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德軍發起了對蘇聯的戰爭。在一開始,德軍一路所向披靡。很快打到了莫斯科的城牆下。而在隨後,局勢朝著蘇聯有利的方向發展,而直到二戰結束。如果說,哪一場戰役是蘇德戰場的分嶺,那就不得不說……庫爾斯克會戰。
這一場戰役,雙方都下夠了本錢,投入總兵力280萬,坦克5000輛,飛機5000架。
庫爾斯克會戰,是納粹德國最後一次對蘇聯發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的前期階段對德軍是十分有利,能夠自主的發起戰役的時間地點。
那麼,最終德軍為什麼會喪失掉戰役的主動權,小編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德國軍隊多路出擊戰線過長
庫爾斯克會戰在剛開始由曼施坦因率領下,德軍的開局還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由於德軍把戰線實在是拉的太長。很容易出現,物資補給困難。尤其是燃料更是奇缺,德軍的虎式坦克沒有蘇聯的t34那麼靈活。而且,戰線拉太長,坦克沒有足夠的油料,那就等於是一堆廢鐵。
兵力補充方面也跟不上,在東線作戰的德軍在冬季的蘇聯戰場上穿著單衣作戰。本身對士氣也有很大影響。
二:德軍作戰大本營的戰略和前線指揮官有矛盾
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反擊或中,重創了由蘇聯朱可夫領導的裝甲集團。本來是想一鼓作氣拿下庫爾斯克地區的。但是,這個時候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這樣,直接納粹的後院著火了。所以希特勒,不敢繼續擴大戰果。將正在參戰的部份德軍裝甲部隊,從東線撤離。
對於這件事,曼施坦因是十分不高興的。雖然,抽調部隊十分有限。但是,這個時候戰場上一兵一卒的輕易調動,都可能出現一個缺口影響整個戰局。這個時候,曼施坦因應該全力拿下東線戰場,對西西登陸盟軍採取守勢。而德軍兩線作戰極大消耗戰場的資源。
第三:德軍對盟軍西西登陸的預估不足
本來,盟軍實施西西的島演了一出代號為肉餡行動的行動成功的漫天過海。本來,在西西里島德軍應該部署重兵把守。結果,連個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把自己的後花園丟了。直接,從寸土必爭的東線調兵。
那麼德軍就必敗無疑嗎?
首先,從戰場兵力上來看,德軍總兵刀80萬,蘇軍有190萬。而坦克數量上,蘇軍要比德軍多上足足的3倍。而且,蘇軍的防禦縱深有幾十公裡。所以,德軍要取得勝利難度很大。但從,戰場形勢上來看德軍的損失要比蘇軍小的多。並且,還佔領了很多戰略高地。
甚至,出現蘇軍整個坦克團,成建制的報銷。如果,德軍如果可以咬緊牙關一直打下去。那麼,德軍在這場史詩級的戰役中獲勝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