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越鐵路軌道時採用轉體法施工,不影響交通正常運輸,對鐵路影響時間少工藝簡單、速度快,並具有可靠的安全性,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下轉體橋梁施工時的質量控制。
1 施工遵循的標準、規範
《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檢驗統一標準》--(GB50300-2001);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2002);
《公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規範》--(JTJ041-2000);
2 控制標準
2.1、球鉸、滑道安裝精度:
球鉸、滑道加工合格後,安裝時應保證其平面位置、頂面各點偏差均不大於1mm。
2.2、轉體稱重、配重技術:
為了保證轉體過程平穩,既不抖動摩擦力有不能太大,要求轉動梁體偏心距e在5cm~15cm之間。
2.3、轉體穩定:
轉體過程保證始終平穩,無抖動現象。
2.4、同步轉體控制:
因本工程為雙幅轉體,轉體就位後兩幅橋梁淨距為2.25m,轉體過程中兩幅橋梁不能相互影響,要求兩幅橋梁同時轉體、同時就位。
3質量控制方法
3.1球鉸、滑道定位:採用多次測量修正對點器位置,確保球鉸位置中心準確,採用微調螺母定位標高。
3.2轉體配重採用微不平衡原理,配重保證遠離鐵路側稍重些, 使鐵路側翹起轉動以確保梁體底板與接觸網之間的距離,並確保鐵路安全。
3.3安全係數及技術措施
轉體動力儲備一定係數。
轉體牽引索選用Φs15.2mm低鬆弛、高強度鋼絞線作為轉體牽引力索。
採用力偶均衡技術,防止因轉體力偶不均衡,產生不平衡力矩的不利影響。
選用合適流量的泵站,控制轉體速度,使其滿足工程要求,通過轉體施工前試轉和點動試驗,取得的數據,正式轉體時,與測量人員密切配合,確保橋面軸線精確定位。
3.4上、下轉盤及滑道是轉體運動的關鍵部位,要嚴格按施工圖規定的程序進行澆築、整平、磨合,在上、下轉盤球面要塗四氟粉加黃油混合物,以減小摩阻力。
3.5撐腳與下滑道的間隙要控制在2~3mm,滑道鋼板面應鋪墊聚四氟乙烯片、塗抹潤滑油以減小磨擦,滑道面要求平整光滑,每3米弧長高差不大於1mm。
3.6連續千斤頂的安裝位置應精確定位,確保千斤頂的中心線與上轉盤外圓相切,高度與預埋鋼絞線中心線相平,並且兩對連續千斤頂的中心線要相互平行。
3.7轉體正式開始後,其懸臂轉體速度應控制在設計要求的範圍內。
3.8整個轉體過程中,密切監測轉體結構的標高、軸線位置及平衡情況。
3.9轉體結束後,迅速調整梁體姿態將梁體鎖死在臨時支墩上,減少梁體自由時間。
以上內容就是「橋梁工程進行轉體施工過程中,如何進行質量控制」的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建築界橋梁課程頻道分享更多橋梁工程相關的學習內容給大家。尋找建築之美,探索建築之路,歡迎關注我們~
來源建築界:https://www.jianzhuj.cn/news/52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