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騰訊是一個遊戲帝國,不如說它更像一個媒體帝國

2020-12-26 侃見財經

從最早的四大門戶之一騰訊網到現在的微信,再到遍布中國15個省市的騰訊地方新聞網站,再到聚攏專家意見領袖的騰訊大家平臺,騰訊涉足媒體行業已經有17年歷史。

實際上,從布局和深入程度、影響力來看,騰訊在媒體行業的布局可謂深遠、全面、低調,日積月累,逐步迭代,於無形中形成了地方—中心,財經—民生—社區—娛樂的完整布局。

公開數據顯示,自2008年騰訊設立投資部以來,在騰訊投資的800多家公司中,佔比最高的就是文娛媒體類,共計投資了187家公司,投資總額達170.19億元。以2019年為例,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文娛領域排名前十的投資機構中,騰訊排名第一,投資了18家公司,超過啟明創投、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的總和。

從QQ到騰訊網、微信,再到對機構媒體的投資、專家意見領袖運營平臺,騰訊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用遊戲"悶聲發大財",同時用遊帶來的收入支持媒體帝國的運轉;媒體帝國的存在,又有力的在輿論上保證了騰訊的安全。資本、遊戲、輿論相互支撐,成了騰訊的"財富密碼"。

(數據來源:IT桔子)

與其說騰訊是一個遊戲帝國,它更像一個媒體帝國。

這個媒體帝國的規模和影響力有多大?從影響人群和結構的完整性來看,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內主流媒體的總和。這是中國傳媒市場化20餘年來從未有人能夠達到的大格局。

騰訊是如何做到的呢?

微信:觸達12億中國人,社會情緒的核按鈕

如果說有哪家媒體能觸及12億中國人,那麼答案只有一個:微信。

來自騰訊的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達12.025億,微信公眾號已超過2000萬。

也就是說,微信有12億的讀者和觀眾,有2000萬絕大多數沒有新聞採訪資質,不受國家新聞出版署監管的自媒體。

2011年,微信面世。騰訊在移動網際網路開局之時搶到了船票。2012年,微信公眾號平臺正式向普通用戶開放。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微信公眾號在2014、2015年左右迎來爆發期。

現在,微信已經成了人們日常溝通必不可少的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不少便利。但從媒體和輿論的角度看,微信是一個掌握著12億人的信息輸入的超級媒體平臺,最大的移動流量富礦。

12月8日,成都市衛健委公布新增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一名患者趙某,因活動區域較大且停留場所主要集中酒吧等,引發眾多網友評論。隨後,疑似趙某的身份證號碼、個人照片、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開始在微信流轉,一個後來被證偽的朋友圈在各種群裡被轉發,對涉事女生展開"蕩婦羞辱"。

12 月 14日,浙江杭州餘杭法院正式受理"取快遞被偷拍造謠"當事人吳女士的涉嫌誹謗罪的刑事自訴。杭州女子被造謠出軌快遞員,不僅被公司勸退,還患上了抑鬱症。

與以往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傳統紙質媒體不同,微信的傳播速度、傳播效率像空氣也像病毒,一個消息一旦在微信群或者微信公號上點燃,變瞬間燎原全國。

刷屏式焦慮最早起於2018年2月的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已經算是殷實的中產家庭,經不住家裡老人的突然染病,從流感到過世,中產壓力集中在這個場景爆發,讀來心有戚戚,關於階層固化、中產往何處去的討論不絕於耳,"刷屏式焦慮"自此盛行。

人們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微博上的只能叫熱鬧,真正形成輿情和改變事件走向的還得看微信。

小到兩性八卦,大到全國皆知的社會性事件,情緒,以及摻雜在情緒裡的私貨,都在微信上流轉,悄無聲息但又積少成多式的改變著這個世界。

手握2000多萬個公眾號,也就是媒體,作為總平臺的微信就行使起了"總編輯"職責。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騰訊對自媒體的投資開始加強,投資數量成為當年騰訊在文娛領域投資的第一。

在清除一些顯見的違反公序良俗內容的同時,騰訊還可以順道實現商業競爭的目的。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可表達,而表達的最終解釋權則在於微信自己——微信可以給公眾號禁言,更可以封號,讓你的讀者一夜之間歸零。

考慮到這點,平常寫寫時尚八卦的公眾號,公司產品,有金主給廣告費,賺的盆滿缽滿,微信公號是他們吃飯的營生。但也有的公眾號不那麼幸運。

據科技媒體鞭牛士報導,今年2月29日,多家媒體報導微信屏蔽飛書一事,但這些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很快遭遇微信官方刪除。

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流傳的截圖顯示,此次被微信公眾號悉數刪除的文章,標題和內容,都提及了"飛書遭微信屏蔽"這一事實。部分文章,即使只是在標題和正文中提及一句,也會遭到微信公眾號的屏蔽和刪除。理由是"侵犯名譽/商譽/隱私/肖像"。

類似事件經常出現在騰訊在各個領域的競爭對手身上,媒體帝國的渠道,成為商業競爭中公關戰的手段之一。

騰訊大網矩陣: 51%控股,遍布15省市

如果說微信是騰訊媒體帝國的中樞核心,那麼騰訊布局在中國15個省市,且51%控股的地方媒體網站。

從14年前開始,騰訊先後以直營或者合營形式,以當地的簡稱命名為"騰訊大X網",成立了13個地方媒體網站,遍布15個中國GDP排名靠前的省市,包括:四川(大成網)、重慶(大渝網)、河南(大豫網)、遼寧(大遼網)、廣州(大粵網)、湖北(大楚網)、江蘇(大蘇網)、陝西(大秦網)、湖南(大湘網)、浙江(大浙網)、福建(大閩網)、上海(大申網)、北京、天津、河北(大燕網,京津冀三地共用大燕網)。

最為重要的是,據稱,初期合資公司的股份構成為50:50,後來騰訊全部改為控股,也就是騰訊擁有這些地方門戶媒體的51%股份,地方日報擁有49%的股份,騰訊派出總裁,日報社派出總編輯,總編輯向總裁匯報。

騰訊與地方報業集團的合作,最早始於2006年4月上線的大渝網:騰訊與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聯手創立區域門戶網站,並在2007年正式組建合資公司。

那時的報紙尚在黃金時代的末尾,騰訊先於他人提前看到紙媒的衰落,從而提前把控區域新聞的話語權,可謂有先見之明。

2011年開始,以大渝網為樣板,騰訊正式開始各地的大網的布局。騰訊與各地媒體合作的網站,在流量分配和資源支持上相當於騰訊網的各地方站,採取以"直營+合資"的方式。比如在陝西、四川、江蘇、福建等自營的站點,採用騰訊編制;在其他省市地方站點,與當地主流報業集團合作,採用第三方編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北京知名媒體《新京報》的運作下,騰訊一舉拿下河北、北京、天津三省市,成立大燕網,分為北京站、天津站、和河北站,同樣是由騰訊派出總裁全權負責,統管京津冀的工作。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2011年左右直至2015年,是騰訊大網們最風光的時候。一位東部沿海省市大網的前負責人說,"那時候,大網的PV大概2000萬,是當地的'頂流',在當地新聞網站中排名是絕對的第一,第2名到第20名網站加起來的流量,還不到騰訊大網的一半"。

騰訊能成為各地的頭部新聞網站的頂流,當然是因為騰訊大本營的支持。那幾年,時常見到QQ彈窗來自大網的消息:發生在當地的新聞,由大網編輯而成,會通過QQ彈窗這個超級流量入口,變得瞬間全國皆知。

騰訊能做的,當然不只是新聞編輯或廣告營收。最重要的是,騰訊希望把大網當做騰訊在各地的關係網,為騰訊的政務服務、雲計算、企業服務落地開山闢路。

2011年8月,騰訊與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合作的大豫網上線。當時的成立儀式,出席的不僅有河南省委領導、河南日報報業領導,更有馬化騰親自出席。

要知道,那時,BAT的稱謂已經耳熟能詳,作為巨頭的騰訊逐漸成為地方的座上賓,落地地方而並非全國的業務,大多無需馬化騰親自站臺。馬化騰作為騰訊一號人物,只在兩類騰訊自家業務上親自出場,一是騰訊大網,二是騰訊在各地的公交地鐵合作。

而這兩者,全都是騰訊地方關係網絡,進而獲得商業利益的抓手:在騰訊的大網們的操作下,各地的智慧景點、智慧菜場紛紛出爐,"儘管你也看不出到底哪裡智慧了,但一個項目300-500萬的合作會妥妥回流到騰訊。"

小項目能餵飽各地方的大網,但騰訊看重的是重磅業務在全國各地落地。2010年,阿里雲已經成立一年,雲計算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性已經露頭,但那時的馬化騰還沒反應過來,更是在那年的深圳IT領袖峰會上表示"雲計算要像水電一樣用還為時尚早"。

但這個名場面,很快就被騰訊遺忘:雲計算令人豔羨的增長讓騰訊趕緊"抄襲"——騰訊雲和企業服務後來成為騰訊的新興業務。

不過,騰訊雲在技術水平和經驗方面都無法與阿里、華為競爭,因此騰訊寄希望通過千絲萬縷的地方關係來幫助業務落地。2019年初,騰訊雲宣布在22個省落地了多個大型項目,騰訊在地方關係、媒體關係上的布局終於草蛇灰線,成了業務落地的引渡人。

但非正常的商業模式總有天然的問題。

大網讓騰訊擁有了觸及各地的毛細血管,有了地方關係的基本盤,但同時也形成了一些灰色空間:一方面,大網們在各地打著騰訊旗號大包大攬資源,但同時由於騰訊內部的山頭林立,大網的分散化的布局又難以以一種集中的部門兌現對地方的承諾。

2019年開始,在嚴禁資本幹涉輿論的風頭上,騰訊在各地的大網逐漸轉型,一些大網的員工也轉到政府事務(GR)部門。騰訊大網給騰訊打下了地方關係的基礎,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騰訊"大家":數億投入養成意見領袖

在一個輿論場中,12億的微信用戶可以說是媒體帝國的基本盤,但是關鍵的輿論推動,往往需要關鍵的畫龍點睛之人。

2012年12月15日,騰訊在海南舉辦的第二屆"騰訊文筆峰會"上發布了"大家"專欄。所謂"大家",意在集華語寫作之大家手筆,為中文網際網路用戶提供最具魅力的經典文字,打造最有力量的網際網路言論陣地、最有價值的網絡閱讀品牌。當時的現場,有袁偉時、張鳴、孔慶東等48位學者、專欄作家籤約,資深媒體人賈葭擔任首任主編。而在此之前,韓寒已經入住該專欄。

在成立儀式上,騰訊表示,"《大家》的價值體系,不僅是建立在此前騰訊與韓寒合作其個人頻道'一個 韓寒'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更是參考借鑑了如訂閱式社交網絡Pheed、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以及轉型新媒體後的《紐約時報》等國外先進模式"。

"大家"這個平臺的模式是什麼呢?在這個過程中,公知學者們通過騰訊"大家"平臺出名得利,騰訊則獲得他們的言論、觀點帶來的流量;而類似"芒種"計劃則讓騰訊源源不斷的獲得潛在的好作家、好寫手,從而再進入微信—寫手的利益聯盟:微信給大家提供了賺錢平臺,大家則日常評論賺錢,關鍵時刻幫騰訊說話,護它周全。

騰訊對於大家和整個專家、作家、意見領袖的投入有多大?公開報導顯示,2016年3月,騰訊針對寫作者的"芒種計劃",先後投入不少於2億元真金白銀給知名媒體人、自媒體人以稿費或合作模式進行補貼。可以想見,對於影響力數倍於自媒體人的專家、意見領袖,騰訊願意投入的預算,要遠遠高於2億。

專人專項,幾億投入,不是給產品,不是給工程,而是給寫作者,這個投入划算嗎?

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也曾有投入產出的計算問題。孟嘗君有三千門客,此外還不乏有"雞鳴狗盜"之徒,而這些積累的人才平時的開銷一大堆,但他們的作用也遠非金錢所能衡量:不光幫助孟嘗君聲名遠揚,也幫他度過艱難時刻。

2017年初,騰訊遊戲備受社會質疑:無數青少年沉迷遊戲,而負責騰訊遊戲的高管則從年終獎中拿出9800萬在香港尖沙咀買了別墅。

2017年1月6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及其說明,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人民日報連發兩篇評論文章批評騰訊旗下遊戲王者榮耀 "陷害人生",並稱加強"社交遊戲"監管刻不容緩。騰訊市值一時間蒸發近千億港元。

這個關鍵時刻,有知名高校的教授則公開撰文《如何與孩子談論網路遊戲?》,把每天苦逼996,掙扎在各種城市困境中的父母送到了如何教育孩子的大題目面前。這類文章一出來,騰訊在公眾中的形象陡然轉變,市值也逐漸回升,直至今年疫情之後的再度登頂。

從這個角度來說,騰訊對於"大家"平臺的布局比投資回報更高。

維護專家學者意見領袖,除了有固定的平臺,還有日常的媒體活動。

年度致敬是紙媒時代的影響力媒體《南方周末》每年末的保留節目,隨著傳統媒體式微,大量跳槽到騰訊新聞的傳統媒體人把這一傳統保留了下來。從致敬優秀報導、優秀媒體人、到前幾天11月底的騰雲峰會"流動的邊界"。各路學者、意見領袖、文化名流紛紛登臺,大家珍惜表達的機會,更是對搭建舞臺的騰訊充滿感激。

而類似新聞獎評選的致敬活動、峰會、論壇還只是其中一角,騰訊更妙的布局在於"穀雨實驗室"、"稜鏡"、"深網"等深度調查、非虛構寫作欄目的長期耕耘。儼然翰林院,天下文人惺惺相惜,抓住騰訊這個可有名有利的平臺,抱團掘金。

投資機構媒體:戰略性投資

擁有可觸達12億中國人的超級媒體平臺微信,擁有51%控股的地方新聞網絡,擁有投入真金白銀的專家意見領袖平臺騰訊"大家",這就夠了嗎?

還缺少一塊:那些知名的全國性的財經、民生媒體,往往是影響商業領域輿情走向、走向的核心樞紐,是媒體帝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2012年7月,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財新傳媒宣布獲得新一輪投資,騰訊成為其股東之一。

財新在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其靈魂人物胡舒立當年在《財經》創刊時通過揭露基金黑幕讓財經雜誌一戰成名,後來因資方矛盾而出走《財經》,帶領一部分班底成立了財新傳媒,被譽為中國"最危險的女人"。

投資達成時,財新方面表示,騰訊雖為其股東,但不參與財新傳媒的日常運營。

這個重磅財經媒體的投資,看著似乎是騰訊的一個閒筆。但其中微妙,自可體會:《華爾街日報》從來不說默多克的壞話,《華盛頓郵報》也從來不說貝索斯的壞話。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於機構媒體的投資極具戰略眼光。

越來越多的"閒筆"連起來,就成了一張不可小覷的網。近年來,除了財新,騰訊先後參股成都商報報業集團(西南地區最大的報業集團)、每日經濟新聞(成都商報下屬刊物),收購盛大文學並在此基礎上整合成立"閱文集團",網絡文學IP,以及由此衍生的遊戲、動漫、影視等收入囊中,涉及財經、民生、娛樂、文學等多個領域。

騰訊還成為最知名的網絡問答社區"知乎"的股東。成為知乎股東後,知乎則被騰訊接入了騰訊旗下搜尋引擎"搜狗",形成一個從搜索到問答的完整信息輸入網絡。

在知乎上,"為什麼在知乎很少見到騰訊的負面新聞?"這個問題下面,獲得最高認同的答案是:馬化騰有一點好,如果你充了錢,你就真的能變強。

遊戲和新聞輿論,在媒體帝國的版圖裡,看來是遵循了相同的邏輯。

騰訊網:傳媒帝國的起點和聚寶盆

從微信到騰訊大家,從各地的騰訊大網到投資的各個機構媒體,騰訊帝國的布局已經日臻完善。但回過頭來我們不禁要問,帝國的起點在哪,它是怎麼開始的?

騰訊網是騰訊媒體帝國的起點,實際上直至今日仍會有不少老樹新花開出來,"穀雨實驗室"、"稜鏡"、"深網"等新欄目不斷推出來,並無新聞採寫資質的騰訊網瞄準媒體行業的非虛構寫作、調查報導。

基於騰訊網17年的深耕和騰訊系龐大的用戶體系,騰訊網也成了一個媒體帝國的聚寶盆:插什麼長什麼,總有新的媒體形態幅畫出來。

1998年,騰訊在深圳成立。眾所周知,騰訊起家就是後來家喻戶曉的QQ。而後逐漸形成了遊戲—媒體—雲計算及企業服務的布局,現在,中國人的交流(微信、QQ)、娛樂(騰訊遊戲、騰訊視頻)、媒體(微信公號、騰訊網等)全都架設在騰訊上。也是騰訊核心的收入來源。

這三駕馬車形成的永動機布局,始於2003年。

這一年,在老牌三大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的刺激下,騰訊坐不住了,那時候還沒有微信微博,門戶網站就是網絡世界的信息源頭。事關全國數億用戶的信息獲取,騰訊不能缺席。

2003年,騰訊網成立,騰訊遊戲也於這年正式開動。有來自QQ的巨大流量,騰訊從傳統媒體挖來的資深媒體人,騰訊網迅速躋身為四大門戶網站之一。直到現在,新浪網這個曾經的第一門戶網站式微;網易新聞仍然需要靠標題來奪人眼球;搜狐網已經只剩下張朝陽本人的陳年八卦。只有騰訊網,靠著自家遊戲帶來的豐厚家底,還能不斷的挖資深媒體人過來執掌編輯帥印。

對於很多長成於手機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已經不記得PC時代呼風喚雨的老大哥們的威力了。一位資深媒體人說,當時的騰訊網厲害到什麼程度?她只是在稿子中提及了騰訊的競爭對手(極有可能是當時與騰訊進行3Q大戰的360),並沒有誇誰或者貶誰,稿子便經歷了3天才審核發出。

沒有新聞採編證卻有這種審核權的騰訊,無疑成了一個人狠話不多的強人。

2015年2月,知名媒體人柴靜及其團隊推出一則紀錄片《穹頂之下》,直指中國大城市的空氣汙染問題。這一長達103分鐘56秒的調查紀錄片,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在網絡視頻平臺收穫1.17億的播放量。在這次事件的傳播中,騰訊視頻網站成為最重要輿論策源地和最大推手,佔到全網流量的75%。

從騰訊網開始,17年來,騰訊已經形成了微信、騰訊大網、騰訊大家、投資的機構媒體、騰訊網等等在內的完整拼圖。儘管這其中偶爾有騰訊微博、天天快報、騰訊新聞客戶端這樣並沒有大放異彩的媒體形式,但總的來說,騰訊已經形成了一個從個人讀者受眾到精英群體,從中心到地方的完整的帝國版圖。

2013年,貝索斯收購《華盛頓郵報》,而後陸續投資business insider等媒體。他就像1896年的阿道夫·奧茲、1933年的的尤金·梅耶、1902年的克拉倫斯·巴倫,試圖把在商業、投資、資本方面的成功,延續到社會價值觀領域。

而馬化騰,像他們中的任何一位,但又與他們大有不同。網絡時代,一切都要更快、更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難以預料。

著名作家、政治經濟學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福山:如何從大型科技公司手中拯救美國民主?》一文中,把涉足信息流轉領域的巨頭們稱為"信息壟斷者"。

手握媒體帝國,善惡好壞僅在一念之間。當受眾的輿論權力、可調動的媒體資源越來越多,它的選擇就決定了數以億計人群接受到的信息,信息影響決策,決策帶來行動,行動有時候則會演變為運動。

未來,媒體帝國的走向將如何?資本和輿論的關係會生出何種變化?我們只能把答案交給時間。

相關焦點

  • 騰訊的遊戲帝國.
    就這樣一個做聊天通訊工具的網際網路公司,換了個馬甲變成了最厲害的遊戲帝國。嗯。。。還真就是這樣,數字是不會說謊的。除此之外,差評君覺得騰訊遊戲一個更厲害的思路就是拓展玩家。當時會玩兒 《 凱旋 》這種深度 MMORPG 的人其實比較小眾,而 QQ 用戶數量比這多得多,為什麼不乾脆在自家平臺上推廣一些輕鬆簡單的遊戲呢?
  • 俄羅斯600年(上):一個沒有「帝國民族」的帝國
    ,俄羅斯帝國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在很長一段時期裡,在此帝國內,並不存在一個「帝國民族」。帝國對德意志人的重用其實是帝國用人政策的一個表現——確實是海納百川的。比如同芬蘭人相比,俄羅斯人顯然有更少的自由而非更多。其次,同普通俄羅斯人相比,非俄居民多多少少要享受到更多的法律/政治優惠。比方說,直到1874年俄國建立普遍兵役制前,非俄居民都免於兵役。即使在1874年之後,高加索、芬蘭和波蘭人的服役期也比俄羅斯人短,西伯利亞和中亞的各族也還是免役的。再次,非俄居民普遍比俄羅斯人負擔的稅收更少。
  • 俄羅斯600年(下):一個沒有「帝國民族」的帝國
    ,與其說它是一個近代民族帝國(民族在帝國政治中佔有一定分量),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階級國家。,一個相對之前更自由、更獨立的俄羅斯整體社會的出現,同時也導致了俄羅斯民族主義的甦醒。如一方面這些話語為帝國的鎮壓政策做了背書,另一方面這些話語也突破了傳統的王朝忠誠範疇,讓帝國為「民族」服務。如果說這些民間人士的打算是爭奪對國家利益的定義權、突破輿論空間的話,他們確實在俄羅斯帝國內部掀起了一股持久不息的民族主義思想浪潮。彼得堡既貪圖它為帝國帶來的民意支持,又尷尬的發現自己有時被它推著走。
  • 一個帝國衰落的例子
    兩次世界大戰後,英帝國衰弱頹沉,重新退居英倫小島上。只不過,英帝國領土縮水的過程,仍保留了體面與世界影響力。這是因為英帝國並不留戀殖民地,在風起雲湧的去殖民化浪潮裡,能主動割捨,全身而退。其他的帝國,就沒這麼好運了。除了像蒙古帝國一樣,自身分崩離析以外,大多數帝國都是遭受強敵入侵,被迫退縮一隅。
  • 鄭非丨俄羅斯600年:一個沒有「帝國民族」的帝國(上)
    之前(1472年),他娶了拜佔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為妻,從而號稱繼承了羅馬的統緒(以後以「第三羅馬」自許)。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北向奪得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從1700年開始,經過21年的戰爭後,愛沙尼亞、利沃利亞(Livonia,大致相當今天的拉脫維亞)以及部分芬蘭都落入俄羅斯之手。這樣,有相當的歐洲族群進入了帝國。這個時候(十八世紀早期),帝國面積從莫斯科公國時期的區區43萬平方公裡增加到了1000萬平方公裡以上,人口則從300萬人增加到1500萬人。
  • 歷史 人類史上最傳奇的帝國 —— 吐蕃帝國
    國際形勢西邊的波斯第二帝國象雄的老師。之所以把波斯稱為象雄的老師並不為過。在吐蕃史上七賢八半人中的女賢還沒發明吐蕃的服裝和其他文化時。整個青藏高原的文化是跟著波斯走的。特別是像雄時期的服裝跟波斯服裝幾乎沒有任何差別。吐蕃人之所以喜歡獅子是受波斯人的影響。在今天的伊朗處處可見古代波斯石雕的對獅。後來的南亞次大陸莫臥兒帝國的啊克巴大帝那個印度史上除阿玉王最偉大的帝王。
  • 羊駝:背負起一個帝國的神獸 ——漫談印加帝國的徵服
    大家不要看它表情呆萌、眼神哀怨,其實人家也是大有來頭的,它是數千年來在新大陸的印第安人唯一馴服的大中型動物。我一直在等一個機會!」在厄瓜多的加略島上,52歲、兩眼已經餓得發綠的皮薩羅終於像發哥一樣爆發了,他拔出自己的劍在海灘上劃出一條細線,用盡全身的力量,喊出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強音。朋友們!
  • 蜘蛛俠遊戲新作《邁爾斯》,與其說是續作,不如說是一個大型 DLC
    但這強大的 IP也屢次受挫,首先不提漫威早期把蜘蛛俠當作遊戲之後所經歷的那些失敗,就說近年來的電影《超凡蜘蛛俠2》也難逃票房撲街的命運,一方面是因為觀眾的審美疲勞,另一方面不同編劇對蜘蛛俠的理解和塑造也大有不同,有時我不禁想,為什麼有些遊戲要讓我看見蜘蛛俠的世界裡他穿著科技戰衣,呼喚人工智慧發射雷射打敵人?
  • 懸崖帝國:感受機器美學的建築風格,「小遊戲」也有大魅力
    不得不說《懸崖帝國》給玩家的驚喜遠遠大於1GB。科技感十足白色的主色調,可以反襯一切顏色的白色,充滿了無限的可能!當然除了一個還算可以的末世背景之外,劇情在遊戲中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當然了對於一款經營模擬類遊戲來說,劇情也只是起了一個"開篇破題"的效果。就像《冰汽時代》?《缺氧》一樣,劇情只是對整個遊戲元素和內容的解釋。核戰後的世界,就設定了這是一個擁有超高科技的年代,所以《懸崖帝國》中很多建築風格都是極具科技感的。
  • 薦書 | 《銀河帝國》:星空在上,那一個龐大的帝國
    ,並將銀河系捲入漫長的星際戰國時代,直至整個銀河被統一,一個統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兆億人口的龐大帝國崛起——銀河帝國。所以它利用他和騾一樣的能力,創造了一群擁有四大法則的擁有與騾相等能力的機器人。而他引誘蓋亞計劃的探險小隊去到地球並接見了他們:他必須要和人腦結合,這樣他就可以幹人們可以做的事,從而更快的建立蓋亞星系……阿西莫夫超級宏大的想像令人驚嘆,同時令人深思。結局是蓋婭星系會取得成功,而謝頓計劃的第二帝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當災難來臨,通常會因為恐懼和生存的本性而崩盤。蓋婭星系則不會。
  • 背後是王思聰7年締造的電競帝國
    歷史證明了,電競領域最需要的是一個強勢的規則制定者。這個強勢,不僅指的是像王思聰一樣有錢有資源,更要擁有強勢的上遊遊戲IP,對生態參與者形成有效的威懾力。這個問題背後的答案很簡單——騰訊。作為當時世界最火遊戲《英雄聯盟》的廠商,這個IP足夠強勢,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電競項目,任何中下遊公司想要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都繞不開它。
  • 一個程式設計師、一個愣頭青、一個富二代,憑什麼創下10000億大帝國?
    但彼時,不到30歲的王興還不能體會,運營一個有媒體屬性的平臺需要怎樣的謹小慎微,2009年7月,擁有百萬粉絲的飯否因為不當言論被封停。等一年多後再開張時,社交軟體市場,已經是微博的天下。他說多數人對於競爭的理解遠遠弱於對戰爭的理解。在策略上,喜歡歷史的他動不動搬出成吉思汗攻下中亞的典故來鼓勵自己。在阿里巴巴沉澱的8年,讓他看透了商業世界的爾虞我詐,只等一個機會,他希望像成吉思汗那樣,建立屬於自己的帝國。2012年,資本市場開始火熱,成立不到三年的小米在那一年成為了銷售量突破千萬的手機廠商。
  •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同時,它也把巴比倫、埃及、愛琴海克裡特島等地吸收來的遠古文化向西方輸送。 波斯帝國是如何建立的? 波斯帝國崛起於伊朗高原。 公元前三千年前後,阿拉伯沙漠中生活著少數的遊牧民族,他們每年隨著季候的變動逐水草而生,這種民族都屬於閃族。其中,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就是這一族中最有名的代表。
  • 德國:一個帝國的毀滅
    可當時間流入第90分鐘,德國以0-0的成績舉步維艱的時候,克羅斯的一顆烏龍球卻成了韓國的救星,德國的死亡宣告。在電影《帝國的毀滅》中,日耳曼民族給觀眾留下了血性又自負的印象。布魯諾•甘茨飾演的元首希特勒正是這個形象的縮影。
  • 騰訊手機QQ模仿微信 折射騰訊帝國自我迷失
    首頁 > 評論 > 關鍵詞 > 騰訊最新資訊 > 正文 騰訊手機QQ模仿微信 折射騰訊帝國自我迷失
  • 一部思想界的「黑客帝國」:別傻了,這不是電影,我們真的在一個陷阱...
    喚醒我們「黑客帝國」迷夢的書文/餘晨在推薦這本《自私:生命的遊戲》之前,且容我先講幾個小故事。1981 年,美國哲學家普特南提出了一個看似荒誕,卻又發人深省的「缸中之腦」的困境。而著名的科幻電影《黑客帝國》則直接用好萊塢大片的直觀形式,演繹了這樣的困境。如果說以上列舉的還是哲學家們的遐想或者好萊塢式的傳說演繹,弗蘭克·施爾瑪赫則是要通過《自私:生命的遊戲》這本書警醒我們,這就是現實——醒醒吧,諸位,我們落入了一個偽裝得無比高明的陷阱!
  • 西班牙帝國之殤!連綿不絕的戰爭毀掉了一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
    : 「如果我從事的是任何別的鬥爭,而非捍衛我的宗教、王權和友人,那麼你的勸告就有充分的理由;因為我承認,作為一名純粹的軍人或國務活動家去講話,我必須說除了我的毀滅外沒有任何別的可能性。
  •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本土面積只有24.41萬平方公裡的英國在歷史上曾經創造了一個殖民面積達3550萬平方公裡的日不落帝國,在這個帝國最為輝煌的時代,它不僅是海洋和陸地上的霸主,在1800年以後主導國際事務更是長達近一個世紀,所以人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不列顛治世」,而英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又被稱之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足見那時候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何其堅挺。
  • 海權帝國:觀察西方文明特質的一個重要視角
    海權型帝國則與此完全不同。它以海軍為主,政治經濟控制方式以海洋航運為主。這種帝國的形態特點是:不形成一個大一統帝國,控制中心與外圍地區之間是宗主國與殖民地的關係。這是海路交通特點決定的:運量大、時間長。大運輸量可以保證物資交流和軍事徵服,但無法滿足日常行政的效率需求。像中國古代那樣八百裡加急或者五百裡加急,由皇帝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的模式無法實現。
  • 更重質量 《帝國時代4》創意總監:與前作相比遊戲可選帝國數量更少
    在採訪中,Adam Isgreen表示在《帝國時代4》中玩家可以選擇的帝國數量將會比《帝國時代2》的13個要少很多,因此開發團隊的目標是讓每個帝國都獨特的特點,而不是追求更多的帝國數量。同時Adam Isgreen表示,在遊戲中每一個帝國都會擁有自己獨特的視覺效果與整體風格,能夠讓玩家更加清楚的區別不同帝國之間的差異。為玩家提供擁有不同體驗的不同帝國,而非同質化嚴重的帝國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