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五祖
薩迦五祖:薩迦派在藏傳佛教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它是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派之一,也是藏傳佛教中最早傳入漢地及蒙古地區的教派。薩迦派的教理博大精深,修持上具有顯密圓融、由顯入密的特點,開創和發展了以大、小五明為主的傳統知識文化講習之先河,對藏傳佛教和藏族文化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
薩迦派的建立薩迦派是以「昆」氏家族為中心發展建立起來的藏傳佛教派別。昆氏的祖先昆·魯益旺波澤真(龍王持壽)是藏族最早的七位出家人之一,他的子孫數代都修持蓮花生大師傳承的舊譯密咒法要。傳至昆·貢卻傑布(寶王)時,他雖自幼隨父兄修習,通達顯密教法,但見多人修行舊密導致行為錯亂,決定放棄舊密修行,前去師從藏地大譯師卓彌·釋迦益西(公元993-1073年)修習新密法,並受傳了大師的新密法—「道果法」。
到了1073年,昆·貢卻傑布在薩迦地區一個山坡白土中部建立了座廟宇,這就是著名的薩迦派祖寺—薩迦寺。「薩迦」在藏語中意為「灰白色的土」。從此,昆·貢卻傑布以此為根本道場,創立了薩迦派,並住持薩迦寺廣傳新派密法。
薩迦派從貢卻傑布開始其法位後,以家族相承襲的形式世代傳承,其中最有名的是史稱之「薩迦五祖」。
薩迦派初祖是貢噶寧布(1092-1138年),他是貢卻傑布唯一的兒子,自幼隨父親修法,但10歲時,父親便與世長辭。貢噶寧布雖是繼承人,但因為年幼,其主要任務是學習佛法,薩迦寺住持暫時由拔日仁青札譯師擔任。當時,貢噶寧布廣拜印、藏名師,遍學佛教顯密二宗包括「道果法」在內的全部教法儀軌,也師從拔日仁青札譯師。
最後貢噶寧布學業有成,成為一名神通廣大的密宗大師,據說他能一身顯現六種不同神相,因而被公認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
二祖索南孜摩是貢噶寧布的次子,自幼隨父親學習佛法,後繼承父業,主持薩迦寺。
三祖扎巴堅贊是貢噶寧布的三子,自幼與兄長索南孜摩一道隨父親學習薩迦教法,他接管薩迦寺後,傾盡財務修建佛殿,布施百姓,品德高尚。擔任主持57年之久,做出了傑出貢獻。
四祖貢噶堅贊是貢噶寧布的孫子,自幼隨伯父扎巴堅贊學法,打下堅實基礎。去往多地學習精湛佛教義理,精通十明學,博得薩迦班智達的稱號。贏得了各界人士的愛戴。
五祖八思巴是貢噶堅贊的侄子,自幼在頁噶堅贊的栽培下學習佛法。從小聰慧好學。四祖貢喝堅贊去世後,八思巴成為薩迦派的教主和代表西藏地方勢力的重要人物。薩速四祖時,「薩迦班智達」的美譽已傳至當時的元朝統治者耳中,貢噶堅贊成為西藏與元朝中央之間建立密切關係的重要人物。為祖國統一發揮了巨大作用。
傳至八思巴時,薩迦派開始受到元朝中央的冊封和支持。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玉印。後又在中央政權設置總制院,掌管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事務,命八思巴以國師的身份兼管總制院事。八思巴後來更被封為「帝師、大寶法王」,此後,「大寶法王」成為元、明兩代對西藏佛教領袖人物的最高封號。
薩迦五祖為薩迦派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在藏傳佛教史上享有盛譽。目前,除薩迦派外,還有其他不少宗派的寺院供有薩迦五祖的塑像和唐卡,這充分說明了薩迦五祖在藏傳佛教史上的顯赫地位。
回向文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