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山的氣質,吳冠中繪《張家界寫生》

2020-12-22 薩培喇談藝錄

提到張家界,人們都知道那裡是名勝景區。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幾十年前,張家界還是聲名不顯。很多人都不知道湖南還有這麼漂亮的高山。回顧吳冠中的作品,他竟然在40年前就發現了張家界的壯美靈秀,前去寫生創作。不得不說,畫家的審美眼光,就比一般人要好很多。

吳冠中的創作題材相當多元,他畫過了無人跡的罕見山水,他也畫過燈火闌珊的都市風情。他走哪就畫到哪,不僅畫眼中所見,也畫心中所想。

吳冠中 張家界寫生

這幅《張家界寫生》是吳冠中1979年的作品。那一年,他前往湘西寫生,路過張家界,就被這裡的山川所吸引。於是停下腳步,拿起畫筆。寫生訓練是一個畫家的必修基本功,很多學院派畫家一輩子都保留著寫生的習慣。

吳冠中在創作中踐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他不放過任何一個提升藝術修養的機會。這幅畫名為「寫生」,不並代表這幅畫有什麼不完整的地方,而是說明這幅畫「師法自然」。吳冠中早期出國留學,學習過西方繪畫技巧。中年以後開始嘗試中西結合的創作方法。他把西畫中強調的寫生與國畫中強調的師法自然聯繫起來,畫出了新式的山水。

吳冠中 張家界寫生 局部

融合、創新,說起來很簡單,操作起來就會發現難度有多麼大。傳統國畫中一直都有寫生的概念,不過古人強調的寫生更多是表達主觀感受。西方繪畫的寫生強調客觀寫實。面對寫生,不同藝術門類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側重點。吳冠中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

事實上,無論是點線面還是光影透視,都是畫家的技術手段。技術手段不具備藝術性,但是加上畫家的表現手法,就有了藝術性。這就是師法自然的妙趣,不拋棄技法,又不被技法所束縛。就像「藝術」二字,術是方式方式,藝是創作升華。

吳冠中 張家界寫生 局部

畫中的山水採用了水墨進行創作,為了強調師法自然的特性,吳冠中在創作中加入了光影明暗。由於水墨具有流暢性的特點,帶有一定的不可控制性。吳冠中又採用了皴的手法,強調山石的肌理感,進而表現出立體感。吳冠中的皴法也有改良的痕跡,橫向的線條,強調了塊狀結構的交錯。

畫家在創作中要勤思考,也要常練筆。無論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記寫生這個好辦法。這幅作品,已經有了意識流造型的傾向,畫面下方的樹林,運筆隨意,帶有很強的節奏感。

吳冠中 張家界寫生 局部

吳冠中筆下的張家界大氣壯美,帶有很強的山野氣息。他沒有過分美化山體結構,只是全力畫出山的氣質。

拓展閱讀

傳統文人的理想歸宿,溥儒繪《煙雨歸舟》

博古通今,回歸傳統,金城繪《水閣待客》

觀察、提煉、創新,傅抱石繪《憑欄聽泉》

用環境烘託人物性格,陳少梅繪《名士吟嘯》

相關焦點

  • 詩意圖中的範畫,陸儼少繪《秋下荊門》
    這幅山水畫是陸儼少根據《秋下荊門》畫的一幅詩意圖。詩意圖,顧名思義,就是圖解古詩。不過詩中的思想只能意會,如果完全按照字面意思去描摹,恐怕不得真義。畫詩意圖,要畫出詩的思想內涵,才能讓畫變得有韻味。這幅《秋下荊門》,就是詩意圖中的典範之作。
  • 布局精妙,一步一景,張大千繪《溪山圖》
    古人畫山水的時候,喜歡營造一個山高林密的幽深空間。這樣的作品,充滿了畫家的情感,也充滿了形式上的美感。這幅《溪山圖》就是典型的傳統面貌,畫中一步一景,構圖精妙,讓人真想走入畫中,和山水為友,享受松風泉聲帶來的妙趣。
  • 吳冠中畫魯迅故鄉
    這幅畫作於1985年,作者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其標誌性的白牆黑瓦畫面受到眾多買家追捧。吳冠中喜歡畫紹興,這是為何呢? 為了離魯迅更近,他不斷往紹興跑在著名魯迅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鬱的記憶裡,上世紀70年代,吳冠中曾到紹興寫生,留下的幾幅作品都是冷峻、清秀的風格,好似染上魯迅的底色,畫面簡潔多味,頗多傳神之筆。吳冠中後來也曾說,自己喜歡李清照、李煜、李商隱,一直想成為一名有力度的作家。
  • 把傳統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融合在一起,吳冠中繪《黃土高原》
    這幅吳冠中畫的《黃土高原》,描繪的就是這裡的景色。畫中用線條勾畫出黃土高原的輪廓,用濃重的墨色表現高原上縱橫的溝壑,斑斑點點的色塊表現出高原的質感,一片黃土之下還隱藏著無數生機。從作品風格來看,《黃土高原》屬於吳冠中藝術成熟期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使用國畫元素,表現有油畫特點的壯美風光。
  • 意識流造型佳作,吳冠中繪《奔流》
    吳冠中的藝術成就很高,他晚年代表性的作品,大都採用了意識流造型,讓人感覺眼前一亮。有人說,吳冠中不懂筆墨,他也不會用筆墨。於是才有了吳冠中的那句名言,「筆墨等於零」。由於他的觀點過於尖銳,引起了極大的討論。從這幅《奔流》就能看出來,吳冠中強調的筆墨等於零,不是他不重視技法。而是他已經到了可以忽視技法的程度,他用筆一抹就是一座山,他用線勾畫一下,就是一棵樹。
  • 吳冠中看照片創作的《吉力馬札羅雪山》,價值千萬,卻有無盡煩惱
    2006年,在一個秋季的拍賣會上,吳冠中的作品《吉力馬札羅雪山》,以起拍價750萬人民幣的價格公開競拍 。不過,當天最高叫價為980萬人民幣。遺憾的是並沒能成交,因這幅畫的底價為1000萬人民幣,而當天競拍價未能達到底價,所以,算是流拍了。
  • 同是畫灕江,吳冠中PK李可染,孰高孰低?
    同是畫灕江,吳冠中PK李可染,孰高孰低? 同是畫灕江,吳冠中VS李可染,你看好誰?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本文來分享吳冠中和李可染畫的灕江山水。吳冠中和李可染畫灕江,孰高孰低,你更好看誰的畫呢?
  • 最具有收藏價值吳冠中油畫
    》《吳冠中畫選》《吳冠中油畫寫生》《吳冠中國畫選輯》(1~4)及《東尋西找集》《風箏不斷線》《天南地北》《誰家粉本》《吳冠中這幅作品是吳冠中當年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所繪的大型壁畫的畫稿,吳老評價這幅作品:「畫稿並不小,並且是盡了全力的,所以其實不再是『稿』,已體現了巨幅作品的最終效果。」
  • 用藝術家的直覺描繪一曲生命讚歌,吳冠中繪《春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傳統畫家制定了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比如像元代畫家那樣畫寒山瘦水可以理解為表達空虛寂寞冷,像明代畫家那樣畫江南風光可以理解為表達灑脫自在的追求,像清代畫家那樣畫臆造的山水可以理解為要訴說山川雄偉人間太平。藝術創作追求的是靈性與個性,這些規矩讓很多畫家在創作中都感受到了束縛。於是在20世紀初期,很多畫家都參與到美術改革中來,試圖讓繪畫作品煥發出生命力。
  • 吳冠中:用一生摯誠,凝練畫中風景!
    這幅畫畫的是吳冠中生他養他的地方,也是吳冠中記憶中的家鄉的樣子,筆墨揮毫,筆尖婉轉的勾勒,黑白灰、點線面的運用,讓這幅畫賦予了江南風景詩一樣的意境。03《水鄉春早》賞析吳冠中的《水鄉春早》讓人情不自禁想要進入畫中,走在畫家筆下的水鄉路上,心中便覺得清淡澄淨。
  • 學生蔣陳阡回憶文革中的吳冠中
    學生們各個都年輕,無法忍受飢餓的折磨,開始總是先回招待所吃飯,再帶飯回來給吳冠中吃,而他總是繼續他的創作,一天畫不完,就一天不吃飯。每天在外面寫生回到招待所,學生們總是先吃點東西喝點水放鬆一下,再把畫筆泡在水裡,收拾畫具。而吳冠中一回到住處,總是先把畫擺到架子上,改上兩筆,等都畫完了再用肥皂洗乾淨畫筆,裝好畫箱,再開始吃飯。
  • 走進「雙燕」裡,吳冠中與紙上江南.
    吳冠中畫技師從潘天壽,並受到林風眠繪畫風格的影響,畢生探索著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吳冠中將江南風光高度提煉後成為純粹簡練的意象性符號。畫中有晨起的霧靄,有水邊的村舍,有早春的嫩綠鵝黃,點、線、面的交織下如同一首首抒情詩,饒富東方情趣。他的江南,是現代藝術語境下的新江南。吳冠中時時保持著高昂的工作熱情,經常外出寫生,曾遊歷過寧波。
  • 丁亞雷:藝術家吳冠中——雅加達印象作品鑑賞
    作品鑑賞1994年,吳冠中曾受邀出訪印度尼西亞,並作寫生,《雅加達印象》就是此間完成的一幅寫生作品。上世紀90年代初期,吳冠中先後出訪了許多國家,並用畫筆記下了所到之處的種種印象。《雅加達印象》雖是吳冠中出訪期間即興創作的一小幅城市風景寫生,但卻是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世界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完成的,畫作本身就反映了90年代之後中國社會在文化上與全球文化日益緊密地聯繫。在這種越來越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吳冠中的創作表明了他對中外文化衝突和融合問題的深度思考。
  •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中的「巴山春雪」原名「春雪」
    ,無緣在郵票上一睹吳冠中先生的其他重要經典代表作,如《長江三峽》等油畫和《春雪》等中國畫的風採,又讓人多少有些遺憾。第一個欄目為「創作談」,第一篇文章即吳冠中的《水墨行程十年》,主要內容為作者撰寫的四川美術出版社分期段出版的《吳冠中國畫選》一至四輯的「前言」,並附了1幅作品圖,圖下方說明文字為「吳冠中 春雪 1984」(見圖)。看來這篇文章系作者應我國最權威的美術期刊約稿而作,只選1幅作品為附圖,即選《春雪》,可見《春雪》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 美學欣賞:他的畫賣了十幾億,卻窮了一輩子!
    在畫過一批人體後,忽然有一天,吳冠中想起了女媧,女媧該是裸體的,裸體的女媧要補天,她用什麼物質補天呢,她只有一個赤裸裸的身軀,於是她以她的身體補天。就此,吳冠中靈感一來,便畫出了下面這幅《補天》。吳冠中 姐妹(人體)吳冠中的人體畫,可以說超越了單純的寫生層次,拉開了和通俗性裸體藝術的距離,他站在更高的程度進行真正的藝術探索,將靈魂的純真奉送給觀者。
  • 藝術眼光:他的畫賣了十幾億,卻窮了一輩子!
    在畫過一批人體後,忽然有一天,吳冠中想起了女媧,女媧該是裸體的,裸體的女媧要補天,她用什麼物質補天呢,她只有一個赤裸裸的身軀,於是她以她的身體補天。就此,吳冠中靈感一來,便畫出了下面這幅《補天》。吳冠中 姐妹(人體)吳冠中的人體畫,可以說超越了單純的寫生層次,拉開了和通俗性裸體藝術的距離,他站在更高的程度進行真正的藝術探索,將靈魂的純真奉送給觀者。
  • 吳冠中油畫風景作品《海浪》欣賞賞析
    吳冠中油畫風景作品《海浪》賞析:吳冠中油畫風景的創作是一種結合了中西繪畫優長的「寫生——創作法」,即先根據感受自由組織畫面,然後再直接對景寫生,這樣的創作方法使畫家得以保持一種創造的激情,也能夠令畫面始終保持一種清新的生命氣息。
  • 吳冠中71歲重溫夢想,畫人體很激動!專家:放大6倍越看越精彩
    陳洪標|文【全文字數2520,圖片17張】吳冠中71歲重溫夢想,畫人體很激動!專家:放大6倍越看越精彩!那是在一九九〇年,吳冠中已是71歲,他下定決心,要利用一個月的暑天,去重溫一次裸體寫生。這與他上一次畫人體,已闊別40多年。
  • 美術研究|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
    明代唐志契說:「昔人謂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繪事微言》)傳統繪畫的「寫生」與當下中西結合後產生的「寫生」是截然不同的,後者可以理解為一種手段,而前者則不僅是手段,更是一種審美精神。站在中國傳統繪畫的高度上看寫生的發展過程,宋代「寫生」的表現範疇和審美取向充分體現那個時代的繪畫特色而成為繪畫史上的焦點。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西方傳統油畫構圖採用焦點透視的原理,是在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力求在二維的平面中建立三維的視覺體驗,體現的是畫面的空間感、體積感和質感,追求實景再現觀者可以根據畫面所繪物找到自然中的實景。畫家描繪自然強調以自我為中心,位置、視點、視域均固定不變。而中國寫意畫所畫的是心中之景,以線分割平面形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