盡美。治理國家以便民和育民為主,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至於特別要求禁止鄭聲,主要是靡靡之音,容易令人消沉喪志,具有高度危險性。 【生活智慧】(一)孔子倡導德治,政府必須建立威信,並且改善人民生活,再施以教化。
  • 《論語譯解》 12.8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注釋:1、棘子成:衛國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稱為夫子,故子貢這樣稱他。2、駟不及舌:指話一說出口,乘駟馬都追不回來了。駟,四匹馬拉的車。3、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
  • 中國人不能管,只能理;道理是直的,但路經常是彎的——曾仕強
    這是很高的智慧。6、什麼叫養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叫養生,其他都是騙人的。7、中國人往往同時會講兩句非常矛盾的話。要想真正了解中國人,就要從這裡開始。他嘴上講「你看著辦」,心裡卻會告訴你「你敢看著辦?試試看!」他口口聲聲說「沒有關係」,心裡卻想「沒有關係才怪呢」。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11)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一十一)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全集)】(108)井卦下 供養無窮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零八)井卦下 供養無窮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曾仕強 古人今人若流水,痛失文化指路人
    曾仕強教授生於福建,長於臺灣,國學功底深厚,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歷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臺灣智慧大學校長、羅浮山國學院院長等職務,享有「中國式管理之父」尊譽,他一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易經的智慧》《道德經的奧秘
  • 曾仕強:孩子從小要背誦這三本經典
    曾仕強,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2018年11月11日,曾仕強教授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先生主張孩子小時候讓他背三本書,一個是《易經》,一個是《道德經》,一個是《論語》,對孩子終生都有用。曾先生認為,《易經》《論語》《道德經》,就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中華大道,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核心的智慧。從小讓孩子背誦、學習、實踐其中的道理,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國人,一輩子受用。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全集)】(101)萃卦上 聚合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零一)萃卦上 聚合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易經》救了我的命,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實際上,在中國浩浩湯湯幾千年文化中,早就有了能幫助我們指點迷津的傳世良言,比如《道德經》,比如《論語》,再比如《易經》。說到《易經》,在大部分人眼中,先想到的都是算卦、風水、命理之類,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7.8.9集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7.8.9集 易經的智慧07乾卦-六龍御天 易經的智慧08孔子文言傳 易經的智慧09坤卦-陽極成陰
  • 讀完《易經》,曾仕強回憶說:我40歲才頓悟,因為明白了持經達變
    當時,曾仕強教授的父親建議他讀《易經》,而曾仕強教授認為讀《易經》與他的病情關係不大。當時曾仕強教授還認為《易經》只是普通人家裡很普通的一本書,並沒有真正讀過。後來,在父親的勸說下,曾仕強教授第一次仔細閱讀了《易經》這本書。在他第一次仔細閱讀後,曾仕強明白心態很重要,原本的焦慮沒有了,安心的接受治療,痊癒。
  •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時間:2018-11-13 13: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宋宇晟)11日晚,有媒體爆料稱,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 《論語》中的100個成語典故,完整釋義,感悟智慧
    出處:《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解釋: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什麼事也不關心。 出處:《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保衛先鋒論壇第一講:《論語》中為人的智慧
    5月29日下午,保衛處「保衛先鋒論壇」首場講座在主樓C-404教室舉辦,特邀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陸衛明教授,為全體保衛幹部及校衛隊員講授「《論語》中為人的智慧」。活動由保衛處政委王歡主持。 論壇伊始,主講人陸衛明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講述了《論語》的歷史淵源,他指出《論語》中蘊含了許多人生哲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對當代社會有重要的啟迪,當今時代學習《論語》十分必要。
  • 出自《論語》中的成語(四)
    原句:《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對惡人的詛咒。原句:《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原句:《論語·先進》:「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言必有中】——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原句:《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
    他往往用最樸實的智慧,傳遞的更深邃。曾仕強肺腑之言:是《易經》救了我,不然我可能早就「沒命」了!著名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曾多次在演講中說過:是《易經》救了我的命!不僅是曾仕強,其實縱觀古今,周易的智慧,影響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朱熹集北宋以來易學之大成,親自註解《周易》。
  • 曾仕強的「老狐狸經」:道理是直的,但路是要彎的
    曾仕強的「老狐狸經」:道理是直的,但路是要彎的曾仕強老先生走了,就在雙11,一個大家徹夜狂歡的日子裡。上個月,金先生走了。曾老還在微博惋惜,沒想到,這麼快老先生就作陪去了。只是留下我們,聽著老先生們留下的話,暗自傷神。
  • 讀《論語》悟人生智慧
    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看起來資歷並不聰明的人,最終就獲得了成功,而看起來非常聰明有智慧的人,可是最終卻沒有拿到結果。從論語子寒第九的這句話中,我們能也能感受到孔子在講修道的恆心,講道心的堅定中所感悟到的智慧。
  • 曾仕強:用中國的「道」落實管理!
    曾仕強先生是這樣回答的:就是用中國的「道」來使得現代化的管理落實有效。在他看來,我們沒有什麼傳統思想,說出來的那些傳統思想幾乎都是錯的;我們也沒有哲學,中國人是把哲學、文學、道學統統合起來,就講一個字:道。 在中國人看來,「道"是什麼?是思路。中國式管理的特色是在思路,而不是技術、制度等等。
  • 曾仕良回憶:我的阿兄曾仕強
    但亦有不少人記得,這一天是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忌日,曾老去世距今已兩年有餘,當天就有不少大家撰文悼念他。 流傳甚廣的便是其三弟曾仕良教授這篇懷念阿兄的悼文,他說一提筆便百感交集,不知要從何說起。但是動筆之後,他深情地回憶了阿兄的一生,字字感人肺腑,讓我們讀者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對曾仕強教授有了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