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陸地上除大象外
最大的食草動物
爪哇犀牛
爪哇犀,印度犀牛的近親,住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群島上。爪哇犀比印度犀個子小一些,通常在2.5~3.5米長、1.6米左右高,平均體重可達1500kg,最高2300kg。爪哇犀牛隻有一隻角,而且很短,所以又被稱為「小獨角犀」。
由於性格孤僻、居住地分散外加數量稀少,人們很難觀測到爪哇犀的生活習性。
爪哇犀過去普遍分布於印度、孟加拉國、不丹、中國、越南、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
犀牛
在我們的印象中是
一種生活在動物園觀賞的動物
但你或許不知道
它們也曾經在這裡繁榮興盛過
在過去的40年中
這個世界失去了90%的犀牛
犀牛現存的五類中
除了黑犀牛
全員瀕危
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已知的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Sudan)離開了我們。
由於年邁體衰,且飽受病痛之苦,無法站立,來自保護區與捷克動物園的獸醫團隊為牠實施了安樂死。
蘇丹在接受安樂死之前,飼養員 Joseph Wachira 正在悲傷地撫摸牠
Ami Vitale / National Geographic
至此,北部白犀牛這一亞種僅剩下兩頭雌性,納金(Najin)和法圖(Fatu)。如今科學家們正在運用胚胎技術,人工繁育這一物種。
保護犀牛,我們能做的有很多
犀牛在野外基本沒有天敵
他們的敵人只有人類
犀牛是人類名利場的犧牲品
犀牛曾經遍布歐亞大陸和非洲,但由於棲息地的喪失、盜獵與非法貿易活動、政治衝突等威脅,五種犀牛中有三種已被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CR)。
在分布國和相關國家實施一系列保護措施的努力下,犀牛盜獵數量在近五年的時間裡持續下降。相較2018年,2019年南非境內犀牛盜獵數量減少了175起(現存80%以上的犀牛都分布在南非)[8]。
保護犀牛,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這些:
- 拒絕購買、出售、運輸、郵寄、進出口犀牛角等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 做一名負責任的旅行者,保護旅遊目的地生態環境,選擇環境友好或有助於提升當地社區可持續經濟的旅遊紀念品,減少食物浪費等等;
- 遇到身邊計劃出境遊的朋友,應該禮貌性地提醒:未經允許私自攜帶皮毛、肉類、牙/角、野生植物及種子等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出入境是違法的;
- 如發現違法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或者線索,可以向當地森林公安或者平臺進行舉報(例如,騰訊110小程序);
綜合自:魚靚靚、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