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吾鄉吾土》了解家鄉大小事
陽春三月的清明節前夕,艾草青青,散發著獨特的香味,吸引著婦女們去採摘,她們掐下鮮嫩的艾尖,準備做清明粿----艾草粿。做艾草粿的工序很多,很是繁瑣的,所以艾草粿好吃,做艾草粿卻不是一件簡單輕巧的事情。 你知道香甜好吃的艾草粿是怎麼製作的呢?歡迎追隨小編的鏡頭,閱讀小編的文字去窺探家鄉傳統美味----艾草粿的製作過程。 先說說艾草的加工。採摘回的艾草經過清洗後,放入鍋裡燙煮一番,然後撈起放在盆裡幾經清水浸泡,稀釋掉艾草中的苦澀味道。浸泡好的艾草,先用刀把它剁碎,再放到石舂臼裡用力捶搗,直至把艾草全部搗碎備用。艾草弄好後,放入大鍋裡,再倒入所需的適量的白糖與赤砂糖,然後在爐火上煮,把糖融化,不停地攪拌,使艾草與糖漿融和,直至煮開一段時間,這樣就製成了艾草粿所需的重要的糖草合漿,擱置冷卻備用,因此糖草合漿一般得提前一天煮好。 再說說粿料的加工。做粿必須用糯米,先把糯米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再磨成米漿(以前使用石磨磨漿,現在都用電機磨漿),磨好的米漿用石頭壓擠掉多餘的水分,使澱粉形成米粉團塊。然後倒入之前備好的糖草漿,攪拌揉和,期間可能會因為水分多偏軟,所以得摻入糯米乾粉,直至軟硬適度,就可以了。(有時人們為了增強米粿的韌勁,再把揉和好的米糰放入舂臼裡又經過一番地捶搗) 包粿餡料的加工比較簡單。粿裡面包什麼餡料,根據個人喜好而決定,愛吃甜的就包豆沙、花生碾粉拌糖的餡料;愛吃鹹的就包春筍炒肉或蘿蔔乾炒肉等其他的餡料。 粿葉的準備。包粿的葉子一般用竹葉,也有用其他植物的葉子,一般都是集日的時候從圩上買回的,也有些人早有準備,自己去摘取晾乾收藏備用。把買回的葉子放到水裡浸泡後,再一片片地清洗乾淨,瀝乾水分再用剪刀修剪一下就可以包粿了。 當一切準備就緒後,接下去便開始包粿了,把米糰掐成大小差不多一致的小塊,然後蘸一下香油,再搓圓捏扁,用湯勺舀上餡料,包好,最後用葉子包裹好就成了。 等所有的粿都包完成,便可放到蒸籠裡、上鍋,燒火,蒸煮,慢慢地艾草粿的香味從蒸籠裡鑽出來,鑽入每個人的鼻孔了裡,心裡,瀰漫著整個房間。大約一兩個時辰後,大家便可以嘗到盼望已久的艾草粿了。《吾鄉吾土》是林清和13400933048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本公眾號旨在挖掘家鄉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展示、宣傳、推廣美麗家鄉!歡迎點擊圖文上角的藍色字體「吾鄉吾土」,即可加關注,歡迎轉發分享,同時希望各位有識之士不吝提供訊息,助力宣傳美麗家鄉!您的每一次轉發,都為家鄉做一次宣傳,為家鄉添姿增彩!
(掃碼關注:吾鄉吾土)
您的鼓勵就是對作者最有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