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太想吃饢了有木有!請自備饢後再看此篇文章!

2021-02-19 UTV大事小事

饢 《辭海》上說,饢是波斯語,「麵包」的意思,中亞地區的民族都吃饢,這說明饢的分布範圍很廣。饢在新疆的歷史很悠久,在我國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陳列的吐魯番出土的唐朝的饢,說明2000多年前吐魯番人就會做精細美味的饢了。

饢 在古代稱「胡餅」「爐餅」,而今天,饢已經成為新疆人飲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要來新疆,不嘗嘗新疆的饢那真是件遺憾的事兒!關於饢的吃法,到底該如何吃?如何搭配才會更加美味呢?以下十種方法告訴你!

以饢為鋪墊,配上剛出鍋的清燉羊肉或紅燒羊肉,肉香餅香相互交織,聞著都沁人心脾~~

鮮嫩的羊肉炒得香味四溢,配上酥香的烤饢、獨特的調料,饢脆肉嫩!這正宗原始的味道,刺激口中每一個味蕾,肉感十足、風味十足、嚼勁十足!!入得口中,辣椒和孜然的香氣真的是經久不散啊~~

烤饢雖好吃,但配上香辣入味的大盤雞簡直無敵了,美味十足的湯汁侵入饢中,咬在嘴裡、爽在胃中,美在心頭,確實是1+1>2的選擇哦~

在新疆,吃燒烤,估計沒幾個人不會點這道絕味的烤饢了吧~~辣椒、孜然放入饢中,經過大火的加工,此刻,調料味早已和饢餅融為一體,那叫一個攢勁~~

經過油鍋的二次加工,饢餅變得更加金黃酥脆,不失為一種攢勁的吃法啊~

簡單、便捷又好吃,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哦~~

這絕對是民族風與西洋風的珠聯璧合,讓外來美食變得更加有西域特色。香酥的烤饢餅搭配各種口味的披薩餡兒,咬一口,心都醉了~~

當奧利奧遇上優樂美,當饢餅遇上奶茶。可口的饢餅泡入濃香的奶茶中,入口即化的感覺歹歹的~~

炎炎夏日,左一口西瓜,右一口饢,饢餅配西瓜,你值得擁有~~

米粉配饢,天下無雙~任性你就來,美味新疆~HOHO
一個饢餅和各種食材搭配,都能做出一道美味佳餚喲~但是關於我們新疆的饢,你知道有多少個品種嗎?

「託喀西」饢是最小的饢,精緻而秀氣,直徑和一般茶杯口那樣大,厚約2釐米,還有更小的,就像小點心,色焦黃悅目,香氣撲鼻,味道香甜,營養豐富。主要以麵粉、牛奶、雞蛋、奶油或清油、砂糖為原料。具有酥、軟、松的特點,久放不會變質。

也叫「窩窩饢」,因中間有個小窩窩而得名。饢的直徑約10釐米,厚約5—6釐米,是饢的品種中最厚的。「格吉德」饢做法講究,表面有芝麻或「西亞旦」,一個饢的麵團要揉上上百次,因此,好吃有勁道。南疆維吾爾人多喜歡這種饢,夏季務農間隙,農民在地頭用饢就著西瓜、甜瓜吃,既經濟、又省事!

「果西格爾德」的意思是帶肉餡的窩窩饢,這種饢呈饅頭形,直徑有12—13釐米,高有7—8釐米,在饢坑裡烤成,味道香甜可口,油而不膩,被譽為和田獨特的美食。

「艾麥克」饢是一種大型薄餅,中間薄,邊沿略厚。中間戳有許多花紋,上面還有洋蔥末或芝麻,直徑足有40—50釐米。這種饢一個要用1公斤麵粉,被稱為最大的薄饢。庫車的「艾麥克」饢比較有名氣,而且正宗。

「奧爾」饢是籠裡蒸出來的饢,「奧爾」是蒸氣的意思。把發好的面擀薄,面中不放鹼,麵皮擀的透亮,在餅中間抹上奶皮子或植物油,撒上香菜和鹽,捲起來或做成饅頭形、長條形,放在籠裡蒸,熟後切成一段一段,放在盤裡手抓著吃,鬆軟油香,味道可口,適合老人兒童食用。

「阿依」是家庭的意思,主要指家庭主婦做的饢。婦女會根據家庭人口的多少不定期的做饢,饢的造型沒有規定,大小厚薄不等,一般中間較厚,邊沿較薄,大都呈圓形,表面焦黃,味道正宗。

「扎克爾」饢是雜糧饢的意思,一般用玉米、高粱面做成。吐魯番地區託克遜縣是產白高粱的地方,這裡的高粱面饢非常好吃,遠近聞名,許多遊客路過託克遜時都要帶幾個高粱面饢走。

「瑪依」饢是油饢的意思。這種饢松酥可口,還有油香和奶香,富有營養,久放不會變質,是維吾爾族人出門時常帶的一種饢。

「果西」饢是肉饢的意思。饢餅中包有羊肉和洋蔥拌的餡兒,放在饢坑裡烤熟,另一種做法是油炸。南北疆維吾爾族的做法不同,風味也不完全一樣。

維吾爾族人把用柴火灰烤成的饢叫「庫麥西」饢。農村用做飯後剩下餘火的熱灰,可以用來烤饢。「庫麥西」饢的品種很多,除了有肉餡的之外,還有放核桃仁、葡萄乾甜餡的,味道更香。

「喀特拉瑪」饢是一層一層的,既酥又香,類似漢族的千層餅,所以也叫千層餅。吃的時候用刀子切成一片一片的,鬆軟可口,非常好吃。

「希爾曼」饢是形狀多樣的高檔饢,也是品種較多、質量較好的一種饢。饢的形狀可以做成樹葉形、橢圓形等多種形狀,其味油、酥、香、甜,十分可口。在造型上也有講究,做工較細,有的像藝術品。

「烏加克」饢是爐壁裡考的白面饢。「烏加克」是維吾爾族農民用的一種土爐子,所以用這種土爐子烤出來的饢就叫「烏加克」饢。這種饢可用發麵,也可用死面,其風味都不一樣,大小不一,都是自己食用,不在外面出售。

「阿克」饢是白面饢的意思,是市場上常見的圓形薄餅,直徑約25釐米,上面戳有圓形花紋,抹有洋蔥末或芝麻,趁熱時吃,又香又脆。維吾爾人在舉行婚禮、招待客人時,大都選擇這種饢。

「皮特兒」饢是死面饢的意思。這是一種快餐饢,不用發麵,而是用面和上水,要和得比較軟,稍餳後就可以烤,面裡可以放油或肉餡,味道更好。

「謝克爾」饢是甜饢的意思。甜饢一般不在面裡和糖,而是把糖塗在表面。這種饢表面亮晶晶,非常好看,吃起來略帶甜味。

「恰皮塔」饢是維吾爾族眾多的饢品中最薄的饢,「恰皮塔」用發麵,不放鹼,但放少許鹽,把擀好的饢胚在饢坑裡烤成。「恰皮塔」饢出在阿克蘇地區的柯坪縣,是當地維吾爾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

(來源:微信公眾號微烏魯木齊)


關注我們!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吃饢餅和吃饅頭的區別!新疆人看完後哭笑不得!
    之前有網友在網上發布了上面這兩張圖片的對比,並且標題寫的是「吃饢餅和吃饅頭的區別」,讓人看了之後真的是哭笑不得,第一張圖是對新疆人民單手扛著木頭輕鬆走路的真實寫照兩張圖片的對比充分說明吃饢餅的人比吃饅頭的幹體力活更加給力! 不知道各位網友怎麼看?  很多人可能還不了解饢餅是什麼食物?今天阿凡提大叔就給各位粉絲介紹一下新疆的地域美食饢餅。
  • 「博士饢」是什麼饢?
    4月中旬的一次全覆蓋摸底後,他梳理出17個最困難貧困戶。每戶至少5-6口人,而且只有一個婦女勞動力,沒有辦法外出就業,也不掌握什麼勞動技能,僅靠農牧業生產是不可能脫貧。他召集村幹部一起商量,這17戶怎麼辦?有什麼辦法幫她們解決在本村就業的崗位?辦縫紉社、砸核桃、鄰村大戶地裡集體管理土地…想了不少點子,想來想去,能在本村就業且這些婦女能夠幹得起的活好像就是打饢?
  • 當地的司機師傅告訴我,烏伊公路瑪納斯站附近有地道的抓飯,吃了果然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吃,去的多了,發現路邊緊挨著有好幾個專做羊肉抓飯的飯館,唯獨這一家吃客盈門,別處都是冷冷清清沒幾個人吃飯。後來聽說,這一家的女掌柜手藝厲害,我便注意觀察她,圓臉微胖中等身材,白底蘭花邊的頭巾包的規規矩矩,黝黑的面龐,大大的眼睛,眼球發黃,很少說話,偶爾說幾句,我是半句也聽不懂,大概是一個哈薩克女人。
  • 尹仲隆‖懷念饢餅
    他們在粘土地上挖一個豎直的洞,類似我們家鄉儲藏紅薯的窖洞,不過沒有那麼深,淺很多,再把洞壁夯實抹平。他們製作饢餅的時候,先在洞中用柴草把洞壁煅燒得通紅,再把揉制好的麵餅快速粘到洞壁上,然後用溼麻布袋蓋上洞口,焐上十多、二十來分鐘即可。維族人燒一洞饢餅,全家要吃上個把禮拜,但越到後來,饢餅硬度越大,要費很大的勁才能掰開,味道也銳減。
  • 新疆的饢
    ,相互贈送,加深感情;在婚禮上新郎和新娘要吃蘸鹽水的饢,表達對愛情的忠誠和白頭到老的決心。人們在吃饢時還十分講究不能一人拿著整個饢吃,必須掰成小塊或是切開先讓別人吃,然後自己再吃,這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分享這種美食,而不能獨食。
  • 當你的新疆朋友給你送了饢,請你一定一定不要上鍋蒸了吃!
    蒸完的饢,柔軟、沉甸甸、燙手,仿佛體內存著天山山脈一般的延展力,柔韌如橡膠。昨晚她就是這麼吃的,跟我爹兩個人開展了口腔咀嚼大賽,並一直在感慨新疆人就是牙口好。那塊饢,窩在饅頭、花卷中間,睡在蒸籠布上,一臉委屈,而我媽,嚼著根本撕下來都費勁的饢,也一臉委屈,哈哈哈哈。其實不是什麼大事,也算不上什麼暴殄天物,只是,想起來就好想笑哈哈哈哈哈哈!我娘真可愛!大鍋蒸一切!
  • 饢要這個樣子吃
    也叫「窩窩饢」,因中間有個小窩窩而得名。饢的直徑約10釐米,厚約5—6釐米,是饢的品種中最厚的。「格吉德」饢做法講究,表面有芝麻或「西亞旦」,一個饢的麵團要揉上上百次,因此,好吃有勁道。南疆維吾爾人多喜歡這種饢,夏季務農間隙,農民在地頭用饢就著西瓜、甜瓜吃,既經濟、又省事!
  • 新疆和田小夥從擺攤賣饢到開饢店當老闆 一天賣出1萬個饢
    2009年,村裡的一個老鄉幫麥麥提力買了到上海的火車票,想帶著他去上海打饢。出發前麥麥提力身無分文,只是帶著他的夢想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車。從于田縣到烏魯木齊,再到上海,三天兩夜的車程,經費有限的老鄉只能買得起站票。但對於兩個都是第一次離開家出遠門為理想打拼的「小饢匠」來說,那時候並不覺得辛苦。
  • 饢的十種正確吃法
    饢在新疆的歷史很悠久,在我國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陳列的吐魯番出土的唐朝的饢,說明2000多年前吐魯番人就會做精細美味的饢了。饢在古代稱「胡餅」「爐餅」,而今天,饢已經成為新疆人飲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要來新疆,不嘗嘗新疆的饢那真是件遺憾的事兒!關於饢的吃法,到底該如何吃?如何搭配才會更加美味呢?以下十種方法告訴你!
  • 超級好吃好做的 印度饢 Naan bread!
    這個印度饢餅是在國外食譜網站看到的,非常誘人就想一試。然後我搜索了很多印度饢的食譜及相關介紹。對比了一些食譜,試驗了兩種比較後,鎖定了今天分享的這篇。我國也有饢這種食物,就是有名的新疆烤饢,邊緣厚中間薄、大而圓的焦黃色烤饢,表面布滿壓花紋,我吃過的新疆烤饢,口感比較乾脆焦香。印度饢我們沒有到發源地吃過,沒有獲取正宗味道的體驗。
  • 漲姿勢:打滷饢是食物界的跨界天王?
    其實pizza由來眾說分紜,有一個最有趣的說法,就是pizza是馬可波羅的中國蔥油餅記憶,經過質變而成的美麗錯誤。據考證,「饢」字源于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傳說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便是饢,是饢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通過這個美好的傳說,各族人民把饢看做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
  • 新疆饢餅
    好在阿皮熊除了好吃之外,還算有骨氣的秉持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理念,找不到地方買,我可以自己做。想想饢餅也不太難,和西方的匹薩餅皮怎麼也算得上異曲同工。沒有土炕,只能用烤箱,買不到買不到饢戳子,只能用叉子打孔。
  • 天下第一饢——一輪冉冉升起太陽
    從饢的製作過程看,它很好地達到了熱與寒、環境與人的平衡調節。經過柴草的烤制, 饢不僅使外寒與內熱相平衡,更達到了水土相適應的調節效果。從製作饢的基本原料看,大多為粗糧,性乾涼,對潤通腸道、保養脾胃、調節氣血很有幫助。打饢的佐料白芝麻、黑芝麻、洋蔥、孜然、黑胡椒等,性溫,可健脾胃,祛寒痰,有活血、利尿、殺菌、降血脂等功效。尤其是洋蔥,對防癌和防高血壓疾病效果明顯,這也是新疆多有長壽老人的原因之一。
  • 新疆饢包肉
    由於饢是烤熟的,含水分很少,在氣候乾燥的新疆,存放十天半月都不壞;如果是油饢(揉面時和入食油),還能存放一月左右,泡水變軟,仍極好吃,所以維吾爾老鄉出遠門,會在腰上的布兜裡裝進幾塊饢;坐火車去內地,也常常帶著一提包的油饢,一路當食,省錢又方便。  維吾爾人吃饢有個很重要的規矩:無論吃什麼樣的饢,都必須先把每個饢掰成幾片,大家一片一片地吃,絕不可刀切開來吃。為什麼?
  • 新疆庫爾勒市向石家莊捐贈饢和羊。饢是什麼東西?怎麼吃?
    新疆庫爾勒市向石家莊捐贈饢和羊。饢是什麼東西?怎麼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連日來,河北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馳援石家莊,再一次見證了中國速度、中國溫度和中國力量。1月7日18時左右,新疆庫爾勒市向石家莊捐贈的1萬個饢、1萬箱庫爾勒香梨、200隻羊順利抵達石家莊。這批物資共計6噸,是庫爾勒市捐贈石家莊的首批物資。這批物資將第一時間發放給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援石醫療隊和公安幹警等。梨,我們平時比較多;羊,我們平時吃的也不少。但是,饢卻是我們少見的。那麼,饢是什麼東西?
  • 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三道壩鎮有家無人值守饢店
    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三道壩鎮有家無人值守饢店,店主打好饢裝袋放在饢攤上就回家了,顧客買饢自取。三個多月來,饢店無人收錢,卻分文不少。艾沙·卡的爾說:「我們一般8點多開始打饢,把商家的訂單送完就走了。」艾沙·卡的爾和妻子都是協標工村村民,兩人1994年結婚後就在外地以打饢為生。去年,艾沙·卡的爾最小的孩子要上初中了,兩人回來開了家饢店。饢店只賣皮牙子饢、油饢和芝麻饢,價格都是4元一個。
  • 讀創讀書|抓飯、饢、奶茶、巨型羊肉串,巴鐵兄弟平時都吃點啥?
    當然,如果說和巴基斯坦人一起吃晚飯, 又沒說好時間,我勸你最好事先吃一點。有幾次巴基斯坦朋友請我們吃晚飯,到了晚上 8 點我們肚子已經咕咕叫了,人家也不開飯,還在和你聊天;有兩次過了夜裡 12 點才正式吃上晚飯。這些都是很獨特的經歷。後來我總結出一個規律,雖然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時差有三個小時,但一日三餐卻是同時在吃,所以去巴基斯坦,吃飯的時候請切換回中國時區就適應飯點節奏了。
  • 【新疆美食】柯坪縣可以卷肉吃的薄皮饢——恰皮塔
    在柯坪縣玉爾其鄉託木力村,這種打出的饢有50公分寬,不到半公分厚,皮薄、酥軟、有水分,可以卷肉吃,在新疆實屬一絕,它已經有300多年歷史.歷史上的柯坪縣沒有河流,當地人僅靠幾處泉水生活,水在當地是很緊缺的資源,逐草而牧的牧民們本來每天放羊就要走很遠的路
  • 饢餅也能做成支柱產業——新疆饢產業發展狀況調查
    在伊寧市塔什科瑞克鄉饢產業園,庫爾班江·吐拉洪打饢時,手機總是播放著歡快的音樂。他是當地有名的打饢師傅,以前和家人經營打饢店,2020年10月到產業園工作後,專心負責打饢,每個月收入達7000元。「現在好得很,不用操心面和油了,也不愁饢咋賣了。」  與庫爾班江·吐拉洪不同,一些師傅依然在經營自己的打饢店,不過口味、手藝、饢坑等也在變化。
  • 當饢餅遇上奶茶......
    《辭海》上說,饢是波斯語,「麵包」的意思,中亞地區的民族都吃饢,這說明饢的分布範圍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