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曾敏儀)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房屋問題、年輕人問題、退休保障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人稱「四叔」的恆地主席李兆基昨公布的連串「慈善建屋大計」,亦針對這些問題「落藥」。除捐地建青年宿舍、在內地建廉價安老屋售予香港退休人士外,最矚目的莫過於構思將平民屋宇持有的私營廉租屋大坑西邨重建為「勤奮青年創業居所」,供有職業的中低收入年輕人申請,計劃提供5,000個細單位,每夥約300方呎,售價僅100多萬元,免首期,20年期月供僅5,500餘元。政府亦希望玉成其事,惟涉及更改地契條款、規劃及補地價問題,有待研究。
四叔昨日表示,許多年輕人家中並不富有,收入亦不多,大坑西邨的「勤奮青年創業居所」,目的是希望幫助有職業的中低收入年輕人士置業,用三分之一薪資供樓,安居樂業。他提出每個單位售100多萬元,免首期,10年定息分期付款,3釐利息計,每月只供9,600元;20年則每月只供5,500餘元。「按揭供滿後,層樓是自己,慢慢成為小康之家。」
業內人士指出,項目建議每個單位售價100多萬元,假設這個屬於成本價,以項目5,000個單位去計算,即項目建築成本已達50億元。
20年期3釐息 月供5500元四叔表示,大坑西邨重建項目已得到授權,構思以類似房協建居屋的方式進行,最關鍵是安置1,300夥住客的遷出問題及費用,將盡力資助。他表示,賠償的方法有許多,目前未有方案,或許賠20萬元一夥,又或賠償一間內地的廉價屋,若政府有單位給他們暫住,將來重建成完成後再給一個單位亦可以考慮,慢慢解決,但一定不會讓搬遷戶無屋住。
不過,大坑西邨互助委員會昨晚開會,指邨內大部分是老人家,一旦重建就沒地方居住。委員會提出7點訴求,包括要原址興建公屋或居屋,再實行原邨原區安置,如果有人選擇不入住公屋或居屋,要發放特別補償等等,並要求有關方面接納全部7項訴求,否則他們會反對重建計劃,令項目重建添阻力。(詳見另稿)
半世紀董事 無錢落袋被問到大坑西邨重建,會否擔心予外界「官商勾結」印象,四叔強調:「我做(平民屋宇)董事幾十年,1個仙都無收入,將來賺的錢亦只放回公司,做慈善,其他人無收益。」政府發言人說,平民屋宇希望重建大坑西邨,除興建更多資助單位,亦能繼續照顧現時居民的住屋需要,惟涉及更改地契條款和規劃要求,以及補地價等,現時未有確實重建方案。
翻查資料,大坑西邨位於深水埗大坑西街及窩仔街,1961年獲政府以優惠價批地用來興建出租單位予低收入人士,共有8座,提供約1,600個單位。有別於一般房委會或房協的公共屋邨,大坑西邨屬於平民屋宇持有的「私人屋邨」,而恆地主席李兆基正是該公司的董事之一,其餘董事包括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及前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
房租五百 平過劏房大坑西邨房租低廉,現時月租約500元起,最貴月租也僅2,000多元,平過鄰區深水埗劏房。但大坑西邨設施殘舊,重建聲音早絡繹不絕,不過,由於屋苑由私人公司管有,政府一直把重建大坑西邨的責任指向平民屋宇。2011年平民屋宇曾申建私樓,惟城規會降低地積比率至5.5倍及加設高度限制,政府拒開綠燈修改地契條款,導致重建無期。
另外,當年政府是以特惠地價批地予該公司,若然土地涉及任何更改用途作圖利,也要先補地價。今次李兆基計劃改建大坑西新邨成為青年創業居所,由於有別於一般住宅,未知補地價的金額會否有相應調節,低於市價,有待政府研究。
香港文匯報訊 平民屋宇董事李兆基提出將私營廉租屋大坑西邨,重建成5,000個單位廉售予年輕人,大坑西邨互助委員會昨晚舉行會議,提出7點訴求,包括要在原址興建公屋或居屋;沿用公屋重建政策看待居民;實行原邨原區安置;所有租戶享有優先購買居屋權利;豁免入住公屋的入息限額及資產審查;若不選擇入住公屋或居屋,要發放特別補償金;要向商戶作出特別賠償。
在四叔提出大坑西邨重建計劃後,有在大坑西邨居住數十年的長者坦言,邨內沒有升降機,上落不方便,一直希望重建,但希望特區政府盡量協助居民原區安置。另一名長者坦言,倘獲合理安置,不介意遷出配合發展,「如果要拆,應該讓我們入住公屋,否則我們住在哪裡呢?」
大坑西邨互助委員會昨晚舉行會議討論重建問題。民順樓互委會主席鄭佳在會後稱,邨內居住的大部分是老人家,一旦重建就無地方居住,故要求有關方面接納全部7項訴求,否則他們會反對重建計劃。
學者倡房委會協助安置房委會委員、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劉國裕指出,重建大坑西邨,以興建資助房屋是多贏,但有多個問題要解決,需要政府部門配合,「最關鍵是如何安置1,300戶居民,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並無安置資源。」房委會未來數年在深水埗有12,600個新公屋單位落成,他建議撥出1,300個單位安置大坑西邨重建戶,並由平民屋宇補償房委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四叔李兆基今年首見記者,自然被問到對樓市看法。他昨日說:「香港樓價貴過鄰近地區10倍,已處於頂峰,不應該再貴,最近細單位好好賣,因為供求問題,但未來唔會升太多,因為供應增加,樓價就不會再在頂峰。不過,建築費不會跌太多,樓價亦不會跌好多。」至於美國加息,他表示只有輕微影響,因美國經常推遲加息,而加息幅度亦有限。
四叔認為,建築費上升間接推高樓價:「梁振英最近話輸入外勞,可以令建築費平一半,但輸入外勞又有人反對,話影響香港勞工收入,政府顧得呢邊,又唔顧得另一邊。」恆地副主席林高演則稱,政府辛辛苦苦賣地降地價,但若建築費的增幅較地價減幅為多,其實(樓價)又回到原地踏步。
那麼,四叔是否建議市民推遲買樓?他說,兩年前已講過買樓不如買股票,股票升得快過樓價,買股票仍有水位,而買一般住宅物業供應一直上升,買樓回報好難賺錢,升值機會少。最近長和系重組,四叔認為這樣做能夠釋放隱藏價值,短時間股票會升20至30%,但不能維持長期上升,1至2年又會回落,而恆地暫時無意重組,順其自然。
對於長和重組後的註冊地由香港轉到開曼群島,四叔表示,若外地資產多,於國外開公司就會簡單些。林高演說,註冊地在哪兒並不重要,投資哪兒才重要。
「叫人唔買樓 夥計都嬲我」恆地系香港小輪旗下粉嶺逸峰日前更新價單,價格相比前年提價15%至29%。有記者問到他一方面賣平樓,一方面卻又加價,是否有矛盾?四叔表示,賣樓屬上市公司生意,捐地或建平樓則屬個人業務,不應混為一談。他又自嘲地說:「我好蠢,成日叫人唔好買樓,但我又咁係做賣樓的,所以啲夥計都好嬲我。」惹來哄堂大笑。
身為新地副主席的四叔昨日又大方回應新地案:「郭炳江是世侄,一個人為公司做嘢,好勇猛,勤力,盡忠,乜都要諗,做錯少少嘢好難講,個人好感觸。」
被問到何時退休,四叔透露已「有個數字」,但慢慢來,逐步逐步退,覺得工作疲累時就退多一點,最後更鬼馬地申報自己「蛇王」:「我都退退哋啦,上午都無返工。」
四叔李兆基認為,香港應以繁榮安定為首要目的,不應多拗撬,不應違法「佔中」,不應自毀長城。對於特首梁振英的看法,四叔說:「特首已盡能力,好多『撈撈覺覺』嘅嘢好難分。」
四叔認為,香港環境特殊,是全世界最好的營商及居住地方,同時稅率低、政府收支有盈餘,應以繁榮安定為首要目的,不應多拗撬,不應違法「佔中」,不應自毀長城。他認為,如能做好房屋政策,便能減少貧富懸殊,令市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分餅仔,大眾變為小康之家,可以令香港成為天堂樂土。
搵錢要成功,使錢要成功四叔近年積極投入慈善工作,他昨日說,近年領悟到管理財富,要有聚,要有散,方合「聚散之道」,即「搵錢要成功,使錢要成功」。
對此,四叔就房屋政策提出四項建議:第一項已經完成,於2013年底宣布捐出屯門藍地10萬方呎土地予博愛醫院,興建全港最大長者護養及護理中心,提供1,500個宿位。昨日,四叔再提出三項建議,包括捐地建青年宿舍,重建大坑西為平價樓宇協助年輕人上車,以及於內地建設廉價安老屋,希望全面照顧社會年輕人及老年人的住屋需要。
問到會否再捐地,李兆基說:「自己幾千萬呎地,都希望物盡其用,會揀啲有用的出,為社會貢獻,出少少,但對社會的收益好多。」
四叔說,早前曾提出捐七幅土地給政府,最後多幅土地都因規劃未過關而未被採用:「政府有時想做嘢,但未必做得到,因為好多掣肘,每幅地皮都有規劃限制,要顧及馬路、人口、渠務等,有時想幫政府,但要大家合作,慢慢來,唔能夠即刻搞掂。」
至於重建大坑西邨的預計進度,他只說順其自然:「要經過好多部門,起層樓最少50個批准,幾十個手續,一個唔批就起唔到,舊樓重建,唔係話起就起,好辛苦。」旁邊的恆地副主席林高演說:「就算特首想做,規劃都好多限制。」
對於《施政報告》中提到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四叔認為對樓價有一定影響。林高演認為,特首為香港做許多事,大家的評價應該正面些。 ■記者 顏倫樂
勤奮青年創業居所構思
重建屋邨:深水埗區石硤尾大坑西邨
單位數量:5,000夥
單位建築面積:約300方呎
單位售價:100多萬元
運作模式:以類似房協建「居屋」方式進行
申請資格:供中低收入的青年免首期申請
實施進度:政府與平民屋宇公司正就地契條款及規劃要求等交換意見
製表: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