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有哪些失誤?是否有勝利的機會

2020-12-16 茅第說歷史

1940年,德軍發起了對蘇聯的戰爭。在一開始,德軍一路所向披靡。很快打到了莫斯科的城牆下。而在隨後,局勢朝著蘇聯有利的方向發展,而直到二戰結束。如果說,哪一場戰役是蘇德戰場的分嶺,那就不得不說……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

這一場戰役,雙方都下夠了本錢,投入總兵力280萬,坦克5000輛,飛機5000架。

庫爾斯克會戰,是納粹德國最後一次對蘇聯發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的前期階段對德軍是十分有利,能夠自主的發起戰役的時間地點。

庫爾斯克戰役的坦克車

那麼,最終德軍為什麼會喪失掉戰役的主動權,小編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德國軍隊多路出擊戰線過長

庫爾斯克會戰在剛開始由曼施坦因率領下,德軍的開局還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由於德軍把戰線實在是拉的太長。很容易出現,物資補給困難。尤其是燃料更是奇缺,德軍的虎式坦克沒有蘇聯的t34那麼靈活。而且,戰線拉太長,坦克沒有足夠的油料,那就等於是一堆廢鐵。

兵力補充方面也跟不上,在東線作戰的德軍在冬季的蘇聯戰場上穿著單衣作戰。本身對士氣也有很大影響。

庫爾斯克戰役

二:德軍作戰大本營的戰略和前線指揮官有矛盾

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反擊或中,重創了由蘇聯朱可夫領導的裝甲集團。本來是想一鼓作氣拿下庫爾斯克地區的。但是,這個時候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這樣,直接納粹的後院著火了。所以希特勒,不敢繼續擴大戰果。將正在參戰的部份德軍裝甲部隊,從東線撤離。

對於這件事,曼施坦因是十分不高興的。雖然,抽調部隊十分有限。但是,這個時候戰場上一兵一卒的輕易調動,都可能出現一個缺口影響整個戰局。這個時候,曼施坦因應該全力拿下東線戰場,對西西登陸盟軍採取守勢。而德軍兩線作戰極大消耗戰場的資源。

庫爾斯克會戰

第三:德軍對盟軍西西登陸的預估不足

本來,盟軍實施西西的島演了一出代號為肉餡行動的行動成功的漫天過海。本來,在西西里島德軍應該部署重兵把守。結果,連個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把自己的後花園丟了。直接,從寸土必爭的東線調兵。

德軍戰俘

那麼德軍就必敗無疑嗎?

首先,從戰場兵力上來看,德軍總兵刀80萬,蘇軍有190萬。而坦克數量上,蘇軍要比德軍多上足足的3倍。而且,蘇軍的防禦縱深有幾十公裡。所以,德軍要取得勝利難度很大。但從,戰場形勢上來看德軍的損失要比蘇軍小的多。並且,還佔領了很多戰略高地。

甚至,出現蘇軍整個坦克團,成建制的報銷。如果,德軍如果可以咬緊牙關一直打下去。那麼,德軍在這場史詩級的戰役中獲勝也說不定。

相關焦點

  • 庫爾斯克會戰:決定會戰勝利的是最後一個營
    同時,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也向南面的曼施坦因發起反 擊,德軍南北兩路節節敗退。8月5日,蘇軍收復別爾哥羅德和奧廖爾,庫爾斯克會戰最終以8月22日蘇軍收復哈爾科夫而告終。德軍的戰略預備隊在會戰中被消 耗殆盡,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完全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從此一敗而不可收拾。
  •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在研究二戰期間的蘇德戰爭期間,你會發現,這場戰爭中有三場戰役非常關鍵,即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會戰。像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知名度就非常高,被譽為是二戰的轉折點,蘇聯實際上也是通過這場戰役徹底粉碎了德國的「巴巴羅薩」的戰略進攻計劃。但這場戰役真的就是二戰轉折點嗎?
  • 庫爾斯克會戰究竟有多慘烈?
    用史達林的話來說:「如果史達林格勒會戰預示著德國法西斯的衰落,那麼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它面臨滅頂之災」。可以看出,一方是瀕臨絕境的猛獸,拼死掙扎;一方是即將看到勝利的勇士,發出的致命一招,庫爾斯克會戰有多慘烈,恐怕難以用語言形容,所以我能用的還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二戰坦克絞肉機」和「坦克墳場」來說明。
  • 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庫爾斯克會戰才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
    在當時德軍才剛結束對列寧格勒的圍剿行動,就在1942年7月17日這天,集結了150萬士兵進攻史達林格勒,蘇聯軍方為了守衛史達林格勒不被貢獻和粉碎德軍的戰爭計劃只好採取防禦戰役。此次戰役一共進行了200多天,蘇軍在同年的11月開始發起反擊,並在次年的2月2日全殲德軍,此後這場戰役正式結束。
  • 一天埋下敵軍坦克的三倍數量的地雷,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怎麼贏?
    但史達林認為德軍已是強弩之末,再衝擊一次就可以徹底消滅德軍,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死諫之下,上了頭的史達林這才冷靜下來,與德軍在庫爾斯克一帶展開對峙。曼施坦因此刻也很難受,原本按照他的設想,此時應該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趁著哈爾科夫的勝利,蘇軍還在整備的檔口,集中優勢兵力再次突擊,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戰果。
  • 假如穿越了:45輛99式坦克加入庫爾斯克會戰,德軍能反敗為勝嗎?
    首先,二戰德軍一個滿編制裝甲營的坦克數量就是45輛,例如著名的貝克重裝甲營,其全部坦克裝備就是45輛重型坦克,希特勒將這個營的戰力稱為超越一個師。而德軍裝甲師在1943年7月的情況,總頭來看是國防軍一般裝甲師只有一百多輛坦克,而三個兵力充足的黨衛軍裝甲師則有約200輛坦克。
  • 美媒將蘇聯庫爾斯克會戰成功歸功於盟友情報活動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稱,蘇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擊敗納粹德國得益於盟友的情報活動。文章稱:「得益於盟軍的密碼破譯,俄羅斯人收到預警,用溝壕和地雷場築起防禦線,擊退了德軍進攻。」
  • 美媒:二戰庫爾斯克會戰中,得益於盟軍情報,蘇聯才能擊敗德國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6日報導,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發表文章稱,二戰蘇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擊敗納粹德國得益於盟軍的情報活動。文章稱:「盟軍破譯了德軍的密碼,使得蘇聯紅軍收到預警,用溝壕和地雷場築起防線,擊退了德軍進攻。」
  • 庫爾斯克會戰落下帷幕,看看交戰雙方高級將領都怎麼說?
    德國的盟友們認識到,「堡壘」行動的結果,再加上西方列強在西西里的成功登陸,意味著它們不能再指望軸心國取得最後勝利。因此,所有這些國家都開始出現有組織地反對自己領導人的活動,以便讓自己的國家能在即將到來的失敗中全身而退。」
  • 庫爾斯克戰役德軍並未慘敗,為何從此一蹶不振?耗光了戰略預備隊
    德國軍史學家卡雷爾對蘇德戰爭兩大階段的評語是:「德國(可能)的勝利提前結束於史達林格勒,而德國的失敗始與庫爾斯克」,這是無限接近精準的詮釋。那麼,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並沒有像史達林格勒那樣遭到慘敗,也沒有集團軍甚至軍級建制被蘇軍全殲,怎麼就從此一蹶不振進而發展到整個東線戰場崩盤呢?最專業的軍事術語解答是:德軍戰略預備力量的徹底喪失。
  • 庫爾斯克戰役:二戰最經典「坦克會戰」,從此希特勒一蹶不振
    文|鐵血君 1943年8月23日,蘇聯軍隊收復哈爾科夫,德國軍隊敗退至第聶伯河防線,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為奪回戰場主動權發動的戰役,是蘇德戰爭軍事上的根本轉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也是二戰最大規模坦克會戰。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如果德軍三月份開始進攻,能否取得勝利?
    庫爾斯克戰役,如果德軍三月份進攻,筆者個人認為勝利不是沒有,但卻很險。在經歷了史達林格勒的嚴重的失利後,到1943年3月15日,曼施坦因通過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暫時讓東線局勢穩定下來,德軍又恢復了一些士氣,而在庫爾斯克為中心的區域出現了一個突出部。而對於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攻勢,曼施坦因在3月10日就有了打算。當時希特勒卻很猶豫。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對於這場戰役,戰後很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將責任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這個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起「巴巴羅薩」行動,進攻蘇聯,一路狂飆突進,半年還不到就兵臨莫斯科城下,但蘇軍隨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遏制了德軍的進攻勢頭。1942年下半年,德軍又在史達林格勒遭到慘敗,雙方逐漸形成膠著,戰場呈現出均勢。
  • 蘇德戰爭中三場重量級的對抗,哪一場戰役對德軍影響最大?
    談到蘇德戰爭中的經典對決,可以說數不勝數,基輔戰役,莫斯科會戰,列寧格勒保衛戰,哈爾科夫戰役,史達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華沙戰役等都是雙方火星撞地球級別的碰撞。但是若問那幾場戰役是比較重要的,那麼答案無疑會是莫斯科,史達林格勒和庫爾斯克三次會戰。在這三次夏季攻勢中,德軍由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再由重點進攻轉入孤注一擲的決戰,最終由攻轉守,而蘇軍則逐漸控制主動權。
  • 克魯格為何建議中止庫爾斯克會戰?莫德爾棋逢對手四天推進12公裡
    (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在庫爾斯克會戰德軍的南北兩翼突擊行動中,將莫德爾和曼施坦因相提並論是不正確的,他當時指揮的是克魯格「中央集團軍群」第9集團軍的四個軍15個師,負責從北方切割庫爾斯克突出部所以在德軍終止會戰時,霍特的戰果遠大於莫德爾,也正是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施坦因心有不甘的主要原因。
  • 庫爾斯克大戰,德軍動用2928輛坦克,贏了戰術卻輸了戰役
    在庫爾斯克戰役之前,德軍在烏克蘭東部戰場上的部隊有被蘇軍切斷的危險。如果蘇軍將南方集群的部隊分割成南北兩個部分,那德軍的部隊就很可能無法退回第聶伯河。曼斯坦因克魯格,以及霍特怎麼都想不明白,那些連訓練都沒有完成,在戰場上只會胡亂衝鋒,甚至連怎麼躲避手榴彈並保護自己都不知道的蘇軍新兵,是如何擋住德軍裝甲部隊攻擊的,勝利似乎距離德軍無比的近又無比遙遠。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蘇德坦克損失4比1,為何德軍不敢再發動進攻
    其二,庫爾斯克會戰是由曼施坦因哈爾科夫反擊戰演變而來的。希特勒派曼施坦因到南線指揮,剛開始並沒想到他會取得哈爾科夫的大勝,如果曼施坦因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營救保盧斯第6集團軍成功,可能就沒有了後面的這些麻煩事。
  • 二戰東線戰場德軍最後的勝利,殲滅蘇軍52個師,第三帝國的續命之戰
    二戰蘇德戰場上,在哈爾科夫這一個地方雙方就打了四仗,有些類似抗日戰爭中的四次長沙會戰。第一次是德軍奪城之戰,第二次是1942年5月德軍在此粉碎蘇軍攻勢,第三次是曼施坦因打的,第四次發生在1943年8月,蘇軍終於勝了一次,收復哈爾科夫。
  • 戰爭史:轉折之戰庫爾斯克——第三帝國的興亡(19)
    在曼施泰因對哈爾科夫的反攻結束後,蘇軍的陣腳逐漸穩固,形成了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非常重要的突出部。希特勒斷定,這是消滅該地區的兩個蘇聯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絕好機會。在曼施泰因的反攻行動結束後,蘇軍戰線上形成了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
  • 庫爾斯克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戰
    庫爾斯克會戰也被視為東部戰線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在蘇聯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後,德軍失去了戰場主動權,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狀態。對蘇聯來說這場戰役大大的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此戰之後,蘇聯開始了大規模的收復國土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