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歷史政德人物】王 濬

2021-02-13 重慶地方志

王濬,字士治,西晉時期名將。歷任河東從事、巴郡太守、廣漢太守、益州刺史,後拜右衛將軍,任大司農,留鎮益州,治水軍。王濬胸有奇志,才略過人,以七十五歲高齡,率水軍佔領建業,接受吳主孫皓投降,為實現西晉統一大業,建立了不朽功勳。

王濬擔任巴郡太守時,蜀國已滅亡,巴郡一帶作為晉朝的領土,與吳國接壤,是雙方戰爭的前線。但經過多年戰爭,巴郡百姓苦於戰爭徭役,生了男丁不願養育,人口性別結構失衡。王濬深知人口的重要性,為恢復民力,他制定了嚴格的法規條款,一方面減輕徭役課稅,另一方面積極鼓勵生育並規定凡是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在這些措施的刺激下,百姓丟掉了顧慮,放心生養男丁,最終被保全成活的嬰兒有數千人。後來,王濬在巴蜀訓練水軍時,這些男嬰到了服兵役的年齡。他們的父母感激王濬當年在巴郡的功德,都勸勉從軍的兒子要盡心盡力、不要怕死。後來這些人成為了王濬水軍的精英,為滅吳立下了汗馬功勞。泰始八年(272年),王濬任廣漢太守,廣施德政,深受百姓愛戴。不久升遷為益州刺史,封關內侯,廣施仁政,又用計殺掉了謀反的張弘等人,樹立了威信,當地各族百姓,多來歸附。因政績突出,被拜為右衛將軍、大司農。 泰始五年(269年)起,晉武帝籌劃剿滅吳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面改善內政,開發農業,積存糧食;一面優選將帥,造樓船,練水軍。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編練水軍。車騎將軍羊祜是王濬的至交好友,當時正籌劃平吳,素知王濬奇略過人,胸懷大志,便密上表章,請留王濬於益州,參與平吳大計。晉武帝採納了羊祜的建議,再次任命王濬為益州刺史,下詔讓王濬修造舟艦,訓練水軍。王濬造的連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裝載二千餘人。大船周邊以木柵為城,修城樓望臺,有四道門出入,船上可來往馳馬。船艦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自古未有。經過七年的戰船打造和軍事編練,王濬建立了一支極具戰鬥力的水軍。 不久,司馬炎發動滅吳之戰,王濬率軍自巴蜀順江東下,直趨建業。鹹寧五年(279年)十一月,王濬率水陸大軍自成都沿江而下,經重慶,穿瞿塘峽、巫峽,進至秭歸附近。後攻破吳丹陽,擒吳丹陽監盛紀。進入西陵峽,遇到了吳軍設置的攔江鐵鎖和暗置江中的鐵錐。由於此前已得知吳軍所設暗道,王濬提前命人做了幾十個大木筏,每個有方百餘步大,筏上紮成草人,報甲執杖,令善水士兵乘筏先行,鐵錐刺到筏上都被筏帶去。又做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鐵鎖,就點起火炬,將鐵鎖熔化燒斷,於是戰船通行無阻。這就是成語「鐵索沉江」的來歷。 太康元年(280年)二月,王濬攻克西陵,俘獲吳鎮南將軍留憲、徵南將軍成據、宜都太守虞忠。之後短短數日,相繼攻克荊門、樂鄉。揮師順流而下,直抵吳都附近的三山,昏聵無能的吳主孫皓聽說王濬軍隊的旗幟器甲,連天蔽江,威勢極盛,嚇破了膽,於是決定向王濬遞上降表投降。三月十五日,王濬進入石頭城。孫皓準備亡國之禮,駕著素車白馬,袒露肢體,縛住雙手,銜璧牽羊,大夫穿著喪服,士人抬著棺材,率領著偽太子孫瑾、孫瑾弟魯王孫虔等二十一人,到達軍營門前。王濬親自為孫皓鬆綁,接受了玉璧,燒掉了棺材,將孫皓送往洛陽。 王濬從蜀出兵,兵不血刃,無堅不摧,夏口、武昌的吳軍,無敢支吾抗拒者。這一年,王濬已經七十五歲。 晉武帝拜王濬為輔國大將軍,領步兵校尉職務。後來又轉王濬為撫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特進,散騎常侍、後軍將軍如故。太康七年(286年),王濬去世,終年八十歲。
 王濬為官嚴格公正,重視民生,在巴郡、廣漢郡擔任太守時,深受百姓愛戴。他極有軍事才華,幫助晉朝建立和訓練了一支強大的水軍。他心懷鴻鵠之志,從不輕言放棄,以七十五歲高齡,親自率軍攻滅吳國,為晉朝一統天下建立了不朽功勳。好友羊祜評價:「濬有大才,將欲濟其所欲,必可用也。」其部下何攀認為「濬性在忠烈,受命必果」。晚清著名文史學家李慈銘將「王濬之武銳」列為「晉世第一流者」二十人之一。王濬水師滅吳一事,為歷代文人所感懷,唐代詩人胡曾作《詠史詩·武昌太康》:「王浚戈鋋發上流,武昌鴻業土崩秋。思量鐵鎖真兒戲,誰為吳王畫此籌。」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作《西塞山懷古》感嘆歷史興亡:「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王濬。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王濬亦位列其中。

(摘編自:重慶市地方志辦公室編《重慶歷史政德人物》)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結束三國歷史的晉朝名將:王濬
    王濬稍稍長大之後,被州郡長官徵辟為河東從事。便密上表章,請仍留王濬於益州,參與平吳大計。同年·,晉武帝依羊祜之建議,復任王濬為益州刺史。《晉書》:除巴郡太守。郡邊吳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養。濬乃嚴其科條,寬其徭課,其產育者皆與休復,所全活者數千人。轉廣漢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賴之。濬夜夢懸三刀於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濬警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
  • 中國古代如何進行政德教育
    原標題:中國古代如何進行政德教育 政德,即為政之德,既指以德作為治國的原則,也指為官者應具有的德行。中國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的認識,在政德教育實踐中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遺產。西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銘文中有「正德」二字(「正」通「政」,「正德」即「政德」),這是「政德」一詞最早的出現。
  • 中國歷代名將54:王濬
    王濬今天我們來聊聊王濬。王濬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家裡出了不少的兩千石級別的官員(和郡守一個等級),所以他的出身不錯,算得上良好。王濬政績突出,應該升到中央去當大司農、右衛將軍的,但是當時羊祜正在密謀滅吳,他知道王濬的才幹,所以上書朝廷讓王濬留任了,所以朝廷就還讓王濬擔任益州刺史。當時西晉一直想要滅掉吳國,不過在272年,西晉和東吳交過一次手,就是西陵之戰,以西晉的戰敗告終。
  • 私德不嚴,政德難存
    自古以來,講求政德是為官從政的重要標準。習主席在談論做人與做官時說:「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帝國的崩潰、王朝的覆滅、執政黨的下臺,無不與其當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踐德有關,無不與其當權者作風不正、腐敗盛行、喪失人心有關。」正是懷著這樣的歷史憂患,習主席一再強調在幹部選拔任用上要突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明確要求領導幹部要講政德。
  • 拓跋的大同之十五丨拓跋濬的「興安」時代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拓跋濬跟隨太武帝北巡,恰逢酋帥押解一名奴隸要施以刑罰。拓跋濬對他說:「這奴隸今天碰到了我,你應該把他放掉。」酋帥奉命解除奴隸的綁縛。拓跋燾聽說此事,說:「這孩子年齡雖小,卻儼然把自己當作天子。」對他十分驚奇。那年拓跋濬才五歲。
  • 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民政黨員領導幹部現場感悟政德精神
    領導幹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這次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員近距離瞻仰革命先烈,回顧他們幹革命、搞建設的艱辛歷程以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感人故事,從中感悟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政德品質,汲取新時代政德建設的精神養料。此次教學活動有哪些環節?
  • 【人生五味】樂——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但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卻有了一個苦惱——他愛上了音樂。愛上音樂為什麼要苦惱呢?中國古代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教君子,樂不是排在第二位嗎?齊宣王之所以苦惱,是因為他並不愛先王雅樂,而是愛上了世俗音樂,這讓他覺得很羞愧。正在這個時候,大儒孟子來了。孟子告訴他,先王雅樂和世俗音樂都好,只是有一樣,當國君的,一定要能夠與民同樂,才能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
  • 拓跋魏第五任皇帝-北朝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
    早年經歷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六月二十一日,拓跋濬(浚)出生於東宮。 少時聰明敏達,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燾的喜愛,常跟隨在太武帝左右,被稱為「世嫡皇孫」。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時年五歲的拓跋濬跟隨太武帝北巡,恰逢酋帥押解一名奴隸要施以刑罰。
  • 邯鄲歷史人物——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邯鄲歷史人物——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2020-04-15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校承辦省直單位正處級領導幹部「傳統文化與政德修養」專題研修班
    10月12日至16日,由省委組織部主辦,我校承辦的省直單位正處級領導幹部「傳統文化與政德修養」專題研修班在金明校區幹部培訓中心舉辦。他表示,河南大學作為我省兩所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之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過硬,特別是在我國傳統文化教學研究方面成果豐碩,湧現出了一大批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為舉辦「傳統文化與政德修養」專題研修班提供了有力保障。
  • 濬字怎麼讀?估計你也沒想到!
    李白有一首詩,名字叫《聽蜀僧濬彈琴》,這首詩我抄過多次,以不同的書體表現。
  • 唐詩三百首 |《聽蜀僧濬彈琴》李白
    聽蜀僧濬彈琴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的五律——《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 在做遊戲的年紀玩音樂 鬼馬小鼓手林子濬首支原創單曲首發
    今日,地球娛樂(北京天樂浩世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旗下藝人,鬼馬小鼓手林子濬發布首支個人創作單曲《James》。此曲旋律和編鼓都是林子濬自己獨立完成,這是他在7歲生日來臨之際送給自己別樣的一份禮物,當然這個年紀也是全亞洲最小發行創作單曲的小朋友。
  • 《錦繡未央》中「拖把浚」根紅苗正的歷史原型
    那羅晉飾演的這位男主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大家比較喜愛的「拖把浚」歷史上的確有此人,而且是北魏歷史的第五代帝王。」拖把浚」的歷史原型是拓跋濬,生於440年。拓跋濬的身份那真是「根正苗紅」,有著「世嫡皇孫」的顯赫身份,太武帝對他甚是喜愛,非常看重他的孫兒。這在電視劇中也是很好的演繹了出來,我們看到劇中的拖把浚也是很受「皇爺爺」的喜愛的。
  • 董其昌《吳來儀公墓志銘》及《濬路馬湖記》創作年代考
    筆者試從其《吳來儀公墓志銘》及《淮安府濬路馬湖記》創作年代,淺論一二。卷中筆法精到,布局疏朗,書寫自然灑脫,風格極類故宮博物院藏《淮安府濬路馬湖記》。故宮博物院藏《淮安府濬路馬湖記》《淮安府濬路馬湖記》(為方便表述,後簡稱《濬路馬湖記》)為董其昌晚年行書碑記的代表作之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卷歷來被研究董其昌的學者和書家奉為董氏行楷的標準。
  • 重慶掌故 | 歷史上最早的人類是「重慶人」?
    重慶火鍋、麻辣乾鍋、烤魚、重慶夜啤酒、涼麵酸辣粉、重慶小面、磁器口陳麻花想想都口水直流。山城的美景更是不可多得,還有那聞名全國的重慶妹子更是一絕。「美食、美景、美女」三美合一的重慶,你了解它的歷史嗎?今天,作者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重慶的歷史!
  • 《雲南人物影像志》|錢王義商——王熾 雲南衛視今晚播出,敬請收看!
    大型系列紀錄片《雲南人物影像志》,由雲南省委宣傳部策劃、出品。《雲南人物影像志》人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百年來,地處邊疆的雲南,誕生了一大批傑出優秀的棟梁之才、仁人志士,他們情操高尚,德才兼具,敢於拼搏奮鬥,見證了數百年以來雲南的風雲歷史,是雲嶺精神的最有力代表。
  • 《上陽賦》王皇后有原型嗎?王皇后對應的歷史人物是誰
    《上陽賦》裡王皇后是琅琊王氏之女,丞相王藺的妹妹,劇中一部分人物有參考原型,那麼王皇后有歷史原型嗎?她的丈夫是大成皇帝馬曜,但是沒有顯示她的名字,只知道出身琅琊王氏,身份高貴,地位尊崇。太子生母王皇后出身士族首領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大成立國三百年來最有威望的門閥世家,出過不少青年才俊,鴻儒高士,受到天下才子仕人的景仰,所以成了當朝第一望族。除了琅琊王氏之外,謝、溫、衛、顧四大家族也是朝堂之上的中流砥柱,地位僅次於王氏。
  • 誰是2019年重慶經濟領軍人物?請您推薦
    誰是2019年重慶經濟領軍人物?22日,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聯合主辦的「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正式啟動,組委會邀請廣大市民和政商學界人士,積極推薦心中的經濟領軍人物。已有百餘位經濟人物當選「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是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精心打造的現象級經濟評選活動,目前已經成功舉辦11屆。
  • 中國歷史上傳奇人物
    講傳奇人物,自盤古以降,實在是太多了,舉不勝舉。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出現了無數風雲人物,但堪稱傳奇的古代人物都有誰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了中國歷史上十大傳奇人物。鬼谷子:鬼谷子隱居鬼谷,世人以此為其命名,這個人在歷史上好像並未怎麼亮相,但是,據稱是其傳人者卻在歷史上大有名頭,如孫臏、龐涓,如蘇秦、張儀,還居然兩兩成為了對手。鬼谷子姓甚名誰,眾說紛紜,但又沒有個定論,有一種說法是:王禪老祖就是鬼谷子。可是王禪老祖同時又是唐朝人薛丁山的師父,這麼長的時間跨度,估計人是辦不到的,除非真的成了神仙。