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預測模型識別高風險住院患者可顯著降低死亡率

2020-12-26 科學網

自動預測模型識別高風險住院患者可顯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5 0:50:08

美國凱撒健康計劃和醫療集團Gabriel J. Escobar團隊研究了醫院使用自動識別系統對成人住院期間臨床惡化風險的影響。2020年11月11日,該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在病房(除ICU外)病情惡化的住院成人有相當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早期識別臨床惡化風險的患者依賴於人工計算的分數。自動檢測即將發生的臨床惡化的效果尚未可知。

研究組基於一個驗證過的模型,利用電子病歷中的信息來識別臨床惡化高危的非ICU住院患者(允許自動、實時風險評分計算),制定了一個幹預方案,由護士遠程監測,護士審查被認定為高危患者的記錄,然後將監測結果傳達給醫院的快速反應小組。研究組比較了系統運行的醫院和尚未部署系統的醫院中住院患者的結局。

該系統在2016年8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交錯部署在19家醫院,研究組共確認了548838次非ICU住院,涉及326816例患者。共有43949次住院(涉及35669例患者)病情達到警戒閾值;15487例住院患者納入幹預隊列,28462例住院患者納入對照隊列。幹預組患者在發出警報後30天內的死亡率顯著低於對照組,校正後的相對風險比為0.84。

總之,使用自動預測模型來識別高風險患者,快速反應小組對其進行幹預,可顯著降低死亡率。

附:英文原文

Title: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of Adults at Risk for In-Hospital Clinical Deterioration

Author: Gabriel J. Escobar, M.D.,, Vincent X. Liu, M.D.,, Alejandro Schuler, Ph.D.,, Brian Lawson, Ph.D.,, John D. Greene, M.A.,, and Patricia Kipnis, Ph.D.

Issue&Volume: 2020-11-11

Abstract:

Background

Hospitalized adults whose condition deteriorates while they are in wards (outside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have consider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at risk for clinical deterioration has relied on manually calculated scores. Outcomes after an automated detection of impending clinical deterioration have not been widely reported.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a validated model that uses information fro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to identify hospitalized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clinical deterioration (which permits automated, real-time risk-score calculation), we developed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involving remote monitoring by nurses who reviewed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had been identified as being at high risk; results of this monitoring were then communicated to rapid-response teams at hospitals. We compared outcomes (including the primary outcome, mortality within 30 days after an alert)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excluding those in the ICU) whose condition reached the alert threshold at hospitals where the system was operational (intervention sites, where alerts led to a clinical response) with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at hospitals where the system had not yet been deployed (comparison sites, where a patient’s condition would have triggered a clinical response after an alert had the system been operational). Multivariate analyses adjusted fo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everity of illness, and burden of coexisting conditions.

Results

The program was deployed in a staggered fashion at 19 hospitals between August 1, 2016, and February 28, 2019. We identified 548,838 non-ICU hospitalizations involving 326,816 patients. A total of 43,949 hospitalizations (involving 35,669 patients) involved a patient whose condition reached the alert threshold; 15,487 hospitaliza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e intervention cohort, and 28,462 hospitalizations in the comparison cohort. Mortality within 30 days after an alert was lower in the intervention cohort than in the comparison cohort (adjusted relative risk, 0.8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78 to 0.90; P<0.001).

Conclusions

The use of an automated predictive model to identify high-risk patients for whom interventions by rapid-response teams could be implemented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mortality.

DOI: 10.1056/NEJMsa2001090

Sourc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sa2001090

 

相關焦點

  • 呼籲採取行動預防住院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
    多個大型研究表明,IBD可使VTE風險增加1.5-3.5倍,並且與疾病活動相關83。不像一般的高危人群,IBD患者在較低年齡即可發生血栓栓塞事件82,IBD患者具有較高的VTE死亡率,確診IBD可使死亡率增加2.5倍84。異常的炎症和凝血也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和風溼病患者發生急性VTE85,86。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使患者發生急性VTE的風險增加3倍,尤其在活動性全身性疾病患者87。
  • 高劑量流感疫苗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死亡率及心肺疾病住院風險...
    高劑量流感疫苗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死亡率及心肺疾病住院風險的影響 2020-12-1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FDA專家組8:4支持螺內酯用於降低HFpEF患者的心衰住院風險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心血管和腎臟藥物諮詢委員會以8:4的票數(1票棄權)支持螺內酯用於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以降低患者的心衰住院風險。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清華、協和等單位開發乳腺癌AI診斷工具,可準確識別惡性腫瘤,並...
    另外,乳腺癌的治療方法會根據癌灶分子亞型的不同(Luminal A、Luminal B、HER-2陽性和三陰性)而有著非常顯著的變化,因此,藉助 SonoBreast 進行乳腺癌分子亞型的分析,有望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並減少有創活檢的次數。
  • 研究發現:類固醇藥物能降低重症新冠患者死亡率
    參考消息網9月4日報導據路透社倫敦9月2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三對7項國際試驗結果的分析發現,用皮質類固醇藥物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將死亡風險降低20%,這促使世衛組織更新其治療建議。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學統計和流行病學教授喬納森·斯特恩在情況通報會上說:「類固醇是一種價廉且容易獲得的藥物,我們的分析證實,它們能有效降低最嚴重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
  • 感染初期體溫升高或有助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科技日報訊 (記者 付麗麗)暨南大學、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等單位的學者用計算和實驗證據證實:新冠病毒在高燒體溫下侵染性大大降低,高燒可能顯著改善疾病的進展和預後。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瑞典《計算和結構生物技術》雜誌上。
  • 胰島素治療或與患2型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高死亡率有關
    汪道文介紹,不少文獻報導,對於患有2型糖尿病的新冠患者,將其血糖控制在良好範圍內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胰島素也是臨床上被使用最為廣泛的降糖藥物。然而,胰島素治療與此類患者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目前並沒有相關研究。
  • 多項研究證實:類固醇能讓新冠患者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
    大量的「黃金標準」臨床試驗為與COVID-19作鬥爭的重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廉價、常見藥物皮質類固醇似乎能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這些試驗涉及在12個國家的醫療中心接受治療的1700多名重症COVID-19患者。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喬納森•斯特恩領導的研究人員稱,數據顯示,在治療這些患者時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一個月後)可將死亡率降低約三分之一。研究小組補充說,這一發現不僅適用於需要機械通氣的患者,也適用於需要補充氧氣但不需要呼吸機的患者。
  • 免疫相關lncRNA預測模型想發7分+,你需要這樣分析
    文章利用TCGA資料庫中的肝癌病人患者的轉錄組數據,分析並確定了患者的免疫相關lncRNA特徵並建立了預測模型,預測病人的預後情況、腫瘤免疫浸潤和化學治療方法的效率。本文從TCGA資料庫中檢索了原始轉錄組數據,通過共表達分析鑑定了irlncRNA,並使用單變量分析識別了差異表達的irlncRNA(DEirlncRNA)。此外,本文修改了Lasso算法,得到了更為可靠的模型。計算了5年ROC曲線的AUC值和Akaike信息標準(AIC)值,並確定了分界點,從而建立了區分肝細胞癌患者高低風險的最佳模型。
  • NEJM:託珠單抗用於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治療
    預防"炎症風暴"已證實對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 (Covid-19)有益,近日研究人員考察了抗白細胞介素-6受體抗體託珠單抗對少數族裔新冠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接受機械通氣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參與研究,在標準護理基礎上,隨機接受託珠單抗(8mg/Kg體重,靜脈注射)或安慰劑。
  • 禮來Trulicity(度拉魯肽)在廣泛患者群體中顯著降低...
    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Trulicity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3: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臟病發作]、非致死性卒中、心血管死亡)風險顯著降低了12%,在伴或不伴CV疾病的患者中具有一致的MACE效應。在整個研究過程中,CV風險持續降低。
  • 瑞德西韋、羥氯喹、洛匹那韋和幹擾素β-1a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無...
    瑞德西韋、羥氯喹、洛匹那韋和幹擾素β-1a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無明顯治療作用 2020-12-12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學術頭條:今冬明春疫情或繼續存在,長期吃大蒜可降低胃癌死亡率...
    此前張鋒團隊和其合作夥伴曾公布過簡易新冠病毒檢測流程STOPCovid,這一流程不需要從患者樣本中純化RNA,並且將檢測新冠病毒所需的化學反應步驟在一個試管中完成。基於此,團隊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全新的可用於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薄膜傳感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輻射劑量的大小。研究成果日前表於《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
  • DAPA-HF 再分析:達格列淨有效減少首次及再次心衰住院
    時間-事件分析法和LWXY方法分析顯示相對危險度降低相當,而聯合脆弱模型分析後再次心衰住院風險降低更加明顯。 達格列淨可明顯降低首次和再次心衰住院的風險,相對風險降低和絕對風險降低都很大。 在將心血管死亡的風險納入考量後,達格列淨降低再發心衰住院風險表現得更為明顯。
  • 新冠肺炎危重症老年患者用呼吸機不能降低死亡率
    原創 GlobalMD 全球醫生組織《柳葉刀》發表一項回顧性臨床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老齡患者死亡率很高,與SARS-CoV-2病毒相關的死亡病例中,80%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上,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 步速在老年患者評估中的應用|病死率|手術期|併發症|步速|預測|...
    步速是一個重要的功能儲備和衡量衰弱程度的指標,也是病死率的一個有力預測因子 。慢步速在老年死亡、失能、跌倒、功能下降和住院及照料護理上有預測價值 。步速降低與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密切相關,隨步速降低醫療費用呈明顯增高趨勢 。1.1 步速是衰弱患者評估的重要指標衰弱是指老年人生理儲備下降導致機體易損性增加、抗應激能力減退的非特異性狀態 。
  • 先聲藥業先必新正式上市, 可顯著降低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
    可顯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並將現有治療時間窗從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對位於我國第一位疾病死因的腦卒中治療來說意義重大。近年來,卒中已成為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發布的第4版《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中指出,我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
  • 西班牙媒體:細胞療法可將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率從85%降至15%
    西班牙團隊研發出一種細胞療法,可降低新冠肺炎高危患者死亡率。(網站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西班牙廣播電視臺官網報導,當地時間7月8日,西班牙米格爾·埃爾南德斯·德埃爾切大學表示,該校教師主導研發的細胞療法可將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從85%降低到15%。據悉,研究團隊對13名收治在重症監護病房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採用了這種細胞療法。
  • 一種類固醇是第一種能夠降低新冠死亡率的藥物
    研究人員在一項重大臨床試驗中宣布,一種廉價、廣泛使用的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大大降低了病情嚴重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儘管尚未公布完整的試驗數據,但一些人稱讚這一結果是一項「突破」。愛丁堡大學的全球公共衛生專家Devi Sridhar補充說,如果他們堅持下去,他們可能會改變危重患者的命運,因為即使在低收入國家,這些藥物也是可以獲得的。這項康複試驗是評估現有藥物能否治療新冠肺炎的最大努力之一,該試驗包括2104名患者,他們接受了6毫克低劑量地塞米松為期10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