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也會得癌症去世,這些幾近滅絕的生物,曾經像麻雀和燕子一樣普遍

2020-12-12 騰訊網

去年11月23日,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因癌症去世。這是一隻雌性犀牛,而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雄性犀牛已在5月去世。

蘇門答臘犀牛

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犀牛的消失,再度引發人們對瀕危物種的關注和討論。有人認為,地球從誕生至今,無數物種在漫長的歷史中出現又消失,而今天蘇門答臘犀牛的滅絕危機也是一種自然現象。在他們看來,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物種滅絕的新時代,不僅是蘇門答臘犀牛,還有很多野生動物已經或者即將在我們這個時代消失。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的獵殺行為加速了這些物種的滅絕。

比如朱䴉。日本非虛構作家小林照幸在《朱䴉的遺言》一書中介紹,1835年,荷蘭鳥類學家特明克研究朱䴉時,這種鳥還廣泛分布於日本各地、朝鮮半島、中國、俄羅斯等,數量眾多。尤其是在日本,它「就如同今天的麻雀、繡眼鳥一樣,是一種尋常的鳥」,而且不乏出現數萬隻朱䴉翱翔長空的景象。待到1908年,各國已難覓朱䴉蹤跡。在這幾十年裡,朱䴉遭到大量捕獵,數量驟減。

朱䴉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那是一個人類瘋狂向大自然索取以為己用的時期,尤其是工業革命的發展,為人們在物質加工和獲取方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而全球貿易市場的建立也讓商品的需求和交易變得尤其繁榮。朱䴉之所以遭到大量獵殺,是因為它淺粉色的羽毛十分美麗,可用於製作箭羽和毛鉤等工藝品,銷往世界各地。

有著類似遭遇的還有鯨魚。美國作家埃裡克·傑·多林在《利維坦——美國捕鯨史》中寫道,19世紀50年代,美國捕鯨業進入一個「黃金時期」。船隻數量一度達到735艘,而同時期全世界的捕鯨船總數為900艘。成千上萬的水手在捕鯨船上勞作,「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裡追蹤並殺死了成百上千頭抹香鯨、露脊鯨、弓頭鯨、灰鯨和座頭鯨」。其中,鯨魚油和鯨鬚被運回港口,價值可觀,而捕鯨業則是當時美國的第五大產業,被稱為重要的「國家財富來源」。

據多林的介紹,1853年,是捕鯨業歷史上收益最豐厚的一年,「捕鯨船隊總共殺死了8000頭鯨魚,產出了103000桶抹香鯨鯨魚油,26萬桶普通鯨魚油及570萬磅的鯨鬚」。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人類已經可以找到鯨魚油的工業替代品,但這種商業獵殺卻並未停止。

蘇門答臘犀牛的滅絕危機裡,人類的獵殺也無法推脫責任。犀牛角一度有著利潤豐厚的交易市場,它被認為具有無可比擬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儘管醫學家早已經說明其中成分主要是一些角蛋白,就像人類自己的指甲一樣普通。人們執念於自己的某種迷信,並為之傷害脆弱的自然,付出昂貴的代價。

據統計,世界上大概還剩下30頭野生蘇門答臘犀牛,分布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野外。可這些剩存的蘇門答臘犀牛,無法解除這一物種的滅絕危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們分布過於分散,互相之間很難繁殖後代。

朱䴉也曾面臨這樣的繁殖困難。據《朱䴉的遺言》,1964年,日本能登的朱䴉跌至一隻,而佐渡則有10隻。當時有人提議,將能登的最後一隻朱䴉轉移到佐渡,也有人提議,將佐渡的朱䴉轉移到能登,目的是一樣的,讓朱䴉孕育新生命,繁衍下去。這其中,自然繁殖派和人工增殖派又各自堅持主張,互相對陣,「從繁殖的角度考量,移居佐渡是沒有選擇的選擇。然而,這最終需要國家作出決定,耗時長,再加上當地反對的聲音幹擾,朱䴉的時間被白白浪費掉」。

不只是朱䴉,對所有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而言,行動永遠大於爭議,搶救它們分秒必爭。回到保護的初衷,自然繁殖派和人工增殖派握手言和。

一個物種在遭受重創之後,必然要從地球上消失,但很多人依然要盡其所能地挽留,其間的情緒十分複雜,交織著反思、遺憾和微弱的希冀。小林照幸在書裡寫道,作為畢生為朱䴉的生存而奔波的保護者,終於在秋冬之交的一天,利用望遠鏡看到了22隻朱䴉沐浴著夕陽起舞的壯觀景象,可他知道,那其實是朱䴉的遺言。

相關焦點

  • 犀牛的滅絕竟然是近親繁殖的原因!
    你抬頭一看,看到一頭巨大的坦克形狀的犀牛向你咆哮著,像一頭公牛一樣打噴嚏,巨大的角已經降了下來。你的想法是什麼?。嗯,不要試著彎彎曲曲地跑(這就是躲避鱷魚的方法),也不要坐下來試著讓自己變小(這是為了安撫大猩猩,而不是犀牛)。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躲起來,即使你周圍只能看到一塊小石頭或一棵瘦骨嶙峋的樹。事實上,你有很好的機會逃脫懲罰,因為儘管大自然給了犀牛許多非凡的天賦,但好的視力並不在其中。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一起走近你不知道的滅絕生物3——中國犀牛
    犀牛角擁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自古以來犀牛角就是人們眼中的寶物,犀牛角又因為其稀有性在收藏品界擁有極高的地位,屬於頂級收藏品。根據有關部門統計,現存公開的犀牛角收藏品不足4000件,擁有犀牛角並且了解其藝術特性的人屈指可數。
  • 永別了,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牛,這個和善卻孤獨的物種真的要...
    不過短短百年間,我們把一個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萬年的物種推向了滅絕。就因為它們與眾不同的角,白犀牛成了最受盜獵者關注的一種犀牛。在人類眼裡,尤其在亞洲東部幾個國家,犀牛角成了壯陽、治癌症的良藥,還可以雕刻成手串、擺件,象徵勇敢、高貴。
  • 奇特的滅絕生物:人類或許會慶幸已經滅絕的7個可怕生物
    也就是說,這個地球上有許多可怕生物的歷史比我們要長得多,有一些一直生存至今,有一些則已經滅絕。在那些滅絕的生物裡面,可能會存在一些讓我們感到非常恐懼的物種。而今天,我們就要為你分享,人類或許會慶幸已經滅絕的7個可怕生物。 1、巨型西伯利亞獨角獸
  • 中國人從來都不吃燕子,為啥燕子反而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
    在上個世紀有一件事情可能很多90後這一代都不知道,後面的孩子就更不知道了,就是國家發起的除四害行動,這場運動中大量的文字蒼蠅老鼠麻雀都被中國人給消滅了,不過只有麻雀差點沒有後代,不過這個運動後來還是結束了。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諾氏拾葉雀2019年,長江白鱘和諾氏拾葉雀已經滅絕;2020來臨之際,仍舊有物種面臨著將要滅絕的危險。其它幾種瀕臨滅絕的鳥類,如蘇格蘭的新喀裡吸蜜鸚鵡(the New Caledonian Lorikeet)和中美鵂鶹(PernambucoPygmy-owl)等。野生物種滅絕的原因是砍伐森林和其它因素,如建大壩和捕獲野生做交易造成的。
  •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犀牛滅絕記
    每個國家都有國寶,中國是大熊貓,俄羅斯是北極熊、美國是禿鷹、英國是知更鳥,澳大利亞是考拉和袋鼠。一些動物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比如非洲的犀牛。如果我說中國以前犀牛泛濫,你信嗎?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實在古代,中國犀牛也很多。
  • 俄發現1.4萬年前犬科動物,胃裡藏有組織疑似已滅絕的長毛犀牛
    據《鏡報》8月18日報導,俄發現1.4萬年前犬科動物,胃裡藏有組織疑似已滅絕的長毛犀牛。據悉,一隻1.4萬年前小狗在俄羅斯西伯利亞薩哈共和國的圖瑪特被發現,這隻年輕的生物,官方稱其為史前犬科動物,可能是狗,也可能是狼,它的胃裡還存著毛茸茸的組織,這些組織被證實是一頭已經滅絕的長毛犀牛。
  • 神似犀牛的史前巨獸
    犀牛母子史前的陸地上,曾經存在過三種和犀牛極其類似的動物,人們極易把它們混淆,甚至以為它們就是犀牛的祖先。有獠牙的巨獸尤因它獸又名恐角獸,是恐龍滅絕之後首次出現的最大的哺乳動物。相比尤因它獸,雷獸的形象更像犀牛,它們的鼻子末端長有鏟子狀的Y型骨突,像是放大版的勞斯萊斯標誌。這個骨突存在的意義讓人困惑,因為它一點也不鋒利,可能用於爭鬥或者防禦,但感覺發揮不出多大的作用。雷獸和尤因它獸一樣,智商餘額不足,全靠身體來彌補。
  • 當喪鐘再次敲響,誰會是下一個滅絕者?
    人類作為地球主宰者數萬年,似乎淡忘了一切,忘卻了生物和諧相處,也忘卻了正是因為生物多樣性的生生不息這才有了我們需要共同守護的一片藍天。在將近5000萬年的時間裡海洋生物遭到重創。第三次由於氣候突變、沙漠範圍擴大、火山爆發等一些列原因在2.5億年前致使地球上超過96%的物種滅絕。第四次又稱為三疊紀大滅絕。從此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內陸盆地開始出現。第五次物種大滅絕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恐龍大滅絕。自此,人類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現今我們正在經歷物種的第六大滅絕。
  • 僅存一頭雄性白犀牛,告訴我們什麼是瀕臨滅絕!
    上圖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叫做「蘇丹」,旁邊這些持槍的人不是捕獵者,而是它的24小時守衛。如果「蘇丹」最後無法繁衍子嗣,白犀牛這一物種,也許很快會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白犀牛目前,世界上生存的犀牛有5種:白犀(分為南方白犀和北方白犀)、黑犀、印度犀、爪哇犀和蘇門犀。犀牛中要算白犀的體型最大,建高可達1.8—20米,身長達4.1—4.4米,體重2—3噸之間。這種犀牛雖名為白犀,但它的體色是灰色。白犀僅分布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局部地區,在亞洲的傳統醫學裡,犀牛角可用作藥物,犀牛角在亞洲市場十分受歡迎,最高可賣到1磅3萬美元。
  • 我國古代可謂犀牛遍地,為何突然滅絕?古人:殺它才能打勝仗
    據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統計,在如今世界上,已有593種鳥類、400多種獸類、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及超過1000種植物瀕臨滅絕。除去自然及生物本身的問題,人類在物種滅絕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加速了很多物種的滅亡,更直接造成了51種動物的滅絕。而當年曾遍布我國的犀牛,也正是絕於古人的屠刀之下。
  • 動物世界 | 瀕危滅絕動物
    近些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科學家認為地球可能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早在2015年,《科學進展》期刊上的研究就曾指出,前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亡速度,已經超過了地球歷史上5次物種大滅絕。其滅絕速度比正常情況快114倍,而且這一結果還是保守估計。研究表明,這些物種大多都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人類聚居的地方。
  • 美劇《權力的遊戲》「冰原狼」癌症去世,布蘭的冰原狼summer
    據外媒報導:曾在美劇《權力的遊戲》第一季第1集中扮演布蘭的冰原狼Summer的狗演員「奧丁」近日癌症去世,他的主人在社交媒體發布了這條悲傷的消息。雖然這部美劇後期的冰原狼戲份大部分是CG特效合成,但早期使用了真正的狗來扮演。
  • 被人類滅絕的動物們:它們原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看了令人心痛
    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是地球上珍貴的存在,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種類的動物,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徹底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其中有些動物的滅絕,人類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它們原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但是當人類爬上食物鏈的頂端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看了著實令人心痛。
  • 龍王廟吉兆之燕子築巢
    《西京雜記》中記載了樊噲和陸賈的對話,陸賈在對話中和樊噲說了幾種吉祥預兆,說的是:「夫目瞤得酒食,燈火花得錢財,午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意思是說:眼睛如果跳,就要有美酒佳餚;燈如果冒火花,就能得到錢財;中午喜鵲如果叫,就要有人來;蜘蛛如果聚集,就會有高興事。
  • 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生物復活嗎?
    你喜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些遠古物種嗎?可惜的是,它們已滅絕消失,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生物復活嗎?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們曾多次提出將滅絕生物復活,並大膽猜測未來不久滅絕動物或將重返地球。 什麼是「滅絕生物復活」?
  • 力挽狂瀾:人們有望將北部白犀牛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其中白犀牛是犀牛中個頭最大的,體型僅次於大象。它有兩個亞種,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的數量只剩下兩頭雌性犀牛,意味著已走向滅絕。而北部白犀牛滅絕的過程,自然是因為它們的犀牛角。犀牛在自然環境下幾乎沒有天敵,它們體型大而且性情暴躁,堅硬的犀牛角是它們最有力的武器。
  • 願你是一個燕子只會飛而不會遊蕩
    今天我看到了燕子這幾年來的第二次。我遇到的那個人的印象比我現在遇到的那個人要深刻得多。當時幾乎處於試飛階段。今天,這個小個子站在門口,無助地盯著我,好像怕我不注意會傷害它。我不敢用手碰它,怕它媽媽認為它被人的呼吸汙染了,不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