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許多人最先想到的基本上都是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小編就先向大家講述一下這場戰役再向大家說明小編對這場戰役的看法。在當時德軍才剛結束對列寧格勒的圍剿行動,就在1942年7月17日這天,集結了150萬士兵進攻史達林格勒,蘇聯軍方為了守衛史達林格勒不被貢獻和粉碎德軍的戰爭計劃只好採取防禦戰役。此次戰役一共進行了200多天,蘇軍在同年的11月開始發起反擊,並在次年的2月2日全殲德軍,此後這場戰役正式結束。
當我們認真地解讀了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後就會明白,蘇聯逐漸掌握戰爭主動權就是從此開始的,而真正的掌權還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之後。那是德軍最後一次向蘇聯發起的大規模的戰役,在戰爭之前德軍還妄想把主動權搶回來,但是卻完全沒有想到會失敗。不僅喪失主動權還讓50萬精銳部隊也受到了重創。在這場戰爭蘇聯取勝之後,蘇聯就取得了所有的戰爭優勢,德軍的作戰方式也從進攻變為防守,蘇聯紅軍也因此走上了收復國土的道路。
在德軍的作戰計劃中,將會調動4個集團軍兵力,分別從別爾哥羅德和奧廖爾兩個方向對蘇聯庫爾斯克地區發起進攻,意圖以南北夾擊之勢消滅蘇聯在庫爾斯克地區所駐紮的6個集團軍,從而從蘇聯手中拿回戰爭主動權,但蘇軍基於準確情報做了充分的戰前準備,德軍不僅沒能速戰速決,還因此受到重創,最後因為義大利的西西里島被蘇聯盟軍攻陷,德國作為義大利盟友不得不調整兵力應對,德軍對庫爾斯克的作戰計劃也被迫擱淺。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在庫爾斯克會戰之中,希特勒依然堅持了他以往一貫的作戰理念,戰法上面也沒有什麼改變,他一向希望德國軍隊以最快的速度來取得勝利。但是如果德軍能夠在面對蘇軍的時候重新制定全新的作戰方案,不陷入庫爾斯克中蘇軍設下的先進,不採取強攻的方式,也不把大量精銳調離東線去支援西線戰場,為了進行大西洋防禦而在西歐增調後備軍的話,那麼這場戰役的結果也許會改寫,不過不會改變的一點是,任何戰爭,如果初衷不是為了正義的話,最終也只能迎來失敗的結局,即使德軍贏得了庫爾斯克戰役也改變不了他們最終失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