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解讀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報告: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

2021-01-08 騰訊網

READING

專家信息

張坤教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北大滙豐智庫成員

《特區40年 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專家普遍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精彩觀點

深圳應如何挖掘自身的科技發展潛力?

張坤教授指出,方法沒有捷徑,深圳在未來發展中,應從源頭上培育自身的科研能力,並對創新產業鏈進行整體布局。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加大對基礎科研的長期投入,和對中小創新型企業技術研發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在人才引進、民生建設上下功夫,並加大對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同時,深圳應促進粵港澳合作,助力大灣區協同發展。

張坤教授認為,本次調查研究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把很多不同領域的話題都串聯起來,這也是本次研究的重要意義之一。他提取了調研結果中幾個有意思的要點與大家做解讀。(點擊獲取調查報告的完整內容)

1

專家建議政府主導基礎科研研發,同時重視中小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調查中超過七成專家認為高新技術產業在深圳最有前景,七成專家建議政府主導開展早期基礎研究,過半專家支持政府精準扶持中小企業。

張坤教授解釋道,科技創新是一個從0到1,再從1到100的長期醞釀過程。任何創新都經歷了從早期的科學設想,到技術開發研究,進而形成技術商業化,再到產品市場化的發展過程。整體過程分三個階段,價值創造,獲取,與分配。

當前,深圳在價值鏈後端的科研資本化以及商品貿易等技術配套方面都已經具有產業優勢。但在價值鏈前端的基礎科研、原創性創新,以及價值鏈中段的產業孵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並且,現在中西方技術合作壁壘加深,深圳在未來發展中要想在創新上有所突破,必將依賴於自身的研發與技術轉化能力。那麼深圳在創新價值鏈的前中段需要耐心長期投入,才能在未來發展出引領力量。

為什麼中小企業對產業鏈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張坤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道:「大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創新上的投入和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們在科研回報、風險把控以及既有技術發展路徑上受到限制,他們所投入並產生的技術發展,往往是漸進性的創新,也就是基於他們已有技術基礎之上的技術升級。而對於創新價值鏈前端尤為重要的突破性創新,甚至是顛覆式創新,主要來自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因為這類企業沒有太大的技術依賴作包袱,團隊相較於大企業也更為靈活,機動性更強。同時,他們也更有意願在創新鏈的前端進行風險較高的科研嘗試。」

因此,創新型中小企業在當前深圳的創新創業戰略布局中應當被予以重視,政府應該在早期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市場企業間合作中,對他們進行重點保護,鼓勵中小企業有規劃地開展跨界型創新、突破性創新以及顛覆式創新。

2

專家將民生建設視為深圳當前首要關注事項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專家建議深圳首先補齊發展過程中的醫療,教育,基礎科研等短板,同時建議深圳常住人口享受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務資源。張坤教授講到:「這樣,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和城市競爭力在未來將有望高速提升。」

為什麼大部分專家會認為深圳當前應首要關注民生建設並補齊短板呢?

張坤教授解釋道:「科研創新過程漫長,而過程中每一步都離不開相關行業專業人才的長期參與。深圳正在加大創新鏈中前端的布局,同時國際間的科研與商業合作都受到了疫情及逆全球化的雙重限制,那麼深圳就要格外重視在高新技術人才及相關行業專業人才的引進。

作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他們的選擇也會更多,流動性是非常強的。那麼深圳只有在民生建設上做好做到位,才能引進人才,並把人才留住。為了更好地創新發展,深圳不僅要在科研上進行投入,同時要加大對住房、教育、醫療、交通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投入。」

張坤教授視頻解讀《特區40年 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報告要點

3

專家普遍看好深圳未來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協同發展

對於大灣區如何協調發展這個開放性問題,張坤教授提供了一個思路。他認為,在未來發展規劃中,高層要就大灣區各地的資源特點,來設定城市之間的協同合作計劃,不能一概而論。並在此基礎上,深圳應發展多城市化生態網絡系統建設,以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制定戰略,避免同質化競爭,也就是避免過度的內部競爭。

比如,深圳和香港,以及深圳和廣州,都有可能在人才和資源等各個方面競爭,而競爭模式也各異。深圳在與相鄰城市的合作發展上,也要考慮到決策權、交通、資源特點等多方面因素,取長補短,合作共贏。

深圳市鵬城在線

相關焦點

  • ...解讀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報告: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張坤教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北大滙豐智庫成員 《特區40年 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專家普遍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 專家群體為深圳未來出謀劃策!深新傳播智庫「特區40年百名智庫專家...
    深圳報業集團深新傳播智庫聯合北大滙豐智庫,共同發起「特區40年百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日前,調查結果出爐,凝聚專家智慧的報告將成為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參考。調查結果顯示,專家普遍對深圳未來的科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 「特區40年 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站在這一極不平凡的歷史交匯點上,深圳報業集團深新傳播智庫聯合北大滙豐智庫,共同發起「特區40年百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圍繞關係深圳未來發展的一系列重大議題,廣泛徵集專業意見,立足數據統計,分析專家集體取向,匯集多方真知灼見,為深圳走在前列勇當尖兵出謀劃策。
  • 大咖暢談金融科技發展前景
    大咖暢談金融科技發展前景   群英聚首,見證重磅智庫報告發布,共同探討科技驅動的大背景下,金融業如何賦能雙循環
  • 148家企業問卷調查報告:直面疫情的數字科技
    數字科技企業也在通過自身努力為疫區貢獻力量。為深入了解新型肺炎疫情對數字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自2月3日開始,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聯合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數字資產研究院、江北嘴財經和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等多家機構聯合啟動《直面新冠疫情的數字科技》的線上問卷調研,深入了解疫情對各企業產生的影響,同時協調政府、專家及相關組織尋求政策方面的支持。
  • 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成立
    12月13日,在科學技術部農村科技司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42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在京共同發起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
  • 張小勁教授作《2020年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報告》解讀
    張小勁教授作《2020年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報告》解讀 2020年11月06日 12: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孫志香 字號 2020年11月06日 12: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孫志香
  • 2020政府工作報告來了!看智庫專家如何解讀報告中的「民生情懷」
    小皮手捧「紅包」推送兩會相關主題報告,讓我們來看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穩企業、保就業、促民生、助脫貧,智庫專家如何說~著力穩企業、保就業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 2020年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發展國際論壇在深圳舉行
    12月15日,2020年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發展國際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與CGTN智庫共同主辦。
  • 金融科技深調研報告重磅發布
    此次高峰論壇以「數字新驅動 賦能雙循環」為主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陸軍教授、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範小雲教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雙聘教授申曙光、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瀾飈教授、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華南)院長助理傅瑜博士等教授分享了在雙循環大背景下的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上合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智庫報告發布!
    上合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智庫報告發布! 10月25日,上合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智庫報告發布會在我校舉行,《上合組織國家農業技術交流、培訓與示範需求分析報告(2019)》《上海合作組織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發展報告(2009-2018)》兩個智庫報告在會上發布。
  • 杭州有個「科技智庫」,裡面全是科技專家
    一個布局汽車晶片的海智專家,一個提供智慧出行方案的創業團隊,他們為何坐到了一起?他們會碰出怎樣的「火花」?    一次走訪,撬動海智專家與企業的「對話」  「科技智庫是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和企業將會有更多的合作,技術合作只是個開始,未來有更多想像的空間。」金星說。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中國創新發展的優勢和挑戰
    2020年12月4日下午,北大國發院聯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深圳舉辦【朗潤·格政】第149期暨「中國經濟的遠景與挑戰」專題第三場活動。活動邀請到多位優秀學者,基於國發院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合作的《中國2049》研究報告及圖書專著,聚焦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發展,解析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必要的改革與布局。
  • 40位院士專家受邀加入!中交集團高端科技智庫正式啟航
    導讀12月12日,中交集團高端科技智庫成立大會暨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深圳召開。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孫子宇主持智庫成立大會開幕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交集團總工程師張喜剛主持重大工程科技創新交流和高端科技智庫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2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22位特邀嘉賓、專家受邀現場出席會議。
  •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2020-12-0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院士專家雲集!大灣區科技大會深圳開幕
    羊城晚報訊 記者王俊報導:18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福田區政府主辦的「共融全球智慧·驅動灣區發展」大灣區科技大會(GBAS)在深圳開幕。大會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2020)》,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部有關創新產業的專題藍皮書,全書通過對人工智慧產業收集大量數據和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做出全景式解讀和縱深化研究。大會還邀請到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在內的多位院士專家學者、產業領袖,通過院士主題報告、產業高峰對話、灣區前瞻對話等進行智慧碰撞。這次大會為期兩天。
  • 綠色催化專家智庫理事會在上海召開
    2020年10月6日,綠色催化專家智庫理事會在上海松江召開,智庫理事長何鳴元院士,陳凱先院士、包信和院士、吳雲東院士、丁奎嶺院士、段雪院士、韓布興院士、柴金祥主任、李小年校長、孫予罕教授、魏飛教授和常青研究員等智庫理事,張緒穆教授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形成條件和受控機制,釐清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子和演變規律,建立「海—陸—天—空」四基綜合觀測網絡,發展新一代海洋觀測與監測技術,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01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形成條件和受控機制,釐清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子和演變規律,建立「海—陸—天—空」四基綜合觀測網絡,發展新一代海洋觀測與監測技術,為國家海洋管理、開發
  • 體銀智庫專家聘任儀式舉行 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張發強等16位專家學者受聘成體銀智庫成員
    大會雲集體育產業、網際網路、地產、投融資、法律等多領域專家學者及企業精英,會話全域體育產業大發展的美好藍圖。會議中,體銀智庫專家聘任儀式正式舉行,來自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部門專家、領導,網際網路巨頭體育布局者、跨界地產相關負責人、投融資領域相關專家,以及體育產業部分領導力品牌企業家匯聚一堂,正式組建為體銀智庫專家委員會,以更好地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