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精品50幅

2021-02-07 邯報書畫院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中國近代書法家,被譽為「當代草聖」 、「近代書聖」、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精品

1 · 于右任行書五言聯軸

2 · 于右任行書五言聯軸

3 · 于右任行書五言聯軸

4 · 于右任行書五言聯軸

5 · 于右任行楷五言聯軸

6 · 于右任行楷五言聯軸

7 · 于右任行楷五言聯軸

8 · 于右任草書五言聯軸

9 · 于右任草書五言聯軸

10 · 于右任草書五言聯軸

11 · 于右任行書七言聯軸

12 · 于右任草書七言聯軸

13 · 于右任草書八言聯軸

14 · 于右任草書格言聯軸

15 · 于右任草書寧靜以致遠軸

16 · 于右任行書總理遺訓

17 · 于右任行書陸遊題瑩上人剡溪畫詩

18 · 于右任行書軸

19 · 于右任行書軸

20 · 于右任行書軸

21 · 于右任行書倪瓚題畫詩

22 · 于右任草書軸

23 · 于右任行書李白夜泊牛渚懷古詩

24 · 于右任行書景德傳燈錄節句

25 · 于右任行書常建送李十一尉臨溪軸

26 · 于右任草書軸

27 · 于右任行楷鐵琴銅劍樓書目節句

28 · 于右任草書杜甫詩二首軸

29 · 于右任行楷軸

30 · 于右任行書呂坤呻語

31 · 于右任草書軸

32 · 于右任行書中堂軸

33 · 于右任草書七言絕句軸

34 · 于右任行草中堂軸

35 · 于右任行書謁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墳詩

36 · 于右任草書黃花崗詩軸

37 · 于右任草書高適醉後贈張旭軸

38 · 于右任行書江䕫三高祠軸

39 · 于右任草書辭鬥口農場詩

40 · 于右任行楷漢書節句

41 · 于右任草書軸

42 · 于右任草書七言絕句單片

43 · 于右任草書中呂醉高歌十首之三

44 · 于右任行書雪萊詩

45 · 于右任草書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46 · 于右任草書黃花崗詩冊

47 · 于右任行楷諸葛武侯傳節句

48 · 于右任行楷戎昱寄許鍊師詩

49 · 于右任草書七言律詩橫幅

50 · 于右任草書李儀祉先生全集序卷

來源:聖道文化雜誌

邯鄲日報《叢臺周刊》主辦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下載「新邯鄲」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國畫精賞】明 · 沈周《山水》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國畫精賞】元 · 明 ·  沈周《山水》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毛公鼎出土後,經多次轉手秘藏,抗戰期間,險為日本軍方所奪,抗戰勝利,民間獻鼎歸公,現由臺北故宮典藏並展示。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30幅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書畫,貫穿中國書法史!(建議收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它的館藏珍品
    說到臺北故宮的館藏珍品,還是要從北京故宮說起。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故宮...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蘇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他不但在詩文、書畫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同時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與豁達的人生態度,而散發獨特的人格魅力。蘇軾的藝術與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對後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本人也成為備受景仰的文人典範。
  • 臺北故宮博物院 「鎮館三寶 」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博物院現有書畫、玉器、陶瓷及圖書文獻等歷代珍貴文物藏品近七十萬件。近日,新華社記者走進臺北故宮,探訪了那些鎮館之寶。
  • 故宮博物院(臺北)藏品
    Heaven And Earth In Chinese art中國藝術的天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頁數 : 236頁通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貴藏品,《中國藝術的天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通過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即中華民族之間的統一或和諧,來弘揚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天堂,自然和人文。《中國藝術中的天地》包含八十多件精美的藝術品,囊括了繪畫,書法,插圖書籍,青銅器,陶瓷,玉器和木雕。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兩者其實並不可比,北京故宮,因為包含建築這一重要要素。如果撇除建築因素,非要比較一下兩家故宮藏品孰高孰低的話,兩者各有優勢。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北京故宮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我國古代建築物中的精品。殿宇重重,樓閣座座,千門萬戶,巍峨莊嚴,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稀世珍品!
    臺北故宮佔地16公頃,藏品60多萬件。臺北故宮上下四層20餘間展館,5000件左右文物經常展出,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60多萬件藏品中精品無數,國寶級珍品也是數不勝數,下面來看看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西周:毛公鼎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導讀要說中國哪裡的文物最多最珍貴,大多數人肯定毫不猶豫的回答是北京故宮博物院,186餘萬件珍貴文物,絕大多數都是千金難換的寶貝。其實,中國還有一座被掏空的山,裡面也存滿了稀世珍寶,關於它的來歷,還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那段歷史。
  • 徵集令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場拍賣面向全球徵集精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綜合性大型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的重鎮,也是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建築主體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建造,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 臺北故宮藏精品古玉,千萬別錯過!
    臺北故宮玉器鑑賞本文就列舉一些臺北故宮的玉器精品供給各位粉絲們欣賞,如有去臺北的朋友們,可以抽空去看看,欣賞另外一個故宮的美!據文獻記載,臺北故宮合計玉器珍品11445件!臺北故宮玉器鑑賞臺北故宮玉器鑑賞說到臺北故宮,有一件藏品,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就是「翠玉白菜」一直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超人氣明星,居國寶排行榜的第一名,全年無休,館方也不敢隨意更換,以免遊客失望而歸。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在我們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就擁有一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甚至珍藏的歷史文化寶物價值更為厲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大約珍藏有近69萬餘件歷史文物,而它們不只是許許多多中國人心中的國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
  • 臺北必看三大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
    來臺北,有三大館是必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臺北故宮坐落於群山環抱之間,風水寶地。1965年建成,佔地16公頃。清明上河圖真跡即收藏於此,且收藏有無數國寶。翡翠白菜這顆翡翠白菜也是鎮館之寶,仔細看看,青綠色白菜芯裡還藏著什麼?
  • 臺北藏米芾書法墨跡十五帖
    米芾行書《紫金研帖》,淡牙色紙本,縱29釐米,橫40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鈐有「稽察司印」(半印)、「安岐之印」、「乾隆鑑賞」、」宣統鑑賞」等鑑藏印。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宋四家墨寶》冊,《三希堂法帖》有摹刻,《式古堂書畫匯考》、《墨緣匯觀》等有著錄,是最為著名的米芾傳世書法佳品之一。從此帖中,我們可以看到,米芾所謂的「刷」字,實際上是他令筆毫平鋪紙上,以便運筆時能產生「萬毫齊力」的效果。所以,可以說米芾的這個「刷」法,是適應行書發展到宋代,走向「尚意」之路以後技法上的新變化。
  • 展覽眼 | 臺北故宮公布2021年展覽計劃
    唐太宗立像(一)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1945年,南薰殿的大部分畫像都被運至臺灣,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剩餘小部分則分散藏在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其中《出警入蹕圖》是臺北故宮所藏手卷畫作中最長的兩幅,人物眾多,場面宏偉,更是歷代繪畫作品中少見的超級鉅作。此外,臺北故宮所藏曆代帝後像中,以南薰殿圖像中宋代帝後像最為完備,且頗多可見半身像與全身像是一致的,是探討宋代肖像畫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