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名聯故事

2021-02-19 泰州發布

自古以來,泰州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素冠淮南。今天,我們走進名人故居、名勝名園,在那一副副楹聯中感受泰州重教尚文的風氣,領略泰州人傳統文化的中和之美。

「梅因近水花先發,亭為懷人境自高」,這是梅蘭芳紀念館中梅亭的一副楹聯,由中國書協理事、浙江省書協主席鮑賢倫先生題寫。

梅亭,又叫「梅蘭芳紀念亭」,亭名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這方五角亭從平面到柱礎、柱、梁、枋、藻井、瓦件都以梅花形式表現,特別是簷下的掛落為雙梅交合,寓意深刻。梅亭上下內外共刻有梅花圖案千餘朵。亭內五幅浮雕,刻畫的是梅先生的經典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宇宙鋒》《霸王別姬》《貴妃醉酒》《洛神》。亭中懸掛梅花宮燈,製作精美,色澤鮮豔。整體造型與這幅楹聯相得益彰。 

「鳳墩留勝跡,湖水挹清芬」是梅蘭芳紀念館大門上的一副楹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書寫。

短短十個字,生動刻畫了梅紀館的歷史和地理環境。梅紀館所處之地,史稱「鳳凰墩」,是鳳凰棲息之地,三面環水,地勢高敞。泰州人選擇這樣一塊風水寶地建造「梅蘭芳紀念館」,體現了家鄉人民對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

勳貴蓋當朝,翰墨挹海內」,這是桃園「孔尚任舊居」陳庵大門上的一副楹聯。

據清末泰州學者夏荃《退庵筆記·卷二》「陳氏四聯捷」一文記載,「陳氏一門自明成化至清嘉慶共八進士,明代乃陳相、陳汲、陳應詔、陳應芳。」陳氏一門四進士,無疑是泰州乃至東南望族。而其庵堂楹聯由徐達十世孫、魏國公徐弘基撰聯、董其昌書寫,足見陳氏家族歷史地位之重。

「新書遠寄桃花扇,舊院長關燕子樓」,是陳庵後院怡園之內的一副楹聯,語出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齣戲「寄扇」。楹聯由著名戲劇家吳祖光先生之子、當代著名書法家吳歡所書。

這副楹聯寫盡了園中美景。300餘年前,孔尚任在陳庵寫下《桃花扇》和百餘篇詩文,而那粉墨油彩的戲曲基因,早已深植於泰州人的血脈。為了這份跨越數百年的緣分,泰州人在南城河邊修建了這座以桃為名的公園。每年春天,探春、青玉、元春等次第開放。開時,雲蒸霞蔚;落時,亂紅繽紛。花樹下、小橋旁、亭榭中、草坪上,閃爍著的,是戲曲票友的身影。

「大地春深,霞蔚雲蒸連廣宇;名園日涉,花團錦簇擁三峰」,這副楹聯懸掛於喬園西門,由邑人汪秉性老所撰。

喬園是隱匿於泰州市井繁華深處的幽絕勝境,享有「淮左第一園」之名。喬園前身為明代陳鳶舊居。萬曆年間,其孫太僕少卿陳應芳倚宅建園,取東晉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園日涉以成趣」句意,冠名日涉園。古建築園林藝術專家陳從周教授於1977年來日涉園考察時,認為該園是「蘇北現存最古老的私家園林」。

「花柳無私,一境天留供逆旅;滄桑幾易,三峰石在迓歸人」,這是已故鄉賢王退齋先生為喬園大門撰寫的楹聯。

清康熙初年,該園轉給田氏。雍正年間,轉歸高鳳翥。嘉慶年間,高鳳翥多方購得石筍三支置於園內,因將園名改為三峰園,時有皆綠山房、數魚亭、囊雲洞、山響草堂、寄傲堂、松吹閣、因巢亭、二分竹屋、午韻軒、來青閣、萊慶堂、蕉雨軒、文桂舫和石林別徑等十四景,並佔有大片住宅。太平軍佔領揚州後,兩淮鹽政機構從揚州遷至泰州。兩淮鹽運使喬松年買下該園,因稱喬園。

千載弦歌廣栽桃李梅  百年鼎革共仰棟梁材」,這是安定書院的一幅楹聯。由著名書法家朱天曙書寫。

安定書院是為紀念宋代易學先驅、著名教育家胡瑗而建。之所以稱「安定書院」,是因為胡瑗祖籍在陝西安定堡。歷史上,江浙一帶著名的安定書院有三所,即泰州安定書院、揚州安定書院、湖州安定祠。這三所書院以泰州安定書院影響最大,胡瑗的「明體達用」思想便是在這裡確定。

安定書院內還有一副楹聯,為「治平賴上儒體用兼備,教化依鼻祖身心俱尊」。一語道出胡瑗在中國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胡瑗登堂講學幾十年,培養出一大批各式各樣的治國安邦人才。如錢公輔、範純仁長於政事,孫覺長於《春秋》,滕元發、錢藻長於文藝。太學學生分配給開封府參加科舉考試的名額中,他的弟子就佔了300多;禮部貢士,他的弟子常佔一半。


「孔孟顏曾俱尚友,弟兄父子自相師」,這是泰州崇儒祠內樂學堂大門上的一副楹聯。相傳,王艮門人明代大學士、內閣首輔李春芳與王艮次子王襞來往密切,這是他當時為安豐王公祠撰寫的。

鹽丁出身的王艮幼時讀過四年鄉墊,後因科舉無望,輟學從商,但仍自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三十二歲開始教書,三十八歲時拜王陽明為師,後又協助講學,四十四歲至五十二歲,多次來泰州安定書院、立誠社學等處講學。他的弟子既有中、 高級官員,也有樵夫、灶夫、農民。著名思想家李贄、戲劇家湯顯祖等都是他的再傳弟子。

「樂學重光,往學開來學,世世被春暖至教;崇儒再振,後儒繼前儒,人人欣道脈流芳」,這是泰州明代名士顧夢騏在萬曆年間興建崇儒祠時所題。

王艮的哲學思想是:「百姓日用即道」及「淮南格物」學說。他主張從日常生活中尋求真理,強調人的主體性,又將這種主體學說廣泛傳播於平民百姓之中,影響十分巨大,是明代中葉以後著名的啟蒙思想家。這副楹聯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王艮在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座高大的重簷歇山式牌坊坐南朝北立於街口,坊額鑲著「老街」二字,坊柱上掛有對聯:趙樸初詞雲,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林散之書曰,漢唐古郡,淮海名區

泰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在這副楹聯中一語道盡。觸摸老街斑駁的石巷肌理,放眼鱗次櫛比的老店新鋪,仿佛重回那商賈雲集的盛世宋唐。依城河而建的老街是泰州的非遺聚集地。老行當在此延續,老手藝在此復活,草爐燒餅、魚湯麵、煮乾絲……你可以在這裡品嘗到泰州特色早茶,感受水城慢生活。夜遊、夜購、夜食、夜娛,是泰州這座「水天堂·夜遊城」中不可錯過的夜生活。

短短對聯

彰顯文脈綿長

寥寥儷辭

凝聚哲思深邃

優秀的楹聯文化

讓千年水城

門楣生輝

發布君陪伴你每一天

↓↓↓

相關焦點

  • 泰州•橋之韻
    據《泰州志》記載,新中國成立之初,泰州有各類古橋梁185座。 橋多,故事多。 有的像一隻歲月的眼睛…… 當年站在南北各有三十八級臺階的高橋上,整個泰州城都可盡收眼底。
  • 往事:回憶羅大佑與泰州歌迷 回味《光陰的故事》
    看了廣東衛視《流淌的歌聲》這檔節目,勾起了我的回憶,2013年10月26日他來泰州開專場音樂會時,在泰州大劇院曾採訪過他併合影留念,他的言談,他的歌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將本人7年前採訪羅大佑撰寫的「羅大佑與泰州歌迷回味《光陰的故事》」一文與大家共同回顧。2013年10月26日晚,有著「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的羅大佑來到泰州大劇院,為觀眾帶來一場「光陰的故事」經典懷舊演唱會。
  • 泰州故事~閒話海陵習俗 留住古城記憶
    如今,退休的老同事仍有早上聚一聚,叫「茶會」的習慣,一般十日一次或一月一次,老友相聚,說天說地,增進友誼,輪流做東,到「定點」茶館吃茶。凌晨,高郵攻克,金兵大敗,得勝後,嶽家軍凱旋,全軍將士開心不已,一路護送嶽飛返程泰州上任。泰州百姓傾城出動,夾道歡迎,並家家製作出可口的糕點,包子。慰問嶽家軍,以表心意,慰勞軍隊食品中,以包子居多,從此以後,泰州人就把「包子」指稱為「點心」,表示點兒心意的意思。
  • 老照片的故事:泰州有一所女子學校
    據《宣統續纂泰州志》(卷六)記載,泰州私立溫知女學校,自籌經費,學額三十名,在州治北門外徐家橋河東。宣統元年,泰州城區人韓烺開了泰州女子學校先河,倡辦了泰州溫知女校。學校設在自己家祖屋(前後六進,自住三進,其餘三進用於校舍)內,設了國文、歷史、地理、生物、算術、音樂、繪畫、外語,以及縫紉和織毛線等課程。
  • 泰州與上海是投緣的
    談及泰州文化,明代中期的泰州學派是不可繞開的話題,這個由泰州學者王艮創立的學派,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思想啟蒙學派,引領了明代後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泰州學派猶如一粒石子,投入了世間這個湖中,水面上泛起了一陣漪瀾,被漪瀾所波及的,有上海人徐光啟,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在泰州學派「百姓日用即道」等觀點面前按下了同意鍵,他一生中的很多時光,是在為泰州學派思想傳播在奔波,他利用自己科學方面的建樹,推進了泰州學派思想的傳承和發展。
  • 老照片的故事:江蘇省泰州中學在民國時期駐紮著一支特殊的部隊
    江蘇省泰州中學,始於在北宋時期理學先驅、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講明體達用之學的安定書院舊址基礎上,由泰州知州侯紹嬴根據光緒二十八頒發的學堂章程,為啟愚人民、惠及子孫,特修葺舊屋、增建新房,創立的泰州學堂。
  • 【香港國際名聯】江花、木易石詩合集
    【香港國際名聯】編委會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 100副中國名聯集錦
    100句中國名聯,一起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3、一徑(jìng)飛紅雨;千林散(sàn)綠蔭。4、山靜水流開畫景;鳶(yuān)飛魚躍(yuè)悟天機。     春風扇(shān)淑(shū)氣 , 雜樹生花,  群鶯亂飛。9、古今奇觀屬(shǔ)巖壑(hè);往來名士盡風流。
  • 讓文明之花在泰州常開長盛
    近年來,泰州積極實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講文明、重禮儀的良好習慣如一顆顆種子在這座千年古城不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發現感動,傳播感動,創造感動」,從2001年10月起,泰州廣播電視臺在《新聞夜班車》中開設「公民道德建設故事」專欄。
  • 泰州早茶 味道
    極 簡 至 味 泰州物阜,盛產黃豆,適合做豆乾。 清清淡淡天資美,絲絲縷縷韻味長,這是泰州早茶的魔力。存其本味,凝結了泰州人對美味的態度。
  • 泰州「芋」好人
    芋頭,是大自然對泰州人的饋贈,一直以來都被泰州人作為可以飽腹的糧食端上餐桌。道出了泰州人對芋頭融入血液裡的感情。 千百年來,泰州人對芋頭的喜愛也愛到骨子裡,「毛芋頭青菜粥」當菜又當飯,在那些缺衣少食的日子裡,別有一番滋味。每逢喜事,泰州人的餐桌上必定少不了芋頭的身影;中秋團圓時,泰州人都會將母芋、子芋和水果放在一起祭拜月神,飽含著對人圓月圓的美好願望。
  • 2020泰州中考,泰州附中和民興中學成績
    不少朋友諮詢海陵區學校的成績及錄取情況給大家整理了泰州附中和民興中學的情況。泰州附中中考成績在泰州市2020年中考中,泰州附中(681.5分)人數261人,今年的錄取數、錄取率均創歷史新高,居市區第一;市區前十名6人,居市區第一;700分以上53人,居市區第一; 其中戴航同學以裸分726分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2020年中考成績
  • 泰州 梅派之城
    >一襲水袖 滿城戲韻 每天上午,清麗的唱詞與悠揚的旋律都會從泰州梅蘭芳紀念館傳來。作為梅郎故裡,2008年以來,泰州連續舉辦十一屆梅蘭芳藝術節,已經成為兼具地域特色、江蘇魅力和全國影響的文化活動品牌,叫響「梅派之城」金字招牌。2020泰州梅藝節大幕將啟,再赴「金秋之約」。
  • 千問千尋大運河 打擊逃稅,林則徐為何在泰州立碑
    這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漫步古鹽運河畔,靜靜流淌著的運河水,倒映出鳳城水鄉寧靜而又安詳的影子,枕水而立的一塊石碑,成為昔日歷史的見證者,向後人訴說著一百多年前「舟行如梭、不舍晝夜」的繁榮盛景。
  • 詩話泰州——孔尚任《蘆洲宴集》
    陽春三月到桃園賞桃花,遊孔尚任故居、聽戲曲,恰是小城泰州的一件美事。孔尚任舊居內,陳設了當年他在泰州生活寫作的場景。舊居內的一尊孔尚任蠟像,端坐書齋,仿若真人。只見他提筆凝思,正用心創作千古傳奇《桃花扇》。這部清代最有名的傳奇劇本,就在這裡完成了初步構思。康熙二十六年(1687)元夕前一日,他在泰州署中踏月觀劇,作詩一首可為佐證,「 簫管吹開月倍明,燈橋踏遍漏三更。
  • 千問千尋大運河 | 打擊逃稅,林則徐為何在泰州立碑
    作為大運河的一條重要支流,古鹽運河(又稱泰州運鹽河、老通揚運河)穿過泰州城,一路向東。在古鹽運河畔,聳立著一座歷經百年風雨的鹽稅碑,它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所立,林則徐為何要在此處立碑?這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 泰州•水鄉古鎮
    水的泰州,魚米之鄉。許許多多的古鎮,它們安詳地浮在裡下河的水面上,靜逸流長。世世代代的水鄉人,在此繁衍生息。 「水」文化和「古」文化的交點便是泰州古鎮的魂。
  • 泰州移動獲評全國文明單位
    日前,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泰州移動」)光榮上榜,成為今年泰州本地唯一一家獲評全國文明單位的通信運營商。領跑5G新基建 助力泰州發展高質量建成泰州首個5G商用基站,打通首個5G電話,領先完成溱湖5A景區及核心商圈5G深度覆蓋,首家實現高校5G全覆蓋,率先完成戴南、黃橋、濱江、新橋、虹橋等百強鎮5G全覆蓋,率先實現5G SA商用……目前,泰州移動已建成超1600座5G基站,佔全市5G站點總量的68%,核心城區連續覆蓋率超98%;商圈、景區、交通樞紐
  • 美麗泰州成就美好人生!
    在此,我謹代表中共泰州市委、泰州市人民政府,向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泰州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6500年前,長江、淮河、黃海三水交匯,生長出泰州這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孕育了泰州這座城市開放包容、溫和敦厚,又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的獨特氣質。
  • 泰州遠大之青年才俊-許嘉俊
    每每問道遠大球迷一個問題:2019年泰州遠大隊的隊內的第二射手是誰?他們都會異口同聲的說一句:11號許嘉俊。或許這就是許嘉俊用自己的努力而贏得了大家對他的記憶。在這個時候,泰州遠大伸出了橄欖枝。 根據我個人的了解,許嘉俊加盟的初期,泰州遠大俱樂部專門為他聘請了一名西班牙的體能教練,不得不說,泰州遠大對待許嘉俊還是挺重視的。殷指導也有說許嘉俊的技術和態度都是很不錯的,這樣的球員很難得。 在剛剛過去的2019中乙賽季中,許嘉俊進球12個。出場時間303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