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錯字對聯讓屢考不中的張謇當了大清最後一位「恩科狀元」

2020-12-22 刺龍0055
老年張謇

張謇,字季直,號嗇庵,他是中國自有科舉制度以來最後一位「恩科狀元」,而這位「恩科狀元」的得來卻有一番別樣的味道。

從1885年起翁同龢、潘祖蔭等重臣早就對才華橫溢的江蘇老鄉張謇有了提攜之意,但連續多次的朝廷會考因為陰差陽的緣故,作為考官的翁同龢、潘祖蔭總是把別人的卷子誤認作張謇的試卷而讓他人取中狀元。最後搞得張謇有些心灰意冷。那麼張又是怎麼中了「恩科狀元」? 這還要從慈禧的六十大壽說起。

「就按皇上的意思辦吧!」上官天遐 繪

慈禧生於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陰曆的十月十日)按照舊時的老理算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日是1894年11月7日(農曆立冬),為了做好這位「老佛爺」的隆重慶典,光緒下旨朝廷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慶典計劃,其中三年一回才有的全國會試在這一年特準增加了恩科會試。41歲的張謇終於等到了機會。

上官天遐 繪連環畫「不死的烏雅」

翁同龢奏本光緒皇帝批准了史無前例的恩科會試殿試題,為慈禧太后寫一幅祝壽對聯。

11月6日(陰曆十月九日)在光緒老師翁同龢的受益下,一場別開生面的皇家恩科特別會試在乾清宮的廳堂裡開始了。

恩科會試現場乾清宮

慈禧太后在李蓮英的攙扶下緩緩地走進了乾清宮。光緒趕緊下了龍椅隨著翁同龢老師迎駕,「給皇太后請安,祝皇太后萬壽無疆!萬壽無疆!」大殿裡的考官和考生進士們一陣的狂呼,慈禧笑眯眯地環顧了一下四周,仿佛少了些許平日裡的威嚴。

乾清宮的廳堂裡從左至右整整掛滿了60幅全國會試前六十名進士考生剛剛書寫好的祝壽條幅。六十名全國的進士考生們,戰戰兢兢地豎立在自己剛剛書寫好的條幅前,仿佛是現在的身貼標牌T臺上選美的佳麗,一個個心情忐忑地等待評委會最後的那幾聲冠亞季軍的宣布。心情大好的慈禧看得非常仔細,她不時地要在書寫得精彩的條幅前誇獎一番,見皇爸爸難得今天這樣高興,光緒衝著自己的老師讚許地點了點頭。

上官天遐 繪連環畫「不死的烏雅」

「哎!這字寫得龍飛鳳舞的,是誰寫的?」慈禧走到最後一幅書寫得有些氣勢的條幅前問道。

「回太后,是這位江蘇的進士張謇,張季直的。」翁一指早已在一旁憋得臉色紅漲的張謇,張謇趕忙跪地一拜。「給聖母皇太后請安,祝皇太后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趴在地上的張謇高聲喊道,龐邊的慈禧根本就沒看一眼地上的張謇。

「太后壽誕六十花甲輪流轉返老還童千千歲,」慈禧嘴裡念叨,這六十花甲輪流轉,不就是說讓我六十歲之後從頭活起嗎,慈禧心裡說不出的喜歡。

「佛祖治國二聖臨朝天地應大清江山萬萬年。」而這下一句更是讓慈禧倍感欣慰,佛祖、二聖臨朝用的真妙,這明明說的是我慈禧順應天意垂簾聽政,才使得大清國江山萬萬年。

「好!好!好!起來吧!」心隨所想的慈禧連連道了三聲好,她這才瞧了一眼地上跪著的張謇。

「只是這『年』字嗎,好像出了頭呀?好像多了一點,」慈禧用手指著對聯裡那個年字出頭的字笑著問道。其實是張謇剛才書寫最後一個「年」字的時候落筆有些過於瀟灑才使年字出了頭,而對才華橫溢的張謇來說破解這點小小的差錯真是太容易不過了。

「啟奏太后!」張謇一邊起身一邊抱拳繼續說道:「『年』字頭上本無點,只因玉帝施恩典,敬祝太后福壽添,百姓人家出頭年。」張謇高聲朗讀道,讓一旁的慈禧喜笑顏開。

「哈哈!哈哈!你個張季直實在是太太乖巧了!」張謇這馬屁拍的真是有學問,逗得慈禧不住地哈哈大起來,一旁的光緒和翁同龢也跟隨著笑了起來。翁完全沒了剛才看見張謇「年」字出頭的窘迫。

「哈哈,倒有狀元之才!」開心的慈禧隨嘴一說,就見身邊的張謇應聲跪地。

「謝太后!皇上!」張謇跪地磕了兩個響頭。

「太后、皇上聖明,謝太后、皇上恩典,祝太后、皇上萬壽無疆,萬萬歲!」張謇幾乎是趴在了地上高聲謝恩深跪不起。

「皇上,你看呢?!」慈禧擺手召喚了一下光緒皇帝,「皇阿媽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一邊的光緒趕緊符合著慈禧的心意連連點頭。

「什麼話,這是你皇帝的事,明天你來定吧!不關我的事情。」慈禧收了笑容一臉嚴肅地看了光緒一眼,她從內心裡不願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地點去挑戰她的權威。

「皇爸爸的旨意就是『朕』的旨意,在皇爸爸六十大壽之際恩科取士,今天特將狀元郎排在六十花甲之位,上應天意,下順民意,借明日皇爸爸大壽之日,『朕』將昭告天下,加封江蘇張謇為甲午恩科狀元!」光緒見慈禧面帶不悅趕緊高聲宣旨。

「太后、皇上聖明,謝太后、皇上恩典,祝太后、皇上萬壽無疆,萬歲!萬歲萬萬歲!」身邊的張謇、翁同龢和隨行的大臣們高聲謝恩起來。

乾清宮的廳堂裡呼聲一片,隨群臣一起拜跪的翁同龢眉宇之間顯露出了一絲外人無法察覺的愜意。

作者簡介:

張欣(筆名:上官天遐)作家及畫家,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漫畫研究協會會員 。著有長篇小說《阿斯蘭魔咒》漫畫心理學研究專著《心底那點事兒》其中漫畫作品「呼喚」「守株待兔」獲全國第九屆第十一屆「子愷杯」入展獎,漫畫「三毛潑墨」獲全國第四屆「三毛杯」入展獎,漫畫「龍吼了!」獲全國紀念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漫畫展獎。連環畫《不死的烏雅》獲全國第九屆和平楓葉杯連環畫創作大賽創作入展獎。

相關焦點

  • 歷史不應忘記的實業家、教育家——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張謇
    張謇祖上三代沒有人獲得過功名,也就是所謂「冷籍」。為了走上科舉正道,經他人安排,張謇冒用他人的名義報名注籍,經縣、州、院三試勝出,得隸名如皋縣學為生員,第二年在如皋考中秀才。從16歲中秀才到27歲之間,張謇每兩年就去江寧參加一次鄉試,先後5次都未得中。但是卻遭人要挾,連續索要錢物,最後索性將張謇告上了公堂,說:「張育才忤逆不孝」,張謇家道也因此困頓。
  • 留後世一二有用事業 作為狀元、實業家與父親的張謇
    在中國近代化的歷程中,江蘇南通是一顆璀璨的星,這座濱江臨海的城市,擁有中國近代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第一座獨立設置的中等師範學校……而這一切都與一個叫張謇的人有關。繫於張謇(1853年—1926年)名下的有狀元、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慈善家等諸多頭銜,這些頭銜串聯起了張謇服務故鄉、報效祖國的一生。張謇有言:「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
  • 追尋張謇在南通的足跡:狀元身手創實業,創立首個公共博物館
    1912年2月,大清王朝西風殘照,紫禁城太和殿大門久已不再開啟,丹陛前的磚地蓬草橫生,內宮一片蕭索,窗牖漆落,寒鴉瑟縮。屋內,隆裕太后正與僅有的幾位近臣商議最後的退位事宜,其中一項屬於「面子」的事總還是要辦的,那便是要起草一紙退位詔書,這份差事落在恩科狀元張謇頭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 走進百年博物苑 認識張謇的世界
    他是由清末狀元,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傑出的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張謇先生創辦的。千年環城河,百年博物苑,見證的是南通古今的滄桑巨變。認識一座城市,當然從博物館開始;認識張謇,認識南通的城市歷史,可以從南通博物苑開始。踏入南通博物苑,就進入了別具一格的南通歷史文化空間。
  • 張謇:從清末狀元到「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1926年8月23日,一位先賢離開人世間,畢生把自己的「皮骨心血」奉獻給了社會和百姓,他給南通留下的是一個擁有50多家企業、2400多萬兩白銀的當時全國最大民族資本集團,是由400多所各類學校、場館組成的教育文化體系,是一套完整的水利、交通、供電、通訊、園林等市政基礎設施,是一系列的公益慈善事業。
  • 「菊泉」先生傳道授業離贈茶禮,張謇在海門請建「趙亭」紀念他
    清末狀元張謇,一生實踐「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主張,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在其日記及文集中經常提到一位「趙老師」,尊稱「菊師」,並說:「我的學問智識得益於趙老師。」 這位「趙老師」就是無錫的「菊泉」先生。
  • 狀元實業家張謇:順應革命,告別清廷
    [摘要]科場上的不順,也許可以理解為張謇太「笨」,但是從另外一層意義去解讀,又會發現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韌性。本文為歷史學者馬勇為張兆武《百年張家: 張謇、張詧及後人鱗爪》一書寫的序,東方出版社,2016年11月張詧為著名狀元實業家、清末民初重要政治活動家張謇的三哥,他們老哥倆同父同母,年齡相仿,只差兩歲。更重要的是,他們兄弟二人是張氏家族企業最重要的策劃師、操盤手。只是由於時光遮蔽,張謇的大名如日中天,張詧的名字卻近乎默默無聞。
  • 萬古長流,張謇的實業救國之路
    1912年2月12日,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宣統宣布退位。退位詔書由清末最後一位狀元起草執筆,就是張謇。當時一些富有愛國心的主戰將領和清流名士們非常認同張謇的觀點,像左宗棠、彭玉麟、張之洞、翁同龢等人。 尤其是翁同龢,看了張謇的文章後,大為興奮,連連稱讚,這樣的人才為什麼幾次科舉都沒有考中呢?我們大清吏治實在是太腐敗了,真正的人才上不來!翁同龢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在政治上跟慈禧不和,擁護光緒掌權,正需要人才充實陣營,此後,他就一心想把張謇這個人才給提拔上來。
  •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本已名落孫山,因慈禧過生日而金榜題名
    劉春霖本來已經收拾東西準備回老家,卻得到消息說由於次年就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壽,為了給老太后過生日,多舉行了一次科舉考試,也就是所謂的「恩科」,由於是在1904年甲辰年,因此被稱為「甲辰恩科」。這是由於科舉考試通常每三年舉辦一次,若是這一次沒有考中,那就得等到三年後的下一場,這被稱為「正科」,恩科則是在正科之外「朝廷特恩開科取士」,往往是皇帝過生日或者重大慶典的時候,為了表示慶祝而開恩科。得知次年就會再次舉行考試的劉春霖,索性家也不回了,直接就在北京城中住下來,每天潛心溫習功課,一經考試,就成為了狀元。
  • 一副對聯 堅定初心
    一副對聯,堅定了我的初心。楊再書是高寨鄉平寨村後槽組村民,身體殘疾,是高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的原住房於2018年受災害影響成為危房而不能居住。了解情況後我迅速召開黨委會,及時將其納入2018年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從施工到入住僅僅花了三個月時間。
  • 經濟觀察: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經濟觀察)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被贊「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能給當代民營企業家帶來什麼啟示
  • 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他,就是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三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張謇的生平事跡,並稱讚他為「中國民族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張謇是清末狀元,近代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他創辦大生紗廠,開民族輕工業先河,立中華民族品牌。他義利並舉,一生創辦3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 一副對聯成就輝煌人生
    晚上閒來無事到外面走走,看到鎮子上有個大戶人家在門前出了一副對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員外揚言誰要是能對出下聯就把小姐許配給他。可是這副對聯掛在這裡好幾天了也沒有人對出下聯,這個書生思索了一番,也沒有想出來比較合適的下聯,但是他暗暗地記下來了這個上聯,也沒有太拿這個上聯當回事兒,就回悅來客棧休息去了。
  • 晚清狀元張謇,曾做過袁世凱的老師,上演現實版的範進中舉
    在晚清,有這樣一位名人,他考取過舊時代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功名,成為朝廷權貴們的新寵,卻在時代的感召下,他毅然辭官回家,為了心中的理想,追求實業救國。他人生中的前41年,上演現實版的範進中舉,於功名利祿中苦苦掙扎,其中不乏荒誕之處。
  • 張謇與關帝廟
    據顧振虞先生《張謇和關帝廟》一文介紹,張謇幼時即常隨父到關帝廟燒香,考中狀元後則修廟贈匾,興學時又借廟辦學堂。常樂關帝廟原址位於東市,南至鎮橫河,北至廟池溝,廟有三進三場心,廟前廣場有一對石獅子,名「仁心神聞」。常樂鎮關帝廟名聞大江南北,其戲樓為當時海門之最。張謇嘗贈關廟「優人聖域」四字,應該就是懸於該戲樓的匾額。
  • 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他,就是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 三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張謇的生平事跡,並稱讚他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張謇是清末狀元,近代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他創辦大生紗廠,開民族輕工業先河,立中華民族品牌。
  • 最後的「狀元郎」:中狀元沒幾年,清朝就滅亡了,靠賣書法為生
    事實上,史上最後的「狀元郎」離我們也並不遙遠,他就是一百一十六年前大清王朝最後的狀元劉春霖。 這個狀元郎的一生有如黑色幽默劇,出身貧寒、歷經寒窗磨練,飽讀詩書熬到三十多歲才取功名,但中了狀元還沒幾年這東家就沒了——大清朝沒多久說亡就亡了。
  • 著名的「對聯狀元」倫文敘
    在廣東地區,倫文敘可謂至今最有名氣的狀元,關於他的故事流傳至今,特別是關於對對聯的故事。題聯西禪寺倫文敘少年時,因家境難支,不到十歲時就被迫停學,回家幫父母種菜、賣菜。他白天參加勞動,晚上苦讀詩書。一天,倫文敘挑菜到西禪寺去賣,寺裡的兩個做飯的和尚素知倫文敘會吟詩作對,便故意說:"菜我們是想要的,但有個條件,我們寺裡的面賢殿尚缺一副對聯,這副對聯要恰合一百的數目。你對好了給高價,對不好這生意就不做了。"倫文敘請和尚取來紙筆,沉思片刻即寫就一聯:"杏壇七十二賢,賢賢希聖;雲臺二十八將,將將封侯"。聯中的72+28剛好等於100,數目相符,內容妥帖。
  • 「父教育 母實業」 ——張謇的企業家精神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他畢生堅守孔孟之道,「父教育、母實業」,一生創辦了40多家企業、近400所學校,其品德、思想、事業、成就深為人們所景仰,是「儒商」典範,是中國近代化、工業化的開拓者和先驅,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 有情人終成眷屬:原來它出自一副對聯,並與一位神仙有關
    至於「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它雖然不是出自某一篇的古詩文,但是,它卻出自一副對聯,而且,相傳它還與一位神仙有關。那麼,「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究竟出自一副什麼樣的對聯呢?與它相關的那位神仙,又會是誰呢?眾所周知,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而且又是以「神仙信仰」為基礎的,所以,民間所信奉、所流傳的神仙,幾乎都來源於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