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埋下敵軍坦克的三倍數量的地雷,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怎麼贏?

2020-12-16 尼哥貓歷史

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之後,蘇聯紅軍士氣高漲,對著撤退的德軍窮追不捨。沒想到德軍尤有餘力,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突然反戈一擊,以絕對弱勢兵力一戰擊潰蘇聯紅軍52個師的追兵。但史達林認為德軍已是強弩之末,再衝擊一次就可以徹底消滅德軍,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死諫之下,上了頭的史達林這才冷靜下來,與德軍在庫爾斯克一帶展開對峙。

曼施坦因此刻也很難受,原本按照他的設想,此時應該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趁著哈爾科夫的勝利,蘇軍還在整備的檔口,集中優勢兵力再次突擊,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戰果。第二種選擇是離開庫爾斯克,全軍繼續後撤,放出一個口袋,已經上了頭的史達林一定會命令補給不足的紅軍進攻,當紅軍進入口袋,德軍就可以安然地殲滅他們。為此,曼施坦因還特意給希特勒準備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可曼施坦因萬萬沒想到,希特勒沒選擇「反手一擊」,也沒選擇後撤讓出口袋,反而做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堡壘計劃」。「堡壘計劃」算是一個正面突擊的計劃,可是前提條件是需要曼施坦因等待新型戰術兵器「虎式」和「南爺」的就位,而曼施坦因一等就是四個多月,不但失去了戰機,還使得德軍進入了一個必敗的局面。

二戰之間有這樣幾個戰爭定理:別跟德國人曬裝備,別跟蘇聯人拼動員,別跟中國人打遊擊,別跟法國人比投降。而從蘇德兩軍開始對峙,到四個月後庫爾斯克會戰全面爆發,蘇聯用其恐怖的動員能力,早早就為德軍準備好了一個入之必敗的囚籠。

雖然德軍的新戰術裝備,包括裝備了56倍徑88大炮的虎式坦克和長身管75炮的四號坦克,裝甲力量普遍能夠在超過1000米的距離上輕鬆擊毀蘇軍作為主力的T-34坦克,但是數量還是太少了。為了應對德軍78萬人和2928輛坦克,蘇軍在四個月的時間裡動員了191萬士兵,準備了5128輛坦克。除此之外,蘇軍還準備了25013門火炮,雖然口徑方面多數較小,但相比起德軍的9966門火炮,蘇軍可機動調配的火炮資源佔據了較大的優勢。

此時的蘇軍從紙面數字上看似乎佔盡優勢,但如果僅僅以這樣的準備去面對德軍,蘇軍只能再迎來一次失敗。因為不論是兵員素質,戰術兵器還是火炮口徑,蘇軍對德軍都有著明顯的差距,尤其是兵員素質和戰術兵器兩項,在庫爾斯克這種大兵團作戰的情況下是蘇軍的致命傷。

不過蘇軍的指揮官朱可夫是一個拎得清情況的人,他並沒有因為紙面數字而迷信自己的戰力,反而是竭盡所能地挖掘勝利的可能性。除了不斷加大動員力度,集結戰爭資源和嚴密監控德軍動向以外,朱可夫還做出了兩項重要決策,這兩項決策為蘇軍在庫爾斯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一項決策是廣修工事,深挖戰壕。與德軍長期打交道的朱可夫深切地知道德軍裝甲力量的突擊能力有多麼強悍,因此儘管手中的兵力佔據絕對優勢,但朱可夫依然下令挖掘了6條防線,這6條防線就像蜘蛛網一樣,綿延120多英裡。而德軍的虎式坦克,在不發生機械故障,不遭受任何阻撓的情況下,越野的極限距離不會超過50英裡,因此,這120多英裡,聚集了191萬人的蘇軍防線對此時的德軍來說宛如天塹。

第二項決策是不計成本地埋地雷。在四個月的時間裡,蘇軍在防線上埋下了超過94萬枚各式地雷,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邊看著德軍的突擊方向邊現場埋下的,蘇軍埋設地雷速度之快,手法之嫻熟,令戰場記者們嘆為觀止。四個月的時間也就100多天,如果平均下來,每天埋下的地雷近萬枚。如果讓德軍來搬運,人手一個的情況下還能剩下近20萬個。

這兩項決策的成果在4個月之前自然是什麼都沒有的,所以當4個月之後,曼施坦因在視察前沿陣地的時候看到蘇軍宛如蛛網的防線和己方工兵為他指示出來的規模龐大的雷區之後,曼施坦因當即向總參匯報這場仗輸多贏少。德軍總參收到曼施坦因的電報之後,也向希特勒進言,表示戰機已經貽誤,現在不應該再發動進攻。

可是希特勒此時已經走在了失智的路上,要求曼施坦因尋機即刻發起進攻,在希特勒的強硬命令之下,曼施坦因只好無比難受地發動了進攻,掀開了這場開戰就意味著失敗的戰役。

從戰爭結果上來看,庫爾斯克會戰,蘇軍戰損高達百萬,而德軍戰損僅為30餘萬,單從傷亡人數來看,蘇軍的損失遠遠超過德軍。可是從史達林格勒戰役失敗之後,損失了第六集團軍的德軍能夠用於實現戰略目的的部隊已經稱得上捉襟見肘。而隨著蘇軍瘋狂動員,大批的動員兵加入戰鬥序列,湧入戰場,德軍的袖口還在不斷地被往上揪。

庫爾斯克會戰之後,德軍精銳再一次受到重大打擊,面對蘇聯紅軍鋪天蓋地的人海,以及日新月異的技戰術兵器,德軍的優勢越來越小,徹底失去了在蘇德戰爭中獲得勝利的可能性。

來,庫爾斯克德軍有嬴的可能性嗎?還是存在的,如果按照曼施坦因的設想,不論是再次突擊,還是讓出口袋圍殲,德軍都存在在庫爾斯克獲勝的可能性。只不過希特勒用他「獨到」的戰略眼光,徹底斷送了這種可能性罷了。

相關焦點

  • 假如穿越了:45輛99式坦克加入庫爾斯克會戰,德軍能反敗為勝嗎?
    首先,二戰德軍一個滿編制裝甲營的坦克數量就是45輛,例如著名的貝克重裝甲營,其全部坦克裝備就是45輛重型坦克,希特勒將這個營的戰力稱為超越一個師。而德軍裝甲師在1943年7月的情況,總頭來看是國防軍一般裝甲師只有一百多輛坦克,而三個兵力充足的黨衛軍裝甲師則有約200輛坦克。
  • 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有哪些失誤?是否有勝利的機會
    庫爾斯克會戰這一場戰役,雙方都下夠了本錢,投入總兵力280萬,坦克5000輛,飛機5000架。庫爾斯克會戰,是納粹德國最後一次對蘇聯發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的前期階段對德軍是十分有利,能夠自主的發起戰役的時間地點。
  • 庫爾斯克戰役:二戰最經典「坦克會戰」,從此希特勒一蹶不振
    文|鐵血君 1943年8月23日,蘇聯軍隊收復哈爾科夫,德國軍隊敗退至第聶伯河防線,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為奪回戰場主動權發動的戰役,是蘇德戰爭軍事上的根本轉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也是二戰最大規模坦克會戰。
  • 庫爾斯克會戰:決定會戰勝利的是最後一個營
    7月12日,草原方面軍主力、羅特米斯特羅夫的第5近衛坦克 集團軍強行軍300多千米,趕到普羅霍羅夫卡地區,與正在向東突擊、尋求機動的德軍豪塞爾第2黨衛裝甲軍遭遇,蘇軍850門坦克、自行火炮,同德軍500 多門坦克、自行火炮展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會戰,庫爾斯克會戰達到高潮,蘇軍已將坦克戰略預備隊全部投入,而德軍還有幾個師的坦克戰略預備隊尚未 投入,曼施坦因打算讓對手消耗到相當程度後,於決定性時刻放出最後幾個坦克師
  •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在研究二戰期間的蘇德戰爭期間,你會發現,這場戰爭中有三場戰役非常關鍵,即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會戰。像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知名度就非常高,被譽為是二戰的轉折點,蘇聯實際上也是通過這場戰役徹底粉碎了德國的「巴巴羅薩」的戰略進攻計劃。但這場戰役真的就是二戰轉折點嗎?
  • 美媒將蘇聯庫爾斯克會戰成功歸功於盟友情報活動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稱,蘇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擊敗納粹德國得益於盟友的情報活動。文章稱:「得益於盟軍的密碼破譯,俄羅斯人收到預警,用溝壕和地雷場築起防禦線,擊退了德軍進攻。」
  • 戰爭史:轉折之戰庫爾斯克——第三帝國的興亡(19)
    希特勒認定這是消滅該地區的兩個蘇聯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大好時機,於是擬定了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庫爾斯克坦克會戰計劃。希特勒認為,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後遭遇的許多問題,主要是由於缺乏有效對付蘇軍T-34型坦克的裝甲部隊。但是,希特勒本人仍然比較樂觀,德國已經研製出了兩種新型坦克——「豹」式坦克和更大型的「虎」式坦克。
  • 庫爾斯克大戰,德軍動用2928輛坦克,贏了戰術卻輸了戰役
    二、庫爾斯克大戰 最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在1943年7月5日凌晨爆發了,德軍在庫爾斯克投入了94萬士兵,2928輛坦克和突擊
  • 美媒:二戰庫爾斯克會戰中,得益於盟軍情報,蘇聯才能擊敗德國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6日報導,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發表文章稱,二戰蘇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擊敗納粹德國得益於盟軍的情報活動。文章稱:「盟軍破譯了德軍的密碼,使得蘇聯紅軍收到預警,用溝壕和地雷場築起防線,擊退了德軍進攻。」
  • 二戰德國著名王牌655犀牛坦克殲擊營庫爾斯克戰役擊毀450輛坦克
    ,德軍105毫米自行榴炮倍徑達到28L,是二戰初期德軍前線部隊唯一款可以在800米距離外擊毀蘇軍KV1坦克的自行火炮,黃蜂殲擊車最大弱點就是炮塔採用敞開式結構平均裝甲防護力只有6到12毫米,因此只能最大限度的留在二線作戰,出其不意的打擊1000米外的敵軍裝甲目標和碉堡據點等。
  • 庫爾斯克會戰究竟有多慘烈?
    用史達林的話來說:「如果史達林格勒會戰預示著德國法西斯的衰落,那麼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它面臨滅頂之災」。可以看出,一方是瀕臨絕境的猛獸,拼死掙扎;一方是即將看到勝利的勇士,發出的致命一招,庫爾斯克會戰有多慘烈,恐怕難以用語言形容,所以我能用的還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二戰坦克絞肉機」和「坦克墳場」來說明。
  • 庫爾斯克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戰
    庫爾斯克會戰也被視為東部戰線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在蘇聯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後,德軍失去了戰場主動權,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狀態。對蘇聯來說這場戰役大大的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此戰之後,蘇聯開始了大規模的收復國土之戰。
  • SU152突擊炮裝甲如何SU152用哪個炮|德軍|虎式坦克|蘇軍|豹式坦克...
    ,蘇德雙方都想試圖展開一場世紀坦克大決戰,決定未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具體走向,德國如果在庫爾斯克戰役取得成功那麼德軍可以重新拿東線戰場的主動權,再一次兵臨蘇聯莫斯科城下,而蘇聯如果贏了就能徹底扭轉東線戰場被動局面,蘇聯可以正式把衛國戰爭轉變法西斯解放戰役,一舉收復失地,拿下波蘭發動白俄羅斯戰役,將德軍徹底趕出蘇聯的本土。
  • 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德軍第216突擊裝甲營蘇軍T34坦克噩夢
    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期間,德軍可謂各路精銳部隊,群英匯集,準備跟蘇聯打一場決定東線戰役未來兩年局面走向的戰役,按照德軍設想庫爾斯克戰役德軍一旦取得勝利,那麼戰役就會到1941年一樣,德軍百萬大軍再一次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如果德軍失敗的話,那麼具備戰略優勢庫爾斯克突出部,將會變成蘇聯紅軍進行戰略大反攻的跳板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如果德軍三月份開始進攻,能否取得勝利?
    庫爾斯克戰役,如果德軍三月份進攻,筆者個人認為勝利不是沒有,但卻很險。在經歷了史達林格勒的嚴重的失利後,到1943年3月15日,曼施坦因通過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暫時讓東線局勢穩定下來,德軍又恢復了一些士氣,而在庫爾斯克為中心的區域出現了一個突出部。而對於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攻勢,曼施坦因在3月10日就有了打算。當時希特勒卻很猶豫。
  • 庫爾斯克會戰落下帷幕,看看交戰雙方高級將領都怎麼說?
    (上圖)1943 年在庫爾斯克實施衝擊的德國四號坦克 蘇聯人對於庫爾斯克會戰後果的評價與德國人所見略同。朱可夫在他的回憶錄中不僅重點指出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同時還強調這次戰敗給德國人造成的心理衝擊:「庫爾斯克、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地域的大會戰,是偉大衛國戰爭和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交戰之一。我軍在這裡不但粉碎了德軍最強大的精銳集團,而且無可挽回地粉碎了德國軍隊和人民對納粹領導人的信心,以及對德國有能力抵抗蘇聯日益強大的威力的信心。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蘇德坦克損失4比1,為何德軍不敢再發動進攻
    二戰蘇德戰爭,一些人認為德軍不該在1943年7月5日,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發動堡壘行動。由於這場戰役致使德軍在東線丟掉了戰場主動權。實際情況卻是,德軍在這場戰鬥中的坦克損失遠比蘇軍小得多,戰後統計顯示,蘇軍坦克損失高達6800輛,而德軍只損失了1500輛。那麼,蘇軍坦克損失這麼大,難道對後續戰場形勢沒有影響嗎?
  • 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庫爾斯克會戰才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
    在當時德軍才剛結束對列寧格勒的圍剿行動,就在1942年7月17日這天,集結了150萬士兵進攻史達林格勒,蘇聯軍方為了守衛史達林格勒不被貢獻和粉碎德軍的戰爭計劃只好採取防禦戰役。此次戰役一共進行了200多天,蘇軍在同年的11月開始發起反擊,並在次年的2月2日全殲德軍,此後這場戰役正式結束。
  • 克魯格為何建議中止庫爾斯克會戰?莫德爾棋逢對手四天推進12公裡
    (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在庫爾斯克會戰德軍的南北兩翼突擊行動中,將莫德爾和曼施坦因相提並論是不正確的,他當時指揮的是克魯格「中央集團軍群」第9集團軍的四個軍15個師,負責從北方切割庫爾斯克突出部所以在德軍終止會戰時,霍特的戰果遠大於莫德爾,也正是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施坦因心有不甘的主要原因。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即便到了1943年,經歷了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的失利,但德軍普遍還是認為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蘇軍防線,德軍通過閃擊戰還是能夠達成突破;德軍在參謀作業、戰術和武器方面的優勢,足以抵消蘇軍的數量優勢;即便蘇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役,德軍憑藉嫻熟的運動戰也完全可以粉碎蘇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