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腿而坐,蹺一腿,「蹺二郎腿」在儒家傳統裡是輕浮的姿態,長輩們對它從來都沒有好感。其實從90年代開始,北京就明令禁止乘客在地鐵上蹺二郎腿,但不罰款的條例慢慢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不管是在辦公場所、休閒娛樂場所,還是在自己的家裡,很多人坐在凳子上都會習慣性地蹺起二郎腿,覺得這個動作比較舒適,但在舒適的背後,卻埋下了讓身體不適的「種子」。
01骨盆不平衡
骨盆不平衡就是所謂的「骨盆歪斜」,主要是由於骨盆周圍肌肉不平衡造成的骨盆角度改變,包括前傾、後傾、左右高度不一或左右旋轉。
當我們經常不自覺地蹺起二郎腿時,骨盆骶髂關節左右受力不平衡,兩條腿相互制衡的肌肉平衡被打破。
因此,絕大多數骨盆歪斜並非骨盆自身原因,而是骨盆周圍肌肉失去了原有功能,拉著骨盆改變了原有的正確角度。
有些人覺得骨盆歪斜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我們要告訴你,骨盆歪斜會導致長短腿、高低肩,還可能引起脊柱側彎。
尤其是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同時,脊柱周圍軟組織被動牽拉,久而久之,背部肌肉勞損,進而導致背部疼痛。
02關節炎
毫無疑問,蹺二郎腿最先影響到的是髖關節。
蹺二郎腿會導致股骨頭在髖臼裡的位置發生改變,長期會導致關節囊和周邊的韌帶受到拉伸,從而產生髖關節不適或疼痛,甚至關節穩定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加速髖關節退變,引發髖關節炎。
另外,當我們蹺起二郎腿時,膝關節會長時間保持一種扭曲的狀態,增加了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使軟骨的營養障礙、磨損增加,尤其對軟骨結構已經有不同程度退化的老年人來說,更會增加膝關節炎的患病風險。
03O型腿
首先,O型腿就是膝內翻,雙腿自然伸直時,兩腳踝相碰但兩膝不能靠攏的畸形改變。從解剖上來講,它是大腿過度外展,同時小腿相對內收形成的。
長期蹺二郎腿時,髖關節過度外展,小腿相對內收,此時可能造成內側膝關節間隙壓力增加,加重軟骨磨損。
同時,位於膝關節外側的副韌帶受到牽拉,發生鬆弛,可能在已有骨關節炎的基礎上形成膝關節半脫位,外表看起來就形成了O型腿。
04腰椎間盤突出症
成年人的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從側面看上去如同兩個「S」疊在一起。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蹺二郎腿時,脊柱為保持平衡,會自動協調成代償性的弧度,比如蹺右腿,腰椎會向左側彎曲,上半身就會右傾,令頭部保持平衡的正中點,而身體長時間的傾斜會造成腰椎與胸椎的壓力分布不均,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05腓總神經受壓
腓總神經是坐骨神經主要分支之一,繞行腓骨頸處位置最表淺,與骨膜緊貼,軟組織少,最易受損,壓迫、牽拉、摩擦、外傷等都容易傷及腓總神經。
長期蹺二郎腿或下蹲位作業、盤腿坐,處於上方的腿會發麻,這是因為上面那條腿的腓總神經剛好受壓,如果時間過長,甚至會導致腓總神經麻痺,造成無法背伸踝關節及足趾。
不過這種情況發生機率不大,除非你24小時一直蹺著!
06如何保持正確的坐姿?
如果你因工作的需要,確實需要長時間坐著,那也要選擇正確的坐姿。正確的坐姿應該是選擇有椅背的椅子,屁股貼緊椅背,腰後擺個椅墊,至少能讓背部有個可以支撐的東西。
經常保持雙腳平放地面,將桌椅調整到合適的高度,儘量減少蹺「二郎腿」。此外,工作一段時間後,要起身活動活動腰腿,不要因為長時間採用一種姿勢而損傷了身體。
如果一時半會兒改不了蹺二郎腿,也要有意識控制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