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2020-12-22 騰訊網

文/龐無忌

最近一段時間,一個名字「火」遍全國。他,就是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

三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張謇的生平事跡,並稱讚他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張謇是清末狀元,近代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他創辦大生紗廠,開民族輕工業先河,立中華民族品牌。他義利並舉,一生創辦2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張謇精神是什麼?當代民營企業家要向張謇學什麼?

12日,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職業教育社、江蘇省委統戰部、南通市委主辦的「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 年度論壇在京召開。多位政商學界人士聚焦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郝明金指出,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到張謇,稱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論壇以「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為主題,有很強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希望新時代的企業家爭做愛國報國、實幹創新、堅韌不拔、遵紀守法的楷模,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張謇精神背後的「中華商道」

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潘嶽表示,張謇精神是中華商道的集中體現,是家國情懷與經濟理性的融合,是在義與利、公與私、家與國之間重塑的商業倫理,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卻同時具有世界眼光的開放品格。

雖然時代不同,但當代企業家精神與張謇身上所展現的精神情懷是相通的。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從張謇身上學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表示,張謇研究的戰略意義在於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強調生態、強調鄉村振興,強調生產關係結構性變革,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微觀主體的民營企業。實業界應該以社會企業為目標,加強微觀主體的自覺改造。

愛國報國情懷

潘嶽指出,張謇精神對今天中國企業家的重要啟迪之一就是厚植家國情懷。中國企業家當與國家同進退、共榮辱,同呼吸、共命運。無論資本如何全球流動,無論商業版圖如何超越傳統的國別界線,大家終究有自己的祖國,企業的根基終究要紮根於祖國大地,終究要將自身命運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兆前指出,無論是為官、經商,還是發展教育、熱心公益,張謇始終不變的是矢志不渝探索富民強國之路的精神。廣大民營企業家要樹立崇高理想,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富裕為己任,堅定產業報國、實業強國的恆心。

堅守實體經濟

身為晚清狀元,張謇放棄仕途,投身近代工商業,是因為他認為「救國根本在實業」。這一理念直到今天也並沒有過時。

潘嶽指出,面對經濟脫實向虛、過度金融化衝擊,中國企業家要堅定產業興國、實業興邦的信念,不斷為實體經濟和傳統產業賦能升級,不斷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中國交通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劉珺表示,實體經濟應該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著力點。他認為,目前各主要國家製造業佔比都在下降,但這並不意味著製造業正在走向衰落。劉珺指出,這其中有的是「數據的假象」。伴隨無形經濟的崛起,製造業並不是由完全由生產環節解釋,部分無形資產也形成製造業最終產出。他認為,科技互聯重塑全球製造業新的價值,學習張謇的時代精神,應該聚焦金融之力,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勇於創新的精神

作為科舉史上第一個「下海」狀元,張謇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企業、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所師範學校、創辦了第一所民間博物苑……他創下的20多個「中國第一」的背後,是永不停歇的創新精神。

對於當今企業家來說,潘嶽認為,面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面對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我們既要埋頭苦幹,又要有開放的視野;既要追蹤技術的潮流,又敢於實現無人區創新;既要推動在地經濟產業可持續發展,又要經略天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企業家的智慧。

李兆前認為,廣大民營企業家要繼續發揚勇於「吃螃蟹」的精神,增加研發投入,加大攻關力度,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關,為實現中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安全、可控再立新功。

要積極參與創新生態共建,鞏固和發展產學研用多方聯動、上下遊融通創新,強化固鏈補鏈強鏈效果。

一直紮根實體經濟的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新發展格局下,民營企業家應發揚張謇精神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資本的「三自」企業。周海江說,民營企業只有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才能跨越轉型的火山。他透露,紅豆集團在創新能力上,通過人才的創新能力,支持產品,累計申報專利超過300件。

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張謇不僅辦企業,還辦慈善、辦公益。他還建了許多學校,育平民擔責任,主動、充分承擔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如今,社會責任同樣是現代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素。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成員、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認為,企業義利並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是張謇時代精神的體現。他指出,當下,社會企業家辦企業的目的不應該僅僅是盈利,而是要去解決社會問題,進而實現自身的理想。

李兆前認為,張謇以商養學,一生所獲財富皆為社會服務。廣大民營企業家在帶領企業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發揚先富幫後富作用,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鄉村振興行動,積極參與光彩事業、公益慈善事業,在參與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上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潘嶽指出,面對階層結構的分化,企業家要參與構建和諧的經濟治理秩序和勞動關係;面對貧富差異和社會問題,要投身公益慈善事業託住社會底線;面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要自覺推動綠色發展,助力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面對國家治理現代化需求,要參與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把「社會責任」寫在中國大地和世界舞臺。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陳昊星

責編:魏晞

相關焦點

  • 經濟觀察: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經濟觀察)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被贊「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能給當代民營企業家帶來什麼啟示
  • 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他,就是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三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張謇的生平事跡,並稱讚他為「中國民族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張謇是清末狀元,近代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他創辦大生紗廠,開民族輕工業先河,立中華民族品牌。他義利並舉,一生創辦3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 狀元實業家張謇:順應革命,告別清廷
    本文為歷史學者馬勇為張兆武《百年張家: 張謇、張詧及後人鱗爪》一書寫的序,東方出版社,2016年11月張詧為著名狀元實業家、清末民初重要政治活動家張謇的三哥,他們老哥倆同父同母,年齡相仿,只差兩歲。更重要的是,他們兄弟二人是張氏家族企業最重要的策劃師、操盤手。只是由於時光遮蔽,張謇的大名如日中天,張詧的名字卻近乎默默無聞。
  • 三個月內,總書記為何兩次提及張謇?
    他,就是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三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張謇的生平事跡,並稱讚他為「中國民族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張謇是清末狀元,近代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他創辦大生紗廠,開民族輕工業先河,立中華民族品牌。
  • 歷史不應忘記的實業家、教育家——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張謇
    1853年7月1日,中國史上唯一棄官下海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出生。張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祖籍江蘇常熟,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國棉紡織領域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 被中紀委看中的《家誡》: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如何教育後代
    第一組都是清朝狀元,但大家普遍感到陌生;第二組歷史人物,當年科舉考得不好,但在歷史上卻赫赫有名。有人用這個對比來說明「高分低能」現象,很顯然,這是有問題的,樣本不夠全面——至少在清末狀元張謇身上就不適用。張謇(1853-1926),字季直,祖籍江蘇常熟,中日甲午戰爭那年(1894)考中狀元。
  • 張謇是誰?中央罕見點讚「狀元實業家」,為何如此重要?
    在引發人們討論的同時,讓人想到了百年前我國一位著名的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在中國特殊時期通過興辦實業來挽救民族危機。他就是張謇。這一做法為後世的民營企業家精神塑造了模範形象,國家領導人更是稱讚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為什麼時隔百年後張謇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這篇文章就從張謇所在的社會和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發,展現當年的企業精神。
  • 留後世一二有用事業 作為狀元、實業家與父親的張謇
    在中國近代化的歷程中,江蘇南通是一顆璀璨的星,這座濱江臨海的城市,擁有中國近代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第一座獨立設置的中等師範學校……而這一切都與一個叫張謇的人有關。繫於張謇(1853年—1926年)名下的有狀元、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慈善家等諸多頭銜,這些頭銜串聯起了張謇服務故鄉、報效祖國的一生。張謇有言:「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
  • 鹽文化丨狀元實業家張謇的鹽改
    為了改變家庭命運,張謇從小被送入私塾學習,父親希望他走出一條由讀書進入仕途的道路。1894年,41歲的張謇終於高中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吃盡千般苦五年鹽改, 呂四真梁鹽世博獲獎。
  • 熱搜「張謇」:百年未被遺忘的榮耀
    僅《張謇:從清末狀元到「愛國企業家的典範」》一文閱讀量就達150萬+。這是一百年前的張謇絕難想見的。不過,研究張謇的歷史學家章開沅早就預言:他「不會隨歲月流逝而銷蝕,相反卻越加顯得光彩奪目」。 (張謇像)   從農家少年到晚清狀元,張謇創造了學業上的巔峰,他因此歸於舊時代「封建士大夫」一類無疑。
  • 著名的實業家張謇的兒子被殺,至今不知幕後真兇是誰?
    張謇,南通人,他在42歲的時候高中光緒二十年的狀元,同時也是近代著名的實業家和教育家。毛澤東曾說:「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他主張 「實業救國」, 一生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 這人中了狀元不去當官卻跑去辦工廠,沒成想成為中國最早的實業家
    當然在裡面還有一個籍籍無名的普通考生:張謇(jiǎn 音簡)。張謇(1853-1926)字季直,江蘇南通人,清朝鹹豐三年出生於一個比較富裕的小商人家庭。張謇小時讀書很刻苦勤奮,十六歲時就中了秀才。但不久受家道中落影響而輟學,長期以給人當慕友為生。光緒二十年,受父命再次進京參加會試,希望能博得功名換得一官半職來光耀門庭。
  • 走進百年博物苑 認識張謇的世界
    他是由清末狀元,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傑出的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張謇先生創辦的。千年環城河,百年博物苑,見證的是南通古今的滄桑巨變。認識一座城市,當然從博物館開始;認識張謇,認識南通的城市歷史,可以從南通博物苑開始。踏入南通博物苑,就進入了別具一格的南通歷史文化空間。
  • 晚清狀元張謇,曾做過袁世凱的老師,上演現實版的範進中舉
    這位頗具理想主義的晚清狀元就是張謇,一位舊中國儒家理想主義知識分子。張謇於1853年7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海門直隸廳長樂鎮(今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常樂鎮),祖籍江蘇常熟土竹山。41歲時,張謇在晚清「名流」的幫助下考中一甲一名狀元,後來辭官回家,獨立開闢了無數新路,並做了30年的開路先鋒,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江蘇五才子」之一。張謇自幼聰穎,4歲起父親張彭年開始教他學習《千字文》,一年之後他就能完整無誤地背誦《千字文》。
  • 央視新聞「時政現場說」 | 「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
    央視新聞「時政現場說」 | 「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 2020-12-14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張謇精神 增強使命擔當
    會後,雙方黨員幹部來到張謇紀念館,瞻仰鄉賢豐功。張謇先生是清末狀元、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通過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領略了一代實業家的豐功偉績,接受了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其敢為人先、胸懷天下的優秀品德。
  • 張謇:從清末狀元到「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張謇出生在富裕農民兼商人家庭,1894年41歲時考中甲午恩科狀元,曾出任江蘇省諮議局議長、民國政府實業總長、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局總裁。張謇生活在風雲激蕩的中國近代,1895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面對甲午戰爭的國內危局,有3個人各自作出人生重大選擇:孫中山選擇革命,康有為選擇改良,而張謇選擇了實業。很多人對張謇由官場進入商場不甚理解、很想了解。
  • 追尋張謇在南通的足跡:狀元身手創實業,創立首個公共博物館
    屋內,隆裕太后正與僅有的幾位近臣商議最後的退位事宜,其中一項屬於「面子」的事總還是要辦的,那便是要起草一紙退位詔書,這份差事落在恩科狀元張謇頭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最合適的人選。作者:趙潤田現今的南通,當然是富庶之鄉了,但在一百年前張謇建廠的這個地方,並非膏腴之地,只能種植耐鹽鹼的棉花,而手工業只是傳統家庭作坊的藍印花布。大生紗廠帶來的不僅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更是看世界、趕新潮的風氣。雖然,隨著日寇侵華,大生一時停擺,但這裡的歷史趨勢還在向前行進。如今,在一個叫做疊石橋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張謇播下的紡織業種子所綻放的今日之花。
  • 狀元張謇致力「父教育而母實業」,一個人締造一所城:南通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張謇,這位現在正在被人們重視的晚清民國時期的企業家,他在江蘇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實際上他100多年前所做的事情,一直影響到現在!狀元實業家張謇的低調理想主義:父教育而母實業一個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人,一個深刻的理解了文明的人,一個深刻的理解了人類意義的人,一個深刻理解了人性的人。
  • 「張謇熱」背後的時代之問:「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如何彌合百年...
    在近段時間的「張謇熱」中,其身後的江蘇南通,似乎並未引發過多關注。2002年,著名建築家吳良鏞為已屆百年的南通博物苑重新設計。面對這座由張謇謀劃的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吳良鏞帶領團隊詳細調研南通近代歷史,為南通留下堪稱「中國近代第一城」的高度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