饢
文/趙尚平
前幾天,新聞報導說新疆支援河北石家莊抗疫物資,其中有一萬個饢!這使我又想起了新疆的各色美食。大嘴抓飯、俄羅斯水餃、大盤雞拉條子、羊肉串牛肉湯……住在一個地方久了,最直接的感受莫過於吃了。饢在新疆不能算是美食,只不過是新疆百姓的特色食物罷了。離開新疆好多年了,但對新疆的美食依然記憶猶新,細細品味久久回味,終究感覺新疆最好的美食莫過於饢了。羊肉抓飯固然好吃,抓飯也有品牌,從烏魯木齊到石河子到奎屯,到處都能看到大嘴抓飯的牌子赫然在目,吃了幾次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好吃,甚至於有點淡而無味的感覺。當地的司機師傅告訴我,烏伊公路瑪納斯站附近有地道的抓飯,吃了果然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吃,去的多了,發現路邊緊挨著有好幾個專做羊肉抓飯的飯館,唯獨這一家吃客盈門,別處都是冷冷清清沒幾個人吃飯。後來聽說,這一家的女掌柜手藝厲害,我便注意觀察她,圓臉微胖中等身材,白底蘭花邊的頭巾包的規規矩矩,黝黑的面龐,大大的眼睛,眼球發黃,很少說話,偶爾說幾句,我是半句也聽不懂,大概是一個哈薩克女人。離開了瑪納斯,再沒有吃到過那樣地道美味的羊肉抓飯。在石河子時,偶爾看到俄羅斯水餃的招牌,起初以為是俄羅斯人開的餃子館,離家久了就會想起家鄉的餃子,不由想進去吃一吃家鄉的味道。進去看看才知道並不是外國人開的餃子館,大多是漢族人,偶爾也有維吾爾女人在包餃子,晚飯時吃了一次,自然都是清真的,只有牛羊肉和素餡的餃子,要了一盤牛肉大蔥餡兒的,開始吃著味道一般,吃到最後有了一種回味悠長的感覺。第二天再去吃,換了羊肉餡兒的,越吃越香。第三天不由得又來到那個俄羅斯餃子館,感覺真的好吃極了!第四天想著連吃了三天餃子,是不是換吃抓飯,走著走著還是沒有頂住俄羅斯水餃的誘惑。住了十天吃了八天俄羅斯水餃。回到了烏魯木齊,早晨起來,感覺餓了又想起石河子的俄羅斯水餃來!大盤雞拉條子唯有沙灣的土雞最有味道,羊肉串還是烏魯木齊的正宗,牛肉湯要數米泉老馬牛肉湯最牛……新疆美食雖多,並非隨處都有。後來有當地的朋友告訴我,俄羅斯餃子餡兒裡是放了罌粟粉的!啊,原來我是被上癮了。饢在新疆卻是隨處都有的,正如中原地區的小米粥。小米粥恐怕是中原地區最為古老的傳統食物了,不溫不火,淡雅綿長,點點滴滴滲透到了中原人的記憶裡、血液中。饢無疑是新疆人最為古老的百姓食物了,有的人稱它饢餅子,這樣的口氣裡便有了蔑視的意味,我還是喜歡正正規規的叫它饢!那一次,在烏蘇,我見到了正宗的饢是如何做出來的:平地挖的地坑火,爐堂深陷在地下,一側有斜出的煙囪,像一個大甕埋在土裡,直徑一尺左右的火口,往下是一個橢圓的大肚子,空空的,底部是紅彤彤的煤火,新疆有上等的無煙煤,易燃且耐燒,一張報紙就可以把煤塊引燃,半點兒也不誇張。爐膛燒結成瓷實光潔且又凹凸不平的樣子,正好使一張張麵餅貼在上面烘烤成熟成饢。新疆的小麥也是自古有之,品質上乘。做饢的像是維吾爾人,濃重的眉毛,捲曲的頭髮,密密的鬍子查兒,上好的麵粉揉成大大的麵團,隨手擰一塊,兩隻手三轉兩轉就成了一張圓圓的麵餅,放在案上,用一個金屬的模具在餅上扎出玲瓏的圖案,再撒上一些芝麻。不用看表,做饢人憑感覺揭開地火的蓋子,先用一個鐵環帶著長長的手柄,將鐵環伸進地火中,輕輕磕碰一下烤好的饢,隨手便將一個個麥香四溢的饢撈了上來。而後再匍匐著身子右手託著麵餅,低下頭,將手伸進地火中,把麵餅啪啪的貼在爐膛上。蓋上了蓋子,再起身繼續擰下一塊麵團,轉成麵餅,印了圖案,撒了芝麻。等待下一次撈出一個個香香甜甜的饢!饢還是剛出爐的好吃,等待買饢的人早已排成了長龍,並不急著吃,個個瞪大了眼睛看著做饢人擰面、轉餅、壓花、撈饢、匍匐、探頭、伸手、貼餅……也有將爐子做成地上的,人便不用再匍匐身子貼餅了,微微俯下身子就行了,但是,不見了排隊買饢的人,只有饢餅子摞的高高的……也許人們不只是為了吃饢,而是為了欣賞一個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半點兒不偷懶的地地道道的做饢人!一萬個饢!該有多少次轉動多少次匍匐多少次撈取多少個玲瓏的圖案多少個默默的等待多少個溫暖的記憶!今夜,我又想起了香香甜甜的饢。我又想起了老老實實的做饢人。我又想起了當地朋友告訴過我的一句話:「看那落日餘暉下,高聳連綿的雪峰之上會有古老而美麗的雪蓮綻放!」作者簡介:趙尚平,愛好讀書、旅遊、運動。堅信每一種生活都蘊藏著生命的美好。凝視、聆聽、體會心靈的感動,用文字留住不一樣的瞬間!編委會成員:
主 任 : 陳子科
副 主 任: 王劍勇 閆建輝
王轉蓮 秦志軍
主 編:趙尚平
副 主 編:鄭偉波 喬蘭霞
編 輯:喬麗華 王鵬 李素霞 韓偉亞
本 刊 特 色:立足職教,面向社會,搭建文學作品、教育教學專業技術論文、隨感交流平臺,培育發現文學新人,教育精英,弘揚「和悅進取,鍥而不捨」的藍鑽精神。
主 要 刊 發:散文,小說,詩歌,教育教學專業論文,文學評論,文藝視頻,文藝音頻等。
投 稿 要 求:
1.作品必須是原創。投稿模式:作品題目+作者姓名+作者介紹(120字)+本人照片(用附件發送)。作品不願被修改請註明,照片均小於5兆。
2.來稿10個工作日內未收到用稿通知的作者,可自行處理稿件。請勿一稿多投。
投稿郵箱:
lanzuanzhg@163.com
排版:韓偉亞
校訂:鄭偉波 喬蘭霞
責編:趙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