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蘇德都做出了決定庫爾斯克會戰結局的關鍵決策

2021-02-13 戰爭事典

著:戴維·M. 格蘭茨  喬納森·M. 豪斯 

譯:孫渤 趙國星 張峻鳴 

(上圖)庫爾斯克會戰期間,紅軍的主力坦克是1943 年型的T-34

1943年7月8日—9日夜裡和第二天白天的戰鬥期間,瓦圖京、華西列夫斯基、大本營和德國各級指揮部,做出將會最終決定庫爾斯克會戰結局的關鍵決策,儘管他們當時並未完全意識到這一點。這些決策完全基於當前戰況,而這種戰況又是前幾天的一系列決策和戰鬥過程的產物。所以說,和所有的戰事一樣,最終結果將取決於戰鬥指揮員的有意識行動和恰到好處的時機。

 

面臨眼前的挑戰,瓦圖京、大本營代表華西列夫斯基和大本營本身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鞏固防禦和準備未來的反攻上,他們也確信反攻一定會接踵而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守住奧博揚—庫爾斯克方向。他們有兩種手段來達成目的:其一,沿奧博揚公路構築牢不可破的防禦;其二,對推進中德國裝甲軍的側翼實施衝擊,持續削弱德國人向北的突擊。實際上,蘇聯指揮機關從7月5日起就一直在這樣做,儘管某些下級單位因局部受挫,而自然出現悲觀情緒,特別是並非總能搞清楚戰略形勢的基層隊伍,他們還是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這一點。隨著莫德爾第九集團軍的進攻基本失敗,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很快就要在奧廖爾以北和以東轉入進攻,而I. S. 科涅夫將軍強大的草原方面軍已做好準備,在必要的情況下決定性地加入這場爭鬥,這些情況可以使蘇聯規劃者放下心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的幾位關鍵決策者於7月8日—9日的夜間,下達決定著接下來關鍵幾天中軍事行動的命令。大本營根據華西列夫斯基和瓦圖京的建議,通過將P.A. 羅特米斯特羅夫中將的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轉隸瓦圖京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加速戰略預備隊的集結。羅特米斯特羅夫的集團軍從頓河以西的奧斯特羅戈日斯克地域行軍200餘公裡後,於7月8日上午進入舊奧斯科爾地區的集結地域。現在,大本營命令羅特米斯特羅夫迅速向普羅霍羅夫卡地域開進。為降低德國航空兵攻擊的影響,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三個快速軍的593輛坦克、37輛自行火炮和數千門火炮,數千輛運輸車和保障車輛只在夜間行軍,截至7月9日23時整已進入新的集結地域。這些地域涵蓋從奧博揚以東延伸到普羅霍羅夫卡東北的大片空間。7月10日,羅特米斯特羅夫向普肖爾河一線和普羅霍羅夫卡以西的陣地派出了先頭單位。接著,大本營又將A. S. 扎多夫中將的近衛第5集團軍轉隸沃羅涅日方面軍,並下令將其兩個近衛步兵軍展開到奧博揚到普羅霍羅夫卡的普肖爾河沿岸陣地。自然的,擁有8萬人的近衛第5 集團軍執行這樣的命令需要幾天的時間。

 

(上圖)1943年在庫爾斯克實施衝擊的德國四號坦克

7月9日晚些時候,大本營命令V. D. 克留喬金中將的第69集團軍,接管近衛第6集團軍和近衛第7集團軍之間普羅霍羅夫卡—利波維伊頓涅茨河地段的防禦。克留喬金用近衛步兵第35軍的V. V. 季霍米羅夫少將近衛步兵第93師加強利波維伊頓涅茨河一線,並準備用步兵第183師、近衛步兵第89師和近衛步兵第81師防禦這條河上的關鍵地段,同時,他保留著近衛步兵第92師、近衛步兵第94師和步兵第305師,準備抗擊第三裝甲軍在北頓涅茨河以東的推進。

 

與此同時,瓦圖京在沃羅涅日方面軍內部進行全面的變更部署,加強奧博揚公路沿線的防禦,並組織必要的力量對推進中的德軍側翼發起全面反衝擊。7 月9 日0 時35 分,瓦圖京親自給坦克第10 軍軍長布爾科夫打電話,命令他將普羅霍羅夫卡公路沿線的防禦移交給波波夫將軍的坦克第2 軍。現在,歸卡圖科夫坦克第1 集團軍指揮的布爾科夫,應當安排自己的軍運動到西面,遲滯黨衛隊第二裝甲軍向科切託夫卡周圍蘇聯新防線的推進,然後在奧博揚公路旁的弗拉基米羅夫卡佔領新的防禦陣地。接著,瓦圖京命令克拉夫琴科將軍準備讓他的近衛坦克第5 軍撤出普羅霍羅夫卡以南的當前陣地並變更部署。該軍7 月9 日晚些時候向西運動,7 月10 日一早同樣加入卡圖科夫沿奧博揚公路的防線。這兩個坦克軍都在途中補充了新坦克,接下來要麼用於支援坦克第1 集團軍沿奧博揚公路的防禦,要麼向德國第四十八裝甲軍沿佩納河的左翼發起反衝擊。

 

(上圖)沃羅涅日方面軍,1943年7月9日

除了向卡圖科夫新調撥兩個坦克軍之外,瓦圖京還加強了奧博揚公路沿線的步兵和對坦克防禦。他已經命令D. F. 德廖明上校的步兵第309師(從第40 集團軍調來)進入近衛第6集團軍設在奧博揚公路到普肖爾河畔佩列瑟皮之間的新防線。7月9日,機械化第3軍餘部和坦克第31軍撤入這些陣地。接著,瓦圖京命令從第38集團軍抽調的K. M. 拜達克上校步兵第204師,在機械化第3 軍背後充當新的方面軍預備隊,準備鞏固奧博揚公路沿線的防禦。瓦圖京還從第38集團軍和大本營預備隊抽調一些坦克團、反坦克殲擊炮兵團和炮兵團來加強卡圖科夫的坦克第1集團軍。

 

儘管得到這些增援,卡圖科夫將軍卻對戰鬥結果感到越來越悲觀。他為進攻戰役機動而精心打造的坦克第1集團軍,現在已經變成各種部隊的大雜燴,許多部隊還損失慘重,絕望地抵禦著德國人堅定的進攻。卡圖科夫的坦克手、炮手和反坦克殲擊車無疑已讓德國新式坦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是看起來沒有什麼能阻止它們向北穩步突破。卡圖科夫的集團軍仍將是7月9日戰鬥的焦點。儘管該集團軍遭受重大損失,可是他們的頑強防禦將再次把德國人的精力拉到西線,這次將從整體上對德國進攻帶來致命影響。

 

鑑於嚴峻的現實,7月9日傍晚時分,霍特從根本上改變了他的計劃,現在來看這一改變是致命的。鑑於中央受挫,又忙於應對側翼威脅,霍特向黨衛隊第二裝甲軍下達新的命令,將該軍的推進轉向東北方的普羅霍羅夫卡。與此同時,霍特還要求德國空軍將活動重點向東轉移。霍特堅信,通過攻擊普羅霍羅夫卡,戰鬥力依舊強大的黨衛隊裝甲軍在空軍的集中支援下,能夠粉碎來自東面的裝甲威脅,推動第三裝甲軍的前進,並打開一條通向關鍵城市庫爾斯克的新通道(雖然長度更長)。也許到那時,莫德爾也能最終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線取得突破。

 

(上圖)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步坦協同作戰

德國人改變其進攻計劃的同時,大本營也為正在浮現的戰略態勢所激勵。到7月9日日終,北線的戰況基本符合大本營和羅科索夫斯基的預期。儘管多次出現緊張時刻,中央方面軍還是有效遏制住德國第九集團軍。更重要的是,蘇聯將於幾天內在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正面展開炮擊和反攻。第九集團軍或許正在北線準備新的攻擊,但終將徹底徒勞無功,除非馮·曼施泰因的軍隊在南線取勝。

 

瓦圖京也堅信,他已經竭盡所能來阻擋德軍的洪流。然而,這位久經戰火考驗的方面軍指揮員比任何人都清楚,不能過早下結論。之前遭遇的一切軍事災難和未能實現的預期,已經為蘇聯所有指揮員都烙上了現實主義氣息。儘管當前進展看似令人滿意,瓦圖京還是冷靜地等待著變幻無常的戰爭之神做出裁決。他很清楚,自己的軍隊仍然要面對四個裝備精良的師(三個黨衛隊師和「大德意志」師),並且儘管激戰五天,他的軍隊還是一支有效的作戰力量。通過持續的防禦,卡圖科夫的坦克第1集團軍已經讓第四裝甲集團軍偏離其原先的目標庫爾斯克,並將其推進限制在25公裡以內。儘管得到加強,英勇頑強的坦克第1集團軍現在只剩下一個空殼。該集團軍連同近衛第6、第7集團軍的其他好幾個師,在庫爾斯克的防禦中已經演完了自己作為犧牲品的角色。現在,焦點將轉移到一片新戰場,新的力量將在這場正拉開帷幕的戰爭大戲中扮演關鍵角色。馮·曼施泰因裝甲力量的精銳正在沿新的方向運動,勢必將在普羅霍羅夫卡與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迎頭相撞。

本文節選自《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較大的坦克戰之一,此役意味著閃擊戰在戰略和戰役層面的窮途末路。本書完整地敘述了庫爾斯克會戰,包括第一階段的防禦戰役、奧廖爾進攻戰役和別爾戈羅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介紹了長期以來為人所忽視的「庫圖佐夫」行動和「魯緬採夫」行動始末。《庫爾斯克會戰》由戴維·格蘭茨執筆,是指文東線文庫的又一力作!

相關焦點

  • 庫爾斯克會戰:決定會戰勝利的是最後一個營
    德蘇雙方都意識到這場會戰對雙方意義重大,蘇軍敗了,形勢將恢復到1941年冬季困守莫斯科的窘境,德軍戰敗的話,將喪失整個蘇德戰場的主動權,它再也無 力組織起現有規模的戰略預備隊了。所以希特勒硬邦邦地丟給諸將一句話:"不能失敗"。
  •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在研究二戰期間的蘇德戰爭期間,你會發現,這場戰爭中有三場戰役非常關鍵,即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會戰。像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知名度就非常高,被譽為是二戰的轉折點,蘇聯實際上也是通過這場戰役徹底粉碎了德國的「巴巴羅薩」的戰略進攻計劃。但這場戰役真的就是二戰轉折點嗎?
  • 庫爾斯克戰役:二戰最經典「坦克會戰」,從此希特勒一蹶不振
    文|鐵血君 1943年8月23日,蘇聯軍隊收復哈爾科夫,德國軍隊敗退至第聶伯河防線,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為奪回戰場主動權發動的戰役,是蘇德戰爭軍事上的根本轉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也是二戰最大規模坦克會戰。
  • 庫爾斯克會戰才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
    提及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許多人最先想到的基本上都是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小編就先向大家講述一下這場戰役再向大家說明小編對這場戰役的看法。在當時德軍才剛結束對列寧格勒的圍剿行動,就在1942年7月17日這天,集結了150萬士兵進攻史達林格勒,蘇聯軍方為了守衛史達林格勒不被貢獻和粉碎德軍的戰爭計劃只好採取防禦戰役。此次戰役一共進行了200多天,蘇軍在同年的11月開始發起反擊,並在次年的2月2日全殲德軍,此後這場戰役正式結束。
  • 庫爾斯克會戰落下帷幕,看看交戰雙方高級將領都怎麼說?
    (上圖)1943 年在庫爾斯克實施衝擊的德國四號坦克 蘇聯人對於庫爾斯克會戰後果的評價與德國人所見略同。 庫爾斯克會戰的結果是,蘇聯武裝力量使敵人遭受了導致整個納粹德國不可能恢復元氣的失敗。敵人的損失多達30 個師,其中包括7 個裝甲師。德國各地面兵種共損失了50 多萬人、1500 輛坦克、3000門火炮和3500多架作戰飛機。這樣的損失,再加上納粹宣傳機器大肆宣揚的進攻一敗塗地,迫使德國人在整個蘇德戰場上完全轉入戰略防禦。
  • 美媒:二戰庫爾斯克會戰中,得益於盟軍情報,蘇聯才能擊敗德國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6日報導,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發表文章稱,二戰蘇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擊敗納粹德國得益於盟軍的情報活動。文章稱:「盟軍破譯了德軍的密碼,使得蘇聯紅軍收到預警,用溝壕和地雷場築起防線,擊退了德軍進攻。」
  • 一天埋下敵軍坦克的三倍數量的地雷,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怎麼贏?
    第二種選擇是離開庫爾斯克,全軍繼續後撤,放出一個口袋,已經上了頭的史達林一定會命令補給不足的紅軍進攻,當紅軍進入口袋,德軍就可以安然地殲滅他們。為此,曼施坦因還特意給希特勒準備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可曼施坦因萬萬沒想到,希特勒沒選擇「反手一擊」,也沒選擇後撤讓出口袋,反而做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堡壘計劃」。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李三萬 摘要:二戰蘇德戰場,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重大戰役,德軍在戰役中慘敗,徹底喪師了在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對於這場戰役,戰後很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將責任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這個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 假如穿越了:45輛99式坦克加入庫爾斯克會戰,德軍能反敗為勝嗎?
    發生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會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其規模空前而且也很可能絕後,這場戰鬥中8000輛蘇德坦克的較量成為人類軍事史上最龐大的鋼鐵對決。
  • 二戰1943年7月庫爾斯克戰役,德國的王牌102「勳章」步兵師的血戰
    庫爾斯克七月的陽光,顯得格外的迷人,郊外到處都是野花的香味,一望無際平原,遼闊得讓人覺得心情舒暢,可是在1943年庫爾斯克的七月,空氣似乎就要壓抑的不能呼吸
  • 蘇德戰爭中三場重量級的對抗,哪一場戰役對德軍影響最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慘烈戰爭,而蘇德戰場又是這場大戰中最為慘烈的戰場。在這場耗時近4年的戰爭中,蘇德兩國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與資源,也都遭遇了空前的損失,戰敗的德國可以說是一片狼藉,蘇聯也是損失慘重。
  •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德軍實力強大,為何決戰前希特勒選擇撤退?
    二戰期間,在1943年7月,蘇德戰場的庫爾斯克地區,蘇德雙方爆發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大會戰。德軍兩大集團軍群,從南北兩路發起鉗形攻勢,猛烈攻擊庫爾斯克突出部,企圖合圍蘇軍的重兵集團。為何擁有強大實力的德軍會失敗呢? 7月5日,德軍北路進攻部隊是中央集團軍群,先以三個步兵師的兵力從左翼實施佯攻,吸引蘇軍主力。然後用4個裝甲師加上三個步兵師,猛烈攻擊蘇軍的陣地。當天主攻方向就突破了蘇軍的第1道防線,向前推進了5公裡,可是蘇軍兩翼的反擊頗為成功,守住了陣地。
  • 二戰1943年7月德國王牌第102勳章步兵師之血戰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七月的陽光,顯得格外的迷人,郊外到處都是野花的香味,一望無際平原,遼闊得讓人覺得心情舒暢,可是下1943年庫爾斯克的七月,空氣似乎就要壓抑的不能呼吸,但我儘管不去想這些,我放下了我的槍仰望著天空,在這個放風箏最適宜的月份,本該是滿天美麗的風箏,但我看到的卻是滿天呼嘯的戰機,戰車在我陣地後面正在集結,我就是在那一天突然感到了厭倦。
  • 庫爾斯克戰役的啟示
    庫爾斯克戰役的啟示晚上看蘇德戰爭紀錄片,講的是庫爾斯克戰役,其中最令人感嘆的,是在庫爾斯克會戰前一部紀錄片上有一組軍人鏡頭,攝影機掃過約二十個人
  • 美媒將蘇聯庫爾斯克會戰成功歸功於盟友情報活動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稱,蘇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擊敗納粹德國得益於盟友的情報活動。文章稱:「得益於盟軍的密碼破譯,俄羅斯人收到預警,用溝壕和地雷場築起防禦線,擊退了德軍進攻。」
  • 庫爾斯克會戰究竟有多慘烈?
    用史達林的話來說:「如果史達林格勒會戰預示著德國法西斯的衰落,那麼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它面臨滅頂之災」。可以看出,一方是瀕臨絕境的猛獸,拼死掙扎;一方是即將看到勝利的勇士,發出的致命一招,庫爾斯克會戰有多慘烈,恐怕難以用語言形容,所以我能用的還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二戰坦克絞肉機」和「坦克墳場」來說明。
  • 克魯格為何建議中止庫爾斯克會戰?莫德爾棋逢對手四天推進12公裡
    1943年7月13日,當克魯格和曼施坦因兩位元帥在「狼穴」匯報時,後者請求繼續進攻,而前者建議中止行動,因為陸軍大將莫德爾比較倒黴,他碰上的對手是水平不輸於朱可夫的中央方面軍司令員:「逆境英雄」羅科索夫斯基大將。在蘇軍的二戰名將中,此公雖然成名較晚,能力卻是出類拔萃,更倒黴的是,莫德爾的德國第9集團軍還出現了俘虜和叛徒,讓對手盡握先機。
  • 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有哪些失誤?是否有勝利的機會
    1940年,德軍發起了對蘇聯的戰爭。在一開始,德軍一路所向披靡。很快打到了莫斯科的城牆下。而在隨後,局勢朝著蘇聯有利的方向發展,而直到二戰結束。如果說,哪一場戰役是蘇德戰場的分嶺,那就不得不說……庫爾斯克會戰。
  • 庫爾斯克戰役德軍並未慘敗,為何從此一蹶不振?耗光了戰略預備隊
    德國軍史學家卡雷爾對蘇德戰爭兩大階段的評語是:「德國(可能)的勝利提前結束於史達林格勒,而德國的失敗始與庫爾斯克」,這是無限接近精準的詮釋。那麼,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並沒有像史達林格勒那樣遭到慘敗,也沒有集團軍甚至軍級建制被蘇軍全殲,怎麼就從此一蹶不振進而發展到整個東線戰場崩盤呢?最專業的軍事術語解答是:德軍戰略預備力量的徹底喪失。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蘇德坦克損失4比1,為何德軍不敢再發動進攻
    二戰蘇德戰爭,一些人認為德軍不該在1943年7月5日,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發動堡壘行動。由於這場戰役致使德軍在東線丟掉了戰場主動權。實際情況卻是,德軍在這場戰鬥中的坦克損失遠比蘇軍小得多,戰後統計顯示,蘇軍坦克損失高達6800輛,而德軍只損失了1500輛。那麼,蘇軍坦克損失這麼大,難道對後續戰場形勢沒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